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三国时期记述上古传说的古籍。吴人徐整著。此书现已不存,仅在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及清人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中有所辑录。神话中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材料仅见于此书与同为徐整所著的另一书《五运历年记》,比起女娲、伏羲、神农等神话资料出现得为...
-
旧题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二十卷。按《武进县志》,葆光受业天庆观,撰《神仙蒙求》三卷,晚住茅峰。其前有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竹轩序,约成书于南宋初年。全书收录道教神仙故事一千零五十四则,皆以四字俪语标题,并注出故事来源,引书两百余种。自序谓“网罗九流百氏...
-
北宋·韩祗和撰。韩氏为宋哲宗时人, 对《伤寒论》研究颇深, 乃于元祐元年(1086) 撰成此书。原书早佚, 而《永乐大典》内散见颇多, 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四库全书》纂集者乃“采掇荟萃, 复成完帙, 谨依原目, 厘为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伤寒源、伤寒平...
-
清·吴谦撰。成书于1742年。全书3卷, 5. 5万字。卷一, 论伤寒传经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原委、六经各病脉证、阴阳表里、阳毒、阴毒诸证等, 凡三十五篇; 卷二, 列表热里热阴热阳热、恶寒背恶寒、恶风、头痛等四十九证, 分述各脉证及诊治要点; 卷三, 继列伤寒五证、同伤...
-
医经研究著作。又名《刘河间伤寒直格方论》。3卷。(原为6卷,或称6集)。旧题金·刘完素 (守真、河间居士、通玄处士)撰,元·葛雍(仲穆)编。书的上卷叙干支配脏腑、病因、运气主病、脉诊等统论内容;中卷论伤寒六经传受,并分析一些病症及其治法;下卷集仲景麻黄汤、桂...
-
三卷。清吕震名(1798—1852)撰。吕震名字建勋,号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年间举人。官至湖北荆门州州同等职。后去官归隐,侨居苏州,研读医书。吕氏致力于《素问》、《灵枢》及仲景之书的研究,为人治病多尊古法,著有《内经要论》等书。此书成于道光三十年(1850...
-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 即把《伤寒》各篇条文, 按不同的...
-
六卷。宋庞安时撰。庞安时,字安常,蕲水(今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随父学医,博览《素问》、《难经》、《灵枢经》、《甲乙经》等书,尤精于《伤寒论》。庞安时多才多艺,曾与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交游,而医名甚著,倾倒淮南。庞安时曾撰有 《难经辨》、《主对集》、《...
-
《伤寒指掌》系热病著作。4卷。清·吴贞(坤安)辑撰。书成于(1796年嘉庆元年)。原作2卷,经其弟友石辑为4卷,刊于嘉庆十三年。吴氏行医30余年,私淑叶天士、薛生白。他探究伤寒之秘旨,辨析诸家之得失,推崇叶天士治案,能“寓伤寒于六气之中……其云仲景伤寒,先分六经;...
-
十二卷。元王好古 (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 (今河北赵县) 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书。此书序中作者自称: “良医之用药,独不若临阵之用兵乎。”故...
-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
-
成书于1687年。清代陈士铎撰,日本宽政元年(1789年)东园松田义厚翻刻本(卷1刻本,卷2、卷3、卷4、卷5均抄本)。该书采用问答的形式,讨论药物的临床应用,配伍等。主要是著者的心得,体会及个人见解,回答问题详尽而透彻。书中某些药其炮制与药性有关时,方提出来进行讨论...
-
本草类著作。清蒋居祉辑。二卷。居祉,字介繁,新安(今属安徽)人。博学多识,兼通医学。蒋氏认为 《本草》、《素问》、《难经》并重。鉴于各家本草繁芜不精者多,应使繁简适宜,选择必用要药三百余种编辑而成。其子澣于康熙十七年(1678)最后成书。内容以寒、热、温、平...
-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
-
方书。又名《续本事方》。10卷。宋许叔微(知可)撰。为许氏《普济本事方》之续编,体例一如《普济本事方》。作者分类汇编各科效验方剂,分为治诸虚进食血气并论、治诸积热等疾、治诸风等疾、治诸冷等疾凡22门,共录方300余首。每方列述主治、药物、剂量及用法,间述方...
-
综合类著作。清江涵暾撰。四卷。涵暾字笔花,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早年为官广东,中年始潜心医学,遂采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参以己见,于道光四年(1824) 撰成此书。约五万字。卷一总论四诊八纲,辨表里虚实寒热、内伤外感以及伤寒、时疫诸证; 卷...
-
综合类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四卷。士铎字敬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览医书,辨证精细,施治灵活,治病多奇中。著述较多,除本书外,尚有《石室秘录》、《内经素问新编》、《灵枢新编》、《本草新编》、《六气新编》等。本书约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托名岐伯、张仲...
-
高上神霄宗师受经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北宋末神霄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记述神霄府秘藏经目及受经法式。北宋末年,宋徽宗宠信道士林灵素,设立「道学」。令林灵素等人以上天神霄府秘藏之名义编撰道书。徽宗亦亲自撰《道德经注》...
-
书有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法讳,知本书撰于明初。述文昌司禄宝箓之神讳、符图、灵验、授受,包括文昌谱系及梦应等。
-
《上清金母求仙上法》,唐代庐山道士李玄真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本篇内载九组神符,后附译注,解说符文读音含义,便于读者研究符箓文字。第十组神符,仅有译解而无符文。又有十九符,仅存符名,既无符文。亦无译解。
-
文中称东晋成帝元年 (326年) 受此经。《三洞珠囊》卷8、《云笈七签》卷6皆引。该经当出于南北朝。元始天尊述八节诵、四时召文、八威策文、三十二戒、十六行、二十二事、五明之化、四行道等召龙法,修身积善道,劝人诵经修真,以广福延命。
-
《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乃天尊为妙行真人演说。内称昆仑山中有一老母,名曰「种火之母」,上通天界,下统五行,是为灶神。此神乃人间司命,主管世人寿命长短,富贵贫贱,并记录世人善恶,夜半上奏天曹。如有...
-
《灵宝中盟经目》第十二种著录《太上灵宝本业上品》1卷,为六朝灵宝经。述劝善止恶禁诫与受度。
-
简称《赤书玉诀经》。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灵宝中盟经目》第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上下二卷,为六朝灵宝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卷上五篇真文即陆修静施行之真文赤书,卷下玉诀亦称五篇真文。述服符诵诀,以求长生,以召神劾鬼...
-
太上天尊说出家因缘、出家之义、道士七阶,劝出家人发十誓十愿、立观度人,讲道诵经、度世度人。
-
太上洞玄灵宝法烛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分作十章,言斋戒静思以修持身心之法。内称形、气、神为人生三要素,三者互为依存,「神逝则气败、气败则形亡」。故学道者应修身正心,爱神守气。其修持之...
-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言齐戒日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天尊劝人修斋。
-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卷2著录曰: “《洞玄灵宝观妙经》二卷。”《续修四库全书目录提要》稿本据此推测该经出自唐五代间。今本二百余字,盖残卷。述心有五时,身有七候,劝人观妙,静心,无心。
-
九卷。清高世栻(生卒年不详)撰。高世栻字士宗,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少时家贫,笃志医学,从学于张志聪。著有《医学真传》、《伤寒论集注》等书。此书又名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氏认为《素问》虽有多种注本,然而“后之注者,或割裂全文,或删改字句”,多为艰涩难...
-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善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名 《黄...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