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又名《阿阇世受决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北宙23。西晋法炬译。一卷。首尾完具,共五十三行。谓阿阇世王以灯供佛,从宫门直点到祗洹精舍。一贫穷老母乞得两钱,亦点一灯供佛。阿阇世王的灯虽有人看管,但或灭或尽。老母之灯却光明特朗,更上照梵天,连神通第一之...
-
一卷,西晋法炬译。阿阇世王问五逆罪之受果,说由功德一旦堕地狱,后为辟支佛。
-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及说十二因缘,诫持五戒,修四念处,得度五道。
-
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
-
收于大正新修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的一部由阿弥陀(无量寿)如来所说的密咒。
-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阿那邠邸有七子。无笃信於佛法众。彼不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不改杀生。亦不改不与取。亦不改他淫。亦不改妄语。亦不改饮酒。尔时阿那邠邸长者告彼七子言:汝等。今可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亦莫杀生。莫不...
-
闻如是,一时佛在誓牧山求师树下。贤者阿那律。在彼禅空泽中坐思惟言:道法少欲多欲非道。道法知足无厌非道。道法隐处乐众非道。道法精进懈怠非道。道法制心放荡非道。道法定意多念非道。道法智慧愚闇非道。佛以圣心逆知其意。譬如力士屈申。
-
一卷,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佛为阿难解释七梦,皆应五浊恶世之事。摄于小乘部。
-
阿难同学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掘多比丘欲还俗,阿难启佛开示之,使之证果入灭。
-
全一卷。略称阿难问事佛经、阿难问事经。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叙述信佛者若能就教明师、持戒精进、朝夕恭敬等,则诸事和谐,谓之吉;反之则诸事不谐,谓之凶。本经之高丽本与宋、元、明等三本之内容一致,惟文句有异。
-
佛说阿耨颰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与中阿含经之阿奴波经同本。说提婆达多,断善根堕于地狱,及说如来大人之根相。
-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著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父母喜...
-
后汉录失译人名,亦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
-
全一卷。宋朝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在本经中,佛陀告舍利弗,若能一心忆念东方之无能胜国善精进吉祥如来、无我国普照如来、善爱国吉祥如来、寂静藏国印捺啰计都特缚惹王如来、离尘国喜功德光自在王如来等五佛名号,或书写读诵讲说,则不堕于恶趣、下贱中,...
-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因舍利弗问,为说东方八佛名号,闻者得不退菩提善说称功德如来。因陀罗相幢星王如来。普光明功德庄严如来。善斗战难降伏超越如来。普功德明庄严如来。无碍药树功德称如来。步宝莲华如来。宝华善住娑罗王如来。
-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失译之优婆夷堕舍迦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为同本异译。二经记载之相异处为:优婆夷堕舍迦经载,佛陀对毗舍佉鹿子母教以每月六日持八斋戒之法,并说其持斋之功德将大于以十六国中之珍宝布施僧伽之功德;本经已将...
-
全称《佛说八吉祥经》。佛教经典。南朝僧伽婆罗译。一卷。与八佛名号经同本,八吉祥即八佛之名号也。述说东方八佛之名号(即“八吉祥”),以及持诵此诸佛名号和此经之功德利益。异译本有:三国吴支谦译《八吉祥神咒经》、西晋竺法护译《八阳神咒经》、北魏般若流支...
-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本经列举八邪道与八正道之名,并逐一阐明谛见、谛念、谛语、谛行、谛受、谛治、谛意、谛定等八正道之内容。
-
般涅槃后灌腊经之本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灭后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陈供之法。
-
全一卷。又称宝授菩提行经。北宋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记述宝授童子年始三岁,即以金莲供佛,并与大目干连、舍利弗、吉祥菩萨等互相问答,明示大乘之法义。又与妙吉祥菩萨问答,有八苾刍吐血命终,堕阿鼻狱。佛记彼后从地狱出,当得授记。宝授次以一器之饮...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
-
全称《佛说比丘听施经》。佛教经典。东晋昙无兰译。一卷。听施,比丘名。本经以旅人不识路为喻,教化听施比丘精进修道。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
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
巴利名Vekhan!asa-sutta 。全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394~468)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与中阿含卷五十七鞞摩那修经为同本异译。内容叙述一外道鞞摩肃(巴Vekhan!asa )因听闻佛陀说法,遂从佛陀出家学道,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佛所。前以头面著地。为佛作礼卻坐一面。於时辩意长者子察众坐定。承佛威神从坐起正衣...
-
一卷,元魏般若流支译。入定不定印经之旧也。
-
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住耆阇崛山,与弥勒入城乞食。至频婆娑罗王宫,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为座,而请佛坐。佛与夫人互问树庄严义,而授道记。
-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说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及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众之数无量,并劝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以求往生。为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之异译。两译本之文段章句等大略一致,然于诸佛之称赞部分,阿弥陀经列举六...
-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一弹指之间,亦思惟死想等,则能堪食人之信施。
-
全一卷。译于东汉时代,译者佚名。又称禅要经诃欲品、禅要诃欲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示行者于修定时,应作不净观,以期离欲,得空清净智观;亦即观众生之六欲:色欲、形容欲、威仪欲、言声欲、细滑欲、人相欲,依前五欲观不净相,依人相欲观白骨人相。又本...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