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某看天上
3个月前 作者: 马伯庸
欧阳修写《正统论》,分析哪些朝代可以算正统,哪些不能算,其核心在于对前人的种种肆意妄为提出诘问。比方说,汉人说秦朝不算正统,因为秦始皇不修礼乐,并且严刑峻法,那么欧阳修就问了:秦国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的,那么,既然不因为桀、纣狂暴而把夏、商都排斥掉,凭什么因为秦始皇一人的狂暴,就要阉割了秦朝呢?
再比如说,有人认为东晋是正统,欧阳修就反驳说,东周接替西周为正统,那是对的,因为周平王本来就是周幽王的太子,而且周朝虽然东迁,天下动乱,但没有别人敢于树立新的天子权威。可是东晋呢?晋元帝司马睿压根儿就不是正牌继承人,只是妄自称尊的一镇藩王而已,而且中原到处都是篡僭,他都不敢讨伐,有什么资格称为正统?
还有人认为北魏是正统,欧阳修又反驳说,北魏不过是篡僭的夷狄,哪配称正统呢?
所以说了,东晋南北朝的时候,东晋也不是正统,北魏也不是正统,那时候根本就没有正统,即所谓“绝统”。正统有时而绝,不是一朝紧接着一朝的,那么五行相胜,隋朝胜了哪个正统?五行相生,隋朝又从哪个正统里生出来?纯粹胡扯嘛。
欧阳修这篇《正统论》一出来,立刻舆论哗然,各派闲人纷纷起而辩论。首先有章望之写《明统》来跟欧阳修商榷,后来苏轼也写《正统论》——哪个朝代算正统,哪个朝代算“霸统”“偏统”“窃统”,等等。一系列诡异的名词全都出炉,一直争论到清初的王夫之。可是他们大多是在讨论历史问题,没跟着欧阳修继续对五德学说下刀子。
相反,还有某些人借着论正统,继续哄抬五德。比方说跟欧阳修同为散文大家,推动古文运动的尹洙,他就曾经说:“天地有恒定的方位,历法有恒定的参数,社稷有恒定的君主,人民有恒定的信奉,所以所谓君主啊,必须配合天地方位和历法参数。”这还是在说人事跟虚而又虚的所谓天意、运道、历法有关联。
跟欧阳修一样是历史学家,曾帮忙修过《新唐书》的张方平则写了《南北正闰论》,说:“凡帝王兴起,必然要接受上天的符谶,按照正道更改名号,定下大一统的制度,推算历法以应合五德⋯⋯”话里的意味就更明显了。
张方平对于东晋南北朝,是坚持以北魏为正统的,对于欧阳修的发问,他回答说:“夷狄又怎么了?夷狄入中夏便是中夏。想当初夏禹出自东夷,周文王出自西羌,得了天下以后,不都变成正统了吗?为啥北魏就不能算呢?况且,汉朝把秦朝当闰统,直接继承灭亡了六十多年的周朝,以此推论,北魏也可以继承灭亡了六十多年的西晋嘛⋯⋯”
两个“六十多年”,好吧,他这儿凑时间来了。按照张方平的说法,正统是不会断绝的,但是有可能靠个“闰”来过渡,只要这么过渡一下,五德自然就接上了——左右不过六十多年,长乎哉?不长也。
真正的大地震是从王安石开始的。我们知道,王安石辅佐宋神宗搞变法,他的变法对与不对,成或不成,暂且不论,我们要说的是,变法运动在当时遭到了保守派的疯狂攻击,而保守派所利用的一大武器就是与五德联系紧密的天灾异象。一旦碰上点儿什么风吹草动,保守派就会跳出来说:“你瞧,老王又惹老天爷不高兴啦!”仿佛他们执政的时候就风平浪静,不发大水,不闹旱灾,连流星都全藏了起来不敢见人。
对于保守派的这些论调,变法派当然要加以驳斥,于是他们针锋相对地坚持说天灾都是自然现象,跟人类的吃喝拉撒睡根本就没有必然联系。王安石本人就曾经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意思是不管天象有什么变异,祖宗有什么成法,士大夫有什么反对意见,我全当他放屁,我行我素,不撞南墙不回头。这话实在太狂了,后人就有评价说,你老兄啥都不怕,都不在乎,那权力靠什么来制约?做好做坏靠什么来评判?不过由此也可反推出来,当时反对变法的人主要是用所谓“天变”、祖宗成法以及百姓的抗拒心理来扯王安石后腿的。
虽然最后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他那么狂,不失败也难啊),但经过这么一番论战,更准确点儿说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五德学说不禁元气大伤,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下降。
可虽然直线下降,但还没到如同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地步,理由很简单,因为统治者还用得着啊。比方说,南宋那位理学大宗师朱熹对于正统的观念跟欧阳修很相似,只不过他不说“绝统”而说“无统”罢了,只不过欧阳修在三国问题上尊曹魏为正统,朱熹尊蜀汉为正统罢了,教学大纲差不太多,只是在划重点上有点儿分歧。但是朱熹并不反五德,他的学生沈僩曾经直截了当地问他:“五德相生相胜的两种说法,历朝历代建国的时候都不废除,真的有道理吗?”朱熹回答说:“应该是有道理的,只是从前那些推算五德的家伙都没有算对。”可到底怎么样才能算对呢?朱熹却没明说。
他还有一个弟子,名叫金去伪,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朱熹回答道:“万物都离不开五行,所以五德的说法也就肯定有道理。为什么算不对呢?主要是因为远古的那些事情,经书上都记载得太过简略。”金去伪又问了:“那么五德循环,不知道是相生对呢,还是相克对呢?”朱熹明确地指点他:“相生对。”
朱熹本人是很唯心的,所以不可能破五行,也不可能破五德。他唯心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说关于天上星辰是左旋还是右旋的问题,历代搞天文的专家都在反复观测、计算和争论,但到了朱熹这儿,简单一句“某看天上”,没别的理由,就把右旋说一棍子打倒。所以对于五德也是如此,朱熹光说有道理,可偏偏就不告诉你道理在哪儿。
总而言之,五行是五德的基础,所以一个人只要相信阴阳五行,那就不可能不信五德,不先破了阴阳五行,五德学说仍然是有根之草(虽然这根儿本身就有问题),不可能忽然之间就灰飞烟灭。
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箓受图,改正易号,定制度以大一统,推历数以叙五运,所以应天休命,与民更始。
西晋之乱,九区分隔,琅琊播迁于江左,实绍金行。拓跋奋起于云方,奄居神县。盖五郊祀,南北不可并享,三统相承,正闰宜归一致,今夫以晋为闰耶?未闻革命所传,以魏为正耶?实匪中华之旧,大兴之兆,决谁处之。夫晋之渡江也,遗中服之雅俗,据吴人之旧土,齐梁之后,风教荡然,危弱相承,礼刑不立,五代四姓,浸微以减,上无所授,下无所归,虽欲正之,人谁适从。且夫商盘庚之迁亳,周平王之都洛,不出王畿之内,如归别馆之中,兆庶实从,不失旧物,比夫身居藩翰,观望本朝,进不扶危,退而正号,非同论也。至如太伯之奔勾吴,不得谓之姬矣,昭烈之兴巴蜀,岂可以为汉哉?魏氏先实漠北,控弓朔、代,南平燕、赵,遂通秦、凉,出令作法,变风迁俗,天地有奉,生人有庇,且居先王之位,宅先王之国,子先王之人矣。则是夏禹之出东夷,文王之祚西羌,爰集大命,以抚方夏。诗书所载,谓之何哉。前世大儒断南北之疑者,所以正魏也。或曰二帝三王,应天承运,必讴谣之先归,故人神而协赞,秦迁周鼎,汉受秦降,虽仁暴不同,亦传授有所。元氏起于参合,践食上国,谓之受命。晋祀实存,谓之中国,则刘聪僭据,乃陶唐之冀方;苻秦所都,实宗周之咸、镐。若其审定王居之次,推考生胜之法,偏闰相承,夫何足尚。曰,刘、石、苻、姚世祚短浅,欲正其名,无名可正。魏之霸业,肇自皇始。典法明著,成于太和。内无强臣,孰与苏、桓之逼。间有中主,未若宋齐之季。虽末世尔朱之变,而建康易三姓矣。
唐以土承隋,隋以火继周,周以木变魏,魏以水而绍金。昔汉祖之正号也,去姬氏之灭几六十年,闰霸秦而继周著为火德,识者以为得天统。魏氏之推历也,去愍怀之亡亦六十年,舍四僭而踵晋,定为水行,议者以为当正位。推晋而上,至于伏羲氏出震而王天下也,帝王之大统明矣。谨论。——《南北正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