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脉学著作。不分卷。简称《脉灯》。清常朝宣(浣枫)撰于乾隆十四年 (1749年)。作者认为诸医诊脉各异,系 “ (王) 叔和一书,半属高阳 (生) 伪诀”。故 “纂各家脉诀,参以己见”,辑为此书。分脉神、五脏脉、二十八脉、各病宜忌脉、脉要歌等19篇论述脉诊理论与方法。述...
-
《天元玉历祥异赋》是中国古代以图为主的星占术著作。作者不详。初版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有仁宗朱高炽的御制序。其后于明万历年间又曾刊刻一次,改题为《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但因本书多为彩图,故其后主要以抄本行世。抄本极多。虽于清乾隆时曾被列入《全...
-
脉学著作。九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以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以阐脉理。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现存清刻本。 本书以论脉诊为主,兼及望、闻、问三诊。卷一为脉论19则;卷二脉旨论,就脉诊之理论伋据、诊脉部位、...
-
《释文序录》载《荀爽九家集注》十卷。云:“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子玄不详何人,为《易》义,注文内有张氏朱氏并不详何人。”《隋志》 载《周易荀爽九家注》十卷。《旧唐志》 载《...
-
一卷。汉京房(前77-前37)撰,清王谟辑。京房,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官至魏郡太守,系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受《易》于梁人焦延寿,焦氏自称曾从孟喜问《易》,京氏自认为焦氏之易学即孟氏易学。京氏把《周易》看成是...
-
《脉学辑要》,日本医家丹波元简著,3卷。卷上总论阐述脉学理论;卷中引述二十八脉体象、主病,汇众说之精华;卷下列述妇人脉、小儿脉及诸怪脉。本书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抒发己见,总结了日本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创新和发展了脉学理论,不...
-
脉学著作,8卷。清代周学海(征之)著。成书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此书援引宋以前医籍中有关脉学之论述进行诠释。卷1~5分别为部位类、诊法类、形象类、主病类,于诊脉部位、方法、各种脉象之形态及其所主病证详细论述;卷6为名论汇编,集李中梓人迎气口说、李杲内...
-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撰。本书重点介绍作者对脉学的见解。上卷谈诊法及诸脉;下卷经义丛谈,讨论多方面的脉学问题。周氏此编是对《脉义简摩》一书的补充与发挥。现有《周氏医学丛书》本。上卷分两部分:“诊法直解”,包括求...
-
《脉语》,脉学著作。一名《脉学精华》。二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论脉简要,颇有见地。作者对太素脉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书末附脉案格式,是对医者的诊病时书写病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辨脉法、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辨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四、五种刊本的辨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发挥...
-
脉学著作,清末刘吉人撰于1910年。刘氏选录《脉诀指掌病式图说》中部分论述予以校正,并补充了一部分内容。后编入《三三医书》中。
-
《大明天元玉历祥异图说》七卷,明余文龙重编。古代以图为主的占候类著作,曾入清廷禁毁书目。此书专言天象祥异,分天地、日、月、星缠、云气犯星、杂气雾虹、风候。上图下文。此本大致为明末清初的钞本。【末尾附PDF图片版下载】
-
择日之书,朝鲜世宗年间李纯之撰。全书上中下三册408页。作为一部古代重要的择日指南,涵盖了吉凶日历、祭祀仪式、选官就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各种日子的吉凶祥瑞,指导人们在重大决策或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日期。这一部分包括了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为...
-
《重订时行伏阴刍言》,1卷。清·田宗汉原著,李贡三重订。系摘取田氏《医寄伏阴论》中部分内容,并附重订者有关验案数则。
-
中医诊断学著作,近代何舒撰,成书于1947年。为《灵兰医书六种》之一。对舌诊内容以问答析疑,较为详细。
-
舌诊著作。 六卷。一名《彩图辨舌指南》。曹炳章撰于1920年。 现存初刊石印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辨舌指南》为近代医家曹炳章撰著。曹氏在蒐集古今近百种舌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去芜存精,五易其稿而成。全书5编,6卷。详细论述了舌的生理、辨舌内容...
-
本草著作,《本草发挥》4卷,卷1至卷3论药物,分为金石部、草部、木部、人部、兽部、虫鱼部、果部、米谷部、菜部9类,共载常用药物270种。卷4论药性理论和用药原则。书中每药均先引《神农本草经》,以叙述药物性味、功能及主治,然后博采张洁古、李东垣、王好古、...
-
《本草衍句》,清·黄光霁编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全书一卷。首载十八反、十九畏、引经报使及高士宗用药大略等内容,次收药二百六十六种,分草、木(附果)、石、谷、菜(附虫介)、兽(附人)等部。每药撰韵语数句,末附简注及单...
-
《琴火重光》系明福建陈竹泉著,一九三九年经陈撄宁先生校订后,由上海丹道刻经会刊印发行。收入《陈撄宁文集》第七册外丹经典卷(下)。
-
药物学著作。2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卷48-49。书中择常用药300种,仿《本草纲目》编述,分山草、隰草、芳草、蔓草、毒草、水石草、竹木、谷、果、荽、金石、禽兽、虫鱼、人等14部,次第介绍其别名、性味厚薄、阴阳主要功效与机理,临床运用范...
-
明代李中梓撰。约刊于明末,1667年经尤乘增订,收入《士材三书》。本书为李氏药物专著,全书二卷。李氏将药物分为草、谷、木、菜、果、寓木、苞木、虫、鳞、介、禽、兽、人及金石十四部,共收药物341种,重点叙述了每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末附用药机要、引经报使及...
-
中孚子按语:按《金火丹诀》题西凉致一子许信良著,乃同类阴阳法门之彼家丹法一脉。民国年间潇湘渔父常遵先为之校正,尚多缺字,以方圈代之。先师知非子得此抄本,皆为之补齐。此抄本转至余手,又依师传彼家法诀反复推敲,并参照所得坊间印本,校其疏漏,为之写定...
-
《本草汇言》二十卷,明·倪朱谟纂于天启四年(1624年)。书稿由其子倪洙龙刊行于明末清初。该书汇集了历代本草书40余种,还汇集了采访148名明代医药家所得的药论或方剂。像这样在采访搜求上百家医药家药论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本草著作,在古代还是十分罕见的。
-
本书2卷,医史著作,南宋周守忠(榕庵)撰。书成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本书上自三皇、下迄宋代,记录了202位医家的医事活动,将历代文史和医籍中所载名医事迹,医锦典故,加以汇集,用韵语形式,上下各以四字为联,每联下加注材料出处。对于了解我国医学历史之发...
-
二卷;明薛己著。是以记载食、药两用植物、动物等为特色的本草专著,由于《食物本草》的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因此,该书至今仍是常用的中医食疗类著作的经典代表,具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和很广的读者认可。
-
12卷,清代闵钺编著、卢煌校正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刊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闵钺清代人,生平履历不详。分草、木、谷、菜、果、金、石、水、火、土、兽、禽、鳞、介、虫、人、服用17部,载药896种,其中正名697种,附药199种。每药首录性味阴阳、有毒无毒、...
-
玉箓资度早午晚朝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
4卷,卷一、卷二为“药性本草”,卷三、卷四为“食物本草”。《药性本草》2卷,分草部(134种)、木部(57种)、果部(18种)、莱部(13种)、米谷部(8种)、金石部(26种)、人部(6种)、禽兽部(12种)、虫鱼部(14种)等9部,共收药287种。卷首列“医学启源...
-
清代沈文彬辑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沈文彬,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全书收药二百二十一种,分补剂、散剂、泻剂、血剂、杂剂五门。每门下按功效再分若干类,如补剂又分温中、平补、滋阴、安神,泻剂又分泻火、泻实、泻水、润...
-
《本草正义》是张氏在兰溪中医学校任教时所编之教材。书中分草、木、果、蔬、金、石、鸟、兽、虫、鱼、人等类。每味药名之下,首列《本经》、《别录》原文,下列诸项有:“正义”,是阐述原文之义。“广义”,是《本经》、《别录》以后各家论药之功用。“发明”,...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