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玄圃山灵(匚金)秘录,原不题撰人。据考应为晚唐天师道道书。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编首有咸通元年(860)皇甫朋序,谓「《灵金秘录》乃玄圃山神灵密奥之妙用也」。据说玄圃山又名昆仑山,山中有神宰曰虚陀帝君,又有二十四神净,分布十二州...
-
经名:玄珠歌。原题通玄先生,当为唐道士张果。底本出:《正统道藏》洞玄部众衍类。“玄珠”,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首出于《庄子·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 因而道教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在...
-
共一卷。原不录著撰人。全卷分 《玉溪子丹房语录》、《玉虚子宜春心诀》、《中黄内旨》、《大道歌》、《金丹问答》及《青霞翁丹经直指》等六篇。内容乃辑录南宋到元代有关道家金丹炼性与养生的文稿,属于道经内丹修炼一类著作。全卷所论丹法,大体上依据宋人白玉蟾...
-
道教著作。1卷。唐衡岳真子注。《玄珠心镜》为唐代汾州女子崔少玄所撰,分《守一诗》与《大道守一宝章》两篇。前者为四言古诗,后者为三言偈语。二篇皆言守一致虚之旨,大抵本《老子》抱一守雌、虚无自然、归真返朴之说,属道教清静内修一派。衡派真子所作之注,引《道...
-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
-
长孙滋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序称唐时仙女崔少玄留一诗一章,王损之章句,题名为《玄珠心镜》,长孙滋注。《玄珠心镜》含《守一诗》和《守一宝章》两部分,述守一之道。《崇文总目》、《通志》皆著录为唐女子崔少玄撰。注文亦阐述守一。
-
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原题「张万福编录」,张万福即唐玄宗时长安太清观道士。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谱录类。篇首有张氏小序,谓道士读经讲诵,行道烧香,入室登坛,皆须先礼师存念,然后行道,否则真灵靡降,礼师则须知其方所,存念则须审识形...
-
原题广成先生刘处静撰。文中称“广成先生刘君“、“仙都刘君处静“等,非是处静口吻。且文中载应夷节解化于乾宁甲寅(894年)而处静已于咸通十四年(873年)解化,更无由笔述20年后之事。卷末曰:“后学弟子吴郡陆甚夷稽首烟霞,直书其事。”卷前序亦曰:“道弟吴兴陆...
-
南岳九真人传,北宋奉议郎廖侁撰。《通志?艺文略》着录一卷,不题撰人。《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玄部谱录类。卷首作者自序称:道士欧阳道隆以家藏《南岳九仙传》求廖侁作序,侁削其重叠,正其谬误而成本传。篇内详记六朝时南岳衡山道士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
-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
-
释七图。述阴阳陟降、四象、五行、八卦、九宫、七元等,论内丹之理。疑为房中术。与《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似为上下卷,盖亦不早于元。
-
《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五种著录《上清九真中经黄老秘言》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洞真太上八道命籍经》中的八道秘言相同,当是《九真中经》一部分。述望云存思术。
-
《上清含象剑鉴图》,原题「天台白云司马承祯进」。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含象鉴」、「景云剑」,皆为唐玄宗时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铸造,其形制、铭饰取象天地阴阳。鉴可以照见人物,剑用于收鬼摧邪。本篇内载含象鉴、景云剑之图形铭饰,各有序...
-
不题撰人。盖撰于南北朝。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列上清众神君综监名纬。
-
《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太上玉晨结璘奔月黄景玉章》,亦载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本经当是六朝上清经《九真中经》一部分。述存日月术。
-
题青元观谭嗣先造。卷前朱绰丁巳岁序称,昔吕先生尝撰《仙公传》1卷,《道藏》之毁有间,贡惟琳仅得閤皂山所记《仙公传》1卷,由惟琳弟子谭嗣先请朱绰为加润色,重加编次。序又称,葛玄成仙“距今盖千二百年”。以此下推,本传重加编次于明。本书赖《道藏》以存。...
-
《上清长生宝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为六朝或隋唐上清派图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内载「长生宝鉴图」三幅、「明镜图符」四幅。各图分别饰以镜铭、八卦、干支、生肖、星曜、符文。图前录铭文一首,略言神镜能伏魔通灵之意。
-
三卷。托名施岑(晋代道士, 许逊弟子)撰。实为南宋净明派道士扶乩宣教劝善之作。全书八十五化, 前五十化记许真君(逊)之生平、灵迹,每化记一事,后附七言律诗一首颂之。第五十一至六十九化记宋代崇奉许逊及许真君托梦宋徽宗等灵异事迹。六十九至七十九化记许逊师弟等...
-
许太史真君图传,原不著撰人。据考应为元代净明道道士所作。原书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按《正统道藏》所载许逊传记数种,此本文字与《许真君仙传》最相近。但本书将传文分作六十四节,每节有插图一幅,故改名《图传》。又本书所载「玉陛赐诏」、「...
-
玄览人鸟山经图,原名《灵宝五符人鸟经》。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称,南朝道士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广」。《无上秘要》卷四引《洞玄五符经》,亦见于本篇。可知本篇应为南北朝古道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云笈七...
-
不题撰人。第8卷引唐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经》。吉冈义丰、石井昌子皆据此断定该书撰于中唐,盖不诬。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引六朝上清经50余种,汇集诸经中众神名讳,可供检阅。
-
不著撰人。原题“方诸东官青童君传弟子王远游”。一卷。前部提及“后圣”李君、彭君及“道君”四人名。主要叙述后圣李君的事迹。李君名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相传为地皇后裔,玄帝时人,20岁弃家入道, 后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迎登上清宫, 封为“上清金阙后圣...
-
明·陶华撰。成书于1445年。全书7万字。书凡6卷。该书以陶氏所撰之六种伤寒著作汇集而成, 合为六卷, 分为六书, 故名《伤寒六书》。卷一曰陶氏家秘, 先伤寒论, 次伤寒秘要脉诀指诀、浮脉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论, 继述有关伤寒的七十余种病证, 以及风温、湿温、风湿、温...
-
《伤寒论》方著作。4卷。清徐大椿(灵胎)撰。刊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徐氏将《伤寒论》方剂,按方名归类、编次,先列方药组成及服用法,后论主治、间附按语。前3卷列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等类方共91...
-
清·沈金鳌撰。成书于1774年。全书分16卷, 34. 4万字。该书首冠以总论, 分为脉症、六经主症、表里、传变等篇。自卷一至卷十五, 循六经之次, 编列《伤寒论》原文; 其不得分属六经者, 如伤寒后症及辨脉、平脉等篇, 悉列另篇, 以为十六卷。因是书编次, “以仲景论为...
-
一卷 清张登(生卒年不详)撰。诊法著作。张登字诞先,江苏吴江人。张倬之兄。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张登曾与其弟张倬一同参订由其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对其父的学术思想多有承继。张登认为舌诊为临床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根...
-
《伤寒论》注本。《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7卷。日本丹波元简(廉夫)撰于享和元年(1801年)。前6卷列述六经病;卷7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伤寒论》原文悉遵我国宋高保衡、林亿校订本,而将其他《伤寒论》传刊本之异同,尽注于各条之下;原论中之误文、脱文,本...
-
三卷。金成无己撰。该书成于 《注解伤寒论》之后,是作者研究《伤寒论》的又一卓著成果。该书摘取 《伤寒论》中五十种症候进行了病象、病因、病理及临床施治方面的阐述。辨识精微,言语通俗。如 《咳第二十五》篇云:“伤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謦咳之咳,俗谓之嗽者是...
-
《伤寒论》注本。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10卷,22篇。清钱潢(天来)撰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钱氏认为世传《伤寒论》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书中将仲景原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作为“...
-
不题撰人。柳存仁考证该传撰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见《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所载《许逊与兰公》)。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吴许二真君即吴猛、许逊。书中亦涉及兰公、谌母。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