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眼科著作。明末清初邓苑撰。一卷。苑字博望,清江(今属江西)人。以医为业,尤精通眼科。此书约成于清顺治元年(1644)。载目论、目议、外障、外障治法、内障、内障治法、小儿痘毒眼治法、小儿疳积眼治法、治小儿雀目法等,凡九篇,专论眼科证治。附薛氏选方,载列明目地...
-
医案。清释心禅撰。三卷。心禅,南海普陀山僧人。侨居杭州多年,以医名于时。此书撰成于光绪十五年(1889)。约三万余言。卷上载医论十七篇,首论庸医误人之害,主张临证必先读医书,提出德以治身,药以治病等观点。次论治喉症宜分三大纲,治小儿用药宜轻,补药不宜轻服,方...
-
诊法著作。明王绍隆撰,清潘楫辑注。二十一卷。绍隆武林(今浙江杭州)人。楫为隆之门人,以平日先生所教者辑录并注解之,后附以方药,意指挑其灯而续其焰,故名。初刊于顺治九年(1652)。首取崔嘉彦 《四言举要》 予以注释。后分论血脉隧道、法地合心、始生营卫、气动脉...
-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成书于同治十三年(1874)。首论用药弊端,倡治病辨证之理全在阴阳虚实四字,告诫医者深究医理,切莫做庸医杀人。后分症详述辨治之法。卷一、二为杂病、妇、儿等科; 卷三、四为伤寒、时病及杂论。所论宗仲景之学,且多有独自见解。如提出...
-
方书。明丁凤撰。十卷。凤字文瑞,又字竹溪,金陵 (今江苏南京) 人。世代为医,幼承家训,医术日精,名著金陵。将家中数世遗编,参以古方,并经临床运用体验,汇辑成帙,全书约二十万字。成书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取“医者意,意者宜也”之意,故名。卷一为六气并十二经见...
-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约五千字。书中载有半夏秫米汤、防己地黄汤、风引汤、神效散等百七十一首方剂。包括内、妇、儿等科病证所用之方。每方均编以七言歌诀,述组成、主治、证治机理。歌诀音韵协调...
-
方书。清费伯雄撰。四卷。伯雄有《医醇賸义》已著录。卷一载方八十五首,卷二载方七十一首,卷三载方六十九首,卷四载方一百三十首。共三百五十五首。根据汪昂《医方集解》方剂次序,逐一评论,删去各方主治与注文而成。对选用不当之方提出看法。费氏认为:“学医而不读...
-
医论著作。6卷。明·赵献可撰。刊于1617年(明万历45年)。明·崇祯元年重刊本,题作《医无闾子医贯》3卷。赵氏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的温补学说。此书分为:“玄元肤论”、“主客辨疑”、“绛雪丹书”、“先天要论”、“后天要论”等五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全书重点阐...
-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有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黑地黄丸等百五十首...
-
《医津一筏》一卷,一名《医津筏》,国朝江之兰撰。以经文为主,而分条疏论于后,本社藏有 别本,名《内经释要》,内容从同,惟自序末少九十字,及标题下无辑校者姓名,度系翻印时所改 易删节,因第一集《医经秘旨》刊行后,有姚光祖君之考正,谓其文多出《医津筏》,故已辑入...
-
医论。元末明初王履撰。一卷。履字安道,昆山 (今属江苏)人。官泰府良医正。学医于朱丹溪,尽得其传。著有《标题原病式》、《百病钩玄》、《医韵统》,均不传。是书撰成于洪武元年(1368)。寓有对医学探本溯源、贯彻源流之义,故名。内有论著二十一篇,包括对《内经》、...
-
医经类著作。清沈又彭撰。四卷。又彭字尧封,嘉善 (今属浙江) 人。少习举子业,兼擅占星聚水之术,尤精于医。另撰有《伤寒读》 、《女科辑要》 、《评王孟英医案》。认为“《素问》、《灵枢》非出一手,真伪杂陈,指归非一”,遂以去伪存真、去非存是为宗旨,删其繁芜,撮...
-
六卷。明刘纯撰。此书主要承朱丹溪宗旨,而参考刘守真、张洁古、李东垣诸家学说,依作者自己心得撰成。全书分六大类为六卷:本草第一、脉诀第二,经络第三,病机第四,治法第五、运气第六。每篇皆以歌诀概括。内容取自《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脉经...
-
综合类著作。清郑寿全撰。四卷。寿全字钦安,临邛 (今属四川) 人。学医于刘止唐。认为陈修园医书颇得仲景之微,但间有略而未详者,故撰此以补陈氏之未逮。成书于同治八年(1869)。卷一首载八卦、五运六气内容,并联系人之生理、病机。次述辨证方法,包括辨阴虚阳虚、内...
-
全书2卷,清·王清任撰。河北玉田人,曾做过清代武庠生,并获得过千总的头衔。后来,他专心钻研医术,并到北京城开设药铺,医术甚高明,在京城一带,颇有名气。后来,他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人体脏腑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他发现古书上,包括《黄帝内经》在内,对脏腑...
-
针灸著作。佚名撰,元杜思敬辑。一卷。思敬有 《针经摘英集》 已著录。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医书丛书 《济生拔粹》中。本书系录《针经》(后世传本即 《灵枢》 中十二经脉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故名。书分四部分,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继之第一...
-
针灸著作。元窦杰 (1196—1280) 撰。不分卷次。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广平 (今属河北) 人。金末兵燹,离乡南走,遇名家授以医术,又受蔡州李浩 《铜人》 针法,遂精于医,尤善针灸。应元世祖忽必烈召聘任翰林侍讲学士、昭文馆大学士,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本...
-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捷法大全》、《徐氏针灸大全》。明徐凤辑。六卷。凤字廷瑞,江右 (今江西省) 人。收集历代针灸文献资料,选辑编次,于正明四年(1439)成书。卷一、二载针灸歌赋。卷三载周身穴法歌,以按经列穴两种形式介绍腧穴,且以歌括概述。卷四、五载窦氏八法...
-
清代李学川编撰。刊于1822年。6卷。卷一、卷二,选集《内经》中有关针灸的条文;卷三,收集历代各家的针灸论述和歌赋;卷四,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腧穴及经外奇穴的考证,载经穴三百六十一,奇穴九十六;卷五、卷六,为各科疾病的针灸取穴,还包括一些诊法、推拿内容;卷六论...
-
三卷。明高武(生卒年不详)撰。又名《针灸要旨》、《针灸素难要旨》。高武字梅孤,鄞县(今属浙江)人。著名的针灸医家,爱好读书,学识广博,通天文、律宫、兵法、骑射等。嘉靖年间中武举,曾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研究医学,精于针灸。尝慨当时针灸多误,而穴位在男、女...
-
又名《勉学堂针灸集成》。针灸著作。清廖润鸿撰。四卷。润鸿字逵宾,渌江(今湖南澧陵)人。另有《考正周身穴法歌》已著录。擅长针灸,以自身经验并参阅诸多文献,于同治十三年(1874)编撰成书。此书广取各家之长,如张介宾之《类经图翼》,王惟一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四卷。明高武撰。高氏为确定经络穴位,探索针灸渊源和要旨,参考《内经》、《难经》、《铜人》、《明堂灸法》以及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此书。凡各书与《内经》、《难经》相同异者,则取其同而论其异,书中对脏腑、经络、穴位、主治、各家取穴法、针灸注意事宜,均...
-
《道德经》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两千年来已有数千家注解版本。《道德经讲义》是清代宋常星经历宦海沉浮、潜心修道二十年后的作品。按照《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和《考证经注序》所说,宋常星祖籍山西,是清代顺治六年探花,中举之后在清廷...
-
托名吕洞宾撰。以《老子》为根本,结合道教内丹学知识研究钟吕内丹道。《道德经释义》虽是托名吕祖而著,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钟吕内丹思想价值是同一时期其他托名吕祖而著的文本所不可比拟的,虽为乩降之本,但是,其思想融合了道教钟吕内丹思想相关的思想,不同于其...
-
又称《琼瑶神书》 、《针灸神书大成》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针灸著作。宋刘党撰。三卷。分天、地、人三部。天部论述针法灸法等共七十七法,地部论针灸治疗诸疾凡二百一十三法,人部针灸问答等六十五法。全书备注三百六十穴,详于针刺手法。内容多以歌赋体写...
-
又名《绘图针灸易学》。针灸著作。清李守先撰。二卷。守先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少学针灸,六年未尝一日稍懈”。因无名医口授,不轻易动手医病,至五十一岁,因疟疾流行严重,始试针疗疟,后渐“学治杂症”,终成针灸医家。嘉庆三年(1798)撰成此书。上卷包括针灸源...
-
七卷。宋王执中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 (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序称东嘉王叔权作,绍定四年(1231)重刊序称澧阳郡博士王执中作。据考叔权为王执中字。此...
-
脉学著作。1卷。元·滑寿撰,约成书于1359年(至正19年)。本书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包括左右手配脏腑部位、五脏平脉、四时平脉、三部所主、诊脉之道等内容。其中“诊脉之道”一节,滑氏阐述持脉的要领及察脉法等,颇多独到的见解。而在切脉方面,滑氏所归纳总结的“举...
-
诊法著作。明李中梓撰。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 已著录。李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主,兼采各家之说,参以己见,于崇祯十五年 (1642) 撰成此书。原刻本已散佚,后由其门人尤乘加以增补,收入《士材三书》 中。卷一四十七篇,主论脉学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并择...
-
医案。清陈廷儒撰。二卷。廷儒字匊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世医出身,儒而兼医。中年客游南北,颇有医名。集生平所治疑难证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成此书。取举一反三之意,故名。按证分类,凡五十四种证治,约三万余言。包括伤寒、湿病、咳喘、泄痢、诸痛、虚劳、...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