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行车1969
3个月前 作者: 刘震云
1969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时候村庄的房子大部分还是土房,村北的村西的土岗下还残存着过去的寨墙。寨墙的上部长着茂盛的青苔和杂草,寨墙的下部不断向下掉着被风雨剥蚀的无力的细土。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在霹雳雷电的不断闪射下,村庄一下就缩小得看不见了,如同激光的迪士高舞厅中人们的抽动一样,村庄也在那里无力地抽搐。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所有的乡亲和亲人们,我的大舅、二舅是或表哥们,我的姥娘、舅妈或是表姐们,又在那里上演着一场和煦温情的乡村社会中表面雾气和静水之下的刀光剑影的宏伟话剧。美好的朝霞或是夕阳是暂时的,更加持久和耐心的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或是烈日当头我们在地里割毛豆的时候。还有我们那些以小做大的父母呢。这就是我们对世界恐惧和永远担心的童年和少年的开始。世界上永远不存在欢乐的童年和少年。因为世界永远在成年人手里握着。大人一板脸,我们就害怕。只有等我们也长大成人以后,我们才发现过去大人对我们的训斥和教育原来是那么可笑和可悲。他们更多的是不懂装懂和装腔作势。但这个时候我们也已经蜕化成这样的人了。世界就是这样倒着脚步在前进的,你让我们这些孩子怎么办呢?这里说的刀光剑影还不是简单明了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那是一目了然的,那是显而易见的,那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而是在风和日丽和和风细雨之中,看着平稳的水面什么也没有发生,是温暖的所谓家之中或是电影散场时在急着相互喊叫和寻觅的亲人们之间,那些表面看没什么一切都是笑语欢声而在静水深流之下潜藏着的永远抹不去的险恶的记忆。不是一种大起大伏的千军万马的奔腾到来,而是在一个个人内心之中阴雨连绵的不断──那些说不清道不白的永远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日常的憋屈比剧烈的冲突还让人难耐。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毫不例外的日常担心。我们想喝农药的心都有了。当我们撇开这些的时候,当我们只看到世界上大的事情和外在矛盾的时候,我们还觉得我们的一生是那么地光明和献身,但是当我们细想起身边的每一分钟时,我们就觉得在水下憋屈着的一个人能顶上一个世界了。我们是多么想从深流和潜流中爬到水面透上一口气呀,我们是多么想把自已的矛盾往外引和把自己的苦水往外倒呀,我们多么地想把自己的矛盾扩大成阶级矛盾呀,我们又多么地想把这阶级矛盾扩大成民族矛盾呀,我们是多么地想从此离开这家和这个村庄坐上火车到远处去从军呀,这个时候村庄倒是一下子显得亲热了,婶子大娘把煮好的红皮鸡蛋塞到了你的军用挎包里。──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力图想从过去的童年中找到一些可供我们回忆的细节和可供我们放下一个叫温暖的地方。那样的一个情景,那样的一个表情,那样的一个动作和那样一个温暖的笑容,那样的人生故事的递进和嬗变,于是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我们在梦中甚至还说:
「娘,我要撒尿。」
……
或者是为了一个错误,娘不可避免地打了我们一脖儿拐,接着你哭了,娘也哭了。还有寨墙上掉落的那些无力的细土,或是早已在1969年就被我们打死的一条秃尾巴狗,或是早年的一声偶尔的蝈蝈或是青虫的叫声,你在30年后你家的阳台上或是一首无意的音乐中偶尔听到了,一下把你推回到30年前──一棵青草或一束野花,漫地的星星草,你家后院的那棵老枣树或是大楝树,你都想重新与它们对话。30年前的对话不过是一个刚刚犯了错误挨了打光着黑瘦身子的儿童或少年在喃喃自语,但是现在在你的心头,却共鸣和弦出那巨大温情的音乐的篇章了。甚至成了你和你所亲爱的人之间的一种谈资。当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一代一代的递进是多么地相像和重复,同时也说明我们是多么地健忘和好了伤疤忘了疼。当我们对娘厌恶从心理上要拋弃她们的时候,作为男孩我们成年之后就留成了长发作为女孩就挫起了短发,当我们要拋弃爹的时候作为男孩我们就推成了板寸作为女孩我们就留起了飘逸的长发。当爹娘都该拋弃的时候我们就只好留一个光头了。还有更不幸的呢,我们甚至被他们生错了我们长大以后急着要做变性手术。就是因为这样──本书作者白石头说,我要在这张扬的《故乡面和花朵》飞舞和飘动了三卷之后──你是三个大气球吗?现在要坠一个现实的对故乡一个固定年份的规定性考察为铅铊。或者哪怕它是一个空桶呢,现在要在这空桶里装满水,去坠住那在天空中任意飘荡的三个气球或是干脆就是风筝,不使它们像成年之后的人一样过于张扬和飞向天外或魂飞天外,自作主张或张腔作势──那就不知道自已吃几碗干饭或家里的狗窝里还剩下几块干馍喽。你就是一个狗窝里放不住剩馍的人呀──白石头说,我就用这个,来做你们所有回忆录的序言吧。雷电之下的村庄,毕竟托起过我们童年和少年的梦想;在我们成年之后的梦境里,他总是一个不变的背景;当我们出门远行走到一个陌生地段时,我们总拿它来较正我们的方向和丈量他们的距离,这时我们就已经在重回和温故我们的村庄了。说起陌生地方的三里五里,我们就想起了村庄到集上的路程;说起四十五十里,我们就想到了村庄到县城的距离──如果用步行的速度,恐怕得走一晌呢。──写到这里白石头接到远在天边的朋友女兔唇──这个时候就不好叫女兔唇了,已经在巴黎做了缝合手术,鼻子下没留一点伤疤──的一封来信,她在信里说,她又要从巴黎回到中国了,她想在上海开一个法式酒吧;又说时到今日才发觉自己在后生时代怎么没有今日有酒今日醉呢?现在想这样,身边已经有两个混血的孩子在看着你;大的正在那里「嗷嗷」叫着等你给他换刚刚尿湿的牛仔裤,小的才刚刚一岁。接着又说,去年她在上海呆了十个月,怎么一直在那无所事事和虚度光阴而没有想办法跟白石头见上一面呢?接着这封信,白石头三天恍若隔世;三天之后,他用村庄的距离和方位丈量这信之后,喃喃自语地说:
「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
这个处于规定性的故乡和村庄──在比例尺下和军用地图上只是一个小黑点──这个作为我们方位和距离的参照坐标──这个共同的铅坠和水桶──本来我们在挑选坐标的时候完全可以忽略它,仅仅因为这个铅坠要由白石头来装,这个空桶的水要由白石头来灌,而这个村庄恰好是白石头度过童年和少年和地方,于是白石头也就凑巧和偷懒地拿它当一个现成端了出来当一切都不可改变的时候我们也觉得挑选它天经地久义脱离它倒大逆不道,于是它就真的和永恒地成了我们的参照系──在什么地方呢?它是:
河南省延津县王楼乡老庄村。
1969年,姑娘们梳头用的还是化学梳子。从县城到乡村,开始铺第一条柏油马路。路上的行人和车辆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你还可以看到不断游动的拾粪老头。这年你刚刚11岁,你学会了骑自行车。于是你骑着自行车在路上就碰到了背着包袱上城离婚告状的吕大和吕桂花父女。当时你的脚还够不着脚蹬子呢,你把你的棉袄垫在了自行车的前梁上,你掉着屁股骑在棉袄上,你歪戴着一顶军帽──那还是一个盛行军帽、粮票和布票的年代,嘴里打着口哨,第一次风驰电掣地从刚刚修好还散发着柏油芳香的平坦的光溜溜的马路上一闪而过。因为一个自行车,你自动跟所有的成年人站到了一个制高点上。乡村的公共汽车不给吕大父女停车,你骑着自行车从他们身边风驰电掣一闪而过也没有发觉。多少年过去,吕桂花开始追问你那次乡村柏油路上的自高自大,你想了半天──在丽丽玛莲的酒吧里──竟想不起还有那么回事。你倒问:
「是1969年吗?」
吕桂花肯定地说:「是1969年。」
你摸着脸想了半天:
「我是1969年学会骑自行车的倒是不错,我在马路上威风的一闪而过也是不错──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兴奋呢,世界在我眼里真是青山绿水;但说起路上碰到你和你爹还在自行车上做大,我真想不起当年我会是这种品质。」
吕桂花朝你脸上「呸」了一口:
「那个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成精了和长大成人了,哪里还会把我放到眼里?当你骑在自行车上的时候,早已经忘记在我新房里跟我玩我一切都让你看的时候了吧?那个时候你还没有变声呢,你都开始不要脸地跟我胡缠了。你想一想,你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看到月经带是在什么地方?你第一次搂着女人亲嘴是和谁?那个时候你嫩得像一只鸭子。后来突然有一段你没有来──不知道是和谁赌气呢,是嫌我对别人亲热对你不亲热了是不是?──后来突然有一天你又来了,我从屋里听到窗户外的声音,我说这是谁呢?那天是你第一次变声。这一段你还记得不记得!」
这时你赶紧承认:这一段我倒记得。那是我的变声期。一段时间不来肯定也不是赌气和耍小心眼,那时我不还在上学嘛!」
吕桂花:「学骑自行车是在变声之前还是变声之后?」
你:「肯定是在变声之后,那时你不是还没闹离婚嘛!」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柏油路上那场自行车骑得并不愉快。青山绿水之下,你的屁股早已经被前梁给磨烂了还可以不说,问题是这场自行车骑完和青山绿水之后的后果,已经被三十年后的吕桂花和你给共同忽略了──你们只记得事情的前一半而忘了后一半──因为你们在相互的印象中是那么地不完整所以你们相互显得那么美丽。后来吕桂花说,一在电视上看到白石头,我就想起了我当新娘子时村里的孩子去与我嬉笑和打闹的时候;现在想想竟快30年了。──这时在白石头的记忆周围,30年前的庄稼也「刷刷」地长了起来。那时东地是一片蓖麻,南地是一片棉花,西地是一片金黄色的谷子和黄腾腾的油菜花,北地是一片黑森森的森林──虽然村庄周围从来没有过森林,但是事到如今,在30年后,它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是一片森林了。森林散发出多么充足的氧气呀──特别是在30年后当我们只身处在灰蒙蒙的都市天空之下。1996年,这个北方的中国都市入冬以来没有下过一场正经的雪,天是那样地干燥,空气是那样地污浊和逼人,让你呼吸起来都感到干噎;一冬无雪,整个城市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在感冒。据说这次感冒的细菌1957年就已经灭绝;当这个细菌灭绝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当它卷土重来的时候我们可给赶上了。30年前的1969年,那个时候怎么一到冬天就下雪呢?雪厚厚的有一人高,把黄瓜嘴家的草棚子都压塌了。我们用铁杴在自已家门前挑出一条条小路,在街上就连成了四通八达的战壕。这时我们往远处的天边看,就看到沿着厚厚的大雪,一个勒着红头巾的乡下姑娘在雪地上行走。她那鲜艳的红头巾,远远看去像一团烈火。于是这美丽的图画也在你的记忆中开始装点你那刀光剑影其实待雪化之后就是满地肮脏的马粪的故乡了──本来雪在白天已经停了,但是到了傍晚,一片一片的鹅毛大雪又悄无声息地落了下来。天黑得比平日都早。这时屋里点着一盏蓖麻油灯,一家人蹲在地上,围着一闪一闪的灶火在」踢溜踢溜」地喝着白薯稀饭。没有烤馍片或是奶昔。也没有西兰花和法式牡蛎。一只手上边端着碗,下边的手窝里还夹着一块金黄的玉米面贴饼子,另一只手里单纯地拿着筷子,就着地上一个腌菜碗里的萝卜丝,一会儿就喝得满头大汗。这时还能听到雪粒打着窗户纸上的声音。这时你娘突然想起了什么,从冒着热气的大锅上抬起身子擦着头上的汗或者干脆就是头发上的汗──30年之后你甚至不敬地想,娘这个时候,从灶上扬起身子擦汗的样子还有些性感呢──问:
「院子里的鸡窝给堵上了没有呢?」
爹这时也吃惊地从碗上抬起自己的头,被胡茬包围着的嘴张了张,也没回答;他有些犹疑,在这犹疑的过程中,他也就忽略了娘的性感了。他的注意力是那么简单和让人失望地顺着娘的思路一下就对准了世界上的鸡窝。他不知道除了鸡窝还应该想到雪、屋里一闪一闪的灶火、冒着蒸气的锅之上娘的美丽的身影──扬身擦汗的那一剎那的闪动和线迹──如同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飞舞,他甚至连扬头看一看打在窗户纸上的雪粒的智能和余暇都没有了,他脑子中单纯地塞满了还是娘给他提供的鸡窝──你说世界上到处充满和堵塞了这样的男人,我们的村庄和故乡还能发展到哪里去呢?他们还能有什么想象力和创造性呢?作为他老人家的后代我们还能有什么继承和出息呢?就连他最后的回答也是我们早已预料到的,他在那里含糊地说:「好象是已经堵上了吧?」
还是好象。恐怕这一点也被当年的风韵的新娘──给我们开启了性的第一课的吕桂花──现在已经是膀大腰圆连身子都坐不下一坐下就喘气的中老年妇女──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提前患有老年痴呆症呢?──在我们的朋友中,提前患老年痴呆症的决不在少数──给遗忘了呢。──于是在她那提前老化的和胡涂的脑海里,只记着我骑着自行车在新修的柏油马路上一闪而过而忽略了我们当时所处的成年背景了。我当时骑在自行车上旁若无人,但骑完自行车的后果又是那么地怵目惊心。也是好难消化呢。因为这个破烂的前梁上绑着棉袄的自行车并不是我自己的而是我少年时代的好朋友小刘儿借给我的。当我去到镇上南部的拖拉机站归还自行车的时候,我发现1969年的朋友因为这个自行车的借出已经遭受过他爹的拷打。他爹拷打他并不是因为他把自行车借给了人,以前他在同样的地点也将自行车借给过人,他爹就没有打他,而仅仅是因为他把自行车借给了我;他爹因为他把自行车借给我就拷打他并不是因为他爹和我有什么矛盾,而是因为他爹和同在拖拉机站工作的我爹在一次饭场的闲聊中,针对当时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祖籍的归属──是湖北还是湖南?发生了争执结下了积怨,现在曲折地将对我爹和林彪的愤怒发泄到了我身上又把对我的愤怒发泄到了他的儿子身上──本来他爹是一个豪爽的人,平时还特别爱把自行车借人,现在因为一个人祖籍的无足轻重的归属,就把他几十年的努力和积累的形象毁与一旦。──当时的大人就是那么意气用事,其实他们谁也不认识林彪,湖北和湖南他们谁也没有去过。据说拷打的声音还格外的夸张,一下子就充满了拖拉机站的院子和响彻在整个镇子的南部──南方。
「你为什么将自行车借给他?」
接着「匡」地一记耳光。
──当然,他这种拷打儿子的做法,比直接拷打我还让我感到威严、冰凉和痛入骨髓呢。虽然小刘儿在向我复述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有些夸张,他爹拷打他的时候,他一定会把责任一股脑的都推到我身上,一个耳光上来,他就会瘫在地上哭着说:「我并不想借给他,是他非要骑走的!」
他爹又「匡」地给了他一个脖儿拐:「他说要借你就借给他吗?他是你爹吗?」
这时他在那里哭着喊:「爹,别打我了,下次我再不将自行车借人了!」
由于他对爹的用意的歪曲,他爹又给了他一个巴掌。但小刘儿向我复述的时候,托起自己红肿的脸,却开始一言不发。我当时看着这脸,还没有从自行车上下来,就从自行车上瘫倒了。从此我不但见了自行车打颤,见了拖拉机也打颤──因为拖拉机站是在镇的南方,从此我还开始恐惧南方。还有林彪。虽然你1971年飞机爆炸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但是我在历史上曾经吃过你的挂落你知道吗?
──这种像褪色的旧胶片一样的往事,这种1969年的童年转少年的变声期真是馨竹难书呀。这和当时中国正在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并没有什么联系。我们所以要把时间定在1969年,纯粹是因为那个时候是我们的变声期。我们只是觉得当时的大人,除了他们正常的修养之外,都有一种农民式的粗暴。1968年的春节刚过,我们一群处在变声期的小公鸡在村里投机主义地抓着春节的尾巴趁着春节的余味、余音和余下的气氛还没有完全消散又在那里兴高彩烈地玩起了炮仗。我的表哥秃老顶──也就十二三岁的孩子──这时玩炮仗玩出一根雷管。「轰」地一声响后我们并没有在意,秃老顶还为他这炮仗声音的格外嘹亮而在那里欢呼我们还有些嫉妒呢。但是接着我们意外地发现,他的一只小手开始往下「扑嗒」「扑嗒」地滴血了。接着我们又发现,这只小手的三根指头不见了。我们头脑「轰」地一声就跟着爆炸了。本来我们应该为刚才的嫉妒而有些幸灾乐祸,但是当我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实给吓傻以后,现在雷管崩了秃老顶的手就像崩了我们自己的手一样我们也开始束手无策。共同魂飞天外之后秃老顶忘了哭我们也忘了哭,但最后手到底还是长在秃老顶的手上呀,当他终于从麻木中──这个麻木不是头脑和神经的麻木而是掉下三个指头的手那巨大的疼痛所引起的麻木──开始感到一些微疼的时候,他突然想到接踵而来的就是那排山倒海一样的疼痛在这巨大的恐怖面前他还是可以吶喊的用自己的吶喊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是在那里和别人一同麻木──想到这里他甚至有些愤怒这愤怒的一半是对这滴血的手──你怎么说没就没说滴血就滴血了──另一半是对只会跟他一同麻木的我们──于是突如其来地像狼嚎一样叫了起来。我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小公鸡,这时也才想起自己的责任,好象听到一声领唱一样,接着也一齐「哇」地一声加入这合唱的哭的轰鸣中。当然我们这种轰鸣并不是没有在世界上产生作用。秃老顶表哥的血也没有白流。从此它成了我们对一个固定年份的特殊记忆。30年后,只要你听到村庄里有人在叙述某件事要固定它的年份时说:
「就是秃老顶崩手那一年。」
指的就是1969年。由于我们的合唱和轰鸣,当时整个村庄一下被震动了。记得它在事实上造成的效果就好象是我们村里所有的孩子都一齐被雷管给崩着、一齐都掉下三个手指一样──整个少年的手像森林一样举了起来──谁说我们的北地不是一片森林呢?──大家的手都在往地下滴血。村里所有的成年人都放下手中的牛套和正在琢磨的心思,开始排山倒海一样从村庄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奔跑过来──这时应该有一种宏大的乐队合唱作为伴奏。但等他们把目光集中到秃老顶正一滴一滴往下滴血的手上时,他们也像我们孩子一样束手无策和鸦雀无声。于是我的秃老顶表哥,在一层一层的人群之中,在我们孩子的哭声和大人们的鸦雀无声之中,一动不动继续在那里像雕塑和后来的现代派行为艺术一样在那里滴血──我们的秃老顶表哥,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这么引起人的注意成为人群的中心呢,于是这气氛也就更加烘托了他在世界上的重要性由于这种感觉的产生就更加像一个雕塑一样一动不动了。只有等到秃老顶的娘也就是我的三舅母从家里的灶台旁跑了过来他的爹爹也就是我的三舅刘老坡从正在刨毛根的田野里──那里是战地黄花呀──跑了过来之后,这种村庄的平衡和平静才给打破了。秃老顶的娘我的三舅母首先到场,她口中长着两根大黄牙,当她老人家看到这种严峻的事实之后,她除了被这严重的事实象我们一样震呆之外,由于想到对这事件还具有责无旁贷的处理责任,一下跳到了人圈的中央,首先没理秃老顶惨绝人寰的哭叫和少了三个指头的小手正在「扑嗒」「扑嗒」往下滴血──她从心理上首先绕开这事态严重的一面,而避重就轻地感到了一阵愤怒想起这严峻的事态给她带来的手足无措于是兜头向这事件的制造者和使作俑者秃老顶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操你亲娘,谁让你玩炮仗了?谁让你崩手了?」
这时秃老顶的爹我的三舅刘老坡也一身毛根地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三舅是一个瘌痢头,虽然刚才三舅母的话他并没有听见,但是好象两人事先已经商量好了和密谋好了一样,看着雕塑及正「扑嗒」「扑嗒」往下滴血的手,也兜头朝秃老顶脸上扇了一巴掌:
「操你亲娘,谁让你玩炮仗了?谁让你崩手了?」
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和少年。当然,后来我的秃老顶表哥还是被人给送到了镇上的医院。在送医院的过程中,我的爹爹刘花堂大出风头。我看到秃老顶在奔跑的架了车上一边躺在我爹爹的怀里──多么让我嫉妒,一边在那里扯着嗓子喊──这一喊喊出我们多少温暖的亲情呀,现在回想起来,它甚至一下把我和爹爹多年的矛盾和误会也给稀释和消解了──:
「大爷,我是活不成了!」
又有些胆怯地问:「大爷,我的血不会流光吧?」
我爹一边叱呵怀中的孩子:「崩下三个手指头,就能够死人吗?」
一边叱呵前边拉架子车的人:「操你们亲娘,就不能再跑快一点吗?」
……
这种大将风度,多少年之后,都令我缅怀不已。到了夜里,秃老顶家一片沉寂。秃老顶没有了哭声。三舅母没有了声音。瘌痢头三舅舅也没有了声音。这是让人多么感念的一夜呀。事隔30年后,已经42岁的少了三个指头的秃老顶表哥,竟也在村里娶了一个外来的四川姑娘──说着让我们似懂不懂的「叽哩嘎拉」的四川话,违反计划生育生了一串儿女,接着还将嘉陵江畔的老丈人──一个驼背的瞎了一只眼的老头──和老丈母娘──一个瘸腿的老太太也接了过来,一家子在自己的场院里过得红红火火。当我们看着那瞎眼老头在村头拾粪和那个瘸腿老太太在他家院子里赶鸡的时候,一下就让人觉得生活有些匪夷所思了。这个时候我们也经常看见秃老顶在街上大呼小叫地赶打小孩。只是有一次他犯疟疾的时候,一人抱着头蹲在自己家门口的太阳下在那里发抖,这时村里来了一个吹糖人的──一副担子挑着一团炉火,卸下担子就将一个马勺放到烟灰四起的炉火上,马勺里本来是一团凝结的黑糖疙瘩,在烟飞火燎之中,终于像炼钢一样,黑疙瘩渐渐瘫成了一汪糖稀;吹糖人拿起一个小勺子舀出一汪糖稀,放到一块木板上,接着又吝啬地将那已经舀到木板上的糖稀又铲回锅里一些,这时就将糖稀挑出一个空隙憋红着脸开始往糖稀里吹气让糖稀人为地在世界上膨胀──原来人为地膨胀也能创造出一些神话呀,接着案子上就神奇地──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出现了一个个在世界上本来没有的公鸡、绵羊、山羊──还有胡子呢、猴子、猪、狗──都是我们日常饲养和熟悉的动物,接着还有高梁和大豆──都是我们日常种植和熟悉和植物。这些在世界上并不存在的动物和植物,确实比我们爹娘的饲养和种植对我们还有吸引力。村里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到了这里。──这动物和植物不但具有观赏性,而且当它被我们撞掉一个翅膀或是枝叶时也不要紧──它比我们在生活中犯下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要简单多了,在生活中我们犯了错误要吃不了兜着走,现在我们犯了错误把它放在嘴里吃掉也就完了。糖稀──在一个乡村少年的记忆里,你放射出夺目的光辉;为了它,甚至比我们长大之后为了任何理想让我们赴汤蹈火、杀人放火理由还要充足。于是我们秃老顶表哥家的几个孩子,看着世上已经被吹起和创造出几个小猫小狗之后,也像别的孩子一样,疯了似地往家跑,跑到了正在自家门口犯疟疾的爹爹面前,提出要买一只小猫小狗的要求。如果放到平日,放到秃老顶不犯疟疾的时候,这种要求的本身就是在犯一个错误,他一定会为了这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开始满世界的追打他们;但是现在的秃老顶不是平时的秃老顶,他正在犯疟疾──在他自顾不暇的时候,他的心态一下就发生了变化,人一下就变得和善和通情达理许多。他没有对孩子们发火,而是两眼无力和不知所措地问:「说什么?你们说什么?」
孩子们满眼胆怯地将自己的要求又重复一遍.
秃老顶这时似乎有些清醒,似乎马上要回到不犯疟疾的从前,两眼紧紧地和凶狠地盯着孩子们;孩子们已经在那里发抖和筛糠了,甚至有两个聪明的已经做好了拔腿就跑的准备;但是看着看着,秃老顶的疟疾又上来了,他的脑子又开始不清醒和胡涂了,于是有气无力和对孩子无可奈何地说:
「那就买一个吧!」
所有的孩子都在那里欢呼。一下将聚集到他们衣服缝隙中喝饱了血正在打瞌睡的虱子都惊醒了。这是他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时秃老顶又挥着自己缺了三个指头的手说:「买一只小猴!」
当然买小猫小狗或是小猴对秃老顶并不重要,他在生活中也并不一定特别喜欢小猴和排斥小猫小狗,而是在疟疾中又偶尔清醒了一下。他看到眼前的孩子这么高兴,总觉得世界上有什么不对,总觉得要把这种兴奋给压制一下减缓一下嫉妒一下和改变一下才心安理得。于是就做出了只能买一只小猴和果敢决定。这时四个孩子倒是比一阵清醒和一阵胡涂的秃老顶要大度许多,本来四个孩子已经决定要买小猫或是小狗了,现在也不和秃老顶计较了──写到这里白石头又有些不明白,怎么世界上的孩子总是比大人还要懂事和体贴人一些呢?──并且作出本来就和爹爹没有分歧和样子,齐声在那里说:
「本来我们就说要买小猴!」
但是秃老顶还没有完呢,余兴未尽地继续在那里说──这个时候他在对世界不断做出决定的兴奋中,说不定真的把疟疾忘记了。他继续说:「买一只小猴,你们四个轮着玩!」
孩子们一通百通地说:「我们四个轮着玩!」
秃老顶缺了三个手指头的手四处挥着:
「掉了耳朵或是掉了尾巴,你们四个轮着在嘴里唆!」
孩子们;「我们四个轮着唆!」
这时秃老顶从口袋里掏出破烂的两毛五分钱──如今在我们的乡下,没有一个钱是不破的──递给了兴高采烈的孩子。孩子们捧着这钱,在一群别的正在被爹娘追打的孩子们中间──本来他们也应该是这一群中的一个──共同珍惜和心爱地买了一个糖猴,四个亲骨肉的兄弟姐妹共同在那里观看和把玩,掉下一只耳朵或是尾巴又共同在那里你唆一口我唆一口──本来四个孩子在平时也不是多么懂事──个个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从他们将来长大一个是泼妇一个是无赖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以前的看法就知道我们过去看他们的眼光并没有错──但在这呵护小猴的一刻后来小猴掉了耳朵和尾巴又共同唆它们的时候,一下就变得懂事和大度了,纷纷说:
「你再唆一口,你再唆一口!」
这种体贴和温情,就开始长久地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当他们也满目沧桑和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时候,当他们由好动变得爱喃喃自语的时候,当他们由一个家庭分离成许多家庭在九九重阳或是爹娘的忌日又聚到一起的时候,这时他们抽着旱烟已经默默无语,可能他们每一个人都忘记了爹的疟疾或是四人共同的那只小猴,但是这只小猴,却是支撑了他们童年和以后漫长人生路的美好动力呢。为了这个,我们谢谢你秃老顶表哥,谢谢你的疟疾。为了疟疾而打针是一件蠢事。──所以,当我们在说到1969的成年人都有些粗暴的同时,不要忘了他们也像30年后的秃老顶一样具有一些粗糙的温情──时间并不会给成年人带来太大的变化。当然,我们往往并不因为他们的温情而折服──温情只会给我们留下回忆,倒是他们爆发出的粗暴却让我们对他们特别崇拜和模仿。由于这种崇拜和模仿的多样性,最后倒是在我们的心里只留下一个概念而缺乏具体,渐渐就演变成了一个普遍的而没有细节的权威了。记得我六岁的时候,对成年人走路的姿式特别着迷。看着他们在前边走,看着他们的屁股一走一掉于是大裆的裤子在屁股左右来回打折,回到家里我就拼命在那里模仿──还将姥娘叫过来,走了一遍给她看,问:
「我在前边走的时候,我屁股后的裤子也打折吗?也是那样左右转换吗?」
当姥娘告诉我我的小屁股走起来裤子也是左右打折和转换我才擦着头上的汗松下一口气来。以至于长大之后我也不爱穿牛仔或是紧身衣而爱穿大裆的裤子,当一些关心和爱护我的朋友问起我这个习惯的缘由时我一开始不知所措,后来想了想说:
「可能是为了蹲下来方便吧?」
后来觉得这样回答不解渴,又想了想说:「可能为了让裆里永远不大出汗吧?」
本来这种回答已经得到了朋友们的认可,已经让朋友们相信了我的真诚,而我自己也觉得我这样的回答让人心服口服──久而久之连我自己都相信了,但是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我以前的回答是隔靴搔痒。原来我还是源于一种对成年人的模仿自己并没有长大──原来我只是一种表演。对不起朋友们,我向你们撒了一个永久的谎言。模仿完成年人的走路之后,我接着还模仿他们的声音──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那个时候距我1969年变声期还隔着五六年呢。我学他们的咳嗽,我学他们的吐痰──可一只五六岁的小公鸡的稚气的嗓子里,哪里有那么多成年人的黑粘扯条的成熟的浓痰呢?还有说话的方式,抽烟的样子,一直到1969年,当我看到成年的流氓都是歪戴着或是压低着帽檐,我也开始歪戴或压低──为了这个歪戴或是压低,是歪戴或是压低,我在思想上也斗争了好长时间呢──歪戴可以显示自己的勇气,但毕竟显得外露一些;只有压低着帽檐,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深刻来。于是我就压低着帽檐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飞驰而过。还有一段时间,我特别迷恋村里一个大名叫宋玉美外号叫做麻老六的异姓表哥脸上的密密麻麻的麻点──说起来也有些盲目,那个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成年人都值得崇拜,谁知道在你们成年人中间也有很大区别呢──当我们盲目崇拜一个人的时候谁知道他在其它成年人心里并不算什么我们就崇拜错了呢?特别是有一天当别的成年人当着你的面用一种恶作剧的形式将这个迷底向你揭穿的时候,你突然感到的震惊和震惊之后对这个世界的迷惘和愤怒──你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就近似一种绝望了。如果当时你觉得是上当受骗还好一些,如果你将这种愤怒发泄到自己崇拜的对象身上也要好一些,问题是当你看到这种真相之后,你从一种首先要逃避责任的本能出发,你不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而是觉得这个血淋淋的世界是扭曲的。麻老六表哥脸上的麻点啊,你也骗了我整整30年。我对麻老六表哥的崇拜并不首先是从麻点出发,──一开始崇拜他的是他吃完饭边在街上走边用笤帚篾子剔牙的姿态──后来才涉及到麻点。麻老六边走边歪裂着大嘴剔牙,我觉得那种姿态多么地富有男人味和成熟感啊──虽然别的男人也边走边剔,但是总没有麻老六表哥剔得那么淋漓尽致和线迹优美。终于有一天我也鼓起勇气,开始拿起一根笤帚蔑子在自己家的后院里偷偷摸摸地练习。牙一下就剔出血来了。为了这血我对自己幼嫩的牙口还十分愤怒──甚至一下就丧失了信心,怎么麻老六表哥的牙剔得那么痛快淋漓还不出血边剔还边「扑扑」地潇洒地往外吐着饭渣而我头一次遭遇剔牙就失败流产了呢?为了这个,从此在街上再见到麻老六,我就感到特别自卑;为了弥补自己的自卑,我每每鼓起勇气想上前真诚地给他叫一声「表哥」,但是到了最后关头我又像皮球一样泄了气──我们两个之间缺乏心领神会呢,于是这样的契机就永远没有发生。──从此我对世界上固存的一类人──不管是他的长相,还是说话走路的方式就感到特别发怵,一见到这类人的模样,我就像鸡见了黄鼠狼一样腿肚子发软。包括久已认识的朋友,再一次见面也不敢主动打招呼;过后自己又在那里悔恨自已。也可能当时我在麻老六的眼里也太不在话下了,虽然后来他在成年人中已经被揭穿了真面目我已经发现他在那个群体中的无足轻重但是他在我面前依然自高自大──这就让我更加无所适从了。他哪里还能想到在他无足轻重的同时,世界上还有一个孩子对他在街上边走路边剔牙的动作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为他真面目的揭穿而愤怒伤心呢?在我们双方两不知的情况下,他就像一个落魄明星看到一个害了单相思的少女胆怯地看了他一眼他仍对少女视而不见一样。我既没有寻到一个机会他也没有给我创造出一个机会让我将我的心迹表达出来。现在麻老六表哥已经去世20年了,我觉得这是我和这个世界在相互关系中所遗留的一大遗憾。我们哥儿俩在该沟通的时候竟没有沟通。由于崇拜他的剔牙,我就开始崇拜他的麻点。满脸的麻点呀,你装下了世界上多少深情。为了这些崇拜,爱屋及鸟,我甚至连他旁若无人的放屁都感到是潇洒风采的一种。麻老六的老婆俺麻六嫂说:
「夜里睡觉不敢给俺金枝(麻老六和麻六嫂八岁的女儿)蒙头睡,怕被麻六的屁给呛死!」
以至于到了今天,中国河南省延津县王楼乡老庄村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麻老六的一个非常普通和日常的屁,能从村东放到村西。我们的村庄有多长,麻老六表哥的屁就有多长;换言之,我们的村庄有多长?有麻老六表哥的屁那么长。没有麻老六表哥的世界,显得是多么地单薄和无聊呀。因为麻老六,我对东老庄的路之信表哥也有些崇拜。路之信表哥脸上也有些稀疏的麻点。路之信表哥现在还活着,他的一大风采是:村里死了人,全部由他来喊丧。那一腔腔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整个村庄的角角落落。
「有客奠喽──」
「烧张纸──」
「谢客──」
「送孝布一块──」
……
控制着整个场合,掌握着一种情绪,脸上憋红的麻点里,藏满了世界的风云。你是总统,你是首相,你是从古到今的第一哲人、贤人和圣人。后来我姥娘去世的时候,也是他站桩喊的丧。就是这么一个超拔的伟人,去年冬天我从村里穿过,突然发现他和蔼地和一群草木百姓──我的舅舅大爷们杂坐在一起袖着手蹲在街头晒太阳。为了他的这种平易和可亲,我突然对这场面格外感动。亲爱的人们,不把你们的历史真相揭穿给我们好吗?麻老六表哥,现在你安静地躺在了一片雪落的田野里。30年后我虽然想起的还是对你的崇拜,但历史的真相其实是:在1969年的西北萝卜地里,你已经被一个11岁的少年给埋葬了;和你一块下葬的,还有他那颗对世界充满希望的心。1969年秋天红日高照,我们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西北地刨胡萝卜。虽然秋天的太阳已经不像夏天的烈日那么炎热,但是当你拿着铁耙子在地里刨上两个钟头之后,你的头上还是冒出了密麻的汗珠。刨萝卜的时候世界还很平静,你不时偷看一下麻老六表哥脸上的麻点;但是当大家休息的时候,世界突然在你面前坦露出它血淋淋的创面。它让你猝不及防。一开始你从远处看到一群成年男女扎成一堆在那里嘻笑──后来从这种嘻笑所引起的后果看,扎堆聊天原来就是改变世界格局的开始,于是从此我对茶馆里贴着「莫谈国事」和商店里贴着「不准扎堆聊天」的标语衷心拥护。一扎堆就非扎出问题不可。所以直到现在,我对所有的朋友们或是非亲非故的人站在一起和坐成一圈在那里聊天都从远处感到一种本能的恐惧,我不知道接着世界上会出现什么轩然大波。我在世界上的恐惧,往往是从议论开始。议论你娘个球?如果1969的秋日一群挖萝卜的成年人不在那里扎堆,那将是一个多么温暖和平静的下午呀。终于,夕阳西下了,暮色起了,远处的村庄里已经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在远处的苍茫中,传来了老牛的叫声和女人们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个时候我们就该平心静气和心情愉快地收工了。收了工,大家洗一把手脸就可以吃饭了。吃完饭我们还可以点上一袋旱烟。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就不能回想些往事吗?但是还没到收工的时候,我们还在萝卜地休息的空间,远处的扎堆聊天突然就变了性质,接着就给了一个11岁的少年当头一棒──他们用事实告诉他,多年来你对麻点的崇拜是多么地滑稽和荒诞。因为玩笑开着开着,几个男女突然将我的麻六嫂给捺到了地上,接着就将她的裤子给扒了下来──真没想到她的屁股还那么白,但是当一个成年女人的大白屁股中间还夹着一团xx毛这时看上去就像是一张隔夜的油饼突然第一次展现在一个11岁少年面前的时候,给他目光和心理的感觉就是一阵烈日当头的晕眩和迷离。如果事情仅仅做到这里,这个少年晕眩之后还能把握自己,但是这群成年男女,接着又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根胡萝卜,插在了她的屁股和两股之间。这就让这个少年对这个世界从晕眩到达了一种绝望的地步。过去在他的心里,成年女人的屁股是多么地神圣啊。现在一切都完了。一切的屁股顷刻之间都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殆尽。如果事情仅仅停留到这一步,这个少年对这个世界还残存着希望,但他接着看到,在这个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中,他所崇拜的麻老六和他脸上的麻点,就距事件的现场近在咫尺,但他一直对这种局面的持续没做出任何反应──整个过程他都看到了,但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甚至还对那些做出这恶作剧的成年人露出一丝讨好的微笑。历史的真相和人皮「唰」地一声就在我的面前给撕开了;血淋淋的创面,一下砸在我的脸上。我的愤怒和委屈,超过了现场的每一个人。麻老六脸上的麻点,开始在我心头的悬崖上一落千丈。我不是愤怒屁股和麻点,我是愤怒我的崇拜。我所崇拜的人呀,原来你在你们中间是这么地没有份量。就好象成年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在他的朋友中间受到奚落一样。接踵而来的是,一场恶作剧过去,麻六嫂提上裤子,也没有对众人露出懊恼,一边在那里系着自己的裤带,一边像麻老六一样对众人露出讨好的笑容。世界在我面前一下就崩溃了。世界的血淋淋的真相难道就这样注定要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一幕幕地被揭开和暴露吗?接着大家又平心静气刨萝卜,大家又变得心平气和──刚才的一幕顷刻间烟消云散,但是这时有谁知道,在萝卜地一隅,还暴露着一颗少年的血淋淋的心呢──事件消失,伤口并没有弥合。看着你们扒下的是麻六嫂的裤子,其实扒的就是这孩子的心呀。从此你让他怎么再去看那剔牙、放屁和麻点呢?世界已经在他面前出现了坍塌和偏差,你让他怎么将这错误的巨大的历史车轮给调整和转动过来呢?更大的问题还在于:这个沉重的车轮要调向何方呢?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少年闷闷不乐。当天收工回家,饭吃着吃着,他突然在那里无声地哭了起来,泪「啪嗒」「啪嗒」就滴到了饭碗里,让所有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姥娘马上问:「白石头,你怎么呢?」
白石头摇了摇头。
姥娘:「你身上不舒服了吗?」
白石头摇了摇头。
姥娘:「是和谁打架了吗?」
白石头摇了摇头。
姥娘:「是丢了东西了吗?」
白石头摇了摇头。
姥娘奇怪:「那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白石头一下子大放悲声。哭得那么伤心、忘我和绝望。家里人一下都楞住了。姥娘也受到了感动,也哭着上前抱他:「那个王八蛋欺负俺白石头了,我看石头哭得这么伤心。」
这时俺爹找到了原因,一下阻住俺姥娘:
「不要理他,他是吃饭撑的!」
……
后来我和麻老六还有一次遭遇,就是学校放寒假生产队评工分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已经扭曲了世界和自我的关系。我已经变得无可无不可了。而这一切都是麻老六给我造成的。记得是一个月牙偏西的冬夜,村里所有的成年人都聚集到牛来发表哥家评工分。这个时候我看麻老六已经是一只灰老鼠了。由于以前的崇拜和后来的落差,由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我这时看麻老六甚至比他本人的实际分量还要低。但我心里又是多么盼望出现奇迹呀,盼望他突然有一个成长一下高出其它成年人许多以证明我过去的崇拜还是正确的后来的改变和扭曲才是错误的。为了这个奇迹我愿意以牺牲我后来的成长和成熟为代价,让我还回到过去幼稚的还没有揭开生活画皮之前。我宁肯相信血淋淋的创面是虚假的或者是一个误会,麻老六脸上的麻点里,还放射着过去的让我崇拜的夺目的光辉──因为这牵涉到我一生的成长呢。随着我对麻老六崇拜的降低和扭曲,其它所有的成年人在我心头都开始一落千丈──我对世界悲观到了这种程度。但令我失望的是,在自报公议的评分过程中,随着一个个成年男人在那里理所当然地报出了村里的最高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是16分──为什么要定在16分呢?为什么不定到一个整数19分或是20分呢?是受过去中国秆秤和斤两定量16两的影响吗?──不但那些身强力壮的人在报着16分──那还是一个体力较量的年代呀──连村中的瘸子牛黑驴表哥──现在也已经作古了──也理所当然地报了16分。这时麻老六还没有站出来发言呢。随着报分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人越来越少,我的心开始「彭彭」地乱跳,最后紧张得上牙不时敲打着自己的下牙。剩下最后三四个人的时候,麻老六还没有发言。这时为了他能在心里存住气我还有些佩服他呢,说不定他早就胸有成竹才显出这种不卑不亢呢。这时我已经不要求他有什么出人头地的表现,别人16分他非说17分,你现在随着大流别人16分你也16分我就心满意足和达到我的目的了。我就可以在16分上自己再附加上一些理想恢复到血淋淋创面之前。终于,轮到麻老六发言了。我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随着麻老六不慌不忙地站起──看他显出这样的大家风度,我一下就感到大喜过望──看来我过去对世界的看法还是正确的后来的扭曲仅仅是一个误会。看,他还在那里说调皮话呢。说:
「我不着急。让你们先报,你们报完了我再报。」
我差点要为他鼓掌了。但这时众人已经开始不耐烦了,牛来发仗着是在他家开会,已经在那里居高临下地说:
「少废话,报你的底分。」
这时我发现麻老六再一次暴露了自己的本相,在牛来发的逼迫之下,他一下就慌了神和乱了方寸。牛来发,我操你妈。看来以前的不慌不忙和让众人先说都是假的,你不先说放到最后说并不是大家风度的体现而是你先前不敢说的一种胆怯──不敢在众人还没说的时候在世界上先说,现在到了不能不说的情况下你一下就不知该怎么说了。接下去的结果就可想而知,还没等别人动手他就自己揭了自己的老底和降低了自己的底分──你连在胡萝卜地的表现都不如。他慌乱地说:
「既然你们报16分,我就报15分吧。」
说完这个,还讨好地对众人笑了一下。甚至对这讨好和自我的降低也没有信心,接着又找出一个自我的旁证来巩固自己已经降低的地位──这时他做出一种有意无意的姿态在那里解释:
「去年是15分,今年还是15分。」
屋里当然就哄堂大笑了。世界在我的面前一下彻底崩溃了。我所有亡羊补牢的幻想再一次被他亲手毁灭。世界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面前暴露出它真实的创面。但这时我没有随着众人笑。就像一个女人多少年之后看到已经破落的旧情人一样在那里绷着脸一言不发,同时在心里百感交集地咬着牙根说:「该!」
这时一块坐在房车里的道貌岸然和春风得意的现任丈夫惊诧的问:
「亲爱的,你怎么了?」
你这时想起了早年的爹的一句话,颤抖着身子愤怒地说:
「没有什么,吃饱撑的!」
丈夫马上睁圆了大眼,在那里左右转头和莫名惊诧。丈夫这时也感叹了一声,这个世界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呀。
1969年,我骑着一辆花爪舅舅的羊角把自行车──自行车没有闸,下坡的时候要把右脚放到正在飞速行走的前胎上抑制它的速度,鞋底上立即飞溅出一片火花;当然前后也没有挡泥板,没有车铃──春风得意地和牛长顺表哥并肩飞行在新修的柏油马路上。记得那天风和日丽,上午出发,一直骑到太阳偏西──我们一块去百里之外的三矿去接两辆煤车。他去接他的爹爹牛文海,我去代人接花爪舅舅。他们拉着两辆架子车出发已经两天了,现在已经在百里之外的煤矿装上了无烟煤,今天开始往回返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在路途的何处相遇,但正因为这种相遇的模糊性和不可知性,就更加挑起了接车人和被接者之间的兴趣。就好象我们在捉迷藏的时候不知道捉人的和被捉的能在何处相遇一样,当我们相遇的时候双方都发出一阵惊呼。后来这次接车的阴差阳错给30年后留下了充足的谈资。当然,对于当年来讲,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本来是没有到百里之外接煤车这种资格的;到百里之外接车这样的历史重任说什么也不会降临到他头上;当年的接车,也是成年人的一种特权。每到冬天的傍晚,我们这些嘴上刚刚长出嫩毛的小公鸡正在村里做着老生常谈的捉迷藏游戏,突然就会听到村头在喊:「接车的回来了!」
我们马上自卑地停止自己虚假的儿童游戏,正在捉人的和正在被捉的都从不同的地点不约而同地跑到村头,开始和众人一起眺望。这时我们就羡慕地看到两辆或三辆煤车、接人的和被接的远远地从天边走了过来──可见我们的童年是多么地寂寞啊。刚开始是两三个黑点,渐渐越来越大。终于,他们到达了我们村头。本来这些接者和被接者应该十分疲劳,但是当他们回到村头和熟悉的乡亲面前,倒是一下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拉着重载的煤车,做出让人不好接近的模样──个个黑着脸不说话,旁若无人地从众人脸前穿过。这时众人小声议论:
「这次他们接车,比路之信他们那次要早回来半个时辰呢。」
「这几车煤也比上次好。」
「碳多。」
「看,乌亮乌亮的。」
「装得比上次满。」
「刘黑亭会装煤。」
……
但刘黑亭们仍不与围观的人搭话,头也不回地就把煤车拉到了自己的场院。这时我们又悄悄地跟到了他们的家中,人一下就站了他们一场院。这个时候我们决不再谈今天晚上接着再干什么,刚才的游戏还玩不玩了──谁要再提这些,所有的小公鸡都感到是一种耻辱。今天晚上是一个拉煤和接人的晚上。故事只能有一个中心。我们这时宁可把自己忘掉,来当一个成年人故事的探头探脑的听众──我们光着脊背的精瘦的小身子,我们满地里野跑地脚丫子,这个时候都胆怯地自我收缩。往往这个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生产队长刘贺江聋舅舅已经来到了。他踱着方步来到院子。他是村里唯一一个有资格来盘问这场拉煤接车游戏的人。他是村里唯一一个可以来分享这场游戏乐趣和快乐的特权阶层。接车的和被接的本来都还黑着表情在瓦盆里洗着自己的头脸,这时都从瓦盆上仰起头,笑吟吟地与刘贺江聋舅舅搭话。更有甚者,他们为了突出刘贺江聋舅舅的到来,已经开始拿我们这些孩子剎气了──用贬低我们来证明刘贺江的重要。──一个接车者或是拉煤者会向我们这些围得水泄不通的1969年的小流氓叱呵道:
「大人在这里说话,大人在这里说煤车,大人在这里说接人,有什么好听的?」
「每次都是一群孩子,弄得一院子腥气,还不快滚!」
但是我们不滚,好不容易才盼到这样一个夜晚,你让我们滚到哪里去呢?我们只是向后又退了一步,人圈子又往外撤了撤──以给故事的主角腾出更大的表演场地,接着又臊眉耷眼地不动了。当然这个时候故事的主角也是需要观众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是真要把我们赶走。双方都心照不宣。刘贺江聋舅舅这时已经很快进入了角色,为了显示他的大度,竟视而不见地对我们摆了摆手──这摆手的本身也从客观上制止了别人对我们的继续叱呵的轰赶,于是大家开始把精力集中到拉煤和接车的成年游戏上。刘贺江舅舅问:「还是在三矿拉的吗?」
谈话一开始就出现了成年人的口吻──「三矿」,什么三矿?哪个第三,全称是什么?──一个简称和省略,马上就缩短了我们和「三矿」的距离──游戏的开头就不凡。刘贺江聋舅舅,我们崇拜你。于是我们在以后的捉迷藏游戏中,也开始时兴这种省略的句式。
「是在场子藏吗?」
而不说是「打麦场」或是「打谷场」。
「是在碾子哪吗?」
而不是说是石磨或是米碾。
接车的或是拉煤的,当然这个时候主要是拉煤的──有时也有个别接车者要提前插嘴,但是马上就被刘贺江聋舅舅的手势给压了回去──你接人是在半路,怎么能提前插嘴呢?故事的叙述不就乱套了吗?──于是主要是拉煤的马上回答:
「聋叔,还是在三矿。」
刘贺江聋舅舅在架子车上磕着自己的烟袋:
「过磅还是矿上的老马吗?」
被接的搭着接人的:「还是那个老马。」
又有人插嘴:「刚到的时候老马不在,端着饭盒吃饭去了。等了他半天,才将他等回来。」
刘贺江聋舅舅这时倒有些不在意──到底是不在意老马吃饭呢,还是不在意另一个叙述者多嘴呢?──地摆了摆手,转着煤车看:「今年的碳块好象不比去年大么,怎么刚才娘们小孩在村头喊着大呢?」
拉煤的答:「是不比去年大呀。」
还有人献媚地往下挖了挖车上的煤,以证明果然不比去年大:「娘们小孩说话,有什么正性!」
这句话打击面挺大。正在围观的娘们小孩,个个又往回缩了缩身子──我们刚才确实有些虚张声势──在我们看来一个很重要的需要靠虚张声势来强调它品格的事情,在刘贺江聋舅舅这里,却马上对它进行了还原。这时刘贺江聋舅舅又漫不经心地问接车者:「你们是什么地方遇上的?」
虽然仍是漫不经心,但我的娘,这可是游戏的关键的主题。于是大家一下又紧了紧人圈。但一到关键时候,接车的和被接的倒有些犹豫了──万一回答得不准确呢?谁知这准确符不符合刘贺江聋舅舅的心思呢?最后会是一个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沉稳的老者站了出来,承担起在最后的关头把球踢进网的重任。一到关键时候,还是得依靠老同志呀。这个时候可能是正在沉稳地擦汗的刘黑亭他爹也就我的刘扎舅大义凛然地站出来答:
「在什么地方接上的?还是在老地方,就在三十里坡!」
先假设一个疑问,又说出一个模棱两可的「老地方」,接着再说出具体的地点和事实,30年之后我再重新思量这句话时,才知道刘扎舅真是一只老狐狸。但就是这样一只老狐狸的回答,村里的权威刘贺江聋舅舅并没有满意──他这不满意是多么地深入人心长我们的志气和灭敌人的威风呀。──刘贺江聋舅舅皱了皱眉:
「话不能这么说,三十里坡当然是三十里坡,谁接车都在三十里坡相遇,想你们也接不到别的地方去!但三十里坡三十里坡,到底接在哪个地方?是在大上坡前呢还是在大上坡后呢?」
众人忙一齐地说:「在大上坡后!」
见他们这么回答,刘贺江聋舅舅倒有些兴奋起来:
「是这样么?那接着往下坡走的时候,一个人架上辕,十五里大下坡,不就可以一边跑一边让车子架起来吗?」
不管是接人的还是被接的,这时都跟着兴奋了,在那里比划着说:
「就是嘛,架起来能一下往前蹿一箭之地。」
刘黑亭还凑到刘贺江的脸上补充说:「叔,当时我还让我爹坐到了煤车上。是不是爹?」
刘扎舅马上响应:「坐在车上像驾云。」
三十里坡也成了我们这群小流氓十分向往的神秘地方。虽然当时我们还没有妄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能到三十里坡去接趟煤车呢?但是我们接着在我们孩子的游戏中,就已经开始模仿了。接下去几天我们可能就不玩藏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开始玩接煤。谁去拉煤,谁去接车,当然在三矿过磅的还是老马──老马呀老马,从我的童年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你呢,你也是我们少年时代崇拜的一个偶像呢──当然老马又拿着饭盒打饭去了,接着老马端着饭盒──那时我们也没有见过饭盒,对饭盒我们也有神奇的向往──就回来了,老马还让着我们:
「吃了没有?没吃就一块吃吧!」
我们集体摇着手:「吃吧老马,我们已经吃过干粮了。」
接着就是称煤。煤还是和去年的块一般大。接着拉上煤车就走上回头路。拉煤的还在路上,接人的就已经出发了。还是相遇在老地方,还是接到了三十里坡,当然是接在大上坡之后,接着我们架起车子飞一般地如同驾云……但我们从来没有想到眼下和目前,我们中间突然会有一个人真的像成年人一样去接煤车,去接端饭盒的老马,一接接到了老地方,接着就在三十里坡腾云驾雾。──这个唯一的特殊的一下就跨越和跳出这群小流氓的鹤立鸡群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我。现在我就和成年的伙伴牛长顺一起,骑着没闸的自行车奔向了煤矿、老马和三十里坡。──当然,本来我是没有这个幸运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突然的擢升和超拔,就像成年之后单位对人的任用和提升一样。一切都是阴差阳错。白石头是憨人有个楞头福。──遥想1969年,它还真不是一个平凡的年头。本来不管在村里人眼里,还是在被接的煤车之一的拥有者花爪舅舅家里,一开始都没有这个考虑;接车的人选早三天以前就圈定了,不是刘黑亭,就是李大春,反正都是接车接惯了已经不拿接车当回事的人。但是这时花爪妗妗的娘家爹腿上的老鼠疮犯了,而我娘过去腿上也长过痈疮,花爪妗妗到我家借疮药──药一贴在疮上,随着长疮人的大哭小叫,疮里的脓水就流了出来;当时在俺娘的哭叫声中,脓水整整流了一盆。剩下的一撮类似枪药的黑末末,用一块旧报纸包着,和俺娘平日梳下的杂乱无章的头发杂在一起,塞在我家的任意的一个墙窟窿里。俺娘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历史将要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一开始还唠唠叨叨,不愿借药──说着这药来的如何不易;在花爪妗妗已经感到绝望的时候,俺娘突然又决定把这疮药借给她爹。「想我的老鼠疮也不会再犯了。」俺娘还在那里自我安慰。花爪妗妗捧着这一撮疮药,也是一时激动,无以回报,就拿原则作了交易,想着自己家还有一辆煤车在百里之外的焦作府,这时就拋弃了刘黑亭和李大春,临时决定改换接车的人选。──她老人家哪里知道她一时激动做出的决定对我今后一生的影响呢?──这才是我对这次接车的大书特书的重要原因。当时不管是我,还是爱动不动就从头发上往下掉虱子的娘,或者已经做出这种重大历史决策的花爪妗妗,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决策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当时我们仅仅在一些现实的可行性上又进行了考察──现在看来,那些可行性和现实性与长远的历史意义比较起来──真是给我一根杠杆,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在现实的理论问题上进行纠缠呢?当这种决策一经形成,首先提出怀疑的不是花爪妗6。哉庵置敖统疤岱ǜ械匠跃鸵苫蟮牡故前衬铩K谀抢锵衩榍槿艘谎对睹榱宋乙谎郏加糜行┬呱牧成颓坏魉担a
「他行吗?」
没想到花爪妗妗却更加坚决了,做出敢做敢当的样了说:
「怎么不行,看他那个头,都已经长成了。上次我听他说话,好象都变声了。」
俺娘:「变声倒是变声了。但这是接车呀,谁知道他接到接不到呢?」
花爪妗妗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他变声,就一定能接到!」
说完,捧着疮药,一撅一撅地走了。感谢你花爪妗妗,你对主意和正义的坚持,显示了你的卓尔不群;如果你是一个领导或领袖的话,你一定能做出些不同常人的决策。一个对我具有长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就这样在30年前露出端倪和露出它的老鼠尾巴来了。两个一时激动的娘们之间的讨论,一下就把我从过去的固定的社会位置上给提前超拔出来了。我也是少年得志呀,我也是英雄回首当年呀,就这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1969年的秋天的早晨,我终于在众多伙伴和小流氓的羡慕和嫉妒之下,在他们恨得牙根疼的「霍霍」磨牙声中,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旁若无人地一偏腿就潇洒地上了花爪舅舅的羊角把没有前闸和后闸脚踏子也是一决枣木疙瘩的自行车和另一个成年人牛长顺表哥一起上路接车了。马上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出去时是一个样子,回来时就不一样喽。朋友们,再见子。超拔的过程就这样形成了。──那是一个怎样年龄的季节啊,那是草长莺飞的的季节,那是花朵隐约可见的季节,那是放声歌唱的季节,那是红口白牙的季节,那个时候你还不会抽烟,你还没有受到自然和人的污染,当人凑近你身边,还能闻到一股奶腥气呢──30年后,你浑身污浊,眼珠变黄,清早起来就一身臭气,连你刚刚睡过的屋子都一团浑浊。人的希望和青春期就这么短吗?刚刚上坡就开始下坡了吗?不是三十里坡吗?不是十五里对十五里吗?难道上坡的有希望的路只是二里或三里,接着就是将车子架起来顺坡下驴和随波逐流了吗?30年后,哪里还有你一点真面目呢?哪里还有一点1969年的影子呢?当你身处1969的时候你并不觉得1969怎么样,那时你倒是盼着早一点逃出1969,你对所有的成年人和对1979倒是充满了羡慕,但是当你到了1979、1989和1999的时候,你怎么倒是突然想起1969了呢?为什么要把考察一个固定的村庄和社区的时间定在那个时候呢?仅仅是因为你在1969学会了骑自行车吗?──写到这里你突然又意识到,绝对不是,除了自行车,更重要的是你1969的老朋友30年后有的还尚在人间,有的却已经开始急速地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故友的一个个离去,你开始感到村庄越来越失去它的分量。这时你却想在心中来一个厚重的还原,以表示你对30年后轻飘的抗议。虽然那个时候的房子都是土墙,虽然寨墙上掉落下的土都是些无力的细末,但是在你心中,那却是一个有力的蓬勃向上的年代呢。压迫的苦难,开始像返潮的水一样涌满你的心间。不是自行车和11岁,在历史和现实的任何时期,都有一大批和十几亿的11岁,而不可怀疑和更改的1969年,却永远不在这个人间了。到了1996年,当时主要与你相处的人,现在不都离开村庄躺到白皑皑的雪野之上了吗?姥娘不在了,刘扎舅不在了,老狗妗不在了老狗舅也不在了,牛文海不在了老得舅也不在了,晋朝增不在了牛长富也不在了,牛长富22岁就不在了牛长富老婆18岁就不在了,留保妗妗不在了东西庄的桥也不在了…………军队已经失去了主力,现实就像是当年墙上掉下来的无力的细土一样已经没有力量,连林彪都不在了,这个时候当我们要回首和考察一个村庄的时候,我们不把它放到1969年还能放到别的什么年头呢?别的年头还有什么意义和代表性呢?白石头在开始操作这个考察的时候,甚至在被考察的村庄里亲人名字的取舍上一开始还遇到了苦恼。是继续用前三卷中乡亲们的外化的和张扬的名字──是用曹成、袁哨、孬舅、猪蛋、瞎鹿、六指、沈姓小寡妇、女兔唇、白蚂蚁、冯·大美眼、基挺·米恩──呢?还是用他们1969年实在的和不张扬的名字呢?苦恼了一个礼拜。最后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纪念和感怀,为了历史的真相和对历史负责,为了还一个正常的村庄原貌为了1969,为了用巨大的现实的铅铊的水桶来坠住过去小刘儿的胡思乱想的飞扬的气球,才决定采用1969的乡亲们的真实姓名。于是,曹成大爷、袁哨大爷、孬舅、猪蛋、瞎鹿叔叔、六指叔叔,亲爱的沈姓小寡妇、女兔唇、白蚂蚁、冯·大美眼、基挺·米恩……开始纷纷退场。临退场之前,我们还有一番依依不舍呢。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过去的叔叔大爷们,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感谢你们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对我的照看,临分手之前,请受小刘儿一拜。请原谅现在操作文字的已经不是我而是白石头了。我也已经白发苍苍和老眼昏花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还能相见?也许这也就是我们文字缘的结束和永别?接着粉墨登场的,就是吕大、吕桂花、秃老顶、刘老坡、刘花堂、麻老六、麻六嫂、金枝、玉叶、路之信、聋舅舅刘贺江、牛来发、牛文海、花爪舅舅、牛长顺、牛长富、牛金香、牛顺香、刘屎根、刘黑亭、刘黑亭他爹刘扎舅、李大春、老狗妗、牛力库、老得舅、长富老婆、留保妗、当前还有俺姥娘……──我和白石头的唯一区别就是,我前边的张扬的人物都是不死的和永生的,而白石头现在操作的人物大部分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是人去楼空和物在人亡;我的村庄永远生机勃勃,而他的村庄30年后已经凋零破败,于是他就要回到生机勃勃的1969。故友旧交,被白石头唯一留下的,就是白石头这样一个名字,还有一个出现不多但因为白石头对她情有独钟目前在巴黎居住的他总说他有一个远在天边的朋友那就是过去的女兔唇。不过现在她的嘴唇已经缝合了于是说起来也不是过去的她而是一个崭新的女兔唇。最后唯一留下的是他自己。你好,白石头,让我握一握你的手,我亲爱的朋友。白石头这个时候倒感动得扑到我怀里哭了。虽然我们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但是现在通过一个历史的交接,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和近在眼前的亲人呀。到了这一卷结束的最后一章,再让我们相会吧。亲爱的白石头,接着说你的吧,在历史面前,让我们告别伤感,接着说你的1969年和你的自行车吧,接着说你的土墙和寨墙吧,接着进行你的回顾和考察吧,你重任在肩,你路途遥远,你远离家乡,现在却要把已经稀释的年份和村庄再充填和稠密起来,把已经无影无踪和历史烟云从现实的水塘里再打捞出来,说起来也不容易呢。我们也是殊途同归。白石头这个时候也为自己的伤感不好意思起来,这才破涕为笑,问:
「我这么做,是不是也是一种肤浅呢小刘儿哥哥?」
接着又不放心地说:「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怀疑呢?」
我忙正色说:「历史的浓淡,从来不包含肤浅,肤浅的是现在,是现在的我!」
说完我又补充一句:「何况前边我写的都是成年人的游戏,现在由你用孩子们的感觉来坠住前边的感觉也很合适。起码在艺术上就有弹性、反拨力于是也就符合艺术的悖反原理──正是因为悖反,所以才叫并行不悖呢。」
这时白石头倒有些激动,忙点头如鸡啄米:「我就是这样认识的,我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的。」
接着又不放心的问:「不真是这么认为的吗?你不是在讽刺我吧?」
我将手放到头顶:「我对着上帝和俺姥娘起誓,我也真是喜欢1969年,那个时候我和你一样,不也是一个翩翩少年吗?那个时候俺姥娘不是还在吗?」
话到这种地步,白石头终于放心了,当然仍不好意思地看了过去的同事一眼,接着开始重操旧业,接着继续叙说自己的1969年和自己的自行车──
1969年,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因为一撮在破报纸里包着的老鼠疮药而和成年人牛长顺风光地飞行在新修的柏油马路上。记得当时花爪妗妗在自作主张和做了重大决策之后,拿着老鼠疮药离开我家之前,突然又有些犹疑和不放心了,接着她把这种整体的不放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细节上,她问俺娘:「他会骑自行车吗?」
多么感谢俺娘呀,她平时虽然优柔寡断,但遇到大事,总是一个大事不胡涂的人,在别人对我做出决定的时候她倒有些犹疑,现在当别人犹疑的时候她倒在那里坚定了。这时她坚定的说:
「他会骑自行车,都会骑半年了,都不用往大梁上绑棉袄了!」
虽然我和牛长顺这次接煤车的结果并不理想──再也没有那么不理想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开始接车时候的兴奋,对前边被接和突然重逢的期待和畅想──由于我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连本来已经沈稳的成年人牛长顺表哥都有些兴奋了。本来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啊,现在对我这个刚刚加入队伍的新兵向一个老兵油子提出的种种问题,竟回答得那么耐心和不厌其烦──30年后想起来,也许一开始他对这些幼稚的问题还有些不耐烦和感到好笑,但是随着问题的深入,他也终于上当开始加入其中和同流合污了。已经快30岁的牛长顺,终于也顺着我的思路开始精神焕发了。还有一种可能是,虽然他以前接车比我多,但是接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说不定他也没来得及思考呢──太见怪不怪了;现在随着我一个个问题的提出,他是不是也开始从另一个新的角度重新思考了呢?──说不定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机会呢──如果不是由于我的提问在出发的前面挂起一串灯笼的话,他的思路旧址说不定还永远停留在黑暗之中呢。看着外边的天黑,说不定仅仅出于懒意他就不愿钻出冬夜的被窝了。当我的思想在外边叩门的时候,他会在屋里对着窗户拒绝:
「我已经脱了衣服了呀。」
但在我的坚持下,他终于从温暖的被窝钻了出来,跟着我走到了冰天雪地之中;走着走着,也和我一起兴奋起来──为了这个转换,为了他能跟我上路在我的引导下终于也兴奋起来我被他也深深地感动了。长顺哥哥,没想着你在生活中这么平易近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跟成年人平等交往。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当然这种气氛的形成,跟他刚刚上路自行车的脚蹬子就出了问题也有关系。这时他偏着头征求我的意见:
「脚蹬子坏了,修好得一阵功夫,要不你撇下我先走?」
我理所当然地当即予以拒绝:
「长顺哥哥,这叫什么话,你的车子坏了,我的没坏,你让我把你扔到半路不管吗?你把我想成什么人了?」
接着我观察长顺哥哥的脸色,长顺哥哥果然被我的回答打动了。他温柔地看了我一眼说:
「那你就等等我,等我修好脚蹬子咱们还一块走。」
我扯着变声的嗓子说:「哎,这就对了。两个人一块出去,就该同甘共苦。假如我的脚蹬子出了问题,你能把我老弟扔到半路上吗?」
长顺哥哥梗着脖子说:「那当然不能。」
我说:「这不就结了。咱们废话少说,还是赶紧修好脚蹬子是正经。」
接着我将自己的羊角把自行车──由于没脚支架──往地上顺坡一撂,在路边捡起一个柴禾棍就去捅那脚蹬子空隙里的黑泥。等脚蹬子修好,我们再在路上讨论我们这次接车的期待和幻想,我们的前景和想象,我再提出各种问题让他回答,他不就兴致盎然和一通百通了吗?这个时候在世界上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讨论。当然我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什么新问题,都是过去我们一群小流氓在自家场院上做接车游戏时遗留的种种疑问,现在要在一次真实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回答罢了。当然问着问着我就开始有了刘贺江聋舅舅的口吻,以区别过去我和那群小流氓在游戏时的状态──现在已经不是游戏了,现在已经远离村庄了,我可以脱离过去的我了。这时我倒突然怀念起村中的那群伙伴了,这个时候你们都在村中干些什么呢?──我在自行车上老道地问牛长顺表哥:
「这次煤他们还是在三矿拉吗?」
牛长顺想了想说:「可能还是在三矿。」
──问题是除了三矿他们还能到哪里拉呢?除了三矿牛长顺还能想出什么别的结果呢?
我:「过磅的还是矿上的老马吗?」
牛长顺:「可能还是那个老马!」
我:「他们去过磅的时候,老马会不会端着饭盒去吃饭了呢?」
牛长顺:「可能去吃饭了,但吃过饭肯定很快就回来了。」
我:「你说今年的碳是不是还和去年的差不多呢?恐怕块头也大不了哪里去吧?」
牛长顺肯定地说:「一年一年都是这样,今年肯定也大不到哪里去!」
接着我就把问题引到了核心:「你说这次我们接车,是和他们相遇在三十里坡之前呢,还是相遇在三十里坡之后呢?是相遇到前十五里呢,还是相遇到后十五里呢?」
牛长顺这时也不禁兴奋起来:
「照我过去接车的样子,肯定是在三十里坡之后,肯定是在后十五里!」
一切和过去的回答没有什么区别,一切和我们做过的游戏没有什么异样,就像后边的车走在前边的车辙里那么自然和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两个还是越说越兴奋。在我们还没有接到煤车的时候,我们在自已的想象中,已经将接车的全过程都温习了一遍;现在我们在实践中继续前行,不过是对过去理论和车辙的一种复习罢了。我们在重复我们的预定,我们在重复我们对世界的全知,一切都是有把握的,一切意外都不会发生,一切惊喜都显而易见──但正因为显而易见,于是对这结果就更加兴奋了。这个兴奋的依据是: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但谁知道接车的最后结果,恰恰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呢?于是我和牛长顺表哥一下都措手不及和让铁一般冰冷的事实给当头打了一棒。于是我们平稳的在预定的航道和水域里──一点没有出圈、超标和超载──行进的战舰,转眼之间就沉没了和完蛋了。我们也就老毛子看戏傻了眼。因为我们设想了一切的装煤、过磅、接人和被接的地点、时间和种种细节,我们想到了三十里之前或是三十里之后,前十五里和后十五里,我们就是没有想到:
万一接不上他们我们怎么办呢?
──问题恰恰出在了这里。当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翻过了一座土岗又一座土岗,当牛长顺的脚蹬子又出了一次问题我的自行车也掉了一回链条当然我们还是同甘共苦地将车修好虽然在修车的时候也有过一些短暂的烦恼:「这车怎么老出毛病呢?」
「毛病怎么总出在脚蹬子和链条上呢?」
……
但修好自行车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兴奋。我们走过了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我们翻过了一座土岗又一座土岗,我们看了一道沟的风景又看了一道梁的数不清的花朵之后,我们下了道还在一个叫十里屯的地方打了一个尖呢──在一个小饭铺我还吃了一碗面条──就是没有想到接车的后果。──我对面条情有独钟说起来也是从1969年开始的呀,那个时候我觉得乡村饭铺的面条做得特别好吃,里面的油水特别大,它是在一个炒锅里烩出的而不是像俺娘在堆满柴禾的灶上一下就是一大锅;而且吃饭的人文环境也不一样,再不是那些整天见到的家里人俺爹俺姐俺弟弟,都是素不相识但看起来都饱经风霜满有把握的南来北往的客人。当我僭越着呆在他们中间的时候,我觉得空气都特别的流通和畅快与憋屈和稠密的家里不一样,说起来我从小也是一个爱拋家舍口四处飘流到了晚上不愿回家的人呀。本来是一个说走就走的人,本来是天空中翱翔的一只雄鹰,现在怎么成了圈里的一只土鸡呢?──但愿这是一种缺乏基础的自我超拔──于是我吃了一碗南来北往的面条。──饭铺之前就停扎着来来往往的煤车,车前往往还有一头小毛驴在那里四处张望张望一阵没看到什么就又低下头在一个打开的草布袋里吃着干草。这时令我特别生气的是:当我吃着这样一碗满含着我理想的面条的时候,我的成年伙伴牛长顺并没有进饭铺,而是在饭馆门口守着,毫不惭愧地从自己自行车后架的褡裢里掏出一块干馍像门前的小毛驴一样啃了起来。啃着啃着,也四处张望一下,没看到什么,低头又啃了起来。这时我就怪他破坏了面条那庄严而畅快的气氛──别的吃面条的人还不知怎么看我们呢──这并不是你能用自己不愿吃面条的理由所能搪塞过去的──他们会不会说:还有一个同伴,穷得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吃吗?我不也跟着你吃挂落吗?──30年后想起来,我想请牛长顺表哥原谅我的是,当时我所以撇开你独自去吃面条而不是像修脚蹬子一样与你同甘共苦,是因为我太想在这次接车的历史行动中划下一道道回念的深痕了。一次重大的历史行动,恰好又赶上了这样的气氛──等我接车回到村里的时候,我不就可以站在村头毫不在意地告诉那些瞪着羡慕和好奇眼光的小流氓了吗?──
「在十里屯打尖的时候(他们哪里知道十里屯是一个什么样子啊),还吃了一碗面条。」
于是在我吃面条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是我拋弃了牛长顺,而是站在饭铺之外的牛长顺像不等我修脚蹬子一样撇下了我。他阻碍我对一个重大的历史行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在吃面条的时候连一个发挥和潇洒的对象都没有。如果他没吃面条像小毛驴一起站在饭馆外边脸上露出正常的惭愧还好一些那么我在饭馆的良好的熙熙攘攘和南来北往的人文环境里还能居高临下地原谅他,问题是他在门外四处张望和低头啃馍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就让我怒不可遏了,使本来就打折扣的面条现在又减了一等颜色。如果事情能停留到这里还要好一些,我在吃面条的过程中对他视而不见装作相互不认识也就完了,但是可怕的事情继续发生,在我吃面条的中间,他突然走进饭铺又和我说了一句话,就使我所有的阴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一下就对世界和面条感到绝望了。当然从30年后的角度去考察,说不定当时饭铺里的人并没有对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你吃不吃面条和说不说话都不会发生历史转折,但在当时,我觉得饭馆里所有的人都静了场和抬起了头,开始呆呆地和不解地看着我。于是我这面条算白吃了。我这面条吃得可真冤枉。一点没吃出应有的文化、气氛和内涵。所有的面条含义都让牛长顺破坏贻尽。面条马上还原成了面条甚至连面条也不是。所以当我们离开这打尖的饭铺又重新回到大路上继续前行的时候,我心里因为充满愤懑而开始闷闷不乐。又往前走了十五里,我沉着脸一句话都没有说。和我一路共患难的成年同伴牛长顺表哥似乎也觉察出什么,也认识到了刚才面条的重要性和他对我造成的破坏,这时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开始用别的办法对刚才的面条进行弥补,投我所好地没话找话地开始说起了三矿、老马、煤块的大小和三十里坡,但这些话都已经说过了再说还有什么意义呢?面条都已经过去了你再找补还顶个屁用。最后他还破碗破摔地说:
「其实饭铺里的面条我也吃过,我觉得味道也一般。」
把我的鼻子都气歪了,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一直持续了二十里,一直气到了三十里坡。等看到了三十里坡,我的情绪才有所好转。啊,三十里坡,果然是前十五里是大上坡,后十五时里是大下坡。由于对地理的陌生一下感到有些奇怪和兴奋,接着还要向已经来过这里的牛长顺打听一些什么──当现实中有一个更迫切的问题需要我来处理和回答的时候,我才将刚刚过去的历史问题彻底放下了,我才扭过脸来重新与他有说有笑。由于刚才的失误,牛长顺这时也格外地小心,看我与他重新说笑就像遇到大赦一样松了一口气,接着就做出格外的殷勤来弥补刚才的过失;我刚一问一,他就答二,我刚一问东,他就答西;这倒让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也对他有些找补于是两人终于恢复到吃面条之前的和谐和亲密的气氛中。就像和解的夫妻现在倒显得有些客气了──现在想起来牛长顺也是一个忠厚长者呀,本来他是有第三条路可走的,他可以利用现在的三十里坡来遏制和报复前边的面条,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将现在的三十里坡真诚和老实地弥补到以前的面条上──牛长顺表哥,三十里坡上你不是一个斤斤计较和以牙还牙的人。但是这时最严重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本来我们已经到达了相遇的终点,我们应该在这里接到煤车,但是当我们对三十里坡的地理环境兴奋和交换(交易)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这里并没有出现我们该接的人,不管是坡前还是坡后,既没有我的花爪舅舅,也没有牛长顺他爹牛文海。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我们是前进呢还是后退呢?还是将部队停下来原地待命呢?我们又开始同甘共苦了。由于刚才的面条余波还没有彻底消散,这时牛长顺又讨好的征求我的意见。于是我也就倚老买老的地果敢地做出了决定:
「继续往前接呀。既然接不到,说明他们还没有过来──要不就是老马吃饭的时间过长耽误了装车,要不就是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车胎放了炮补胎耽误了时间,我们继续往前接。」
牛长顺马上同意我的意见,头点的像小鸡啄米:
「那好,我们继续往前接。」
于是撇开三十里坡的风景和花朵,我们继续往前赶。当我们又向前走了三十里太阳已经西沉,我们登上了一个高岗停在制高点上突然能够遥望到三矿的所在地焦作府了,我们已经看到那焦作府模糊和星星点点的城市轮廓了,我们已经看到那星罗棋布的街道和人们行走的清明上河图了,我们已经看到那府中的一矗宝塔而夕阳正好掉在宝塔的一侧了,我们已经觉得身边的田野已经升起暮色的雾气听到秋虫在暮气而不是在白天和清晨的鸣叫了,我们已经看到了虫在草上飞和鸟雀都要归家了,我们已经闻到异地的村庄上空飘起的另一种味道的炊烟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突然明白,我刚才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已经在路上走得太远了。我们已经将我们要接的人和车在路上给错过去了。我们已经接不到我们要接的人了。而这个错过去,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刚才我在十里屯打尖的时候执意要吃那碗面条,而我们要接的两辆煤车这时从饭铺后面穿过去了。后来证明事实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那样。当然也有可能有另一种情况──因为从事后的调查看,被接的花爪舅舅和牛长顺他爹牛文海也曾经在另一个地点二十里屯打过一回尖,是不是因为他们的打尖,我们从他们的饭铺后边穿过去的也难说呢。擦肩而过的责任到底该归罪与谁,30年后我特别想从新提起。当然他们没有去吃面条,一人在那里喝了一碗杂碎汤──还就着各人的杂碎汤泡了许多自己的干粮。当碗里因为加了过多的干粮汤马上就洇浸到了干饼里他们喝了两口汤吃了一口饼这汤就不见了于是他们恬着脸向饭馆的主人要求无代价地重新添汤──一开始添汤还很顺利,但随着添汤他们不断地往里加干粮循环往复要求添汤到第四次时,老板脸色已经明显不高兴了──后来他们向村里人叙述这件事的时候,还用一种愤怒的口吻说:
「脸拉得跟驴一样!」
但还是揣着小心和碰一碰运气地第四次将自己的碗伸了过去──还用一种自我解嘲的口气说:
「这日子不过了,大哥,再给添碗汤。」
后来牛文海说:「本来当时我不想添汤,但是看到花爪还要添,我就跟着添了。」
如果牛文海的叙述属实的话,那么事实的真相就应该是:花爪舅舅首先将碗伸了上去:
「大哥,不过了,再给添点汤。」
牛文海也迫不及待跟了上去:「大哥,我这里也不过了,也添一碗。」
这时花爪舅舅倒是吃了牛文海的挂落呢。如果只递上一个碗,老板说不定拉着驴脸也就原谅了他给添上一碗汤,就好象一个群众对领导提出的无理要求领导也就原谅他答应他不跟他一般计较了,但是现在看到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单数而是一个复数不是一个人而是大多数人蹲在广场上递上来的不是一个碗而是许多碗的时候,老板理所当然地伸出自己的汤勺挡住了他们:
「别介,汤不能再添了,你们不过,我还过呢。」
本来只是添一碗杂碎汤,现在老板也从「过」还是「不过」──活着还是死去的角度以牙还牙地拒绝了他们。接着场面就可想而知了,两只已经没有汤的碗──碗里都是半湿半干的干粮,有的被油汤浸了一半,有的干脆还没来得及沾汤──就这样尴尬和干燥地停到了空中。接着他们能拂袖而去吗?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他们也不过自我解嘲地干笑一下,重新将自己的碗又放回到自己的面前,一声不响地埋头吃完了自己碗里的干燥的大饼,然后臊眉耷眼地走出饭馆,也就从岔路重新走上大路开始继续拉车了。这时两人才将心中的愤恨发泄出去:
「操他亲娘,吃杂碎不给加汤,多么不是东西!」
「在镇上老吴的饭铺吃杂碎汤,可是给添汤的呀!」
一下连前边的已经加了三碗两人就是六碗的事实也给忽略了──一个人要想否定另一个人,是多么的不顾事实和添枝加叶呀。虽然花爪舅舅和牛文海在添汤不添汤上犯了品质问题,但是从追查接车错误的角度出发,这碗杂碎汤应该对我大为有利,因为我们的擦肩而过就有了双重的可能性。可能是因为我的面条,也可以是因为他们的杂碎汤。失之交臂之下,面条和杂碎汤应该打一个平手。就好象一些经典电影中的情形一样,两个相互寻找的人──而且是在战争状态下失散的呀──历经艰难,但是在同一岔路口,就差那么几分钟,他们又失之交臂越寻越远──本来两人错过的责任应该各承担百分之五十──现在我们接车的和被接的两组人也应该平分秋色,我有面条,你有杂碎汤,但是从30年前村里评判和谴责的结果看,人们却不分青红皂白地一下将这个责任和屎盆子全部扣到了我们两个接车人的头上,而对两个拉车人自作主张去喝杂碎汤──而且还加了六碗汤──那要耽误多长时间啊──的事实给忽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掌管着杂碎汤的老板的不给添汤倒在一定程度上帮了我们的忙呢。但正因为已经加了六碗汤,时间的流失就使我们失之交臂,于是责任都扣到了我们的头上。当我和牛长顺表哥灰溜溜地从三十里坡返回村庄的时候,一村子人的愤怒在那里等着我们呢。在村庄接煤车的历史中,还是第一次没接着人让被接的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将煤车拉回了家──这不等于没接吗?还让你们骑着自行车疯跑一天干什么?──连花爪舅舅和牛文海这时也忘了自己杂碎汤的责任,故意在那里显出车没被接着而更加精疲力尽的夸张样子给大家看。这就从客观上更增添了我们的罪过──其实我们也是多么渴望能在三十里坡接着他们在夕阳之下拉那煤车精神抖擞和威风八面地一块进村让人围上来问三问四呀,接着我们就把车拉到了花爪舅舅家,刘贺江聋舅舅踱着方步来对我们问三矿和老马,煤块的大小和在前十五里或是后十五里的重逢。而现在空手而归的严酷事实,一下就把我们拋到寒冷的冰窟窿里。不用你们谴责我们心里就已经够难受的了,现在你们把责任一股脑地都加到我们身上反倒让我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呢。从此我和牛长顺表哥,在村里有三个月抬不起头。任何人碰到我们,我们都会敏感地感到背后有人在指指戳戳:「这是两个没接着煤车的人。」
但这还不是事情的结束。由于接车者是我和牛长顺两个人,人们在划分完接车者和被接者的整体责任之后,他们的追究并没有到此为止呢,他们的分析接着还要深入和细致下去。他们令人恐怖地还要在我和牛长顺身上再划分一下责任的大小、多少和轻重呢。这样一来,形势明显就对我十分地不利了。因为牛长顺在和我搭伴之前和别人搭伴接车的时候,从来都是接着的,每次都是重逢在三十里坡,这次和我搭伴怎么就接空了呢?于是逻辑分析和推理以锋利的锐角像快速移动的蛇一样向我直逼过来。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年龄和骑自行车的车龄是不是适合接车这样的问题也开始在这个世界上被重新提起。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牛长顺是没有什么过错的,主要还是吃了我的挂落。牛长顺在这次擦肩而过的事故中顶多占百分之二十的责任,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责任重担应该由我全部承当。而且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理智了,已经心平气和了,他们不是用一种严历谴责的口气在批评我,而是在用一种轻描淡写的口气说:
「还是年轻呀,还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呀。」
这个时候我可就欲哭无泪了。我在这个世界上的自信心,第一次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一直到30年后,人们还总是说:「这个白石头是怎么回事吗?怎么每次见他,都是蔫不拉唧的呀。」
有时打电话也说:「你怎么跟没睡醒一样呀。」
当人们说这话的时候,我身在蔫不拉唧和没睡醒之中并没有找到原因,现在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惊醒这是30年前的一碗面条给我留下的后遗症。亲爱的朋友们,等你们下一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一定逐一向你们解释清楚。30年沈痛的血泪史,一直无法告人──倒是突然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心又陡然地兴奋起来了。一下就不蔫和睡醒了。──这时我在路途上的患难伙伴牛长顺,也开始主动拋弃我了。本来我们在接车的路上当我们的脚蹬子和车链子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还能同甘共苦,我还用一根柴禾棍给你的车蹬子剜黑泥,但是到了我们在失败中分手之后,没想到他也从背后捅了我一刀。本来大家分摊给他的责任只有百分之二十,等他回过头来却连这百分之二十也不想承担也要一股脑推到我的头上。这时他用的手法就是反咬一口和倒打一耙──他又重新抓住了面条,他在背后跟人说:
「本来我是不想下路的,都是白石头想到十里屯吃面条。他在饭铺吃面条,我就在外边干等着。我当时就怕一下错过接车,看看,现在果不其然吧?真是!」
牛长顺表哥,你这里所用的手法,比你所要达到目的的本身,对我还要恶毒呢。你在我已经被人撕开的伤口上,又洒上一把你自己的私盐。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他所陈述的一切,在接车的过程中都确实是存在的:他在当时确实没有吃面条。但是如果把这个事实不是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而是放到他叙述人的口气和人文环境中,事实就马上发生了变化,就走了味和变了质,事实就变成另外一把刀子,一下扎到了我的心脏上──这话的恶毒和可恶性还在于他借助这种歪曲的叙述一下也模糊了他当时没有吃面条是因为他舍不得花自己的体已钱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现在扭头变成了他对错过接车的一种具有先见之明的担心──于是我变成了一个多么固执和不考虑接车整体的人,那么让我去接车的提议本身,不就从芽里错和根里歪了吗?在他彻底摆脱责任的同时,一下就将我推向了绝境和悬崖。村里的小流氓从此会怎样看我呢?本来让我去接煤车是众人中的一种超拔,怎么现在落得个落汤鸡的下场呢?本来我想把接车当作我人生跳跃和超拔的一个跳板,现在怎么一下跳到万丈深渊里去了呢?亲爱的人儿,我告诉你,当时一个11岁的少年,想用自己的裤腰带上吊的心都有了。面条,我操你个亲娘!
──当然这也是1969年春天的一时之见了。从长远考虑,度过艰难的一段岁月,接车事件本身,这是让我从众人中超拔出来了。虽然当我第一次做一件超越自己年龄和能力的事情时不是旗开得胜而是兜头夭折,但是作为一种新生,我还是从一帮小流氓中脱颖而出。在大家的心目中和当时的人文环境中,我还是一个有提前量的人。虽然一切都失败了,但我还是一个接过煤车的人;就好象虽然这个将军在打仗的过程中一塌糊涂和一败涂地,一仗下来就成了别人的俘虏,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将军呀。就是到了战俘营里,侍遇还是不一样呀,还是不能和一帮土头土脑的士兵和小流氓关到一个牢房;士兵到头来成了被管制的对象而将军依然很风光啊。这才是问题的根本和它所蕴藏的长远历史意义呢。不过当我们身在其中的时候,不但我在气冲冲的情绪下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包括我的已经成年的乡亲们对它也没有足够的估计,更别说那些过去和我一块玩接煤车游戏现在开始对我幸灾乐祸的小流氓们了。在虚拟的游戏中当然永远不会错过接车,接车永远会在三十里坡相遇,永远不存在擦肩而过和历史遗恨,可你到现实生活中去看一看,那才是阴差阳错和举步维艰呢。只是当这一场风波过去很久之后,当事物走到了它的极限接着又调转头往回走的时候,当这个事件的反面意义已经矫枉过正地开始显示出它积极意义的一面时,小流氓们才突然感到有些措手不及,我才终于恍然大悟地从错误的泥潭中理直气壮地站了起来──这时我身上反倒放射出多重的光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所有把我推向错误极致的人,所有把我推向悬崖和深渊的人,包括反戈一击连百分二十的责任都不愿承担对我背后下刀子的牛长顺表哥,其实都提前从反面帮了我的忙──为了这个,我还得感谢你们呢。这时我才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是直线前进和一竿子插到底,后来还有一个曲线变化呢。不要以为逻辑的毒蛇只向我一个人扑来,当它向我扑来之后,接着还会扭头扑向你们这些养蛇的人呢。过去我和你们一样幼稚,我能提前接车,却没有提前认识到可以把医治自己创伤的任务交给时间。当事情终于有一天开始向对我有利的方向转折的时候,我也感到有些吃惊和措手不及呢。这时人们已经把接车的后果渐渐给淡忘了,人们对接车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议论了几十年和几个月,事情已经像吐出的甘蔗一样没有任何汁液和价值了,我接车的历史价值就开始重新抬头和卷士重来了。这时人们在头脑中和印象里已经将白石头的接车和其它人一次次的接车混淆到了一起,这时他11岁就提前接车的事实,就开始放射出它独特的光辉。当我心理上还是一片冬天的时候,谁知道灰蒙蒙的田野上已经出现一片嫩黄的青绿了呢?谁知道青草就要发芽了呢?谁知道坚冰就要打破了呢?谁知道水里的春暖鸭子就先知了呢?谁知道花朵就要开放和燕子就要飞回来了呢?随着岁月的进一步流逝──我是多么感谢岁月的流逝呀,人们又将这概念演化得更加简单──说到底人们在头脑中一天天拋弃的不都是事实留下来的不都是概念吗?──那就是:每当我从村里穿过。人们不再对我接车的后果指指点点,不再说「这就是那个接车没接着的人」,而是开始说:
「别看这个孩子又黑又瘦,11岁就开始骑自行车接煤车了。」
「别看这孩子貌不惊人,已经单独骑车出过远门了。」接着出于对一个事情叙述起来要讲究它的完整、转折和效果惊人和艺术考虑,他们又本能地开始对故事的发展、夸张和合理想象。一定要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要讲究结尾的惊人效果──也许他们是纯粹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表达,讲究表达的完美,但是在客观上已经起到恢复我历史的真面目和奠定我在1969年的历史地位的作用。两个月后已经演变成:
「别看这孩子小,已经到过三十里坡了。」
「已经到过三矿了。」
「已经见过老马了。」
「已经可以一眼分辨出煤块的大小了。」
……
于是我在的短短几个月里,由一只过去的灰溜溜的丑小鸭终于演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这才是几个月之前花爪妗妗和俺娘因为一包偶尔的老鼠疮药而做出的重大决策的意义呀。让我私下感到不好意思的是,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在前几个月没有勇气上吊对事实的后果不敢负责厚颜无耻活下来的结果,这倒让我幼稚的当时还没有磨出老茧的鲜红的心感到有些惭愧和黯然伤神──30年后看,当时我是一个多么可爱天真的少年呀,当你30年后怀揣着一颗伤痕累累的长满老茧的破碎的心的时候。接着历史的果实就挂满了枝头。人们开始将他们的艺术判断应用到生活之中。过去我是一个不令人放心的人,现在人们开始说:
「这个孩子稳重、老实、可靠,把事情交给他没错。」
「他办事让人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
「他跟一个大人没什么区别。」
……
感谢生活,以至于等白石头长大以后,这种概念和评价还在持续延续着。这时白石头就又想起了30年前的提前接车。因为花爪妗妗的娘家爹腿根上的一洼老鼠疮,谁知道就提前成就了一个人呢。──这年麦收的时候,白石头就有了在村里大出风头的机会。30年后在村庄的历史上再一次演变成了民间传说。30年后白石头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你可以屎壳郎戴眼镜充大眼灯了──的时候,故乡还围着他说起了他童年的趣事呢。这时那些昔日超拔过他虽然在这之前也曾将屎盆子一股脑扣到他头上的成年人现在个个患了痴呆症的老者都记起了自己的超拔而忘记了之前的屎盆子,夸张地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说:
「三岁知老,早就看出白石头是个能成气候的人。」
「当年11岁的时候,就和牛长顺到三十里坡接过煤车。」
「不是11岁,是10岁。」
「不是10岁,是8岁,8岁就到过三矿见过老马和他的饭盒了。」
虽然白石头到现在还没有见过老马,听村里人说老马现在也早已因为肝硬化不在人世了,但是成年的白石头,又突然像童年一样想念起远方的老马。他在世界上和谁肝胆相照呢?也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谋过面的老马了。──当1969年夏天焦麦炸豆的时候,正是白石头超拔人生的概念在村里横行的时候,由于超拔概念的横行,于是历史再一次给他提供了超拔自我的机会。这时他就再一次地不是他而是别人了。一而再再而三地超升也就奠定了他30年后衣锦还乡的人生基础。当时人们正在村庄的四周──南地、北地、西地和东地收割麦子,一排一排随风起伏的麦子是多么地茂密啊──以至30年后,每当白石头听到「丰收的喜讯到处传」这句歌词时,就好象听到「北京城里的毛主席,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你」一样怦然心动。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第一次觉得,我们并没有跟毛主席生活在一个时代,虽然我们在时间上重叠过18年──等待着人去收割。而一排排拉开架式在收割麦子的成年人,「唰」,「唰」,「唰唰」──男人们腰里都扎着蓝布带子,女人们头上都扎着花头巾,这时白石头就想起了他姥娘年轻时候的样子──当然也是民间传说了,老年的他姥娘也自豪地承认着这一点:
「我年轻的时候,三里长的麦趟子,割到头都不直腰!」
遥想当年,我的姥娘和我的姥爷──姥爷也不是一个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人,当年他是我们故乡驾驭牲口的明星,再难缠调皮哪怕你难缠得像某些妇女和男人一样的骡儿马,到了他老人家的鞭下,也得老老实实地拉着套儿按既定路线往前走──如同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球星;俱乐部的老板,在买我姥娘和我姥爷的时候,还得考虑一下他们的脾气和转会费呢──一个优秀的家族,往往是有遗传性的,白石头又找到了另一个历史支点。1969年麦收季节,一开始我还杂在一群小流氓中,出演的还是一个跑龙套的配角,在一排排割麦子、铲麦子、搂麦子、捆麦子的大人背后──在历史的演出都已经过了半场快到终场的时候,才轮得着我们这群小流氓们登场呢──杂在一群小流氓中无精打采地戴着一顶草帽提着一个篮子捡麦穗。我们赞赏着成年人在前边割麦子的脚步,我们欣赏着大姑娘小媳妇撅起的丰满的圆圆的屁股,我们看他们说割起一地麦子就割起一地麦子,说搂起一地的麦子就搂起一地的麦子,我们看一捆麦子打了个滚接着就立起了个子。但是这一切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只是跟着别人屁股后头捡别人留下的历史的渣滓──童年的自卑,再一次出现在我们心头。但转机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我们看到生产队长刘贺江聋舅舅在前边割着割着,突然直起了腰杆,打量着前方突然又皱起了眉头──历史花朵的开放和果实的采摘就在刘贺江聋舅舅的这一颦一笑之间──说:
「看来搂麦子的人手不够嘛!」
马上就有几个汉子和妇女接话:
「是不够哇队长!」
接着事情发展得就对我越来越有利了,刘贺江聋舅舅问:「还有人手没有了呢?」
众汉子和妇女说:「大家都在这里了,哪里还有人手?」
这时麻脸路之信表哥竟说──谢谢你路之信表哥,你也是我一生要等待的人呢──:
「捡麦子的孩子中不是有白石头吗?让他也来搂麦算了!」
刘贺江聋舅舅还有些怀疑:「他还是一只小公鸡,他能行吗?」
但正在村庄和市面上流行的对我超拔的概念现在就帮了我的大忙,众人马上就想起了我辉煌的过去,于是马上有人提醒刘贺江:「公鸡虽是公鸡,但他今年春上去三矿接过煤车呀!」
甚至还有人在反问:「就是,刚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又有人下了判定:「煤车都能接,更别说搂麦子了!」
我的聋舅舅刘贺江对三矿和煤车也是有感情的,一想到这一点,他马上就笑了──感谢你,三矿──看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也就在谈笑之间;刘贺江聋舅舅接着就痛快地拍了板──甚至还对自己有些反问呢:
「就是,我怎么没想起这一点呢?既然他以前到过三矿,可见他就不是小公鸡了,既然这样,不要让他捡麦穗了,让他过来搂麦子!」
于是,接车事件几个月后,我在众多小流氓仇恨和嫉妒的眼光之中,再一次从他们中间超拔出来和离开了他们。虽然搂起麦子比弯腰捡麦穗要累得多,但我在搂麦子的时候,却努力地保持着昂首阔步。──一天麦子搂下来,也把我累坏喽。30年后白石头对乡亲们说。──但从此以后,搂麦子的优势,白石头保持了30年。30年中,白石头就有了超常规的发展。30年后,老成持重,沈默如金──小刘儿像当年的小流氓一样怀揣着嫉妒对他的评价是: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当面一盆火,背后一把刀,世上的事情都让他做绝了──这历史的恶之源和恶之花是谁培养的呢?就是那个老鼠疮、花爪舅母和他普普通通的娘了。就是那个1969年的柏油路和自行车了,就是那个煤车和麦子了,就是那个三矿和老马了,就是那个饭盒和面条了,就是那两碗添了六次汤的杂碎和干粮了,就是那个饭铺老板拒绝添汤时说出的真理:
「这汤还是别添了。你不活,我还活呢。」
附录:
1969年下半年,我姥娘卖了70斤黄豆,花45块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呈绿色──从当时颜色的特殊看,可能是邮局淘汰下来的。正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标志,就让我觉得它不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当我骑着它在新修的柏油路上飞行的时候,就感到特别的自尊──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关系,你能够买到邮局淘汰下来的东西吗?但它确确实实就是俺爹拿着俺姥娘卖豆的48块钱,在集上卖旧货的市场──记得那是一个大坑──讨价还价用45块钱给买下的。据俺爹将自行车推回来骄傲地说,一开始要六十块──卖自行车的也并不是一个邮局的人──最后还到55块,还到50块,这时俺爹用自己的狡猾搭上自己的尊严──一下将卖豆的48块钱都从兜里掏了出来,还将自己夹袄的兜子底朝天地翻出来让人看和检查,其实他贴着腿裆的大裤衩子里还卷着另外的不是这次卖豆而是上次卖羊的8块钱呢──于是价钱就又降到了可边可沿的48块。俺爹这时通红着眼睛握着卖自行车人的手知心的说:
「知道亏了大哥,可是身上再没有钱了。」
一下弄得卖自行车的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只好承认现实地说:
「那就只好这样了。」
但是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直到现在,我还佩服俺的爹爹,俺爹这时又出了一个夭蛾子,当他出卖了自己的尊严之后,接着又耍了一个很有限度的花招──他又从48块钱里抽出三块钱,恬着脸在那里笑着说:
「跑了一天还没有吃饭,这三块钱,只好留着咱哥俩去喝杂碎汤了。」
看着对方要恼羞成怒,俺爹马上将自己作为人的一切荣誉和尊严全部一扫帚扫到底,说:
「我现在跟一个要饭的差不多了。」
对方苦恼地舔了舔舌头,没说出什么;又舔了舔,还是没说出什么。踌躇无措之后,只好在那里摇头苦笑。
「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杂碎汤我不喝了,还是你自己去喝去罢!」
当然,当我一个人骑着这个讨价还价还牵涉到一个为爹的尊严和另一场杂碎汤最后还加上他战胜世界的洋洋自得花了45块钱买下的绿色的邮局淘汰下来的自行车的时候,我还是将这一切买卖的过程人为地省略了,甚至更加恶毒地将自行车的特殊标志夸张和艺术化了──我骑在这车上,动不动就对人说:
「俺舅爷在邮局送信,这辆车是邮局淘汰下来让我骑的。舅爷有了新车,还留着这破车干什么呢?他说:『不是听说白石头会骑自行车了吗?这车就送给他骑吧!』」
……
1969年的那辆绿色自行车,记得它前边的轮子有些聋,骑起来四下撒欢;但是后边的轮子不聋。前边有挡泥板,后边光着屁股,而且没有座架。有时俺姥娘让我驮着粮食到镇上去磨面,我只好将一口袋粮食搭在前梁上。前边有闸,后边没闸,遇到情况要双脚着地,抑制它飞行的速度。这车子我从1969年骑到1973年。当我要出门远行的时候,我把他交给了我的大弟弟,后来我的大弟弟又把他交给了小弟弟──严格说起来,我们都是在这辆自行车上长大的。1978年,当小弟弟也要出门远行的时候,俺爹又把它推到了集市的大坑里卖了31块钱。本来只能卖25块,但俺爹故伎重演,一步步往上蹭,26,27,28,29,都到了这份上,何不凑一个整数呢?于是,30块。到了一手交钱和一手交货的时候,俺爹又要喝杂碎汤,于是在买主的摇头苦笑下,就成了31块。上次买车的时候俺爹拿着白绕的三块钱没有去喝杂碎汤,这次拿着战胜世界的一块钱,就真的去喝了一次杂碎汤。当然喝的时候少不了添汤,将那碗理直气壮地伸过去:
「大哥,日子不过了,再给添一碗汤。」
一碗。两碗。三碗。到了第四碗的时候,卖杂碎的终于用铁勺将碗挡住:「别添了,你不过,俺还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