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1卷,共12篇。清·张璐(石顽)著,由其子张登整理编纂而成。成书于1689年(康熙28年)。张璐认为人身有病,莫不见之于脉。此书以论述脉理为主,首先阐明脉学宗旨,以下分别列述医学、色脉、脉位、脉象、经络、师传、口问、逆顺、异脉...
-
伤科著作。明薛己撰。二卷。已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薛氏承家学,结合其治验撰成此书。约二万字。刊于嘉靖八年(1529)。上卷记有正骨主治大法十九条,并载扑伤、坠跌、金伤以及汤火伤医案六十五则。下卷为伤科所用方剂。薛氏善取前贤治疗经验,不拘泥于成方、成法...
-
杂病专著。八卷。清李用粹撰。刊行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生卒年代不详。上海人。后因家传而通医,为清代医学家。除本书外,另有《归德堂医案》,由弟子唐玉书整理成书。本书列八门,分八卷。卷一提纲门,载中风、伤风、中寒、暑、湿、燥、...
-
一百二十卷,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据肯堂自序,称先撰《证治准绳》八册,专论杂证,分十三门,附以类方八册,皆成於丁酉、戊戌间。其书采摭繁富,而参验脉证,辨别异同,条理分明,具有端委,故博而不杂,详而有要,於寒温攻补无所偏主。...
-
医论。明袁班辑。一卷。班字体庵,秦邮(今江苏高邮)人。博览医书,精通脉诊,人称江北名医。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结合个人心得体会而撰,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共载医论十六篇。首论证治总纲,指出临证不可因循守旧和固执己见,强调辨证施治,指出温补之弊。次论治病...
-
内科著作。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四卷。景明名昌遇,上海人。因病学医,始以儿科著称,后又精通内科。撰有《脉法领球》、《痘疹折衷》、《幼科折衷》、《大方折衷》等书。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各科疾病以症寻因,参以脉象,定其治法,故名。成书于崇祯十四年(16...
-
医论。清李冠仙撰。一卷。冠仙字文荣,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事儒兼医,喜钻研古典医籍,临证经验较多。著有《仿寓意草》等。为矫正时医偏颇,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撰成此书,时年七十八岁。所论十三篇,凡三十二条,约二万余言。包括:举诸书之得失,读医书之难,以例示...
-
又名《膏肓灸法》。针灸著作。宋庄绰编。不分卷。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建炎中官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兼通医学,尤善针灸。撰有《脉语要略》等。又考证医经异同,参酌诸家学说,于建炎元年(1128)辑成此书。首载孙真人《千金方》、王惟一《明堂铜...
-
内科著作。清蒋宝素撰。十三卷。宝素,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幼承家学,后拜王九峰为师,钻研《内经》、《难经》、《金匮》等医学经典,著《医略》八十七卷。本书为其中“六淫门”,载文十三篇,故名。刊于道光二十年(1840)。每篇一卷,分别对风、寒、暑、湿、燥、火以及...
-
内科著作。清熊笏撰,陈念祖鉴定。一卷。笏一名庆笏,字叔陵,安义(今属江西)人。名医,撰有《难经辑注》、《伤寒金匮合注》、《医案一隅录》等。学术上重《内经》、《难经》与张仲景,讥王叔和“错解义例,纂乱原文”,轻后世本草、医方之书。为彰古人之法,从形气中以求...
-
原名《医籍考》,中医目录学著作。丹波元胤撰于1819年。本书现存刊本数种,较重要的有《皇汉医学丛书》本、《韦修堂医书》本及1935年日本东京国本出版社影印本等;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予以重印,并将《医籍考》改名《中国医籍考》,末附“书名索引”及“人名检引”,...
-
综合性医书。16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业医,工于诗文。他以“医书浩繁,学者苦难遍阅,乃积数十年之心血,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家,综贯众说”本着“采其精华,遗其糟粕”的宗旨,汇编而成本书。因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故题名...
-
本书上、下两卷,署为"萧廉泉先生所著"。同社陈龙池君,从友人李宇仁君处录示。李君酷嗜医籍,亦在旧书肆中所得原署"希琴叠研斋主人手抄",未刊稿也。其间,鉴别证候之疑似,并验舌诊脉之方法,附以时方歌、药性赋,为医学入门之阶梯,与第一集第五种《医阶辨证》...
-
综合类著作。清赵濂撰。三卷。濂另有《内外验方秘传》 已著录。是书在广集前贤治疗经验基础上,结合其数十年临床心得,于光绪九年 (1883) 撰成是书,以期有补医林,故名。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等诸科病证的诊治。下卷为见症实录,载治案一百九十六条。书末附“...
-
综合类著作。清喻昌撰。六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于顺治十五年(1658) 始撰是书。所谓“法”,即辨证论治的法则; 所谓“律”,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提示禁例,故以“法律”为名。全书二十三万余字。卷一,叙述四诊之法及《内经》、《伤寒论...
-
医史、医话著作。10卷。南宋·张杲撰辑。刊于1224年(嘉定17年),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出现是比较早的。张氏博览群书,寻觅见闻,锐意搜辑医事典故,凡涉于医者,则分类录载。及至晚年,犹搜访不辍,共历时30年,将“目览之文,耳听之说”编成此书。书中广泛集录了南宋以前各种...
-
八卷。元贾铭撰。贾铭,自号华山老人,海宁 (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时曾任万户之职,入明时已经百岁,太祖召见,向他询问养生之法,贾氏把养生之法规之为 “慎饮食”,并献上自己所撰写的《饮食须知》一书给太祖。是书主要内容记载食用食物的用水、火候以及各种...
-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温、风温、冬温等十六种病证治法,简要说明病机...
-
综合类著作。清陈念祖撰。八卷。念祖有《长沙方歌括》已著录。是书成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约十万字。为“就世俗所共奉者,采其名言,录其方治”而成,故以“从众录”为名。卷一至卷七论述内科杂病证治;卷八记述妇人杂病方,并以歌诀形式补述“近世治四时伤寒”之河...
-
又名《尤氏医学读书记》。医话。清尤怡撰。三卷,续记一卷。怡有《伤寒贯珠集》已著录。本书初刻于嘉庆十九年(1814)。阐述运气、气血、寒热、脏腑等基础理论;脾气外绝、劳风、结阳结阴、胃脘痛等数十种病证的辨证施治,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二十余种方剂和...
-
综合类著作。金李杲撰(一本误作元·朱震亨撰)。一卷。杲有 《脾胃论》 已著录。书分医论、方论两部分。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堕坠论、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二十余篇有关内科杂病及用药法则的论说,载方七十五首。每篇...
-
医学门径书。9卷。明·李梴编纂。作者为便于初学医者,决意写一部易学而实用的医学论著。因此他“寓目古今方论,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分注之”,历经四年,书成于1575年(万历3年)。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徇蒙执方,夭枉人...
-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讲述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之法,经文分三篇。其一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内载「百神名」诗一首,谓修道者「行回元五通八间十二愿之事既毕,读...
-
《上清明鉴要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辑录七篇经方,其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作明镜法经》、《真人道士摩镜经》二篇,言明镜之道。称以九寸明镜悬置左右或背后,可以照见鬼神,分形变化...
-
《上清明堂玄丹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存思人首九宫神君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所载《太上道君守元丹上经》一篇大致相同,当系后人节取《大有妙经》改编而成。
-
《上清七圣玄纪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成书于南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八真七传七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正一部仅残存原书目录一篇,误题「上清七圣玄纪经」。篇内列举《七圣传》、《八真传》、《二贤传》等篇目。谓世人能得此诸真传纪,可飞...
-
《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东晋南朝。《三洞奉道科戒仪范》着录「上清太上琼宫灵飞六甲箓」,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思六甲玉女,吞服六甲神符之术。其内容与《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书大体相同,唯文字...
-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辑录数种六朝上清派经典法诀。主要有《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上明堂玄真上经》、《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
-
综合类著作。清刘仕廉纂辑。四卷。仕廉字清臣,双流(今属四川)人。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刊于同治十二年(1873)。卷一为医学总论,论及阴阳、脏腑、诊法等中医基本理论问题; 卷二至卷三,介绍伤寒、温疫、内科杂病、妇产、小儿及疮疡诸证; 卷四为医案、十四经脉图、经...
-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问对》。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进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则,结合作者的经验心得,对病原、诊断、治疗处方均有明确细...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