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的媾和

3个月前 作者: 陈舜臣
    “贾似道应该会急欲立功……”忽必烈做这个判断道:“认为立大功的机会来到的人,不可能不接受媾和。关于这一点,你有何计策?”“只有收买一途。”


    蒙古与南宋之间的长期战争,至此拉开序幕。虽然蒙古较占优势,南宋却也相当善战。于蔡州之役与蒙古军联手夹攻金的孟珙,在对蒙古作战时也非常活跃。


    正因为宋王朝的鼻祖是军阀出身的关系,所以对军阀的出现异常的神经质。因此,宋王朝实施的是彻底的文治主义。潜心研读、通过困难重重的科举考试的进士们,居于政治中枢。这个风气可以用“进士至上主义”称呼。


    孟珙是武门出身的人。他的四世祖先孟安,曾经以岳飞部将身份驰骋战场;他的父亲孟宗政留下二万“忠顺军”给他。读者或许会以为有这等兵力的人,在南宋政界一定举足轻重,事实却不然。这是一个“不是进士不算人”的时代。


    虽然拥有两万兵力,武将毕竟只是武将——他受到这样的蔑视。实际上,孟珙具有比任何进士更卓越的学识。他对佛法有极深的造诣,撤走军队时,一定会在该地焚香祷告,可以说是品格高尚的武将。此外,他也精通易学六十四卦。或许正因为不是进士,他才有在这方面钻研的兴致吧?


    嘉熙元年(1237年),他就任京西湖北安抚副使这个要职。这一年六月,他击退了攻击黄州的蒙古军。“我们的慈父来了!”黄州居民以此欢声迎接孟珙。


    翌年,孟珙成为京湖制置使,于十月从蒙古手中夺回郢州荆门军,更于翌年嘉熙三年收复襄阳,这里是孟珙的故乡。


    “干得好!”首都杭州为之沸腾。从三国时代起,襄阳就是天下要冲。收复襄阳的孟珙向朝廷奏文道:


    取得襄阳并不难,难处在于如何固守,至少需要十万精锐。盼朝廷有所觉悟。


    他这是提醒朝廷,不可因战胜而得意忘形。


    孟珙以四川宣抚使身份防御蒙古对四川的进袭,并且兼任江陵首长。一时的情况,颇有由他一个人抵御蒙古全军南下之气概。孟珙于1246年九月去世。蒙古方面的情形是,宰相耶律楚材于四年前殁故。接替孟珙之位被起用的是贾似道。


    “他只有三十三岁。以这个年龄的人来接孟珙京湖制置使的位子,恐怕很难胜任吧?”


    “他能当官是靠他姐姐的庇荫啊!”


    “不过,也有人说这个人很有才华。说不定是一匹黑马哩!”


    “这要看看实际表现才能知道。会玩和会打仗是两码子事呀!”


    杭州市民以贾似道作为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


    “姐姐的庇荫”指的是,贾似道的姐姐乃理宗的妃子。由于理宗的诸妃子中生儿子的只有贾贵妃,因此受到格外的宠爱。而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下,连贵妃的弟弟也跟着受宠。贾似道是个纨绔子弟,却被认为很有才华。实际上,他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人。


    受宪宗之庙号的蒙古皇帝蒙哥,算来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但不是窝阔台汗所出,而是他弟弟拖雷的儿子。以元为国号是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即位后的事情,因此,在这之前应该以蒙古称呼。


    蒙哥订定了大规模伐宋作战计划。“历史会重演”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蒙古军走的正是三国时代曹操攻破刘备、孙权联军的进军路程。蒙古军沿着汉水,经由中原抵达河北,之后进兵至长江之线,应该不是困难的事。只是,倘若南宋能坚守襄阳,南下的蒙古军随时有腹背受敌的可能。孟珙再三建议朝廷致力于固守襄阳的效果终于在他死后显现。


    蒙哥让弟弟忽必烈负责沿汉水的攻击作战,自己则指挥攻略四川。他的计划是由四川西进,与忽必烈军合流后,一举攻向南宋首都杭州。忽必烈往年攻略云南、西藏时,留在该地的兀良合台所指挥的军队,后来更南下进兵到越南。


    他们订定的计划是,在鄂州(武昌)会合的,除了蒙哥和忽必烈这对兄弟之外,还有来自越南的兀良合台军。


    蒙哥包围了合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合州知事王坚是一条汉子,他斩了前来劝降的蒙古使者。他当然知道“抵抗者以屠城对待”这个蒙古人的原则。


    “为了你一个人的作为,全体军民将被屠杀。你这样做太过分了!想死你就一个人去死吧!”蒙古军前锋将汪德臣在城墙下如此叫喊。回答他的,是一阵急如骤雨的飞石。汪德臣遭到以石弩弹射的飞石所伤,不久后死去。


    由于连日下雨,蒙古军一时无法发动攻击。这是阴历七月的事。一天,在合州城瞭望楼守望的将校,突然大声喊道:“敌军正在撤退!敌军全军正在撤退!”


    蒙古军解除对合州的包围,全军撤退。这是突如其来的举动。虽然善战,但王坚根本没有守住合州城的自信。他是抱定死守到最后一天而后全员壮烈牺牲之决心的,每天晚上,他都噩梦连连。


    “你……你在说什么?”他踢开棉被,霍然而起,原来他在梦里被汪德臣骂了。想到无数人将因他而被杀,王坚难免感到心中戚然。


    对,斩了使者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我一个人死了就应该没事。我今天就派出使者,表示降伏之意吧!我似乎只剩这一条路了。——蒙古军却在王坚下定决心的这一天解除包围了。王坚不觉流下滂沱眼泪来。


    数日后,侦察兵回来报告道:“一辆戒备甚严的柩车通过。依据推测,好像是蒙古皇帝死了。”1259年,依南宋元号为开庆元年的七月,蒙古皇帝蒙哥于包围合州时去世。这是他就可汗之位后的第九个年头。王坚因击退蒙古军的功绩而获授宁远军节度使。


    蒙古皇帝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于沿着汉水南下的途中,接到其兄的讣报。“请立刻赶回国都哈剌和林。”“在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有可能图谋不轨。不即刻赶回,可汗之位说不定会被他夺去的。”蒙古族重臣异口同声地如此建议。皇帝蒙哥亡后,有资格继承可汗之位的,是他的弟弟们。


    第一候补是排行在蒙哥之下的忽必烈。汉人称忽必烈为“太弟”。与忽必烈感情最好的同母弟富拉格,此时已兵临伊朗和伊拉克,攻陷巴格达,正在日益扩张版图之中。末弟阿里不哥以留守身份留在国都哈剌和林。人在国都当然较为有利,此外,末子继位或末弟继位,在蒙古可以说是风习。


    游牧民族过于膨胀时,会变得不易行动,因此,习惯上依排行顺序,由上面的人以分家的形态离主集团他去,结果往往是由末子或末弟率领原来的集团。这生活风习对蒙古帝国的继位问题也有所影响。如果由阿里不哥就可汗之位,这也不算异常。


    在哈剌和林的蒙古族重臣和王族,对就在身边的阿里不哥较有亲近感。第一候补者忽必烈已成为汉地大总督,因采用大量的汉人幕僚,使在哈剌和林的蒙古族重臣甚为不快。


    ——忽必烈过于汉化。


    ——如此下去,蒙古人不是要变成汉人了吗?


    一些人以这个理由对他心存反感,这一点忽必烈本人知道得很清楚。


    在巴格达的富拉格,当然不会与同母兄忽必烈争位。对忽必烈而言,他是协力者,只是这个距离未免太远。协力者无法立即赶回国都,这对忽必烈来说也是不利条件之一。


    “该如何是好呢?”忽必烈问了汉族重臣。


    “臣认为此刻应以稍安毋躁为要。这个问题到头来将以力量解决一切,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力量。我们已经有的这些,弃之岂非可惜?”蒙古草原无甚魅力,不如好好掌握丰庶的汉地——实际上这是忽必烈的想法。只不过他不便于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好!我们继续沿着汉水而下,一边包围鄂州,一边看情势再说吧!”忽必烈遂下了这个决断。


    如果现在折返北方的哈剌和林,正在由越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将会孤立在南宋势力圈内。如汉族重臣所说,一旦与兀良合台军合流,忽必烈将会拥有庞大的兵力。这样的机会当然弃之可惜。因此,他决定到约定的合流地点鄂州,等待兀良合台军抵达。


    “兀良合台是与我联手攻打云南的战友。我不能抛弃他。”蒙古族重臣相信忽必烈说的这句话,因而表示同意让他南下。


    忽必烈的目的不在于攻陷鄂州。他这次南下,为的是要与兀良合台军会合后,共同折返北方。蒙古军攻破张胜坚守的汉阳,渡过长江迫近鄂州。忽必烈利用在并排的小舟或筏子上铺板的方式架成浮桥,将兵马源源送至鄂州城下。架浮桥的这个地点,与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攻打武昌时架浮桥的位置完全一样。这也是现在架有武汉铁桥之所在地。


    “最好将鄂州拿下。你们的意见如何?”忽必烈问了幕僚们。目的不在于占领,而是在于救出兀良合台军,不过,要是能够占领,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欲攻占鄂州,必须有付出极大代价的思想准备。我军会蒙受的损失,恐怕会远超出想象的程度吧!”郝经回答。这是陵川(山西晋城)出身、苦学读书破万卷的文人。


    “为什么呢?我听到的是,贾似道没有往年的孟珙那样强有力。”


    “贾似道在力量上确实不及孟珙。但这一次他却有恃无恐,因而能定下心来应战。所以,我军恐有蒙受极大损失之虞。”


    “贾似道有恃无恐是指哪一点而言?”


    “指的是蒙古不会有援军来到这一点。这是明显的事实;而宋军却随时可以派援军赶来。”


    “说的也是……”忽必烈用一只手支起下巴。


    由于可能发生继承可汗宝座的斗争,因此,掌握国都的阿里不哥断不可能为哥哥忽必烈派出援军。他会尽可能地保留军队以充实自己的实力。


    “敌人知道我们不会有援军赶来,便会放下心来打仗。可以想见的是:战争将拖得很长。如此一来,襄阳的宋军很有可能采取切断我军退路的战术。我们因此而蒙受的损失,一定会比攻打鄂州所付出的代价更严重吧?”郝经一针见血地说出问题点。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与贾似道媾和?”忽必烈也是思路极为明快的人。


    “臣没有明确地说应该媾和……”说到这里,郝经当然不敢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意见。


    “贾似道应该会急欲立功……”忽必烈做这个判断道,“认为立大功的机会来到的人,不可能不接受媾和。我这个揣测绝不会错的。关于这一点,你有何计策?”


    “只有收买一途。”郝经这回倒是以斩钉截铁的口气道。


    “收买?……听说贾似道是宋帝宠妃之弟,本身是个大富翁。我们有足够满足他的财物吗?”


    “这一点请放心。臣以应付急需为目的,运来了一批金国内府所藏的宝物。”


    “呃,对……你当时请求加派三辆车,说有一批重要东西要运送……”


    “贾似道不能以金银财宝收买,但这些东西一定能打动他的心。对搜集字画,他可以说已入迷到极点了。”燕京和开封沦陷时,内府藏有无数书画古董。其中的大部分是于北宋灭亡时取得的。金国掳走的不只是徽宗以及钦宗等人而已。徽宗曾经重用蔡京、童贯等精通书画古董的人,目的在于搜集更多的这类珍品。这批宝物后来悉数成为金国内府的收藏品。


    南宋后来每次与金国进行交涉,也陆续赠送过贵重书画。高宗于生母获得释放时,更以超级国宝书画致赠金国。窝阔台和忽必烈都没有汉化到视这些东西为珍宝的程度,有必要时,他们不在乎随时把这些东西释出。据说,爱好家会以高价购买,因此,他们以筹措军费为目的,让装满三辆车的书画古董随着远征军“从军”了。现在郝经提议的是,用这些东西来收买贾似道。


    “由你以使者身份前往吧!”郝经奉忽必烈之命,前往鄂州城会晤贾似道。


    “请屏退左右。”郝经和贾似道单独面对面时,就开门见山地道,“徽宗皇帝苦心搜集的名字画,因蒙古人而即将散逸。在散逸之前,我们希望由具鉴赏能力的你把这些东西收下。”


    贾似道感到莫大兴趣,眼睛都亮了起来。


    “此话当真?”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媾和遂因此缔结完成。贾似道当然以“击退蒙古军”向杭州宫廷报告。这可以说是暗中的媾和吧!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