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3个月前 作者: 吴若权
◎用关心代替责骂,用幽默化解尴尬
“至少他没有瞒着我们在外面乱搞。”这是父母终结恶梦的句点,也是两代之间善意沟通的起点。
她还是照例起床做早餐,并多为儿子的女友做了一份。四个人欢欢喜喜地享受早餐时,她故意制造幽默说:“看起来,我们将来应该不会有‘婆媳问题’!”用过早餐之后,儿子破天荒主动要求洗碗,在厨房后面小声地对她说:“妈,您别紧张,我就是带回来给您挑的,不满意的话,我可以带别的回来。”
“你满意就好!”她无奈地叮咛儿子,“没结婚前,不要太早当爸爸喔!”
满手洗碗精的儿子过来搂着她。“抱一抱!”她想起电视上播映的广告。抱一抱吧!希望善意的沟通和真情的拥抱,能够让代沟真的不见了。
留住幸福的光芒
欺骗或隐瞒的动机,常是因为害怕被责备。
当真爱来时,请敢作敢当,光明坦荡。
因为,真正的幸福无人能挡。
他完全没想到过程中有难忍的剧痛,结束后又有难以言喻的轻松——
其实,每一种恋情,都可以很健康。
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才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不健康。
幸好,我们有“谅解”当作最好的解药,
让大家常葆健康。
解开彼此的误会
因为在科学园区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一个人在附近租了一幢三房一厅的公寓。一间卧房,一间书房,另一间比较小的房间当储藏室。由于一次重感冒,连续卧病一个星期,无法上班,母亲很挂心,特别从南部赶来,专程提了一只上好的土鸡,打算炖锅鸡汤给他补补身体。
好巧不巧,母亲来的那一天,正好也有一位学弟从外县市来报考科学园区的工作,连着两天参加笔试与面试,为了吸取学长的经验,决定在他的居所寄住一宿,理所当然地分享了他的母爱,尤其是那锅堪称人间美味的鸡汤。事发突然,他用过晚餐之后,做出权宜之计的安排——让母亲睡卧房,学弟睡书房,自己睡客厅的沙发。
长年住乡下并担任高中教职的母亲习惯早睡早起,十点多就寝。他跟学弟聊天聊到凌晨,出了社会参加工作后难逢知己,愈聊愈起劲。不知提到什么话题,突然扯到学弟的另一项专长——他懂得中医的穴道及推拿。
“学长,你的感冒还没有痊愈,我看啊,盛一桶热水到书房,你躺下,我用热毛巾帮你推拿一下,保证一晚好睡,明天上班更有精神。”
“好啊!试试看你的功力。”他照着做了。但是,从来没有尝试过推拿的他,完全没有想到过程中会有难忍的剧痛,结束后又有难以言喻的轻松。不论剧痛或轻松,都反映在他发出“啊!”“喔!”“呀!”的叫声里。
◎信任的基础和互动的沟通,解开彼此的误会
隔天早晨醒来,母亲已经先离开了。桌上除了留下煮好的早餐,还有一张纸条:
我搭第一班火车,赶回去给学生上课。祝你们健康!
男生爱女生,会更健康。
母字
他看着字条,过了好几分钟才哭笑不得地意会过来,母亲究竟是误会了什么事。不过,这种事对生性保守的中国家庭来说,好像也很难解释清楚,不是吗?过了几天,他告诉我:“我只好打电话告诉我妈:‘我很健康啦!别担心。’”我们在电话中大笑。未婚的“老男人”,总是比较容易令人“瞎操心”,此为一例。
其实,每一种恋情,都可以很健康。是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才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不健康。幸好,我们有“谅解”当作最好的解药,让大家常葆健康。
留住幸福的光芒
有任何误会,都要想办法沟通清楚;
尤其,亲人之间更不要因为一时的误会产生心结。
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恨地转身,说:“我不要你了!”——
孩童时害怕被遗弃的经验,
在成年以后变成寻求婚外情的动机。
一个被父或母遗弃的孩子,
长大后可能以拈花惹草或其他更严重的举动,
重复外遇的破坏性行为。
绕过公园里花木扶疏的小径,一对母子对峙,僵持在巨石浮雕旁。
“不准哭,听到没有!”年轻的妈妈显然已经快要失去耐性。
“哇——”身上还穿着幼稚园围兜兜的小男孩,哭得更大声了。
“再哭,再哭,”他的妈妈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恨地转身,快步走开之前,丢下一句话:“我不要你了!”
原以为,她只是做做样子、吓唬孩子;没想到她像是玩真的似的,头也不回愈走愈远,消失在孩子视线之外。
看上去,男孩差不多只有三四岁,脾气很倔强,想来是有他妈妈的遗传。他生气地将小书包丢在一旁,索性坐在原地嚎啕大哭。
我很不忍心,上前要去将他扶起来,男孩却很有警觉性地摔开,以惊天动地的哭功,整个人伏在地面上。
即使如此,他的妈妈还是没有过来,只是远远地站在公园出口,一副“我看你还能怎么样”的姿势,两个人耗在那儿……
无疑地,这小男孩很不好带,而想必大人也有她难以应付的生活压力,所以双方面的互动十分艰难,这是现代亲子关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