第四章

3个月前 作者: 佚名
    吉祥薄伽梵说


    这个永恒的瑜伽,


    我曾告诉毗婆薮,


    毗婆薮告诉摩奴,


    摩奴告诉甘蔗王。(1)


    注:毗婆薮(Vivasvat)是太阳神。摩奴(Manu)是毗婆薮的儿子,人类始祖,第一位立法者。甘蔗王是( )摩奴的儿子,太阳世系的第一位国王。


    就这样互相传授,


    王仙们都知道它;


    但由于历时太久,


    这个瑜伽又失传。(2)


    注:“仙人”( )是对婆罗门圣贤的称谓,这里的“王仙”( )指国王中的圣贤。


    你虔诚,是我朋友,


    因此今天我告诉你,


    这个古老的瑜伽,


    这个最高的秘密。(3)


    阿周那说


    是你出生在后,


    毗婆薮出生在前,


    我怎么能理解,


    你先宣讲这瑜伽?(4)


    注:毗婆薮是古已有之的太阳神,而黑天是阿周那的同代人,因此阿周那这样提问。


    吉祥薄伽梵说


    你和我,阿周那啊!


    都经历了许多生,


    我知道所有这一切,


    而你不知道这一切。(5)


    尽管我不生,自我不变,


    尽管我是一切众生之主,


    我依然利用自己的原质,


    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6)


    注:“不生”(aja)指原本存在,不生不灭。“幻力”(māyā)指神秘的创造力,即利用原质创造一切。《白骡奥义书》(?vetā?vatara , 4.8)中说</a>:“应知幻力是原初物质,有幻力者是大自在天。”


    一旦正法衰落,


    非法滋生蔓延,


    婆罗多后裔啊!


    我就创造自己。(7)


    注:“创造自己”也就是“凭借自己的幻力出生”,即化身下凡。


    为了保护善良的人,


    为了铲除邪恶的人,


    为了正法得以确立,


    我在各个时代降生。(8)


    注:“时代”(yuga)是印度古代的神话时间概念:在宇宙从创造到毁灭的一个周期内,人类也处在圆满时代、三分时代、二分时代和迦利时代的循环往复之中。这四个时代总共一万两千年,其中每个时代的正义依次递减,也就是从最初的圆满时代,最终走向黑暗的迦利时代。按照《摩诃婆罗多》中的描写,黑天作为大神毗湿奴的化身,降生在“迦利时代和二分时代之间”。在《摩诃婆罗多》中,还记载有毗湿奴其他多次化身下凡的事迹,如化身为野猪,潜入海底,托出被阿修罗拖进海底的大地;化身为罗摩,消灭十首魔王罗波那,等等。


    谁真正理解,阿周那啊!


    我的神圣出生和行动,


    这样的人抛弃身体后,


    就不再出生,而归依我。(9)


    注:“不再出生”就是摆脱生死轮回,获得解脱。


    摒弃激情、恐惧和愤怒,


    沉浸于我,寻求我庇护,


    通过智慧苦行获得净化,


    许多人进入我的存在。(10)


    这样的人走向我,


    我就会接纳他们,


    阿周那啊!每个地方,


    都有人追随我的道路。(11)


    渴望事业有成的人,


    在这世上祭祀天神,


    因为在这人类世界,


    行动迅速产生成果。(12)


    按照性质和行动区别,


    我创造了四种种姓;


    尽管我是种姓创造者,


    我依然不变,不行动。(13)


    注:关于四种种姓的性质和行动,参阅下面第十八章43—45。


    一切行动不沾染我,


    我也不贪求行动成果,


    谁能够这样理解我,


    他就不会受行动束缚。(14)


    你已知道从前古人


    追求解脱,这样行动,


    那么,像从前古人,


    你就这样行动吧!(15)


    什么是行动和不行动?


    甚至智者也感到困惑;


    我将告诉你这种行动,


    知道后,能摆脱罪恶。(16)


    应该知道什么是行动,


    什么是错误的行动,


    还有什么是不行动,


    而难点是行动方式。(17)


    在行动中看到不行动,


    在不行动中看到行动,


    他便是人中的智者,


    无所不为的瑜伽行者。(18)


    注:这里所谓的“不行动”也就是不执著行动成果。


    如果从事一切行动,


    而摆脱欲望和企图,


    行动经过智火焚烧,


    聪明人称他为智者。(19)


    注:“智火”是智慧之火。智慧即认识最高存在。行动经过智慧之火焚烧,也就摆脱欲望和企图,不执著行动成果。


    摒弃对成果的执著,


    永远知足,无所依赖,


    那么,即使从事行动,


    他也没有做了什么。(20)


    控制思想和自己,


    摒弃执著,无所企求,


    他仅仅是活动身体,


    不会犯下什么罪过。(21)


    满足于偶然所得,


    超越对立,毫不妒忌,


    对成败一视同仁,


    他行动而不受束缚。(22)


    思想立足于智慧,


    摒弃执著,摆脱束缚,


    为了祭祀而行动,


    他的行动完全融化。(23)


    注:为了祭祀而行动,因此,行动作为祭品,融化在祭火中。


    梵即祭供,梵即祭品,


    梵将祭品投入梵火;


    谁能沉思梵即行动,


    这样的人能达到梵。(24)


    注:《薄伽梵歌》将吠陀的祭祀概念扩大为广义的行动,乃至与梵等同。


    一些瑜伽行者,


    用祭祀祭供天神;


    另一些瑜伽行者,


    用祭祀祭供梵火。(25)


    有人用耳等等感官,


    祭供控制之火;


    有人用声等等对象,


    祭供感官之火。(26)


    注:耳等等感官是耳、眼、鼻、舌和身,声等等感官对象是声、色、香、味和触。


    也有人用生命活动,


    连同一切感官活动,


    祭供由智慧点燃的、


    自我控制的瑜伽之火。(27)


    同样,有些人用财物祭供,


    用苦行祭供,用瑜伽祭供,


    一些誓言严酷的苦行者,


    用自己的学问知识祭供。(28)


    一些人注重调息,


    控制吸气和呼气,


    用吸气祭供呼气,


    用呼气祭供吸气。(29)


    注:“调息”( )是《瑜伽经》中提到的瑜伽八支之一。《弥勒奥义书》(Maitri , 6.18)中提到瑜伽六支,调息也是其中之一。


    一些人控制饮食,


    用呼吸祭供呼吸,


    所有懂得祭祀的人,


    用祭祀消除罪恶。(30)


    享受祭祀剩余的甘露,


    这些人达到永恒的梵;


    这个世界不属于不祭祀者,


    何况另一个世界?阿周那啊!(31)


    注:“甘露”( )指喝下后能长生不死的仙液。这里用以比喻祭祀后剩下的食物。其含义与3.13相同。“何况另一个世界?”可以实指不祭祀者死后不能进入天国世界,也可以喻指不祭祀者不能像祭祀者那样获得解脱。


    种种祭祀展现梵面前,


    它们全都产生于行动;


    你应该知道这一切,


    知道后,就能获得解脱。(32)


    智慧的祭祀胜于


    一切物质的祭祀;


    一切行动,阿周那啊!


    在智慧中达到圆满。(33)


    要知道,通过虔敬,


    通过询问和侍奉,


    洞悉真谛的智者,


    会把智慧教给你。(34)


    注:学生虔敬和侍奉老师,通过询问获得知识,这是印度古代传统的师生关系。


    知道了这一切,阿周那啊!


    你就不再会这样愚痴,


    就会看到所有一切众生,


    都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35)


    注:这里,“自我”即阿周那的自我,“我”即黑天。“在自我之中,在我之中”,就是一切众生的自我与阿周那的自我同一,与黑天同一。


    即使你犯有罪恶,


    比一切罪人更有罪,


    只要登上智慧之船,


    就能越过一切罪恶。(36)


    正如燃烧的烈火,


    将木柴化为灰烬,


    智慧之火,阿周那啊!


    将一切行动化为灰烬。(37)


    注:行动在智慧之火中化为灰烬,也就是不执著行动成果,而将行动作为祭品,奉献给黑天。


    在这世上,哪里也找不到


    像智慧这样的净化者,


    通过瑜伽获得成功的人,


    自己在自我中找到它。(38)


    怀抱信仰,控制感官,


    专心致志,获得智慧,


    这种获得智慧的人,


    很快达到最高的平静。(39)


    没有智慧,没有信仰,


    自我怀疑,走向毁灭,


    此世、彼世和幸福,


    都不属于自我怀疑者。(40)


    用瑜伽弃绝行动,


    用智慧斩断疑惑,


    把握住自我的人,


    不会受行动束缚。(41)


    注:把握住自我,不执著行动成果,也就不受行动束缚。


    因此,用智慧之剑斩断


    自己心中无知的疑惑,


    婆罗多后裔阿周那啊!


    立足瑜伽,站起来吧!(42)


    注:本章章名为《智慧瑜伽》(J?ānayoga)。黑天讲述自己尽管是一切众生之主,不生不灭,但为了维持正法,一次又一次化身下凡。由此,黑天向阿周那传授古老的瑜伽智慧:从事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就能达到与梵同一,获得解脱。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


    《毗湿摩篇》第二十六章(26)。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