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中医临床医案著作。十卷。叶桂于临症时所述,由门人辑成。首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1766年华岫云又出其采辑所得,并加分类、校勘再印。清代曾多次刊刻,此后有石印本、铅印本等。1958、1959年上海卫生出版社、科技卫生出版社都曾铅印出版,迄今存版本40余种。其中内...
-
医方著作。三十卷。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成》卷十九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今存者为清代翻刻宋本,已缺二、三、六、八四卷。卷一为医论及炮炙法;卷四~二十七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大致综括了宋代医家的一些临床成就,卷二十八~...
-
中国古代综合性医书。今本3卷 (或著录1卷、2卷、3卷)。旧题汉·华佗撰。据考系后人伪托之作。本书系中医学重要古典医籍之一。本书成书年代不详,记载见于《补续汉书艺文志》和《后汉艺文志》等。现存最早为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尚有明清刻本20余种,1956年商务...
-
原名《三因极一病论粹》,现在通行书名为《宋志》所载,简称《三因论》。以病因分类的综合性医书。原书6卷,今通行本为18卷,约23万字。陈言撰于淳熙元年(1174)。陈言,字年择,南宋医学家,浙江青田人。本书今存南宋刻配元麻沙复刻本、元刻本、清《四库全》本等多种。1...
-
中医综合类著作。15卷。金张从正(约1156~1228)撰述,麻知几等补记。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人。久居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金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好学,精医术,名噪中州。兴定年间入太医院,不久告归,与麻知几、常仲明游隐水之上,...
-
本草著作。1卷。唐孙思邈约撰于公元652年。原为《千金要方》卷26“食治”,然后世多单独引此篇名。《证类本草》称之为《孙真人食忌》,《本草纲目》引作《千金食治》。孙氏此卷原名《五味损益食治篇》,引黄帝、张仲景、卫汛等饮食概论,涉及众多饮食疗法理论原则。孙...
-
《疑龙经》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
-
晋代葛洪撰著的医方书。又名《肘后救卒方》、《肘后方》。共8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又名《金匮药方》)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 方及简要灸法撷要而成。后经梁代陶弘景在原书基础上增补其缺漏,共得方101则,并题名为《补阙肘...
-
《滴天髓阐微》为命理之学,由来久矣。古之言命者,简而赅,故庖牺曰正命,仲尼曰天命,老聃曰复命,类皆以得之于天,赋之于人者,正其性、循其理、以安其命而已。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刘诚意注,取通神、六亲为两大纲,自天道至贞元,凡分六十二章。析理竟...
-
原名《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张楠是郎中,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七十多岁时所写,乃积数十年实战经验之心血结晶,在结构体系上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结合自己的心得,立有动静、盖头、六亲、病...
-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逃,後往来於虔州。无稽之谈,盖不...
-
又名《焦氏易林》、《大易通变》。易学著作。汉焦延寿撰,十六卷,是西汉众多易学著作中最完善的一种,其书以一卦变六十四,六十四卦之变则为四千九十有六,各系以文词,皆四言韵语,称为“林辞”。作者依据圣人观象作《易》,观象系《易》的原则,凡《易林》之辞无一字不...
-
三卷。古代星命术书。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指《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宋...
-
医书。宋·窦材撰于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3卷 (附 “神方” 1卷),据窦氏自序称,他初学医时曾博览方书,包括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等名家的著述,后遇“关中老医”,认为窦氏所学并非岐黄正派,经指点后,遂以《内经》为医学正传,后撰写此书,托名为扁鹊所传。上卷论经...
-
中医温病学著作。6卷。清吴瑭(1758~1836)著。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著名医学家。少习儒学,后因其父及侄儿相继因病而亡,于是专心从事医学工作。曾进京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有机会阅览明吴又可《温疫论》,大受启发,又研读前代名家之论,结合吴瑭本人的临...
-
三国魏王弼所著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著作。现存七篇为:《明彖》、《明爻通变》、《明卦适变通爻》、《明象》、《辩位》、《略例下》、《卦略》 等。该书以玄学解《周易》。《明象》篇详细分析了言(卦、爻辞等)、象(卦象)、意(意义)三者的关係,认爲“言者所以...
-
鬼门十三针是中国古代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针 灸治疗方法,它起初是一种法术,是中国玄家、医家 的不传之学,在针灸学领域享有至高的地位。它所 蕴含的玄学思想博大精深,医学理论深奥难懂,经过 1000 多年的发展,该针法取长补短,吸取了古往今 来各类针灸学的精华...
-
北宋欧阳修撰。凡三卷三十七章。此书设童子与师问对之语,以说《易》旨。卷一、卷二说六十四卦卦辞及《彖传》、《象传》大义。卷三则考辨《易传》七种的内容,认为《系辞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五种非出自一人之手,不可视为孔子所作。...
-
易学著作。魏王弼、晋韩康伯撰。是一部带有“统合儒道”思想观点的《周易》注本。全书十卷。王弼撰《略例》一卷、《上下经》注以及《文言传》、《彖传》、《象传》注六卷,韩康伯补撰《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注三卷,使之成为一个体系齐全...
-
道教经典。简称《参同契》。亦称《古文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三卷。参“太易”、“黄老”、“炉火”,“三道由一,具出径路”,故名。其内容是借乾、坤、坎、离、水、火、龙、虎、铅、汞等法象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兼及内外丹,但重点是内丹。书中认为万物...
-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城遗言》:“苏洵作《易传》未成而卒,属二子述其...
-
-
中医方书类著作。共3卷。清汪昂撰。刊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汪氏仿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吴鹤皋《医方考》之遗意予以扩充,采辑古方300首,附方为数更多。收方皆取诸书所共取、世间常用之方,尤为重视选录仲景诸方。至于药味幽僻,采治艰难及治奇证怪病...
-
-
综合性医书。8卷。附卷1卷。清·林佩琴撰于1839年。作者将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详予辨析,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对各种病证提出具体治法及应用方剂。其中有不少病证,附述了个人治案,从实践的角度补充作者的论述。亦可供学医者借鉴...
-
中医学方书著作,《千金要方》的续编。唐朝孙思邈撰。约成书于682年。孙思邈在著《千金要方》之后30年,又感此书之不足,取 “輗軏相济”、“羽翼交飞”之意,命名所续撰为《千金翼方》。现中国珍藏有明万历乙已 (1605) 王肯堂刻本,光绪戊寅 (1878)上海据日本文正十二...
-
本书收载有金元及明代多种通俗药学著作的内容,明清以来流传甚广。该书版本众多,书名、卷数及内容常互有出入。最初是书商将题为金代李东垣撰的《珍珠囊》和明代无名氏的《药性赋》合刊而成(2卷)。全书总托名李东垣撰。后迭经增补,至清代《雷公药性赋》(又名...
-
中国早期脉学诊断专书。王叔和撰。最早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刊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计10卷,97篇,约10万字。现存元、明、清和近代刻本、印本多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此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
-
《秘本种子金丹》,亦称《叶氏秘本种子金丹》,原题“吴门叶天士著”,2卷。该书首刊于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为一部专论房室与求嗣、育子之著。卷上为性医学专辑,如男女情兴、进火妙诀、男子三至、女子五至、五候等,与清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卷四“求...
-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本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