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浙东匹夫
顾鲲思前想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该提上担心戒备的日程了。
他眼神一厉,闪过一丝杀意:“你就说吧,你听说谁打算做这事儿了。”
于厚德犹豫了一秒,决定还是纳个投名状:“您不觉得,应该了解一下,有没有互联网电商圈子的同行,最近在考察兰方奢侈品投资布局、以及保护力度嘛。这些话我不方便说,也不一定准确,您亲自调查很快就会有结论的。”
直接卖狗东有些不仗义了,于厚德相信顾鲲的情报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只要顾鲲留心,很快能查到的。
顾鲲便摁了下办公桌上的电铃,很快有个女秘书进来请示。
顾鲲低声吩咐了几句,立刻就有人去查询相关情报,然后很快就汇报回来了。
于厚德在旁边尽量压低自己的存在感,免得显得太突兀,等过了这段尴尬的时间。
其实前后也就不到半小时,谁让顾鲲有钱办事效率就高呢,他手下的商业情报搜集人员和安保公司也不是吃素的。有些事情只是老板平时没关照,但大家一直是有保持盯着的。
尤其是奢侈品知识产权保护,这本来就是兰方的三大支柱命脉产业之一。
“果然有人不怕死啊,小于,这事儿确实是我大意了,我是真没想到,把淘宝卖假货的势头摁住了,居然还有不怕死的。”
顾鲲看着新鲜出炉的调查结果,不由得也是笑了。
他这是真的灯下黑了,或者说,因为他是重生者,对历史多少有些先知先觉,所以反而误导了自己。
在他前世的记忆中,觉得华夏互联网C2C电商早期,好像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主要就集中在马风和淘宝。似乎只要盯住了淘宝,假货问题起码解决九成。
而其他后来的,跟淘宝打差异化竞争的对手,似乎一直在标榜自己的品控。
这种惯性思维,让顾鲲在如今06/07年这个节骨眼上、当华夏电商圈第一次出现事设兰方控股品牌的假货趋势、苗头时,顾鲲有些选择性失明了。
(注:电商卖奢侈品假货这个事儿,顾鲲从头没有完全卡死过。驴牌纪梵希迪奥那些LVMH系的奢侈品大牌,或者是康斯坦丁之类的历峰集团的拳头产业、名表,顾鲲一直没有花自己的精力去刻意打击,那些假货在网上已经存在了三年了。
反正那不关他的事儿,他选择置身事外,也没义务去多管闲事。他只保护自己控股那些牌子在网上别出假货就好了。至于驴牌是否变成买菜大妈的街包,跟顾鲲屁关系没有,正好还默许打击了其他三大奢侈集团这些竞争对手。
这里提到的今年新出现的假货趋势,是特指“连顾鲲控股的那些牌子,今年开始在华夏网上都快出现假货了”。)
“狗东这些公司,后世还挺标榜自己‘品控/诚信愿景价值观’之类屁事儿的,不至于做这种事情吧?”顾鲲看到的第一瞬间,还有些怀疑。
不过仔细往下深入了解之后,他很快收回了偏见,并且认识到了一个自然法则:
这个世界上,只有第一名有资格讲自己的企业文化、诚信愿景价值观。
第二名有什么资格做人?有什么资格自己完全自主、自发、独立的谈什么愿景价值观?
“看来,上辈子那些行业第二名的价值观,也不是他们一开始就想那么定的。而是因为第一名已经占住了更容易发展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所以第二名只能从第一名挑剩下来的那些里再不情不愿地挑一个。”
顾鲲很快辨明了这条自然法则、永恒真理。
道理很简单:互联网相关产业,是非常马太效应的,第二名就该死。
第二名的活路,就是让自己的细分专注方向,要跟第一名有所区别。
如果你的打法跟第一名一样,你就必须死。
只有弯道超车,换道超车,不存在直线加速超车的。
所以,上辈子马风早期对假货抓得不严,跟他竞争那些人才只能选择标榜自己假货抓得更严,来获取差异化优势。
而当马风也抓得严之后,第二名就只能跟他反其道而行之。
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第二名要活命,必须提供一些第一名提供不了的东西。
现在华夏大地上,在互联网电商领域,还有什么比“顾鲲控制的奢侈品品牌矩阵”更大的假货稀缺真空市场了?好像没有了。
“唉,真是悲剧啊,说实话,你说我一个卖石油、搞旅游、搞实体经济起家的,我容易么?我是真不想投资那些互联网公司,投资了也没指望那些公司给我挣钱。
我都是为了防御性的目的才那么干的,是为了自卫。为了给那些野蛮人套上个笼头,别卖假货捞到我的地界上来。就这,还有人不让我消停。有时候我真是挺不理解的,那些互联网某个细分领域的第二名,为什么不肯直接去死呢,非要挣扎几下,浪费社会资源。”
顾鲲发出了一声没心没肺的感叹,也算是对马太效应这个自然法则的无声哀叹。
没办法,虽然他有钱,他那么强,还是没法跟自然法则对抗。
那就杀吧,重手干掉。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对科技不适的人,不肯乖乖配合科技的灭世呢,越挣扎越痛苦他们不懂吗?
第350章
免费杀无赦
于厚德得到了顾鲲的支持后,很快稳扎稳打,稳稳爬到了国内旅游电商平台的第一名,并且轻松保持住了江湖地位。
2006年到07年,正是华夏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最热的年份,房价暴涨,每年至少30%以上的涨幅,出口也是猛增,一片烈火烹油。
这种大环境,促成了相当程度的消费注意,因为大家都觉得钱放在手上会快速贬值,不如要么买房买了,要不就花掉,反正储蓄是最亏的。
所以从后世的角度复盘来看,06年和07年的消费力,甚至比后来08年次贷危机后、一直到2010年的低迷期,还要强劲。
基本上后来要到2011、12年左右,国内的奢侈消费手松程度,才能跟07年最热的时候相比。
这样的大环境下,于厚德的牛途,马风的淘宝,乃至因为顾鲲的蝴蝶效应而提前诞生的淘宝商城,都出现了猛烈的增长。
顾鲲什么都不干,每天早上醒来两眼一睁,就知道自己的财富又增值了几个亿(至少每天一个多亿)
这么炽烈的生意,眼红的人当然也不少,想做购物团侵入兰方旅游市场的公司有很多,想卖兰方奢侈品牌假货牟利分一杯羹的人也很多。
但顾鲲面对这两方面的竞争者,手腕却既然不同。
对于旅游平台,顾鲲还是那句话:于厚德那种改过自新做正经生意的,顾鲲就扶持他,哪怕他暂时因为低价者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业务量下降、财报不好看了,顾鲲也会注资确保于厚德不会出现流动性的危机。
至于牛途因为财报不好看而导致的外部评估机构认为其估值下滑——这关顾鲲屁事?
甚至不但不关顾鲲屁事,顾鲲还放话给于厚德让他放宽心,摆好“这事儿也不关于厚德屁事”的良好心态。
资本贱狗而已,他们估计老子买的公司涨了还是跌了,有毛用?老子都不是上市公司,又不卖股份不套现,正经人谁特么看估值呢?下贱!
你们估老子的公司是一坨S,老子也无所谓。
所以,只要于厚德的牛途流动性没问题,暂时被浮云遮望眼,也没关系。因为顾鲲和于厚德都知道,那些打折甚至免费团吸引去的流量,都是毫无忠诚度的,等打折结束之后,之前讲的资本故事都是会泡沫崩散的。
顾鲲只要咬住一条原则:哪怕你做到了世界第一大用户数据的互联网旅游平台,只要你做零价购物团,我就严禁你做兰方旅游产品。
咬上三五年,让世界知道他是认真的,等大家进一步消费升级,玩泰国也玩腻了,国民装逼需求已经不是泰国游能满足的,再去泰国会被朋友圈和QQ空间分享视为掉价的事儿。
那么,那些猖狂的旅游平台就会自然而然爆体而亡的。于厚德到时候再来重新占据行业第一,也不晚嘛。
就好比后世哔哔打车或者丑团外卖,你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故事讲得再好,多来几遍投资人也就懂了:哔哔和丑团的用户量,对于估值的帮助,不能当成活人真人来看待,那都是看在补贴份上才来薅羊毛的,实际上100个纸面用户数能抵得上一个真人就很不错了,品牌忠诚度更是完全为零。
丑团用户对丑团的忠心,就跟清明节雇的那种远程代哭扫墓的打工人员,对他们接单的那个客户的父母的忠心程度差不多。
上述就是顾鲲对旅游电商平台的大战略态度。
而奢侈品领域,顾鲲的态度稍微有所区别。
要保持住兰方那么多品牌的逼格、正品率,这肯定是必须的。最初冒出来的在网上卖假货的电商平台,顾鲲也雷霆手段,花了数倍的代价去灭杀,先灭了两三个立威,那也是不在话下。
所以这一世的狗东,就因为眼神不好使,非要触这个逆鳞,在2007年被雷霆灭掉了。
当然顾鲲付出的立威代价,其实比当时狗东的市值还高了几倍。顾鲲完全是不计成本在立威。
但这种事情是不可持续的。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无人感兴趣。
只要卖兰方奢侈品假货利益足够大,会有很多假货电商平台前仆后继冲上来。
象征性灭掉一家历史上有过的,蝴蝶效应很快就会生出千千万万个历史上都没听说过、甚至不存在的新对手。
要是顾鲲每次都赔本数倍来灭绝立威,别的资本会很乐意躲在幕后,不断挑衅顾鲲牟利。
这时候,顾鲲就必须体现出,他对其他主要几个电商领域资本大佬的善意——注意,不是针对电商领域创业者的善意,而是针对这些创业者背后的主要、大户投资人。
因为创业者是杀不完的,也没门槛。你去三和大神那儿弄个身份证,就有一个新鲜出炉的创业者了,找创业者比找狗还容易,创业者只是消耗品。
但是资本大佬的数量就要少很多,他们才是发射创业者这种弹药的枪械。有可能100个看上这条赛道的不自量力创业者,背后都是在找同一个金融大佬拉投资。
所以顾鲲的目标很明确,他在2006年,对假货电商采取了雷霆手段,先灭几个立立威,到了2007年后,突然风向一变,假装愿意跟那些被立威了的鸡背后的猴子们,谈谈分赃条件了。
“你们别前仆后继支持那些新生的卖假货的电商平台了。咱谈谈条件,有序竞争吧。只要你们承诺不再投资那些垃圾,老子承诺把目前如日中天的阿狸巴巴的股份,放出来一些,让你们也分享‘进入电商领域、投资到电商领域最绩优股’的红利。”
这个风声暗中放出之后,从红杉到IDG,从软银到高盛,还有一堆阴险的、瞄准华夏投资市场的美国金融资本,瞬间就安分了不少。
“原来顾爷也是肯连横合纵,分享头部红利的啊,那我们也可以考虑不再瞎支持捣乱的人了。能够躺着分钱谁还想拼死拼活,创业者虽然是弹药消耗品,但消耗品也是要花钱的啊。”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么个心态。
然后,顾鲲就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有步骤地放出了一些阿狸巴巴的股份,而且是在07年的高位放出的。前前后后好几百亿美元的热钱闻到了血腥味儿就冲过来了,饕餮分享顾鲲摆下的盛宴。
这种顾鲲减持套现、让大家分享红利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了2008年,还不断有人想买,哪怕阿狸的股价被推得再高也追捧不熄。
直到那一年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了,雷曼兄弟倒下,连高盛都伤痕累累。所有电商股也随之重挫,大家都觉得未来会进入好几年的紧缩期——历史上,阿狸巴巴在港股的第一次上市,可不就是在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达到股价的历史最高位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