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一称《周易乾凿度》。《通志·艺文略》著录二卷,郑玄注。李淑《邯郸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所载卷数及注者并同。《宋史·艺文志》作《乾凿度》三卷,疑三乃二之误。乾为天,《乾凿度》意味开辟通上天上的道路。今本分为上下二卷,上卷及...
-
宋末元初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三卷,五篇。卷上卜筮、之卦,卷中九六,卷下衍数、命蓍。颇有新意,不囿旧法。《四库全书》收入。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经部易类(简称四库本)
-
北宋邵伯温撰。一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伯温自述此书之撰作缘起,谓其父邵雍之《易》学,远承陈抟之传,又有独得之妙,平时未尝妄以语人,唯王天悦、张子望两人尝从学,又皆早死;时有郑夬者,于天悦临卒之际,贿赂天悦之仆窃得其书,遂以为己学,著《易传》、...
-
经学著作。宋末元初雷思齐撰。5卷。思齐字齐贤,学者称空山先生。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弃家为道士,居乌石观。后讲学广信山中以终。此书本于道家图书之学,备讨众说,探核经义。卷一“河图传上”,卷二“河图传中”,卷三“河图传下”,卷四 “河图辨证”,卷五 “河...
-
明陈士元撰。四卷。《归云别集》本。此书专阐《周易》经文取象之义,其论说虽未必尽切,但精当者颇多。《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不...
-
明何楷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训解经传,大致以古《易》上下经、《十翼》之篇次为本,杂采汉、魏以来旧注以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成于崇祯癸酉,盖其筦榷江南时所作。卷末附以《答客问》一篇,借诂经以言时事也。观其《自序》,论分经合传之非古...
-
易学著作。明黄道周撰。十六卷,卷首目录凡例一卷。是一部以古占法解释《周易》的书。《凡例》叙述作书大旨:“凡《易》自《春秋》、《左》、《国》暨两汉名儒皆就动爻以论之,虞(翻)、王(弼)而下始就本卦正应以观攻取,只论阴阳刚柔,不分七八九六,虽《易》有刚柔杂居...
-
明叶山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广采历代史事及诸子杂说以证《易》,大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相类。全书只释六十四卦爻辞,而不涉及《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屡易其稿,《自序...
-
明潘士藻撰。十七卷。《四库全书》本。亦题曰《读易述》。此书阐释《周易》经传,大致采用义理之学。前十卷为上下经,后七卷为《系辞》以下诸传。其体例乃先列己见,复采缀诸家之说附于后。《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前有焦竑《序》,称:‘主理莫备于房审权,主象莫备于...
-
清刁包治《易》著作。十四卷。该书以北宋程颐《易传》、南宋朱熹《周易本义》爲宗,注重阐发义理。虽亦言及“象数”,然主北宋陈搏、李之才之说,多非难汉之相传之法。认爲《易》非爲卜筮之书,而是贯通天、地、人之理。指出学《易》者,不肆于孔子《十翼》,则难...
-
明魏濬撰。八卷。《四库全书》本。魏氏撰述此书,颇采汉、魏以来《易》家言象之说以阐解《易》义,在明代万历以后学者中别具见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前有《明象总论》八篇,一曰《原古象》,二曰《理传象》,三曰《八卦正象》,四曰《六爻位》,五曰《...
-
清黄宗炎撰。二十一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四库全书》本。宗炎之学,力辟陈抟“图书”之说。其《周易象辞》,训释《易》辞,专主义理。所附《寻门余论》,又称《周易寻门余论》,于论《易》之余兼排佛氏之说;《图书辨惑》,又称《易学辨惑》,则以...
-
五卷。清孙奇逢(1585—1675)撰。奇逢字君泰,号钟元,又号复峰,容城人 (今河北容城),前明万历庚子举人。此书乃入清后流寓河南管门山时所作。前有序言云,至苏门山始学易,年老才尽,偶据所得之见,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子弟,原非逐句逐字作解,故称其为“大旨”...
-
清牛钮等撰。十八卷。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内府刊本。此书系牛钮等奉敕而撰,为御前侍讲所用之本。书前有康熙所制《序》一篇,谓“以经学为治法”,已括此书宗旨。是书采宋以来奏进讲义体例。其书反对拘泥章句,株守一偶,“推奇偶者言天而不言人,阐义理者言心不言事”...
-
清魏荔彤撰。十五卷,《附录》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阐解《易》义,颇有所见;卷后《附录》为《读启蒙杂说》、《太极说》、《书范论》。《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乃其罢官后所作。其论画卦,谓与河图、洛书只可谓其理相通,不必穿凿附会;又以乾一、兑二、离三...
-
清张烈撰。八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说《易》,尊崇朱熹《周易本义》之解,主于因象设事,就事陈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一以朱子《本义》为宗。谓《易》者象也,言有尽,象无穷。伏羲画为奇偶,再倍而三,因重而六,文、周逐卦系彖,逐画系爻,全是假...
-
清沈起元撰。二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学《易》者当以此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所录古今《易》说无所偏主,惟合于孔《传》者即取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篇次则仍依今本,以《彖传》、《象传》系于经文之...
-
清程廷祚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专崇义理之学,而力排象数之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因桐城方苞绪论,以六条编纂诸家之说:一曰‘正义’,诸说当于经义者也;二曰‘辨正’,订异同也;三曰‘通论’,谓所论在此而义通于彼,与别解之理犹可通...
-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将宋代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
-
三卷,清毛奇龄著。此书取《春秋》内、外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代《易》学。实为《易》作,不为《春秋》作。自汉以来,言占筮者不一家,而取象玩占存于世可验者,莫早于《春秋》。故从《春秋》推求古代筮法,实能探本溯源。《西河合集》本。此书采摭《左传》、《国语》(合称...
-
清王又朴撰。十二卷。《诗礼堂全集》本。此书解《易》,专主《十翼》之义,而兼采诸家之论以为说。《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编经传次序,悉依王弼旧本,而冠以读《易》之法,终以所集诸儒杂论。其大旨专以《彖》、《象》、《文言》诸传解释经义,自谓笃信《十翼...
-
包括 《约存》十八 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 共五十二卷,清胡煦撰。此书原本一百 一十八卷,正集九十九卷,别集十九 卷。正集包括 “释经”四十九卷,“原 图”八卷,解伏羲之 《易》;“原卦”三 卷,解文王之 《易》;“原爻”三卷,解 周公之 《易...
-
清任陈晋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不载《周易》经传本文,唯折衷诸家《易》说,阐明《易》象大意,故题曰《易象大意存解》。《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考《左传》韩起聘鲁,见《易象》、《春秋》。则《易》之主象,古有明文。陈晋以象为宗,实三代以来旧法。...
-
三卷,明清之际顾炎武撰。此书为顾氏《音学五书》之一。《五书》经三十年五易其稿而成,自言“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据古经以正沈氏(约)唐人之失,而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他发现“卜筮之辞,多用音和,以便人之玩诵”。全书以彖辞、爻辞、彖传...
-
近代陆士谔撰写的一部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刊于1936年。本书收载陆氏医话九十一篇,内容涉及医理、医法、医方、病家心理等方面,并论述了中西医学的比较,重点阐述中医之长,对中医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现存1936年上海校经山房铅印本。
-
《兰室秘藏》,三卷,元·李杲撰,刊于公元1276年(元朝至元十三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全书分二十一门,包括内、外、妇、儿临床各科。卷上,共六门,首列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
-
论养生防病及食疗等专著。二卷。清尤乘撰。刊行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子。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尤氏早年习儒,后改而习医。弱冠时受业于清代名医李中梓,后遍访名师,得针灸之传,曾任太医院御前侍值。其著作除《寿世青编》外,尚有《食治秘...
-
论身命 支干传课作提纲,先审安身无所伤。事业一身经历处,存亡隐见莫胡详。 凡看课,皆以干为主。干者,我也。其干支课传上神皆我之用,有以首课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起入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干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有以支之阴神起传为终身经历者...
-
式者理人事也课一入手先以五行变化观正时来情四课三传用神指斗类神主事枝干年命太岁月建月建见课体之大端继之以禄马贵人德合鬼墓破害刑冲然后分彼我内外主宾尊卑明天时地理内外喜怒虚实聚散知进退动静终始迟速存亡胜负幽明鬼神人物情状男女贵贱亲疏老少新旧多寡定...
-
十六卷,宋项世安著。书成于嘉泰二年(1202年)。本书专门阐释《周易》象辞。南宋庆元年间,项安世谪居江陵,杜门不出,专攻四书五经,写成《周易玩辞》一书。此书不沿旧说,独辟蹊径,专门从《周易》的象与辞入手解释《易》旨。自序以为,《周易》之道四,其实只有二,即象与...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