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一卷。宋太平老人撰。《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谓,“旧本题宋太平老人撰,不着名氏。其书杂钞说部之文,漫无条理,命名亦不雅驯。盖书贾所依托。曹溶不考,误收入《学海类编》。”全面否定此书。今检其书,共记天下第一、三出、岭南节、峡州三子、京妇美陋、二妙...
-
《今日何日兮》本书为胡兰成思想论丛,作者以其一贯的笔法风格、思想体系,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大自然的基本法则。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
-
古代小说研究资料汇辑。鲁迅编撰。是作者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裒集而成。据作者《再版序言》说,此书是“取关于所谓俗文小说之旧闻,为昔之史家所不屑道者,稍加次第,付之排印”。1926年由北新书局出版发行。1935年联华书局再版时,增录《癸...
-
八卷。清王毓贤撰。王毓贤生卒年不详,字星聚,镶红旗汉军三韩 (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官湖广按察使,一说贵州布政使。陈鼎 《留溪外传》记狱吏汪金章事,曾提及王毓贤,称其勤于吏治,案无留牍。可见其颇有吏才。但王毓贤公余之暇,亦作书画,留心赏鉴,此书即是康熙三十...
-
《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甲申杂记》所记上起仁宗。迄崇...
-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记注邸抄.多遗多讳”,“传记志状,多谀多误”,...
-
宋宁志老人所作关于捶丸的专著。全书 分上、下两卷,共32章,约1.3万字。《丸经》论捶丸 “足以收其放心,养其血脉,而怡怿乎性情”;“亦卫生之 微奥,而训将练兵之一技也。”说明捶丸既有强健身心的 效果,同时是一种军事嬉戏。《丸经》对捶丸运动场地、用 品、竞赛人...
-
清许葭村著。为作者的书信集。古称书信为尺牍,因古代书简长约一尺故名。由后人整理编排成书,共229篇,分为叙候、庆吊、劝慰、请托、辞谢、索借、允诺、戏谑8类。文辞生动雅丽,曲尽情理,向为尺牍范本。如《复朱鹤汀书》尉问腹疾并告知家乡水灾一事说:“手书遥贲,知...
-
(清)冯一鹏撰。冯一鹏,字止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活于康熙年间,曾与将军宗查布出师平定西藏策零墩布之乱。本书共一卷,杂记青海、新疆、河西四郡及绥远、东北等地物产,间或叙及康熙征葛尔丹、年羹尧平青海事,均不甚详。《塞外杂识》有《西河记·凉州记·...
-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 (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史学家。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19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著有《历代史表》等书。关于石经的沿革异同,唐宋以...
-
印学论著。清冯泌著。冯泌, 字仁可, 号东里子, 里籍和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弟子。此文附于秦氏 《印指》 后。所言 “今为学者计, 不贵执古人之成规, 而第当审时代为因革。夫古印朴, 今印华; 古印圆劲, 今印方板; 古印在有意无意, 今印则着迹太甚。度今日尽返古初亦...
-
一卷,清孙光祖撰。孙光祖,字翼龙,江苏昆山人。幼孤力学,工书善写生,尤长于篆刻,作品为时所重。 此编据《篆学琐著》本校勘。
-
印学论著。清夏一驹著。一卷。夏一驹,字昂千, 号一斋, 又号凤凰山樵, 江苏江阴人。擅篆刻、精鉴赏、富收藏。此文成于雍正六年戊申(1728) 四月, 文简短而内蕴丰富, 专论秦、汉两代官、私印章之特征, 为其细致观察、苦心钻研、精意鉴赏之体会。后于乾隆三十八年癸巳...
-
印学论著。清许容著。一卷。共九则: 其一为文字起源, 归为六书; 其二为文字初创, 古文降而为大篆、小篆、隶、草、行、楷之衍变; 其三为欲法诸书, 先求执笔; 其四为欲书之时, 当心正气和; 其五为既明笔法, 后可刻印; 其六为刻印之道在文法 (指篆法)、章法、笔法、...
-
印学论著。清高积厚著。一卷。此文辨古之体例, 共六百又五字, 有所参考价值, 多系散见于当时各家之著述, 认为前人关于印章体例之说法 “论高而实非”。辑入 《篆学琐著》、《历代印学论文选》。
-
亦称《古铁斋印学管见》。印学论著。清冯承辉撰。一卷。论述治印下笔、结字、运刀、构思的内在矛盾。指出“古朴”与“秀气”、“疏落”与“整齐”、“光洁”与“锋芒”、“直”与“曲”、“虚”与“实”、“出”与“入”、高”与“低”、“绚烂”与“平淡”等审美...
-
印学论著。清陈鍊著。一卷。陈鍊,字在专,号西庵,又号鍊玉道人,福建日安人,后寓华亭(今上海松江)。精研印学,初得《朱修能印谱》,悉心师承,后与汪启淑交游,得睹秦、汉铜印数千钮,遂得心应手,遗貌取神,所作大变故态,篆法、刀法直追古人。著有《超然楼印谱》、《秋水...
-
篆刻论著。明周应愿著。 周应愿,字公谨,吴江 (今属江苏) 人。此 书成于明万历三年 (1575) 王常辑的 《印薮》 刊行后不久。全书共分20章。内容丰富,于 印学源流及篆法、刀法等论述颇详,特别是 结合书法中的笔法来谈论篆刻中的运刀,触 类旁通,而切中肯綮。如第一次...
-
印学论著。明末清初方以智著。一卷。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 号曼公, 清初又字无可, 号弘智、药地、浮山愚者, 桐城 (今属安徽) 人。明清之际思想家、科学家, 兼擅篆刻, 著有 《通雅》、《浮山集》、《物理小识》等。《印章考》 据其见闻考证成之, 言之有物,...
-
印学论著。明朱简撰。凡四十四则。其中部分并见于作者所著《印经》中,为作者摘录前人有关印学的札记,并申述其美学思想。认为“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晋,滥觞于六朝,废弛于唐、宋,元复变体,亦词曲之于诗,似诗而非诗”。要求“习印当如钟元常习书,张南本画火,须...
-
印学论著。明程远著。一卷。程远,字彦明,梁溪(今江苏无锡)人。工篆书、篆刻。董其昌称:“予友程彦明为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文寿承、何长卿。”明万历间盛行搜集、收藏秦汉印章并摹刻汇为印谱之风气,程远亦选择各家藏印并当时名家精品,于万历二十年(1602)...
-
篆刻论著。清袁三俊著。袁三俊,字籲尊,号抱翁,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童时好篆刻。治印师秦汉。作者针对清初印坛在印学上的一些弊病,如傲漫、轻浮、呆板等,从正面立论分成:“学古、结构、章法、满、纵横、苍、光、沉着、停匀、灵动、写意、天趣、雅”13则,故名。文...
-
印学论著。清初秦爨公著。秦爨公, 河南人, 事迹不详。此文不分卷次, 首论章法、字法、刀法, 继叹俗儒六书为游艺而失古文, 转而论评生平所见诸家之作, 如司马尧夫、陈卧云、项养长、刘无生、胡爱寮、沈子和、张大木、洪德润等, 因未见经传, 可补《广印人传》 之缺...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先驱者之一蔡和森的一部宣传阐释唯物史观的编译性著作。该书以摩尔根《古代社会》(当时尚无中译本)和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当时也无译本,仅有主要章节的中译文),联系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分析了人类社会...
-
唐宋之际茶书,王敷撰,1卷,今存。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通俗文学作品,全用拟人化代言体对话形式写成。作者王敷,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 《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 他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 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 方式、拟人手...
-
明代茶书,冯时可撰,1卷。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治今上海)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累官湖广参政,所至有政声,尤以著述为天下所重。撰有《易说》、《诗意》、《左氏释》、《左氏讨》、《上池杂识》、《雨航杂录》及《严栖》、《石湖》、《西征》、《北征》...
-
明代茶书,1卷,陈师撰。陈师,字思贞,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嘉靖间,会试副榜,官至永昌(治今云南保山)知府。有《览古评语》、《禅寄笔谈》等。此书仅见《茶书全集》本,书末有卫承芳万历癸巳(二十一年,1593)序,称此为陈师晚年所撰。卫承芳,字君大,四川达县人,隆庆二...
-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
-
记述清代上海栽培水蜜桃的专著。作者褚华,字秋萼,号文州,清乾隆时上海书生, 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水蜜桃系品种在12世纪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开始仅限于浙江省有栽培,明代后期传播到上海一带,成为显宦顾氏露香园中的名品。在清代, 上海一直是水蜜桃的名产区,...
-
植物学著作。北宋陈翥撰。1卷。庆历间,翥与兄弟分居,以所分山地植桐、竹。披榛棘,陟峰峦,采集良种,选地而艺。至皇祐时已植桐数百株。遂据实践经验撰为此书。皇祐元年(1049)作序,三年后,全书完成。书共16,000余字,分为10篇。“所出”叙产地分布;“杂说”辑录栽培史...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