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3个月前 作者: 郝树声
化上访告状平敛钱茬子
抓防汛抗旱现不吉征兆
征收统筹提留的扫尾工作,由于上访闹事连连发生,所以任务虽小却最艰巨。尽管是老鼠尾巴——没有多少血可放了,我们却丝毫不敢懈怠,仍然采取“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办法,文武夹攻,就好像《乌龙山剿匪记》那样,不断进行战斗。看似都是一些零打碎敲的小战役,却都带有攻坚性质。所以,各条山沟在后半个多月里,依然枪炮不断,到处弥散着政治经济的火药味。尽管没有多少捷报可言,每天都有多多少少的收获。一到下午,镇包村干部们就会三人一组、五人一群,带着酒意,带着疲惫,带回千儿八百块钱上缴。农经站每天给我们看的报表,必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就好像大网已经撒过,大鱼已经逮了出来,我们这些辛勤而贪婪的“渔夫”,一点也不放过那些泥鳅、蚂虾和鱼娃儿,一遍一遍地下水,在泥沟里摸,在石缝里掏,力求一点不剩搞上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农村工作吃不得夹生饭,任何一项工作一旦留下茬子,就会后患无穷。上访老户苏国华的一笔糊涂“红薯账”,就能够生动地说明这一点。
“有一旱必有一涝”,这一年汛期来得早,来得猛。也不知是因为我们征收统筹提留的扫尾搞得狠,还是乡镇企业相继垮塌带来的负面效应,群众倒没有怎么抱怨,我们却得罪了老天爷,大暴雨就劈头盖脸、接二连三地下了起来。接下来的三个多月里,间间歇歇,不住溜儿地下大雨。我们严肃认真地分析,老天爷不知怎么搞的,一年之内,“下雨指标”分配得如此不合理,反正一年就那么多的降雨量,你不该糊里糊涂地旱了一冬一春,却在这几个月里,毫无责任心地一下子倒下来。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天气形势,我们并不是毫无防备,而是严阵以待的。在山区,洪涝灾害是最容易发生的。征收统筹提留尾欠款,那是中层以下干部们的事情,安排下去就是了。这期间,我们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抗洪抢险上头。
在灌河镇这个小小的“夜郎国”里,有山必有沟,沟多形成河,一条条河流,上下的落差很大。大自然给人们开玩笑,是让你哭笑不得的。平时温柔多情的小河,细流潺潺,清澈见底,小鱼苗苗游来游去,悠然自得,两岸杨柳依依,苍翠欲滴,一派诗情画意,徜徉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遇上一场倾盆大雨,就立刻摇身一变,成为奔腾咆哮的巨龙,洪水又急、又湍、又猛、又浑。主线灌河和其他几个河流的河堤,只要没有经过加固治理,就会自觉地遵从洪水的意愿,想怎么改道就怎么改道,一点商量的余地也不给。
除了河流以外,还有几个必须关注的防汛焦点。一是山沟沟里的三百多个贫困户,住房都不怎么坚固,日子本来就过得懒散。这些农户恨不能生出几个姑娘,长大后只要有一个能够出去,到大城市里当当坐台小姐,就能够大把大把地往家里搂钱,别说盖房子,就是买台拖拉机、彩电什么的,也实在算不得了不起的事情!梦想当然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现实是他们连媳妇也娶不起,夜里连个娱乐的对象都没有,这日子就过得一定更加懒散,哪里有余钱起房盖屋?自古道“救急不救穷”,政府不能够也不可能把他们包揽起来,只能年年救济,年年扶贫,年年输血,就把少数人养成了懒汉,他们种在地里的庄稼没有荒草多,每天干等着天上掉馅饼。所以一到了雨季,他们的房屋就像要开展一场垮塌的友谊比赛,看哪一处倒得早、倒得快。好在这些群众都在洪水的肆虐中得到了锻炼,适者生存,积累了丰富老到的应急经验,倒没有听说过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是在全镇范围内,有大大小小十八座水库,还有一些没有计数的堰坝。这些用泥土堆起来的水利设施,都是在大集体时,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开展人民战争,拼死拼活,历经数十年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出来的,有的还是速成品。它们当然没有三峡大坝那样坚不可摧,一劳永逸,但它们无疑都是革命事业发展的象征、历任领导智慧的结晶和人民群众流血流汗的成果,来之不易,捍卫更为不易。这就给我们这些接过红旗肩上扛的后任制造了繁重的工作任务。
时下有一句常用的话叫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以用到各个方面。所以,当汛期到来之前,县里就召开了一个党委书记必须参加的“抗旱防汛工作会”。把“防汛”和“抗旱”放在一起,是一个发明,听起来好像有点滑稽,其实必须使用这么个提法才算牢靠。因为,古往今来,除了《三国演义》小说里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能够呼风唤雨,气死造物主以外,现今社会上最精明的领导人,再也没有诸葛之“亮”、关云之“长”了,谁也揣摩不透老天爷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对于“天有不测风云”,各级领导有的是对策:你旱了,我就抗。有水源的地方,用上所有的抽水设备,再加上车拉人担;没有水源的地方,临渴掘井,只要保住了庄稼苗,就有苗不愁长。总之,只要办法用尽,“不信天公不低头!”——你不低头我低头。你涝了,我就防,效法古人尧舜禹汤,要么“围堵”,加固堤防;要么“疏导”,排除渍水,“活活气死老天爷!”——上下几千年,只见老天爷发怒,跟人过不去,从来没有气死过。
会后,我们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责任,分工负责。诸如乡镇企业的防汛,就由纪委书记和一名副镇长牵头,企业办负责清查隐患,及时防范;镇直部门,由组织书记负责,党政办配合,各部门自查自纠;社会上的困难户,由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镇长牵头,民政所和村两委班子配合,统计出来,早修早补,力争让这些家庭顺利度过汛期;各级各类学校,当然是抓教育的副镇长牵头,以教办室为主,把各个学校里的危房、险房普查出来,通知各村负责修理;河塘堰坝,就是我和镇长负总责了,全镇人民配合,水利站所有人员严阵以待。
因为历来山区乡镇就是县里防汛工作的重点部位,所以分管农业战线的孙县长来了,带上水利局长丁雷,以及随从人员一大群,马不停蹄地转了老青山水库、青石沟水库、卧牛坡水库。
带“水”字的单位下来视察,不吃鱼怎么行?于是,在招待所吃饭,以鱼为主,兼顾其他。灌河的鱼类产品特别丰富,所以大家就吃得特别畅快。“瓜儿离不开刀,鱼儿离不开酒”,虽然只有十来个人,也能喝他个“万马战犹酣”。一喝得高一点,大家的聪明才智就怎么也掩盖不住,无不得以尽情地发挥,同时起到挥发酒精的作用。
孙县长我们本来就是老朋友,他这个人比较随和,我们常常开玩笑。我呷了一口输过的酒,对着丁局长莫测高深地说:“老弟呀,以后我们就有福了哇。”
丁局长不解:“有啥福?”
“我们才这么大年纪,晚辈都当上县长了,还算没福?”
孙县长拍我一巴掌:“你小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我继续编派他:“有两个瞎子不知从哪里弄了一个煮熟了的驴毬,二人一替一口地吃,你吃一口递给我,我吃一口递给你,谁知传来传去不知什么人接走了,一个瞎子等不着,就向另一个瞎子要,这个瞎子说给你了呀。两人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要找人评评理。于是,他们闹到了县里,正好碰上孙县长值班接待信访。孙县长一听是个xx巴大的事也闹到了县里,非常生气,不由分说,把自己的xx巴弄硬,照两个瞎子的头上每人打了一下,边打边说:‘他妈的,屁大的小事也来告状,真他妈的吃饱了撑的!’两个瞎子才知道告的状并不对路。两个人边跑边说:‘我哩妈呀,县长的指头那么粗,就是没有长指甲!’另一个瞎子说:‘你知道个毬!县长打咱的家伙就是咱俩吃的那个驴毬!早知道是县长拿走了,咱还告他妈的×状哩!’”
孙县长听了这个笑话,反咬一口,编派了一个“驴外传”,说一头毛驴啃了邻居家的庄稼,邻居不依不饶,惹得主人打这头毛驴说:“你以为你是党委书记,想吃啥吃啥?”转弯抹角骂我这个党委书记。就这样,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口头文学往往比书面文学更精彩,一时间,黄段子从大家的嘴里喷到整个酒席上,满屋子到处都是臊腾腾的。
吃酒中间,招待所管房间的那个叫春英的小媳妇,红着个白生生的俊脸蛋儿,探头探脑地到我们这个雅间喊道:“刘镇长,有人找你!”春亭就急忙出去了,许久才回来。送走客人后,我回镇机关休息,忽然发现经常和我一起走的刘春亭镇长进了招待所的一个房间休息,没有在意,就自己回去了。后来,凡是在招待所吃饭时,春英只要叫一回春亭,散场后他就推说喝高了,要留在招待所休息。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下大暴雨也不例外。一次,我从县里回来,走到分水岭上,依照惯例当然是要撒尿。在车上只知道天阴得像水碗一样,一下车,霎时间雷公电母抖起了威风,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放眼望去,整个灌河镇的全境都淹没在茫茫雨海之中。往北边看看,虽然黑风斗暗,浓云密布,但几十米以外并没有落雨,倒见得大风卷起的尘土飞扬。听附近群众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经常出现的。由此可见,分水岭果然名不虚传,自有其神奇之处。由于雨水过多,山石早已被冲刷干净,地面也早已被浸泡得肿胀而不再吸水了,所以,不大工夫,满山上下,就见巨石上飞瀑横流,哗哗作响,气势雄浑,好一派壮丽景象!真是平时难以看到的奇观。
我正要诗兴大发,司机小勇说:“贺书记,不敢停了,再等一会儿,恐怕就过不去河了!”我真舍不得上车,心想,要不是有急事,一定要在这里长时间地大饱眼福,吟出一首什么诗或者词来,不然实在辜负了这难得一见的大好景色。下到山南,果然灌河水已经暴涨,过不去了。我们只得来到长胜寺村支部书记程国明家里坐了一会儿。好在这雨下得并不太久,还没有等他摆好酒场,河水变小,能够过河了。因为有重要工作任务,所以,这一次叫支书程国明一直遗憾了好多年。
大雨造成的洪水,更多的是在作恶。集镇北边就是灌河,河的南岸经过前几任书记努力,已经砌上了七百多米长的防浪墙,一度保护了南岸的镇区所在地。这道防浪墙,底下一丈多深,上边高出河岸二尺多,河面也有二百多米宽,这年的洪水竟然有两次差一点冲出堤岸。朝下一点的部位,有一次出现了险情,村里把情况报过来以后,我穿着背心、大裤头,打着雨伞赶到现场抢险。
那是难得一见的景象。只见洪水卷着上游的大树,还有麦垛什么的,波浪翻卷,气势汹汹,不屈不挠地往岸上冲,眼看就要漫过这一段较低的河堤。干部群众自发地拥来,用蛇皮袋装上泥沙,一个一个地往河堤上垛,很快制服了险情,保住了旁边的几户民房和一个小滑石粉厂。
在这期间,镇电视台的小赵拿上新买的摄像机跟踪录影。我这个瘦身子历来不耐寒冷,在大伏天里竟然冻得嘴唇发青,浑身哆哆嗦嗦,他还拿着机器只管朝我身上晃来晃去,把我晃得心里起火,就把他嗔怪了几句,让他更多地对准干活的干部群众。小赵很听话,马上转移镜头,去录别的图像了。我心里说,小伙子真是不懂事,就我这泥猴猴一般的狼狈模样,又不干活,只在一旁冷眼观看副镇长华秋实和水利站站长现场指挥,真是把这些镜头放给了全镇人民,岂不有损我的“光辉”形象?
到了秋天,雨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还是说下就下。一个夜晚的后半夜,又下起了小雨。我在后半夜睡不着时,好开灯看书,风声雨声,读书无声,忽然听到前院一声闷响。我急忙起来到前边的楼外查看动静,这座楼上的人也纷纷起来了。原来是机关前边的整个院墙塌了,墙皮塌到了大街上。更巧的是,也不知是因为墙猛然倒塌时带来的风的影响,或是什么其他原因,院东南角墙内的一棵古柏树上,有一个碗口粗细向东南方向伸展的侧枝,一下子折成了两截,掉在了倒塌了的院墙上。
正是:一波洪水未平,一股潜流又起。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