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分类
-
最近更新
-
明神宗朱翊钧语录汇编。叶向高、温体仁等编纂。天启元年(1621)敕修,崇祯初成书。二十六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十二页。
-
元苏天爵撰,共15卷。收集元初至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47个大臣的碑铭、行状、家传等材料,经取舍编纂而成。每段事迹之后均注明出处。当时书名为《国朝名臣事略》。从首卷的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到卷末的集贤学士刘因,都是元初到元中期政治、军事、文化等...
-
中国古代记述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会要体史书。徐天麟著。主要版本有明南雍刊本,清岭南学海堂刊本,江苏书局本,广雅书局重编校刊“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的校点本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仿《唐会要》体例。采取班固撰《汉书》纪、志、表、...
-
记述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会要体史书。徐天麟著。主要版本有明南雍刊本,清岭南学海堂刊本,江苏书局本,广雅书局重编校刊“武英殿聚珍版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校点本为最佳。记东汉典章制度等事。取...
-
中国唐朝历史著作。范祖禹撰,吕祖谦作注。成书于元祐元年(1086)、通行版本有宋刊的小字本、明弘治十年白昂刊本、金华丛书本。十二卷。作者曾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担任唐史的编辑工作。费时15年,用其所得于元祐元年(1806)写成此书。论述唐代自高祖到昭皇帝三...
-
这是李斯写给秦王赢政的一个奏章。本文写于秦始皇十年(前237)。当时处于强秦压境的郑、韩等国,借秦国大兴修建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游说秦王,劝秦国修一条全长300里的大型灌溉渠,企图以此消耗秦国的财力、人力。事情败露后,秦国王室贵族借此请秦王下令逐在秦的...
-
一卷。明王世懋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颇似《龙川略志》之体例。但《龙川略志》只记作者之所阅历之事,而《窥...
-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
-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明徐祯卿撰。一卷四十余条。现存广百川学海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本、历代小史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 说库本、胜朝遗事初编本等。此书记朱元璋元末翦除群雄统一天下以及洪武建元初年的野闻趣事。《四库全书总目》云:“所记皆...
-
《新倩籍》记述其友唐寅、文徵明等人的个性、嗜好,富有文学色彩。
-
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学者称柳泉先生,浙江鄞县人。 资性通敏,委己于学。道光丙午举人,以输饷授内阁中书。两上春官,即家居不复出。湖西烟屿楼藏四部书六万卷,尽发而读之,丹黄杂下,穷旦夕弗倦。溴遭兵燹,图籍俱尽,乃营新宅,购藏如其旧,寝息于中,...
-
笔记。北宋司马光撰。十卷。今通行本作十六卷。司马光为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书名本此。此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宋太祖,迄于神宗,每条之下皆注其述之人,故名《记闻》,据传本书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后记》收集的材料,故其中多记朝廷军政大事,而间涉琐事逸闻...
-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权,政治腐败,导至北宋灭亡。宋钦宗放逐蔡京于岭...
-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亦以“画墁”为名。 一卷,有《百川学海》、 《...
-
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阿鲁台,幼孜扈从出塞。自二月十日出征,至七月十六日回京,于行军途中据鞍起草。详记成祖言行与作战情况,以及行军路程、气候、见闻,实为随军日记。为研究明与蒙元残部斗争以及经营北部疆域的重要资料。
-
日记体史学著作。又名《先王实录》、《海上实录》、 《延平王户官杨英从征实录》。书成于1674年至1681年间,按编年体详细记载郑成功自1649年至1662年间征战南北、经营台湾的史实。这些史实,多为作者身经目睹,或采自六官案牍,翔实可信。因作者职务之便,书中所...
-
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十二年(1414)成祖北征瓦剌答里巴、马哈木太平与把秃孛罗,幼孜扈从出塞。自三月十七日出征至八月一日回京,在行军途中逐日记行程道路、山川要塞、气候、见闻。所记往还主要内容,均与史载相合。本书即撰成于行军途中。分为前后两录,分别详记...
-
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初,英宗北狩,也先乞遣报使,景帝不许。定之疏引故事以请,帝下廷议,竟不果遣。天顺改元,定之由右庶子调通政使,历官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盖以是疏蒙遇也。此书所记,即英宗北狩之事。自言参用杨善《奉使录》暨钱博所述《袁彬传...
-
杂事类书。清姚之骃撰,龚骏文校,牛稔文复勘。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之骃字鲁斯,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尚著有《后汉书补逸》等书。40卷。摘取元明诸书,分门编纂,形式似类书。纂述大抵皆典则可观,所载事实,足补《元史》诸志之缺及列传之所...
-
明末清初钱澄之撰。六卷。记述唐、桂二王史事,编年体。永历十五年(1661)撰成,计《隆武纪年》一卷,《永历纪年》三卷,《南渡三疑案》、《阮大铖本末小纪》二卷。作者曾历仕唐、桂二王,所记系据其闻见,并参阅邸抄野乘,颇为可信。
-
四卷。清陈景云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互相考证,对《通鉴纲目》之疏漏舛误,指摘精确,补遗勘订,足正传讹。附...
-
明王祎撰。七十七卷。系继吕祖谦《大事记》而作,体例全同吕书而将解题附各条之下,不另作一书。俞恂谓本书起自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迄于宋德祐二年(1276),计一千三百六十五年。传本虽始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却止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可能抄写时有所遗佚。本书...
-
编年体史书。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著。作者情况已不可考,根据书中内容推断,大概是宋朝遗老所作。《宋季三朝政要》采用编年体,按年月先后顺序主要叙述了宋理宗、度宗、恭帝(赵)三朝的史迹。前五卷记南宋理宗、度宗、瀛国公 (端宗 )三朝史事 ,无撰人姓名。一般认为...
-
清徐鼒撰。六十五卷,补遗五卷。纪传体南明史。徐鼒晚年,就《小腆纪年附考》同时期的各个人物编成本书,未完稿即病死,其子承礼整理补订成书。两书虽叙写同时期的史事,但前者用编年体,后者用纪传体,一以年经,一以人纬,两书并行,对南明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方便。
-
《资治通鉴纲目前编》18卷,外纪1卷,举要3卷。元朝人金履祥撰。金氏有感于朱熹之书前史空缺之憾而成此编。该书上溯帝尧之世,下讫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发凡体例,以纲以目悉遵循朱子之书,所据均注出处,以示为信史。明人陈仁锡将此书与朱子纲目合...
-
弘历御定,张廷玉等奉敕编纂。乾隆十一年(1746)成书,约100万字,编年体史书。共40卷。有内府本、古香斋刊巾箱本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所谓三编者,盖因该书最初为宋朱熹所撰 《资治通鉴纲目》59卷,为编年体史书,是以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胡安国 《通鉴举要补遗...
-
明张自勋撰。二十卷,又《校正凡例》、《附录》各一卷,《汇览》三卷。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是书摘列《通鉴纲目》及考异、书法、发明、考证之文,而一一辨正其是非。《校正凡例》列朱熹凡例与刘友益书法凡例,而各著所疑。《附录》备列朱熹论《通鉴纲目》手书十...
-
《续资治通鉴纲目》,明代成化中,商辂等修。亦称《宋元资治通鉴纲目》。载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丁未共408年史事。全书共27卷,为续南宋朱熹(1130-1200)《通鉴纲目》而纂,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官修史著。
-
一卷。清陈景云 (1669—1747)撰。景云字少章,江苏吴江人。吴江县学生,终生不仕,淹贯群籍,尤精史学。著有《读书记闻》、《纲目辨误》、《通鉴胡注正误》、《纪元考略》等。此书订正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之误,凡六十三条,以地理居多,颇为精核。其子黄中跋称书本十...
-
明陈桱撰。二十四卷。陈桱以《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皆终于五代,而周威烈王以前,虽有金履祥《通鉴前编》,亦断自陶唐,因著此书。首述盘古至高辛氏,以补金氏《通鉴前编》所未备,为第一卷。次采契丹在唐及五代时事,以记其得国之故,为第二卷。其余二十二卷...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