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核动力战列舰
    很快程攀发现队伍朝码头走去。


    程攀第一次看到运粮船,元代兴海运相对漕运的地位就弱了些,元朝大军刚刚剿灭江西的反叛,但是还没有班师还在南方扑灭残余起义火星。


    这是一次军粮运送。


    程攀想到了一种可能,向码头走去,只见八艘漕船停在码头上。


    程攀兴奋的低声:“可以试一下,七成的可能性。”


    他趁人不注意溜走了。


    傍晚,他来到上游,见四下无人跳进水里,像一个死木头一样漂进离漕船300米左右的水草丛里用一根芦苇管通气潜伏起来。


    经过一天的折腾,乌勒吉看着八条漕船装的七七八八,觉得有点无聊。


    这是一趟简单的任务,漕船很平稳,现在又是秋季,河道安全,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走一趟为啥调上我?乌勒吉感到很不忿,他对调他离开安庆城这个花花世界长官充满怨念。


    板着脸对两个汉军说了一顿好好守着之内的话,就向城内最大的青楼度过他临走的最后一个春宵。


    时间慢慢的过了几个小时。


    大约在凌晨四点左右,水草下的程攀动了。


    由于宵禁严厉,安庆城除了打更的声音,没有其他动静,显得无比寂静。


    这时看守的士兵在打瞌睡,没人注意到水面上一个芦苇杆靠近船,程攀贴着船底,十米的超感范围让他对漕船了解的一清二楚。


    程攀小心的把空间里的石头与粮食对换,就这么小心翼翼的对换十次后,换了下一艘船。船由于没有一下子被清空,所以没有造成剧烈摇摆。但是船体轻微晃动的吱吱声让值班的士兵望了一下,却没发现人,士兵嘀咕了一句“浪真大”就不理睬了。


    二十分钟内程攀扒窃了四艘船,装满了百分之九十几的识海空间。


    随后随着流动的江水悄无声息的逃离了作案现场,在安庆城外五公里出程攀望自己的贼赃,感到自己的埋伏是值得。


    “950立方,将近800吨粮食够招兵买马了,我和红警里的间谍有的一拼。”


    这么一大笔粮食买都买不到,粮食是中国历代重中之重的管制物资,收购超过一定数量就有麻烦上身,死在囤积居奇这条罪名的人不是有多少……至于乌勒吉和值班汉军的命运就不说了一万五千石的粮食丢失绝对是惊天大案,靠近码头的人家以及江上跑的船都要被牵连。


    惹出这么大篓子的元凶,这是才不管这些。


    安庆大案发生的第三天,他出现在江浙行省池州府铜陵县城,也就是现在的安徽铜陵。


    程攀一身元代普通劳动者的服饰,身边跟着同样衣着普通的十二个少年,其中十个男孩两个女孩。


    其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也有11岁。


    粮食到手之后,解决了程攀招人后的补给问题。


    招人后程攀也终于收敛了贼王的作风,做贼当然是人越少越好,人多了目标大,不利于循走。程攀昨夜来到一个土地庙看到一帮乞丐娃子,他腹黑的掏出一个馒头狂啃。


    这个年轻的丐帮忍不住了,利令智昏下开始围住打劫。


    这帮营养不良的小萝卜头那里是看似文弱其实比两个大汉还猛的程攀的对手,三加五除二程攀把这群小朋友全部打哭了,其中几个刺头被吊在梁上用木板打屁股,打了半个小时终于讨饶了。


    在武力征服后程攀甩出了胡萝卜,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了一堆馒头,每人一个,然后声称只要以后跟着我以我的话,就包养你们。


    程攀在这个世界第一次发出了王八之气,十二个小屁孩在几分钟之前还是无比敌意,马上就赌咒发誓的拜大哥。


    第5章


    落脚,起始


    小黄村坐落长江的一个大型江心岛上,由于四面环水,村民们靠打鱼为生。村里除了催税的税吏和江匪常光临外,就没人来祸害村民了。


    早晨,村外的几件土房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只不过其内容在这个世界独一无二,一间房子声音是这样的: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另一间房子是这样:


    “啊,喔,鹅,哀,诶,凹,欧,安,恩,昂……”


    程攀在两间房之间巡视,利用超感对房间里的孩子监视(这样的老师简直是BUG)。


    对村民来说这样的场景出现在一年之前,一个看起来像年轻富家少爷气质的秀才,带着十来个比他小不了孩子在村西住下,紧接着开始盖学堂胶带来的孩子读书写字。


    村里的孩子好奇听了一会儿,被秀才夸奖留下来吃了一顿饱饭。


    秀才说了以后只要认真听课,回答出问题的孩子,学堂就包每天的食宿。俗话说的好半大的小子吃穷老子,全村的孩子都被逼得来上课了。


    秀才也有点怪。


    第一点就是据家里的小子说先生有天眼,隔着墙都能知道房子里的每个人一举一动。


    第二点就是每天要求所有的孩子排成一个方格子同时抬左腿右腿的走或跑,稍一变形就用藤条抽屁股。


    第三点就是秀才没有往粮仓运粮食,却能每天变出饭来供四十来个小子吃的好好的。


    村里的老人私下都说秀才是会法术的人。


    这天程攀被村长叫住。


    “程秀才,听说朝廷以后不搞科举了是不是。”


    程攀微笑着说:“是的。”


    “朝廷不开科举,就不开了,这事谁遇到都没法子,别想不开,把学堂散了吧,改个行当。村里面受了你这么大的恩,心里面都不踏实。”


    程攀笑了笑:“黄老,你别担心,我会找个营生的,学堂不用散,几十个孩子的嘴巴我还养得起,虽然朝廷把科举撤了,但是孩子多识点字,出门不会被骗。”


    经过一阵寒暄程攀别过了村长,来到学堂,喊了一声:“第一小组出列!”


    十二个孩子应声起立走出房子,自动的按高矮排成一列。这十二个孩子就是一年前程攀收的小弟,一年来程攀和十个男孩同吃同住,将他们以及自己都培养的十分纪律。


    经过一年的锻炼以及良好的饮食,十个男孩都变高变壮了,尤其是一个月以来,程攀带他们在后山用竹枪练习突刺。


    “随我来。”


    十二个孩子随着程攀进入第三间房,程攀一挥手从识海空间扔出大量的粮食,这十二个孩子已经多次看到程攀虚空造物,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还是用敬畏的眼神看着程攀。


    “张雪,赵钰。”


    两个长相一般,脸庞带着健康红色的女孩向前走了一步(本书非泡妞小说,漂亮的女性角色有,但少)


    “我要出一趟远门,你们在家像平时一样管好做饭,柜子里有我出的一些数学题,你们带着村里的孩子熟练四则运算。复习我教过的字。”


    “是的,先生!”两个女孩有力地回答道。


    “你们收拾一下和我出门,十分钟在这集合。”程攀对另十个男孩说道。


    “是的,先生!”一阵响亮整齐地回答了程攀。


    “解散!”


    ……


    二十分钟后,程攀和十个男孩在一个僻静的林子里走着,走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从识海空间取出五个扁担五筐盐,十个男孩分别两人一组抬起来。


    三分钟后他们走进一个隐秘的小港,里面停着一条船,三个渔夫打扮的等在这里。


    其中一个领头样子的人说道:“程先生,果然信人。可否,验下货。”


    程攀自信地回道:“请便。”


    首领细细打开每一个盐筐细细的查看,好一会儿抬头说道:“程先生,好本事,居然能弄到如此多精盐。”


    程攀说道:“一个朋友,偶尔弄到的货。这种生意很少,孙当家不必打探。”


    孙笑道:“程先生的朋友不方便见面,就算了,可是这个?”


    孙当家用不信任的眼神望着程攀身后的十个半大小子。


    程攀笑道:“在下想带着弟子出去见见世面,上次跟大家提过。”


    孙当家皱了皱眉头:“程先生,我们这干这行当,可是随时把脑袋别再裤裆上,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阁下高弟还是少去些为妙。”


    程攀早已准备好了说辞。


    “这次出货得的银子,你七我三,至于在下的弟子,我会约束好的,至于路上遇上什么意外,孙当家不用管我们,可自行离去。”


    孙当家听到程攀出了这么大的馅饼并做出了殿后的保证,换上一幅笑脸:“既然程先生这么决定,我就不多说了,上船。”


    十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把箩筐抬入船舱深处藏好,用装鱼的箩筐盖上,十分钟后,这三条小船划出了这个小港,顺江北上向江陵方向驶去。


    现在是公元1339年,距离周子旺带领5000佛兵造反失败后已经过去了一年,在彻底镇压了汉族的农民起义之后,元朝宰相伯颜志得意满的废除科举。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