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七月新番
    但这场战争,收获的可不止是几千匹大宛马,更让整个西域见识到了汉朝的强大,绿洲城邦无不威服。


    汉武帝也十分高兴,在天马入朝时,亲自提笔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为了这大大的祥瑞,特地改元为“天汉”!


    所以天马对汉朝而言,是有特殊政治意义的。


    这些往事,是夏丁卯在长安做任氏仆役时亲眼所见,但接下来的事,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任弘道:“按照当年的城下之盟,大宛每年要输送两匹汗血宝马作为贡品。”


    “但这份朝贡关系,已中断许久。”


    这便是先前苏延年和陈彭祖对任弘说的事,汉兵十余年来不曾西出玉门,让西域诸国对汉朝有些怠慢。


    加上匈奴挑拨,连续三年,每年都有汉使被截杀,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似乎又退回到大宛之战前……


    经过十一年休养,已恢复国力的汉帝国,自不会容忍这种状况太久。


    “前年,大将军霍光才扳倒了政敌桑弘羊、上官桀、鄂邑长公主、燕王等人……”


    任弘念完后,才惊觉这个名单好长,更觉得霍光真是可怕。


    “去年,便立即让傅介子持节前往大宛,力图恢复武帝时的天马之贡,这意味着什么?”


    夏丁卯还是没太听明白,胡乱猜测道:“是大将军,或者陛下想骑天马?”


    任弘哭笑不得,骑个鬼啊,且不说汗血马凶得很,小皇帝不用人帮忙爬不爬得上去。就说霍光这种完全为政治而活的生物,决策做事,肯定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他指向西方,在烈日炎炎下向西绵延万里的丝路,道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这意味着,朝廷有意重开西域!”


    第3章


    任少卿


    任弘知道,在汉武帝晚年,几次远征漠北讨不到好后,汉匈两个帝国间的对抗,已经从直接交锋,转变为对西域的争夺。


    汉朝势必将当年“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贯彻到底,河西这条手臂,会向西继续延伸,将西域牢牢攒在掌心里,夺匈奴之府藏。


    而傅介子的这趟出使,也验证了他的猜测:


    “傅介子的出使只是开始,未来十年,大汉和匈奴,势必在西域分个胜负。对边郡子弟而言,立功异域的好时机,又来了!”


    风口已现,但以任弘现在低微的身份,根本凑不过去,他还需要一点小小的帮助。


    任弘对夏丁卯道:“昔有张骞凿空西域,遂为博望侯。夏翁,我相信,这傅介子,便是今之博望!”


    “我希望能借机得到傅介子赏识,随之出使城郭诸国,以博功名!”


    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任弘知道,傅介子很快就会在西域立下奇功,名垂史册,他将被后人与张骞相提并论,是异域封侯的典范。


    这便是任弘对这时代,最鲜明,也是最迫近的一个记忆点。


    这趟功劳,不蹭白不蹭。


    “太冒险了。”


    这是夏丁卯听完任弘打算后的第一反应,他缄默半响后,花白的头,摇成了拨浪鼓。


    “西域辽远,去十个人,回来的往往不到五个。君子可是任氏最后的骨血,上次遇到沙暴,便几乎丧命,西域凶险,更胜敦煌,万一……”


    那次真是意外,任弘有些无奈,而他们这时候,已走到了悬泉置南边的胡杨林里,这是敦煌一带最常见的树木,汉代人称之为胡桐。


    也只有这样坚强的树种,才能在恶劣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一如流放敦煌的移民们,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孝子贤孙……


    任弘想着要如何说服夏丁卯,毕竟自己还需他协助,遂拍着坚硬如同石头的胡杨树道:


    “我是罪吏的孙子,按律,应禁锢三代!”


    “只可为少吏,不可为长吏!更不得举孝廉。”


    悬泉置啬夫,秩禄百石,百石及以下皆为少吏。


    虽然任弘很喜欢悬泉置,半年下来,已将这当成了家,但一辈子能看到头的生活,是很可怕的。


    夏丁卯却不这么想,天气太热了,他在一棵枯死的胡杨树干上就坐,取下白色的绡头擦汗,露出额头上深如沟壑的皱纹,喃喃道:


    “少吏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半年来,君子为东厨添置了新炊具,又教了老仆多少新颖的吃法。要老仆说,长安的两千石,吃的花样,也不一定有吾等多,与其回去勾心斗角,担惊受怕,还真不如在边地逍遥自在。”


    “我想出人头地,可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的享受。”


    任弘朝他作重重揖:“若我此生只是个区区少吏,该如何为先祖父,为任氏,沉冤昭雪呢?”


    夏丁卯一愣,旋即有些动容:“原来君子一直记着这事!”


    “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大父冤死,距今不过十余年,小子岂敢忘怀?”


    看着远处在热浪下有些虚影悬泉置,任弘道:


    “夏翁,再与我说说,我大父任少卿的事罢……”


    ……


    “家主原籍河南郡荥阳县,他十五岁便在外奔波谋生,为人仆役,驾车去了一趟关中,觉得那才是豪杰丈夫应该待的地方,便留在了右扶风。”


    说起往事,夏丁卯难得露出了笑:


    “但家主初来乍到,没有为吏的门路,只能在武功县替人服役。”


    汉朝每个成年男子都有服役的义务,但也可以雇人代替,甚至由此滋生出一个行业来……


    “家主便从区区求盗、亭父做起,破了几个案子,成了亭长,那是最微末的小吏。”


    任弘颔首,心里却暗暗嘀咕道:


    “亭长可不小……”


    秦汉的亭长虽然只是地方基层单位,相当于乡镇片警,却能掌握武备,结交豪侠,秦末乱世中,不少人以此起家。


    比如那黑……


    黑心肠的高祖刘邦!


    那位任少卿自然比不了高皇帝,但放在天下太平的环境里,经历却也十分励志。


    据夏丁卯说,任少卿为人机敏,将亭部的恶少年治得服服帖帖,为乡人部署打猎的地点,分配麋鹿鸡兔公平无缺,受到赞誉。


    这一干就是十年,升为县中三老,又十年后,以亲近民众被提拔为三百石的武功县长。


    只不过,后来汉武帝出游至武功,任少卿因为武功县贫穷,不忍苛责百姓,没有准备足帷帐,而被免官。


    这真是飞来横祸啊,汉武帝和秦始皇帝一样,就喜欢满世界乱跑,次数多了,真搅得官民鸡犬不宁。


    任弘曾听几个来自河东,去往敦煌的治渠卒醉后提及,当年有位河东郡守,因为汉武帝巡狩时未能筹备好迎接事宜,绝望之下上吊自杀了。


    任少卿只是丢了官,算运气好了。


    只听夏丁卯继续道:“家主免官后,乃为卫将军舍人。”


    卫将军,便是卫青,做他和霍去病的舍人,这恐怕是那时最快的晋身之阶了。


    和倒霉悲催的李广不同,在这两位麾下混,是个人就能分许多军功。


    但问题是,进过卫家的门,就好比刷了层漆,这辈子都抹不掉,这大概就是任少卿悲剧的开始吧。


    后来,任少卿还真得到了皇帝青睐,官运亨通起来。


    他做过益州刺史,惩治了不少豪强恶吏,在蜀郡的一起案件里,还救下了沦为矿奴的夏丁卯一家。


    从那以后,夏丁卯就跟定了任少卿,成为其私从仆役。


    又过了几年,任少卿被任命为北军护军都尉,秩比二千石。


    然后,就赶上让长安人头滚滚的巫蛊之祸了……


    作为亲历者,夏丁卯回忆起那时候的情形,仍有些心悸:“当时卫太子已杀江充,发兵徒为乱,而左丞相刘屈氂则奉孝武皇帝之命,以官军围攻,双方大战于街巷,长安大乱,死者数万……”


    任弘明白原委了:“这时候,大父监护的北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北军是汉朝常备军的精锐,共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任少卿作为护军都尉,则负责监护八校。


    一百多年前,太尉周勃便是依靠夺北军之符,方才剿灭诸吕。


    所以卫太子想要孤注一掷,首先要争取的,就是出身卫氏舍人,手握北军兵权的任少卿!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