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亦称《老子西升化胡经》、十卷本《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1)S.1857、P.2007,系卷一。首部均略残,有经题,存一百二十七行。开首二十行为“魏明帝”撰《老子化胡经序》,以下为卷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概述老君自殷汤以来变化法身,在中国及西域各国说...
-
搜集刘一明在栖云山、兴隆山名胜古迹中所撰的大量碑刻文字、对联,为道教殿堂所作的募疏序、为时人及道教人物所作的传记,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赞,对于研究刘一明的生平及其易学思想,研究甘肃省名胜古迹、历史,地理,人物,民俗都有着重要价值。
-
道教类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原书约三十卷,八十一品。敦煌本七件,约存六卷、二十七品左右。(1)P.2456(属卷一)。由两部分粘贴而成。后半部首题“大道通玄要卷一并序”,尾部残缺,存一百三十三行。(2)P.2466(属卷五)。首有标题,尾部残缺,存一百一十行。(3)P.2456(属...
-
《伤寒论》系汉张仲景所著,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但该书年代久远,文字古朴,医理深奥,阅读困难,特编本书,名曰《伤寒论语译》。《伤寒论语译》以刘渡舟主编的穴伤寒论校注锣为底本进行语译而成。全书共十卷...
-
养生类著作。清曹廷栋撰。四卷,附粥谱一卷。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嘉善 (今属浙江) 人。贡生,工诗文书画,著述《孝经通释》、《宋百家诗存》等十余种。年七十五岁于病中摘取群书中涉及养生的内容辑成,时乾隆三十八(1773)年。卷一、二载安寝、晨兴、饮食、昼眠、燕居、...
-
印光法师:此书系大通家所著,其注直同白话。但顺文一念,其义自显。最宜于幼年子女。 太上感应篇直讲是印光大师在世时极力赞扬并广为流通之善书。印祖在提倡每日诵读《感应篇》、《阴骘文》等之同时,复倡通文义者,“以此教子孙,为入德之门。俾幼时即知...
-
1982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 《伤寒论》向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医家圭臬,是中医临床之源泉。...
-
火莲经(又名淮南王王行火莲经),一卷,汉 刘安 撰。见存《藏》外外丹书集成。
-
道教内丹修炼典籍,清董德宁对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所作的注,三卷。民国守一子《道藏精华录一百种提要》对该书非常推崇,其言:《悟真篇》是张伯端所著,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后人纷纷释注,遂致惑乱真机、邪说横行,世传有薛(道光)注者,也总是伪诧,...
-
《千金翼方校释》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
-
中医诊断学专著。全书10卷,西晋·王叔和撰。王叔和(约公元3世纪),原名王熙,高平(今属山东,一说山西)人。他对中医学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曾把汉代张仲景《伤寒卒病论》中有关论述伤寒的部分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尤其是当时用竹简写成的这部书,前后次序零乱,经他整理...
-
《藏头诗》别名李淳风谶语对话,是唐代李淳风与唐太宗李世民口头对话,当朝史官记录成书的一部推测国运的谶语诗作。前小段为事件起因,后大段推测国运。创作年代唐太宗贞观七年(634年),地点长安大兴宫(今西安太极宫)。
-
针灸著作。旧题元滑寿撰。一卷。寿另有《读素问钞》已著录。此书载十四经经穴歌诀。将已知穴位和各穴位针灸所治病症编成口诀以传授后秀,便于记诵。有元至正元年(1341)抄本,收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
《警世功过格》是中国早期道教修道之士为善去恶的修行方法与宗教实践。教徒们按照基本的宗教戒律逐一对照自己的日常言行,并记录下善恶不同的行为以自勉自省,把个人行为分别列为功格(善行)和过格(恶行)两项,通过对照戒律和自我反省而为善去恶。后来这种修行方式逐...
-
医书,清朱时进撰,十卷。卷一之“运气司天”取之《医林金镜》,“经论总抄”取之《明医指掌》,“望闻问切”取之《治法汇辨》,“八门看病诀”及卷二之“医门八法”均取之《医学心悟》。其中《医林金镜》及《治法汇辨》两书均已亡佚,本书保存了其部分佚文。卷三...
-
又名《万氏家传育婴秘诀发微赋》、《育婴秘诀》。明万全撰。四卷。成书时间在 《广嗣纪要》 之后,《幼科发挥》 之前,相当于万历一二年。全字密斋,湖北罗田人。家世业医。初业儒,仕途不利,遂承祖业,而专于医学,久而益精,名噪于隆、万年间。是明代杰出的临床医学家...
-
医案,清代易巨荪撰,不分卷。书首苏任之序言曰:易巨荪“其运用经方比英庇两公(注:即陈英畦、黎庇留)更为灵活,书未付梓。前见友人存手稿一册,因借抄一本,以资玩索,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次为易巨荪序例。易巨荪云:“《伤...
-
霍乱著作。2卷。刘复 (民权) 撰于1920年。本书所说的时疫是指感受 “暑湿交蒸秽浊之疠气”,在胃则为霍乱,在肺则为痧胀。两者皆热毒为患,故其治疗绝无温散温补之例。主张邪在肺宣其气,邪在胃利其水,气宣则表证退,水利则吐泻平。治方以庚申解疫饮为主方,方中推重石...
-
唐吴筠撰。道教经书。收入其《宗玄先生文集》卷中。论述可用积学的方式成为神仙。在对神仙的看法上,本文不赞成嵇康的观点,而是认为神仙或是秉受异气而生,或是后天积学而成,集中论述如何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神仙。列举远于仙道的七种行为:以死亡为真,以生成为幻;认...
-
《中藏经校注》概括地叙述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哲学基础,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有别于《内经》《伤寒》的八纲辨证之先河,总结了各种疑难杂病论治大法,从理论到临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在中医学史上,...
-
近代,医案,余无言著于公元1957年。1957年,无言先生将其父奉仙公遗著《医方经验汇编》(解放前由中华书局出版)与其个人医案著作《翼经经验录》刊印合订本。
-
分为:原文、校勘、注释、按语。收选文献丰富翔实,校勘精审,注释明晰,按语精当,体现了古今研究成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和影响非常大,被中医界视为必读经典之作。全书文献丰富,资料翔实,反映了现代中医文献...
-
医案,明刘全德著,《考证病源》重点对七十四种病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阐述,是一本较好的中医病因病机学专书。此外对药物的主治功效、药物引经、切脉主病、临床用药、方剂等方面也予以阐述,可谓是一本较全面的中医入门书。本书特点:歌赋形式,易读易记;病因分...
-
脉学著作。3卷。民国孙鼎宜编撰。《孙氏医学丛书》之一。是书卷一列脉形状、凭脉知证、脉部位、三部病候、三部病候治法、三部杂论、三部等同病候、三部虚实、三部决死生法; 卷二列四时脉、五脏脉、五脏脉证生死、五脏脉证治法、五脏脉相反、脏腑气绝证候、五脏杂...
-
清毛奇龄撰。三卷。《西河合集》本。此书采摭《左传》、《国语》(合称《春秋内外传》)中所载占筮之例,以揭明古人之《易》学,故名曰《春秋占筮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而可验者,莫先于《春秋传》。奇龄既于所著《仲...
-
吕洞宾文集,三卷,前有序四篇,收吕洞宾诗文集一百六十一篇。后序云“有唐真人纯阳吕祖集。共八卷。本传及灵迹三卷。诗歌五卷。不知裒于何人。自宋乾道间。已刊布于世。凡为五七言律若干首。五七言绝句若干首。歌词若干首。或专阐玄旨。或因人规讽。或自况寄情。...
-
一卷。清任陈晋撰。任陈晋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江苏兴化人。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有《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此书不载经文,惟折衷诸家之说,阐明易象的大意。故以为名。卷首标凡例七则,主要阐发尚象意旨。书中首...
-
一卷。此经为斗姥元君所说,旨在戒杀救生。经文开篇有《九皇斗姥说延生保命心咒》一段,言“此咒诵之,可以延年,且所求皆能遂愿,不可轻视。”正经分十二段,分别阐述为何戒杀,如何戒杀,戒杀有何利益,劝戒众生戒杀一切生灵,修善积德,每段后皆有颂词一首。底...
-
脉学著作。2卷。民国刘本昌编撰。刊印于1942年。是书卷一列李中梓、沈微垣脉位图、运气合脏腑十二经络图、订正王叔和脉位图等33篇,及五脏六腑歌、诊脉赋等6篇; 卷二列《医林改错》脏腑图、崔紫虚四言脉歌、太素脉法、奇经八脉脉病歌等29篇; 全书系将前代脉学名著...
-
全书分为统属诊法、脉诀总歌、脉理详辨、妊娠脉、小儿脉纹脉候、脉会、脉位、气形、来去、尺寸、上下、前后、至数、歇止、阴阳、诊例、七情、无脉、反脉、异脉、怪脉、政脉、胜负扶抑、各部不胜、不胜期诀、虚数期诀、真脏俱搏、上古三诊等章节;对诊脉部位、脉象...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