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敦煌写本。P.t.1253。首部残,共二十九行,四百二十四个音节。可与S.2985、P.3190、台北中央图书馆004724号汉文写卷对勘补残正误。但有部分字句现存汉文写本无。此卷由英国西门华德比定出来,并做了部分转写。
-
敦煌本《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乃净土宗信徒所撰戒杀生食肉及劝布施行善之赞文,大抵是8世纪后半叶的作品,而与生活在4世纪的道安无涉。此赞文最早似出现于五台山一带,其严格的用韵及宣讲的内容与净土宗四祖法照及其门徒创作的赞文多有相同或相通之处。此赞文的产生...
-
凡三卷。又作义天目录、义天录、海东有本现行录。高丽僧义天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本书系义天搜集自高丽、宋、辽、日本等地之经律论之章疏类凡一○八二部之目录。卷一收录经疏六一五部。卷二除律疏外,另收录律宗章疏,共一四五部。卷三除论疏外,另收录诸宗...
-
全一卷。南唐恒安集。全称大唐保大乙巳岁续贞元释教录。又作大唐保大乙巳岁续新译贞元录、大唐续贞元释教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系录出唐代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记载之新入藏佛典及同录遗漏之佛典等。初叙纂集之缘由,次略举开元、贞元二录和本录所载佛典之部...
-
全一卷。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辑录译经缁素二十二人及所译经典一七一部,七一四卷。本书系继靖迈之古今译经图纪四卷之后,图纪玄奘以后之译经三藏,传其功绩。作者智升另编有开元释教录(略称释教录)一书,于进...
-
简称《续大唐录》、《续内典录》等。佛教经录。唐道宣撰。一卷。麟德元年(664)始撰于京师西明寺,后撰毕于总持寺。总分为十录,又按朝代先后下设十七项细目。但在正文中仅记第一个朝代(即东汉)的译经情况。疑为残本。见载于历代大藏经。
-
简称《贞元录》,或称《圆照录》。佛教经录。唐贞元十五年至十六年(799-800)圆照奉敕撰。三十卷。收东汉永平十年(67)以来所出经典(含失译、缺本经)共二千四百四十七部七千三百九十九卷,译者一百八十七人。体例基本同于《开元录》。全书开为总、别两录。总录十九卷...
-
五卷。唐代静泰撰。又称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静泰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乃增补隋代彦琮等所撰之众经目录而成。本书虽大部分同于彦琮录,然阙本中新访得二十部,二十一卷,并增加玄奘前后新翻之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合计二二一九部,六九九四卷,实...
-
凡七卷。隋代法经等撰。又称隋众经目录、法经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收录后汉至隋代所翻译之经论等。凡立九录,分类录出译经之目。前六卷为别录,第七卷为总录,初附上表,其次列出本录之总目次。依第七卷总录九录为:(一)大乘修多罗藏录七八四部,一七一八卷...
-
凡五卷。隋代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数人合撰。书成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主撰者为大兴善寺之彦琮。又称隋众经目录、隋仁寿年内典录、仁寿录、彦琮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书中分类录出后汉至隋代之翻译经典。大别为单本、重翻、贤圣集传、别生、疑伪等五分。单...
-
一卷,失译人名。说末世佛法破灭之相者。
-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之事。
-
凡三卷。北宋沙门戒珠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又称往生净土传、戒珠传。由梁、唐、宋各高僧传中选集净土往生者之事迹而成,自西晋僧显至北宋悟恩,凡收七十五人。据卷首自序述,戒珠自梁代慧皎、唐代道宣等十二家所撰之传记,及宋代赞宁所撰之宋高僧传中,选出...
-
一卷,隋达磨笈多译。金刚经之异译。梵Vajra-cchedik&amacron;。
-
全一卷。唐代之作品,撰者不详。又称师资血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记录由释尊至菩提达摩多罗等西土二十九祖、东土六祖,及智铣、处寂、无相、无住、保唐宗(禅宗之一派)之事迹与传承,文末附有大历保唐寺...
-
凡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又作开皇三宝录、开皇录、三宝录、长房录、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之弘法记录,亦为译经与著作之目录,此外,另附有佛家传记。全书共分四部分:(一)前三卷为帝王,包括自周至隋各朝纪年...
-
全一卷。全称大藏正教血盆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目连尊者至羽州追阳县时,见许多女子在血盆池地狱中受苦。目连问狱卒原委,狱卒即道彼等受苦系由于女子月经、生产时所流污血污秽了地神;加之用水洗其不洁之衣,人们不知情,复用此水供养诸圣。女子有...
-
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
-
全一卷。成都府慈恩寺僧藏川述。略称地藏十王经、十王经。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本经叙说人死亡后,于冥途中经十王殿受善恶审判之情形,及地藏菩萨发心之因缘。即初述佛临涅槃时,放大光明照耀阎罗国,阎魔王及十大王众皆来集会;次述众生之三魂七魄,及命终后须...
-
全一卷。龙树造,禅那崛多译。又作十二礼文、十二礼偈。收于卍续藏第二册。本经系以十二颂(七言四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之庄严功德,故称十二礼。注疏有觉树之结谶法一卷、科解一卷、僧朴之讲录一卷。
-
宋姑苏景德寺僧法云编,共二十卷,六十四目。以经典所用之语,分类编列。如系梵语,则释以华言,并详得名之由及其沿革。诚读内典者不可少之书也。
-
敦煌遗书藏本。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约二百余字。该书谓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等十日各有神祇下巡人间,于该十日持斋各念定光如来等十佛,可得免若干种灾,除罪若干劫等。反映了从印度六斋日...
-
凡二卷。唐代海云记于太和八年(834)。又称两部付法次第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内容记录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自印度至中国之相承及大意,尤对不空三藏一门特予详述之。上卷略述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下卷略述胎藏界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
-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龙树传相同,故或谓本书乃摘自该书而成。至...
-
一卷,秦罗什译。即付法传中第十二祖马鸣大士之别传也。
-
全一卷。南朝陈·真谛译。婆薮槃豆,为梵语vasubandhu 之音译,又作婆薮槃陀、筏稣槃豆、婆修槃驮等。婆薮译为天或世,槃豆译为亲;意即天亲、世亲。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此书内容记载:古代北印度富娄沙富罗国国师憍尸迦有三子,皆称为婆薮槃豆,长子别称阿僧伽...
-
凡二卷。唐代法琳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书中评破道教之邪说。唐武德四年(621),太史令傅奕上书高祖,以为寺塔、僧尼多于国有害,列述十一条,极力排佛,主张废除佛教、沙门还俗。时法琳等奉敕辨破之,更著书反驳傅奕之邪说,揭示道教之说反于世有害。卷...
-
辽非浊集。三卷。约成书于辽重熙元年至清宁九年(1032—1063)间。是一部佛教感应故事集。分“佛宝”、“法宝”、“僧宝”三聚(即三篇),共收录佛像、经典、菩萨三方面的感应故事一百六十四则。其中“佛宝”篇五十则,“法宝”篇七十二则,“僧宝”篇四十二则。见载于...
-
凡二卷。元代刘谧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作者以儒释道三教之论争,千百年来,是非纷然,故特着此论以明辨之。初言三教皆为止恶行善之法,而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不可偏废;次言三教之极功(结果)有浅深之不同,故教有广狭、久近之别,以儒道二教为...
-
梵名Samayabhedoparacanacakra 。全一卷。印度世友(梵Vasumitra ,西元一、二世纪顷)撰,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异部,指部派各异;宗轮,指各部派宗旨互异,如轮转不定。系小乘佛教之作品。以说一切有部教义为基础,并叙述小乘佛教二十部派产生之...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