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饿着肚子高考

3个月前 作者: 常山赵龙
    这天,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晴朗。


    卫国在和单位的领导,以及同事朋友道别之后,他抱着自己的公文包,慢慢的走出了办公大楼。


    卫国站在楼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大楼。


    他的心情,既波澜不惊,又汹涌澎湃。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


    卫国可以说,是静悄悄的,平静的,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然后正式退休下来的。


    这一切,都是卫国要求的!


    单位的领导,原本是要给他开一个欢送会的,


    欢送这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长庆油田工作和奋斗了一辈子的老石油人。


    可是,卫国觉得,退休是一件伤心的事情,


    他不想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离开单位。


    他只想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知道的,偷偷的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天很蓝,云很白,楼很高,卫国回忆着,自己工作的这三十八年,感叹时间过的太快,仿佛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卫国在楼下站了一会儿,才迈开步子,朝着不远处的大门口走去。


    当卫国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大楼。


    突然,卫国感觉,身后的这栋大楼,仿佛是自己年轻时候,工作过的井架,


    它高耸入云,它巍峨雄伟……


    卫国感叹,自己在钻井架子上,工作了一辈子,


    最后退休的时候,却是从大楼里面出来的。


    要是能让自己,再亲眼看一看轰鸣的钻机和井架,


    也许,自己的退休,能够完美一点。


    卫国能进入石油行业,也完全是阴差阳错。


    七十年代末,高考恢复。


    卫国高考的时候,连续考了两年,全部落榜。


    那时的高考,录取率之低,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的难。


    卫国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可是连续两次的高考失败,都打击的卫国喘不过气来。


    正当卫国准备放弃高考,跟着父亲在地里劳动,当农民的时候,


    母亲看着儿子瘦小的身躯,清秀的脸庞,


    她觉得,儿子不应该是吃,种地这碗饭的人。


    于是,卫国母亲卖了家里面仅有的那点粮食,全家饿着肚子,把卫国从陕西省,送到了临近的甘肃省去高考。


    这样,卫国怀揣着母亲和全家人的希望,拿着用全家粮食,换来的那点粮票,在甘肃省最穷的一个县城,饿着肚子,学习了一年。


    高考前,卫国的粮票,已经用完了。


    他基本上,是饿着肚子,参加完考试的。


    高考结束,卫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中专。


    当时,相对于考大学的难度,考中专,相对来说,能简单一点。


    于是,卫国便胡乱的,填写了高考志愿。


    当时,由于信息闭塞,卫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报哪个学校。


    于是,他便在第一志愿填写了师范,第二志愿填写了长庆石油学校,第三志愿填写了填写了冶金。


    填写完高考志愿之后,卫国不仅没有吃饭的粮票,就是连从甘肃,回陕西的路费都没有。


    于是,他便在附近的一家砖厂打工。


    七月份的天,烈日炎炎。


    砖厂的工作,都是些重体力活,异常的辛苦。


    可是,卫国却觉得,能在砖厂工作,已经很幸福了。


    至少,每天工作结束后,能有一口饱饭吃。


    这样,卫国在砖厂,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了一个多月之后,


    他听说,高考成绩和录取志愿出来了。


    于是,卫国向砖厂老板请了假,跑着去了学校。


    当卫国还没有走进学校的时候,门岗房的老大爷就朝着他喊:


    ”催卫国,你理科,全县第十六名……”


    听到自己理科,全县第十六名,卫国不敢相信的看着门岗房老大爷,说道:


    ”老大爷,您没有看错吧?


    我的理科成绩,真的是全县第十六名?”


    老大爷笑着说道:


    ”咱们学校,就你一个陕西来的考生,


    我对你印象特别深刻,绝对没有看错。


    光荣榜,就贴在教导处旁边的墙上呢,你过去看看。”


    说着,门岗房老大爷,就给卫国指着教导处的方向。


    听到自己的理科,真的是全县第十六名,卫国激动的哭了出来。


    他一边朝教导处的光荣榜跑去,一边心想:


    母亲卖了全家的粮食,父亲,母亲,姐姐,妹妹,弟弟,全家人饿着肚子,供自己来到甘肃补习高考,


    自己要是再考不上,怎么对的起,全家饿肚子的人?


    当卫国抵达教导处光荣榜的时候,他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然后使劲挤了进去。


    当卫国清晰的,在光荣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成绩,还有排名的时候,


    他简直激动的跳了起来。


    当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


    就是电话,卫国所在的地方,也没有。


    于是,卫国跑到附近的商店,买了一个信封,一张信纸,一张邮票。


    他一边在心里构思着,该怎么给父母报告这个好消息,


    一边心想,以自己全县第十六名的成绩,绝对没有问题,能考上中专。


    又过了一个月,卫国的录取通知书,终于来了。


    当卫国看到,长庆石油学校录取了自己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异常激动的。


    虽然,从小在农村种地的卫国,根本不知道石油是什么,石油怎么开采,更不知道石油工人是怎么个样子?


    但是,卫国知道,石油工人是工人阶级,


    自己通过努力,终于从一个农民的儿子,马上成为一名工人了。


    开学之后,卫国便进入了长庆石油学校。


    也就是在长庆石油学校的时候,卫国认识了自己终身的挚友,王超英,还有和自己来自同一个地方的饶里。


    在长庆石油学校里面,卫国经过两年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之后的卫国,先在陇东当了一段时间石油工人,


    然后,他又来到了新疆克拉玛依的钻井队。


    在新疆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


    直到九零年的时候,随着长庆油田,在陇东的磨刀石上,发现了大油田,才跟着大部队,回撤到了陇东,继续工作。


    可是,这时的卫国,已经从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标准的石油工人。


    可以说,卫国的青春,全部献给了新疆克拉玛依的沙漠和戈壁。


    虽然,卫国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


    但是,卫国仍然清晰的记得,


    自己第一次,上钻台时候的情景。


    当时,卫国是以实习生技术员的身份,跟着师傅爬上钻台的。


    从小当农民的卫国,当他爬上钻台之后,他当即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了。


    只见,钻台上钻机的轰鸣,猫头的旋转,游车的上前运动,钻杆的晃动,转盘的高速旋转……


    这一切,让卫国感觉头晕目眩,地动山摇,仿佛自己,一刻在钻台上,也呆不下去。


    可是,卫国没有想到,自己将在这样的地方,一呆,就是一辈子……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