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 多年以后
3个月前 作者: 居尼尔斯
北京这几天下雪,祝年年公司在国贸,幸而租的房子在附近,她可以步行上下班。北京的马路和家乡不同,笔直而通畅,她可以隔很远就看到自己住的那栋楼。
雪气弥漫,街灯敞亮,路上行人不多,都在匆忙赶路,她偶尔抬头望天,夜色好,可以看到星星。高中以前,星星在她的意识里都是浪漫而神秘的;高中以后,她开始相信,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人类力量目前无法触及的领域。诸如天幕上这群星星,谁也不知道它们已经消失了多久,抑或是,依然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默默存在着。
想起陈长宁和陈静安的时候,像是某种神迹降临,迎面走来一个人,祝年年只用一秒钟时间就认出了她。
“哪里有什么巧遇,我是特意来找你的。”十分钟后,两人找到一家咖啡店,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下后,陈静安摘下围巾和帽子,言笑晏晏地对祝年年说。
“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
“向同学打听的呗,一直知道你在北京,就是我也一直很忙,在出差,最近刚回国,一回国就来找你了。”陈静安说。
一通礼貌的打量过后,祝年年在陈静安身上看到了变化。当然,她的样子还是高中时英气十足的派头,短发,瞳孔漆黑透亮,看人的时候显得真诚而专注,只是十年过去,她的气质变得沉静了许多,记忆里那种毛毛糙糙的感觉几乎已全数褪去,大抵是投身科研,做了学问研究,强大的知识底蕴带来的变化吧。祝年年默默地想。
“怎么会突然找我呢?”晚上不方便喝咖啡,祝年年特地点了一壶水果茶,服务生将茶送过来,她先给陈静安倒了一杯。
“不是突然找你,我其实找你很久了,之前……”陈静安在此停顿,脸上浮现出些许不好意思。
祝年年冲她轻松一笑,示意她有话直说,不必有太多顾虑。这之后,她才接着说:“陈长宁不让我直接找你。”
听到陈静安嘴里的陈长宁,虽说想到会是这一层,但祝年年倒茶的手还是不受控制地卡顿了一下,她很快笑起来,将茶壶放回桌上:“为什么?”
陈静安耸了耸肩:“他这个人,行事过于谨慎。我是最近……我们不是搬到北京吗,就从老家寄了很多东西过来,你当年给他写的信,陈长宁其实还一直收着。”说到这里,陈静安又有些不好意思似的,摸了摸鼻子停下话头。
“没关系,你尽管说,高中的事情毕竟过去十年了,十年,很久,可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祝年年宽慰地说。
听她这样说,陈静安大舒了一口气,忽然又自顾自地笑了。在祝年年疑惑的眼神下,陈静安看着她,说:“你和高中的时候一样,一点都没变。”
“怎么可能一点没变,你太夸张了。”
“我不是说你的长相气质,”陈静安笑着摆手道,“我是说,我看到你的时候,跟你讲话,面对你,就还像高中那样,你总是让人……怎么说呢?好像不自觉地想要变得温柔,不忍心对你讲重话。”
祝年年对陈静安说的话有些意外,虽然暗暗知道自己在人前似乎是这种形象,但还从来没有人这样直接地对她说过。想到这里,祝年年不禁笑了,虽说十年没见——那件事以后两人也没再打过交道——她们此刻坐在这间咖啡店里,却还能像两个曾经交好的老友那样聊天,只是因为,陈静安太真实,太无所保留,很容易让人卸下世故的防备心,跟着她的节奏走。
反观自己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这几年遇见的人,当然也有进入过亲密关系的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社会气息,或者像陈静安说的,他们总是不忍心对她说过分的话,下意识地想要保护她什么似的。可说实话,那都不是祝年年真正想要的,或者说,不是能让她真正感到舒适的人际交往。思及此,祝年年心下倏地了然了许多事情——过去总也想不明白的事情。比如,她好像更喜欢真实、真诚的人,就像陈静安,就像陈长宁。
“谢谢。”诸多念头转完,她回给陈静安两个最简单却最合适的字。
“听说你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杂志社,工作还顺利吗?”陈静安啜着水果茶问。
“还算顺利。”祝年年道。
“真遗憾,我们明明都是在北京上的大学,居然没有联系过。都怪我,不敢主动来找你。”
“今天你不是主动来了吗?”祝年年朝陈静安递去微笑。
“也真是我运气好,打听到你的上下班时间点,我其实在这附近蹲了你好多天,今天才碰上而已。”
她的话让祝年年感到诧异:“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找我呢?”
“我怕你不接啊。”陈静安垂下视线,“我也是前几天问陈长宁才知道,他当年给你的回信,很残忍。”
以为自己对陈长宁的眷恋已全部放下,祝年年未曾防备,乍听到“回信”二字,熟悉的心绞痛击中她,让她瞬间回到高二那个晴朗却忧伤的春日。她记得,看完回信的自己偷偷躲在房间哭了一整天,后来漫长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她都被那股混杂着三观倾覆的震惊和被拒绝的失落的复杂感受影响着。为了不让爸妈担心,她还要极力掩饰自己的状态。她记得自己那段时间过得特别特别辛苦,原本每一天都满怀期待爱去的学校变得像地狱一般难以忍受。
最后,还是文学拯救了她。她开始读更深邃的文学作品,马尔克斯、普鲁斯特,还找了一些哲学书来翻阅,随着陈长宁毕业离校,她的伤才缓缓愈合。只是,人生第一次鼓足勇气去表白的人,最后给了她那样的回应,使她后来的爱情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她变得更加被动,上大学、进社会所谈的每段恋情,都是被动开始,又因为她太过被动而结束。
陈静安和陈长宁的故事,尽管她极力规避去了解,消息还是无孔不入地透进来。即使陈长宁是那个在年少时伤她心的人,她还是在很多次想起这对“兄妹”的时候默默祝他们幸福。
“对不起,我是不是又说了不太恰当的话?我来找你之前,陈长宁其实反复提醒我了,如果……”
“没有,你们总把我想得很脆弱,其实我真的没有。”祝年年目光坚定地对陈静安说,“所以,你最近特地蹲我找我,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过后,陈静安眼里升腾起一些闪亮的东西。她真的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像孩子那样纯真,祝年年由衷感到羡慕。反倒是自己,大学毕业进入梦寐以求的杂志社工作,以为人生会有璀璨的新开始,结果并不是。媒体工作面临太多世事纷扰、人际纠葛、利益往来,近两年她时常感觉自己就要在这些复杂的事项中迷失,而她却根本找不到出口。日常生活被采访、写稿、浏览量绑住,她甚至没有时间保持阅读习惯。周围那群曾经热血有志、满怀抱负的同事也都在这种无法逃脱的环境里选择了更安稳的去向——一脚踏进婚姻,他们结婚、生子,重新投入世俗循环,为孩子而奔走,又为操心孩子的未来而在工作上将就,这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着实让祝年年感到了无生趣。
“奇遇。”陈静安的回答将祝年年从一堆绝望的烦恼中揪出来,眼神发亮地说,“你在信里说的奇遇,你还记得吗?”
祝年年点点头,满脸不解地看着她。
“你是不是以为那是梦?”
祝年年想点头,又摇了摇头,事实上,她不太确定。上大学时,她和好友分享过那段真实得令人发慌的经历,好友说那一定是梦,是早晨的梦,早晨的梦距离睡醒状态比较近,所以能被记住,还能让人感觉特别真实。
“哪怕陈长宁跟你说,他也在那段奇遇里,你仍然觉得那是梦吗?”陈静安又问。
祝年年点头。当年表白被拒的感受过于沉重,陈长宁给她的回信她都没敢看第二遍,自然也就忽略了信中其他的信息,加上她醒来之后,母亲并没有躺在医院,没有抑郁,父亲也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总之,祝年年确实很快把那件事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忘了,记忆里仅仅只留下美好梦境这一段。如今陈静安再度问起,她感到好奇,忙问:“那段奇遇,你也,你也在其中吗?”
陈静安用力点头:“我也一直以为是梦!直到看到你的信!”
祝年年大惊不已:“所以,我们俩交换了梦境?”
“不是我俩交换了梦境,没这么简单。你想想,如果只是我俩交换了梦境,陈长宁算什么?他明明也在那件事里。”
这完全超出祝年年的认知水平,她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年那件事发生后,我本来以为只有我俩、陈长宁、我爸我妈,还有你爸你妈知道,其实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委婉地向我爸妈求证过这段记忆,可惜他们都不记得了。看到你给陈长宁写的信之后,我和陈长宁对过细节,发现我俩记得的事情是一致的。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还有一个人知道过程。”
“是,我?”祝年年茫然地指向自己。
“对,是你,但是除了你之外,还有一个人。”
“谁?”
“邓晖。”
祝年年不知道邓晖是谁,她想当然地认为,陈静安和陈长宁要求证“奇遇”的存在,应该第一个找她才对。
大约是猜到了她的疑问,陈静安紧接着说:“没错,按理说,我也觉得应该先找你的,但陈长宁不让,他总觉得不应该打扰你,所以我们才先找了邓晖。他不是别人,是我们高中的物理老师,高中毕业之后,他和陈长宁一直有联系。陈长宁不知道那段奇遇我也记得清清楚楚,就也放下了这茬,直到……”
“我那封情书出现。”祝年年接过陈静安的话,她想让陈静安在这件事上放轻松,于是主动提起,以表示自己不在意。
“对。”陈静安眼睛里露出笑意,“我们先对过细节之后,赶紧找了晖哥,你猜怎么着?晖哥竟然记得这件事。他也一直以为是个梦,可能因为他自己对物理、对神奇事件很在意,所以没像我们的爸妈那样尽快忘记。他后来还把这件事记在日志里,我们问他的时候,他把日志发给了我们,完全坐实了这件事存在过的可能。是有了这些佐证,我才来找你的。”
祝年年彻彻底底被她的话震惊了。
时隔十年,在陈静安的引导下,祝年年开始逐条逐步地和她对当年的细节。说来奇怪,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忘记,可重新再以类似访谈的方式提起时,祝年年竟然又将往事全部记了起来。只是早几年,回忆这段奇遇是会让她心痛的旅程;现下,伴随着陈静安越来越亮的目光,以及陈静安语气中对这段奇遇的重视度、兴奋度,祝年年也像被感染了似的,仿佛枯燥繁复的生活里透出一丝异样的光线,星辰宇宙朝她裹卷而来,她的心情完完全全地舒展了。
“……我和陈长宁对这个奇遇的结论不同,但我们的结论可以归纳在一起。按人类现在对梦境的探究,多关乎脑神经领域,像我们日常做梦,明明可能就隔了几个小时,我们醒来之后也会立刻忘记梦中的内容,这种规律性的遗忘,目前并没有找到更准确的结论做解释,我们顶多只能说,这是大脑的自发运作。这一点是陈长宁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宏大一些。我坚持认为,当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应该不仅仅是个例,也就是说,发生记忆互换、身份互换这种事,可能不止在我们之间。我的猜想比较诡异,我甚至认为,这种事情可能日常性地会发生在人类世界里,至于发生这种事情是受了什么影响,地球外的天体还是地球内部本身一直存在的某种自然规律,我们还没有办法证明。我是结合了陈长宁的观点,觉得似乎存在这种可能,即,地球上两个独立个体的人类,时刻存在记忆互换的可能性,但是这种互换是有时效的,就像我们当年是六天,时效结束,这两个人会换回去,但由于换回去的时间点正巧是在他们互换的时间点,所以,这种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梦。再加上,陈长宁说的,我们的大脑好像有一套自发的处理机制,它们也许会把这种明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归纳为梦境,以至于发生交换的两个人,会认为仅仅只是做了个梦。在此之外,邓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其实他提供了很多思路,就这个比较有意思——他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交换之所以能被我们记住,记得这么清楚,很可能在于我们两个是例外体,因为我们持续的交换期比较长。”
坦白说,陈静安这一段长长的推论,祝年年没听明白,唯一进入她理解范畴的仅有两个字——“例外”。陈静安说她们两个是例外,这让祝年年不得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只有我们两个例外?”
“这只是晖哥的猜想。他觉得,如果这种记忆互换、身份互换不是受突如其来的外星引力或者磁场影响,而是地球内部广泛存在的规律性事件,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件事,从来没有理论提出这个猜想呢?所以,他认为,我们身上的奇遇受外星引力影响的可能性更大。假若不是外星影响,那我们也是例外,可能别人只会记忆互换三十秒、一分钟,或者最多一个小时,互换时间太短,不足以构成一段记忆,所以才更容易被人当作梦境,继而遗忘。”大约是为了照顾祝年年的理解力,这段话陈静安放慢了语速说。
祝年年还是一知半解。她工作的这家周刊杂志社,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冲击下,仅存的几家老牌杂志社之一。按理说,做媒体的,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很熟悉,是内容上的“杂家”,然而今晚和陈静安的一段对话,切实地让祝年年感觉到,她所在、所见、所感,不过是所谓世界的一个窄小切面而已,稍稍越过这个切面,天地还很大,很大。
她确定,她被鼓舞了。她无法向陈静安表达这种内心的东西,一是和陈静安确实还没熟悉到那种程度,二是她已经不太习惯和人坦诚内心,当下的聊天场合也不适宜说这些。
后来的时间,陈静安给祝年年做了一些科普。引力波的发现和证实尽管祝年年已经知道,可陈静安的解释更加准确和专业,祝年年受益匪浅。两人分别前终于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相约下一次的畅谈。
告别时,祝年年问陈静安:“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能尽快得到结论吗?”
陈静安笑着摇了摇头:“今天找你出来,能够证实这件事确实发生过,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接下来的研究,只怕会是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小时候我觉得科研是很简单的事情,像做理科题目一样,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这也是我喜欢理科的原因。现在,自己学这个,做这个,我才发现,科研是无止境的,我们拿到一个题目,可能毕生都不一定解得出答案。”
陈静安说完这话抬头看了眼天空,细细的雪花在夜空中飘舞,不影响天上的景色。祝年年也顺着她的视线抬头仰望,感觉自己得到了一把钥匙,神秘的、可以解开心灵困境的钥匙。
“唉,”陈静安叹了口气,“人类在宇宙面前,还是太太太渺小了。”
祝年年被她夸张的语气逗笑,肩膀上包带往下滑落,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扯,错眼间看到咖啡店外台阶下的人。这人穿着一件黑色长羽绒服,裹了一条蓝色围巾,在小雪飘飞的夜景下,他一下就和她对上了视线。祝年年以为自己会慌会乱,却没想到抢在这之前,陈长宁先点头对她笑了笑,面容皎洁,像一轮明月。
祝年年紧张拉拽包带的手瞬间松弛下来,随后,她也冲陈长宁点头一笑。十年的时间,像落在地上的小片雪花,飞速融化殆尽。
察觉到祝年年表情的变化,陈静安顺着她的目光往下看,在看到来人的那一刻,她脸上很快浮出一缕柔情,是祝年年想象不到能出现在陈静安脸上的东西。
“陈长宁,你怎么来了?”陈静安笑着问。
陈长宁这时已经走到两人近前,他的眼神定焦在陈静安身上,目光温柔,语气和缓:“接下你。”
“来得正是时候,我和年年就要分开了,你赶得巧,就打个招呼吧。”陈静安热络地说。
陈长宁于是将目光转向祝年年。
两人离近了,祝年年忽而又有些紧张,说不上是为什么,大约他的形象与高中时期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还是让人感觉是个锐利的少年。总之,祝年年只是很拘谨地挥挥手,简单说了声“嗨”。听到陈长宁同样简单的回应之后,她连忙抬手看表,又看了眼天空,说:“太晚了,外边冷,今天就先回去了。”
“好,再见。”陈长宁说。
祝年年微微一笑对他点头,抬步正要走,身侧陈静安拉住她的手,祝年年不解地朝她看去。
“改天要再约哦。”陈静安说。
等祝年年点完头,她才放开手,又笑着举起手挥了挥:“路上小心。”
祝年年回她以同样的笑容,终于迈步离开。
走了很久,依然感觉到身后的一双目光,祝年年将双手插进风衣口袋,想象着他们的表情,而后发散思维想到他们现在的状况,以及这十年来他们之间的故事,不禁有些唏嘘。
宇宙固然很广袤,人类固然很渺小,但是爱情,真的是渺小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大力量。
啊!不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她都好羡慕陈静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