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恐惧
3个月前 作者: 库仁
关于“吸血鬼”
古代的恐惧
“吸血鬼”总是使人联想起这样的景象:东欧凋荒的古堡;穿着黑色披风,神情忧郁、面色苍白的贵族;獠牙咬断了少女的脖颈;这些邪恶的精灵最终被十字架赶走。这些已经成了各种关于吸血鬼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主要素材。可是真实情况远非如此,因为实际上吸血鬼比这些描述的要复杂得多。
在古代,吸血鬼是和死亡观念联系在一起的。那时的人们好奇人死后的情形,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还不能从一个综合的角度来看待来生。只有少数几种文化认为人死后会得到报偿或惩罚——这正是系统化的宗教的一个特点。因此,多数古代人只知道人死后一定是去了什么地方。这就产生了其他问题:人死后去了哪里?它们知道它们曾经生活过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吗?它们能介入其中吗?它们和活着的人是什么关系?来世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各不相同。
比如,古希伯来人认为,死去的人去了地下的西奥(Sheol,意为“坟墓”),那是一个阴冷的地方,到处是河流湖泊,永远雾霭弥漫。死者的灵魂在那里漫无目的地游荡,它们对自己的家人和子孙的事情并不关心,它们不知道阳世正在发生的事情。古埃及人认为阴间和阳世很相似,人在阳世的权力和地位在阴间会继续存在。所以当奴隶主死亡时,奴隶们便立即被杀掉,以便他们在阴间继续服侍主人。人死时不会带任何东西到阴间——甚至连它们是否会记得阳世的生活都值得怀疑。维京人认为,来世是一个叫做瓦尔哈拉(Valha,意为“英雄的大殿”)的大殿,它无限延伸,容纳所有的灵魂。只有战死或者手里握剑死去的人才能进入瓦尔哈拉大殿,在这永恒的来世里,死去的人聚在一起,表演各种武艺,模仿打仗,纵情饮酒狂欢,那里是武士的乐园。至于那些老死、病死或者死时手里没有握剑的人会怎样就不得而知了。在瓦尔哈拉大殿的灵魂沉溺于狂欢作乐,当然不会去了解阳世的事情。
另一方面,古凯尔特人认为,存在一个叫做来世(Otherworld)的地方,那里是死人、精灵和各种超自然体的世界。人们对它的描述五花八门:有的把它描述成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所在,启迪诗人的灵感;有的说它荒凉阴沉;也有的说它是无边的虚空。在那里,死者可以看到阳世。实际上,传统的凯尔特观点认为死者可以不时地返回到阳世,介入到日常生活中。返回到阳世的不是一个飘忽轻巧的灵魂,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肉体,和死者生前一样漂亮。它们由于各种原因返回阳世。有时仅仅是为了享受一下曾经的生活——食物、温暖、舒适以及和它们所爱的人在一起。人们认为死人和活人一样,也有种种需要和欲望。死人返回阳世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警告或劝诫别人,完成尚未做完的事情,有时则是为了复仇。
但这些灵魂什么时候返回阳世?虽然理论上讲,随时都可以,而且人们相信一些灵魂确实如此。但是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们只在特定的时间才返回阳世:即星象吉利的时候。比如,在凯尔特时代的西欧,死人的灵魂主要在一年的两个晚上返回阳世:五月前夜(MayEve,4月30日)和萨温节前夜(Samhain,10月31日)。这两天正是季节交替的日子:春季过渡到夏季,秋季过渡到冬季。虽然人们现在把万圣节(10月31日)作为最主要的鬼节,但是在日耳曼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4月30日曾作为复活夜,在这一天,死人的灵魂主宰世界。在这几个特别的时间,阴阳两界的“遮隔”变得很弱。正午和午夜时分,这层遮隔几乎消失,死人的灵魂就能返回阳世。我们都很熟悉午夜时出现鬼魂的说法,实际上正午也是一个重要时刻。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相信鬼魂和邪恶的力量在正午时最强大。
死人返回阳世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提醒那些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仍然能够看见他们,监视着他们的行为。有时候鬼魂充当了道德裁判的角色。它指点后辈改正自己的言行,或者让他们更友善地对待别人。狄更斯《圣诞颂歌》里斯克鲁奇的故事就有这种信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