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历史系之狼
“师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我们之间的事,不必你来插手……”,崔琰说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事,又说道:“学子的事情,你也勿要插手,这些事情,并不简单,若是你随意插手,只怕会害了你自己,就是天子,也不能随意对这些太学生们动手,你更是如此,明白了么?”,虎儿心里虽不在意,可师君的意思,他也不敢忤逆,只能是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
“阿石怎么样啊,许久不曾见到他了?”,崔琰交代好了这些,又问起了皇长孙的情况,虎儿笑着说道:“他好着呢,就是特别爱哭,每天晚上都要哭,必须要抱着去走动,他才不哭,别人抱着还不管用,我每天晚上都抱着他在琼苑里漫步,这一走就是一个通宵,这小子睡得很甜,我快被累死了……”
“挺好,这么看来,你也能体会到陛下的不容易了……当年啊,你阿父也是如此抱着你的……你如今对于阿石的想法,就是当年天子对于你的想法……要多听天子的话,要对他更加的孝顺,如今他在世界上,也只有你与去疾这两个挂念,你也该长大了……”,这一天,也不知为何,崔琰与虎儿说了很多,崔琰从不曾与虎儿说过这些,虎儿听的很是认真。
直到将师君送回了府邸,太子这才急忙又回到了王府,王朗与他说的话,与崔琰如出一辙,“这些事情,你千万不要参与,只是些年轻的孩子罢了,他们尚且不知世事,他们之中,说不定会有多少个未来的县令,未来的能臣啊,为了老夫一个人,若是要牺牲这么多未来之栋梁,那实在是太可惜了,虎儿啊,这些孩子啊,他们就是未来,他们比我们这些已经熄灭的老家伙要珍贵太多了……”
这是王朗的原话,这让虎儿非常的诧异,面对同样的问题,崔琰与王朗都给出了同样的结论,只是,崔琰是站在他这边的,生怕他会因为这些学子们的问题,惹祸上身,故而如此言语,而王朗,怎么说呢,他好似是站在那些学子那边,明明就是一些斥责他的无知少年,他却还能如此,这就让虎儿不由得心生敬意了,他初次觉得,自己多个这样的长辈,其实也很划算。
只是,不知那些破口大骂的年轻人,得知自己厌恶的人竟是如此想着自己,也不知心里会如何想,或许,他们会认为这都是老贼的奸计,假惺惺的仁义罢。
虎儿带着王朗给与他的书信,离开了府邸,王朗让他将书信送到厚德殿去。虎儿还是先回了一次东宫,王元姬显得有些担心,刚刚为虎儿生下了一子的她,如今看起来更是娇艳动人,使得虎儿都不舍的离开她半步,怀里抱着孩子,那担忧的神情更是显得楚楚动人,虎儿劝慰了她几句,让他勿要担心,这才拿着书信来到了厚德殿里。
“嗯,这人不错,可以升为校尉,一方面,西南方面的战事,的确是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另外啊,他身为大汉之内的边塞人,重用他,更能起到一个典范作用……”,厚德殿内,刘熙正在与庞统聊着天,太子走了进来,他们也没有在意,继续商谈着,虎儿只能站在一旁,不敢打断,庞统认真的说道:“不过,他是南军出身的,臣以为,让他在北军担任校尉可能会更好一些……”
“可要是在北军担任校尉,会困难一些罢。”
两人正商讨着,虎儿却有些坐不住了,北军南军?这让他有些好奇,笑着问道:“阿父,是对什么人的委任啊?儿臣也曾在南北军待过,或许能给出些建议。”刘熙眯着双眼,打量着他,朝着一旁的庞统点了点头,庞统这才说道:“殿下,是一个兵学出身的将领,唤作孟获的,他是南中人,延康年入兵学,后进南军,在贵霜之战中,与丛林内生擒了贵霜的几个大将……立下了大功。”
孟获?虎儿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他确定,天书里并没有记载这个人,顿时,有些失去了兴趣,说道:“我昔日在南军,也未曾听闻过此人,不过啊,他若是真的立下了大功,北军也不会排斥他,北军内并没有排外之风,其中也有不少是来自于南军的将领士卒……”
“好,那就如此安排吧。”刘熙顿时有了决定,庞统也就退到了一旁,继续处理起自己手中的诸多奏表来,刘熙有些疲乏,长叹了一声,看向了虎儿,“你有什么事?”
“阿父可知,学子们围攻王府……”
“朕知道。”
“那阿父为何不派人去保护王府呢?”
“魏延没有去么?”
“额……”,虎儿一愣,随即想起来魏延是何人,笑着说道:“原来阿父你将魏延派过去了,可惜,我没能见到他,子午……咳咳,这个人还是有些能力的,对了,阿父,这是王公要我交给你的书信……”,虎儿说着,从衣袖里拿出了书信,递给了天子,天子打开书信,认真的看了片刻,脸上有些惊讶,将书信放在了案上。
“阿父,书信上写着什么?”
“他请求朕不要惩罚那些学子们,尤其是不要出动满宠。”
虎儿心里其实也大抵猜到了内容,点了点头,说道:“王公其实还是个不错的人。”刘熙看了他一眼,方才冷冷的说道:“你个后生,如何敢去评议长辈?”,虎儿顿时低下了头,两人沉默了片刻,刘熙方才说道:“阿石呢?你怎么没有将他抱过来?”,虎儿苦涩的说道:“别提了,他早上方才入睡,可别再叫醒了,一醒就是哭,这王元姬也是,为何不给我生个不哭不闹的好孩子呢?非要如此折磨我……”
听着虎儿说着这些趣话,刘熙只是沉默着,什么都没有说。
虎儿低着头,沉默了许久,方才说道:“阿父……谢谢。”
第0938章
天下圣人
皇宫内,夜色已深。
“哇~~~”,哭啼声一直响彻在东宫之内,虎儿抱着自己的孩子,慢慢走着,怀里的小家伙无休止的哭泣着,“别哭啦!!别哭啦!!我求你啦!!”,虎儿都忍不住的叫了起来,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孩子竟是如此可怕的东西,不知疲倦的哭泣,而王元姬在生完孩子之后,较为疲惫,近期内都是在休歇睡觉,这照顾孩子的事情,就落在了虎儿的身上。
一旁的黄门小心翼翼的跟在太子的身后,忍不住的开口问道:“太子殿下,您都三天未曾合眼了,不如就让我们来照顾长孙罢,您去休歇好了……”,虎儿脸上没有半点的迟疑,不悦的摇了摇头,说道:“无碍,我自己照顾就好!!”,黄门听闻,也不好再说什么,虎儿看着怀里的小家伙,不知为何,他还是不放心让别人来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就是把孩子交给宫女,自己回去睡觉,也常常惊醒,做梦都是梦到孩子在啼哭,最好还是自己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这样起码自己还能安心,虎儿抱着小家伙,哄着他,便朝着琼苑走去,随着凉风习习,小家伙渐渐的停止了哭泣,虎儿却还在逛着,每一次都是如此,他只要将孩子抱回东宫,这家伙又会哭,这哪里是孩子啊,十个贵霜精锐都没有他这么难对付啊!!!
虎儿就这样走着,打着哈欠,浑身都累到了极点,忽然,身边的诸多黄门朝着前方大拜,虎儿抬起头看了过去,面前却是刘熙,刘熙好像是刚刚走出了厚德殿,齐悦跟在他的身后,正平静的看着自己,看到阿父,虎儿险些也跟着孩子哭了起来,他委屈的说道:“阿父啊……这也太难了,我已经三天不曾睡觉了……这小子他不让我睡觉。”
刘熙嘴角总算是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没有言语,走到了虎儿的身边,小心翼翼的从他怀里接过了小家伙,被祖父抱在怀里,小家伙还是在熟睡,并没有哭泣,刘熙这才说道:“回去睡觉去罢。”虎儿一愣,“阿父,这如何能行……我还是……”
“回去睡觉!!”,刘熙猛地皱起了眉头,虎儿顿时就不敢言语了,低声说道:“孩儿睡上半个时辰,就过来……就劳烦阿父照看一会了……”,他说着,便急忙走回了东宫,抱着小家伙,刘熙缓缓走向了琼苑,齐悦等人站在远处,持着灯笼,天子轻轻的摇着怀里的小家伙,小家伙睡得更香了,看着小家伙,刘熙心里无限的怜爱。
如果吕姬能看到这小家伙,不知会多宠爱这小子啊,就是抱着他一夜一夜不睡觉,她也是心甘情愿的罢?
……
天子并没有下令惩罚那些学子们,他将王朗写给自己的书信,传之天下,天下人都看到了王朗写给天子的那封书信,有人谩骂王朗乃是作秀,有人也说他仁义,各种说法流传开来,而王朗压根没有在意这些,他全力都在忙着官学的事情,首先,他要做的,就是将官学在太学,门子学所设立的体制,安放在其他学府之中。
于是乎,在雒阳的兵学之外,在地方上,王朗又设立了兵官学,所谓兵官学,乃是吸收一些少年,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再通过考核进入兵学,再进行考核,最后成为大汉的将领士卒,王朗拜见了兵学大祭酒赵云,王朗原先还觉得这个武夫会成为自己进行兵学改制的阻碍,可他没有想到,这位祭酒,与他非常合得来。
此人谦逊有礼,对于兵学也很是上心,在得知王朗的一系列计划之后,甚至是帮着王朗来完善兵学的改制,王朗惊讶的发现,他对兵学改制的想法,竟比自己还要出色,王朗也不是个贪恋权势的人,他将自己对于兵学的规划全部都交给了赵云,“此事重大,事关大汉未来百年之兵力,还望君重视!”,王朗如此吩咐赵云。
赵云并没有让他失望,这么一个沙场的武夫,搞起兵学来,也是头头是道,他先是效仿启蒙官学,在各地设立了兵官学,不过,兵官学的招生年纪在他的要求之下,还是定为了十五岁,而且还是必须要通过启蒙官学,懂字了,方能进兵官学,从兵官学,再进入兵学,如此一套完成的制度,加上以前就有的完整的考核制度,可以说,制度已经很是完善了,具体就是要等修建完成。
历时四个月,在延康二十五年的十二月,兵官学的事情正式开始施行,赵云招募了不少的将领,说服了他们,来担任各地的祭酒,他还找了不少的南北军退伍的士卒们,来进行地方学府的组建工作,当两人完成了这些事情的时候,王朗与赵云已经变得格外亲近,成为了好友,随后,王朗又开始按着兵学的样式来指定匠堂。
匠堂大祭酒,乃是马均的次子,唤作马效,此人却是与他阿父一般,不善言辞,专攻与匠术,他没有办法给与王朗太多的建议,这也让王朗庆幸,得亏自己是先去建设兵学的事情,不然,若是先来做匠堂,只怕就不会有一个成功的样式了,他没有再理会此人,开始按着兵学的样式来施行匠堂,在地方上设立匠官学,要求还是一样,必须要通过启蒙官学。
大多人不能理解,若是说,当将领需要认字,这可以理解,那当匠人为何也要认字呢?而有人询问王朗,王朗便会将他们痛斥一顿,在王朗看来,别说是匠人,就是路上乞丐,也该认得字,学府乃是一条大道,而认字却是钥匙,休要再说这些傻话!王朗为了加快速度,又找了邸报府的虞翻来帮着自己施行医学府的改制。
虞翻与王朗有些交情,而他本人,也是懂得医术,与一些医师的关系也很不错,故而,王朗才会请他前来帮忙,虞翻这个人虽说有些愣,容易得罪人,口无遮拦,可是办起事来,绝不含糊,他认真的做着医学府的事情,王朗也问庙堂借了不少的人,整个庙堂都在帮着处理着官学的所谓大策,他们都没有想到,有一天整个庙堂都会听从这个迂腐老头的号令。
延康二十六年,八月,官学府名下的四大学类正式成型,而他们的出现,在很短的时日内,便解决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那就是游侠的问题,诸葛亮与庞统都没有想到,自己纠结了那么久的游侠问题,被王朗用另外一种方式解决,大批大批的游侠丢下了自己的身份,进入这些学府内,有的准备成为匠人,有的准备成为医师……
大汉对于游侠很是针对,若不是活不下去,甘愿去当游侠的,毕竟还是少数人,如今的游侠,绝对没有可能混迹到过去那样大侠的地步,只要稍微出头了,地方官吏便是一刀砍下,如今有了个出路,随着匠人地位的提升,匠人的生活条件也是明显的得到了改善,有不少的匠人,甚至比商贾还要富裕,搬进了大院落内。
这一切,都引发了一股巨大的潮流,王朗的这次行动,就好似往一个死水之内丢进了大石块,引起了无数涟漪,进入学府的学子们越来越多,唤作大汉的机器,运转速度好似又快了几分,王朗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办成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而这些消息传入厚德殿的时候,天子自然是对王朗的奏表更加的看重。
于是乎,专门用以培养更卒的更卒学府,学习刑法的刑律学府,学习农桑技术的农桑学府,总之,王朗似乎是揪掉了自己的脑袋,把能够想到的所有东西,都写在了纸张上,有生之年,他要完成这年,他要让大汉的教化遍布在各个领域,思索了许久,他将这项制度唤作“延康全面教育策”,这项大策一公布,再次引起了庙堂的震动。
有人说王朗疯掉了,也有人说王朗注定要留名青史,不过,作为当事人的王朗,却还是在地方上来回的奔波,忙着实现自己心里的所有想法,他并不在意天下人的说法,他眼里只有教化天下,别无他物,诸葛亮称他为,“今天下圣人,马王二公也。”同时,诸葛亮他自己也没有闲着,原先司徒曹操所提出来的大运河之策,再一次被诸葛亮放在了明面上。
如今大汉各地还是有着不少的游侠,诸葛亮觉得,这是一次最好的机会,若是能动用这些人,来挖掘运河,再给与他们饭菜,让他们吃饱喝足,给与一些不多的钱财,就能在短期内动用庞大的人力,来完成这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而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想要动用大规模的人力来进行对运河的挖掘,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不得不说,诸葛亮对于时机的把握,还是相当出众的,在所有人都看到了游侠的危害的时候,这个家伙愣是从危害里看出了对大汉的益处,当他上奏天子,说出了自己想法的时候,刘熙也被他震惊了,曹司徒昔日的上奏,刘熙是知道的,当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运河的大用,当初曹操只是完成了扬州,荆州,豫州的运河,便使得这三处在接下来的时日内飞速发展,至于今日,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刘熙甚至都没有想过,自己能活着见到运河的完工,没有想到,诸葛亮有如此胆魄,竟是想要用这些无所事事的游侠来完成运河大策。
对于诸葛亮,刘熙也说出了赞叹的感慨,他说:
“当今天下能臣,诸葛孔明也。”
这句话,却是让庙堂群臣对诸葛令公无比的嫉妒。
第0939章
大驾将崩
延康二十六年,十二月,有大风席卷司隶,风中人影绰绰。
延康二十七年,元月,天有血月,是为不祥之兆。
延康二十七年,二月,司隶有天火降,时闻其落处有啼哭声。
厚德殿内,烛火摇曳。
刘熙眯着双眼,看着各地的奏表,如今的他,有些看不清这些文书了,纵然与烛火靠得很近,也是看不清,这种情况,让刘熙再一次明白,自己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活力旺盛的年轻人了,他已经很老了,时间飞速的流逝,快的让刘熙都有些反应不过来,每天的人生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从厚德殿到后宫,再从后宫到厚德殿,很少离开这皇宫。
在这样的循环之内,时间都是过的那么快,延康二十六年也快走到了末尾,而天子,胡须也已经泛白了,坐在厚德殿内,又度过了一个难熬的夜晚,刘熙认真的完成了对诸多奏表的批阅,大汉的疆域越来越广阔,庙堂部门也是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熙每一日都需要处理几千份的奏表,纵然有庞统相助,时日通常也是不够的。
只是这一年,庞统就已经累的不成人形,至于刘熙,他却是习惯了,他需要处理的工作量,乃是孝康皇帝的十倍不止,在某些方面,他的确是远超父祖的勤勉天子,从登基之后,他人生的几乎全部时日,都是在这个并不奢华的殿内度过的,年轻的时候,为了不造成浪费,他还会少点一些蜡烛,借着月光,坐在窗边来批阅奏表,如今是不太可能了。
放下手里的这些奏表,刘熙忽然陷入了沉思,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自己倒是能忍受这样的劳苦,可是虎儿,以及阿石,他们能忍受这样的劳累么?每天一动不动的坐在厚德殿内,想来以后的大汉,事情定会更多繁多,天子也更加的忙碌,自己还是得想办法,为他们减少一些工作量,可是这批阅奏表,本就是对天下的一个掌控,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坐在窗边,看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月,刘熙苦苦思索着,或许可以在天子的身边设立一些内官?犹如孝武皇帝那个时期,进行一下改变?刘熙想了片刻,便不由得摇了摇头,这样不合适,厚德殿内,最好还是不要让太多的人插手,那么,或许可以在侍中台身上做文章,若是对侍中台进行扩招……那如何要制衡侍中台呢?若是奏表全部落在了侍中台的手里,那也是一种灾难。
刘熙皱着眉头,瞬间有了主意,或许,自己可以将侍中台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张与限制,例如,让侍中台前来厚德殿批阅的人数增加,又免掉他们手里的自主批阅之权,让他们成为天子手中的笔,能为天子提供参考,并在天子的授意下进行批阅……刘熙脑海里渐渐有了一些想法,不过,还是不够完善。
想着这些内容,刘熙走出了厚德殿,齐悦早在门外等候着,齐悦也习惯了天子的作息,在从前,好歹还有一个皇后能劝说天子,让天子早些休歇,可如今,皇后不在,就再也没有人来劝过天子了,天子常常都是一整夜的在厚德殿内忙碌着,没有人能劝的动他,这让齐悦有些不安,在心里,还是很担心天子的。
刘熙走出了厚德殿,便朝着后宫走去,送天子进入后宫之后,齐悦这才离去,刘熙独自坐在床榻上,神情有些呆滞,茫然的看着周围,眼里浮现着皇后的笑容,再也没有人坐在床榻上等着自己,再也没有人劝自己早些休息,再也没有人,能听着自己的抱怨,刘熙沉默的坐在床榻上,感受到那种前所未有的孤独。
孤独感他是知道的,一直以来,他都是孤独的,可是,当最后一个愿意听自己抱怨的人也离开之后,刘熙方才体会到了真正的孤独,曾经有多少次,自己忙碌在厚德殿内,无视那个坐在床榻上,眼巴巴等着自己的爱人,而如今……刘熙很后悔,哪怕自己抽出一点的空闲,能跟她多说几句话呢?
当天子从思念中惊醒的时候,他急忙擦掉了自己脸上的泪痕。
他是天子,天子是不会哭泣的。
次日,很早,天子便已经醒了过来,赶到了厚德殿的时候,庞统还未曾赶到,而齐悦已经从驿站取回了各地的奏表,奏表再一次堆积在了厚德殿之内,齐悦看着那些奏表便觉得头疼,也不知天子是如何忍受的,一边吃着饭,刘熙一边看着各地的奏表,这些奏表,能让刘熙的心好受一些,他亲眼看着大汉帝国迎来最辉煌的时刻。
在农桑领域,邓艾全力进行对先进农具,以及延康稻的推广,据说,他们还从安息那边得到了一些新的作物,邓艾正在试种,延康稻是个好东西啊,在无比恶劣的环境之中,都能生长,这对于刘熙而言,好似就上天所赠送的礼物,大汉很需要这个东西,在邓艾的努力下,大汉各地都开始了延康稻的耕种,尤其是塞外,延康稻更是取得了极好的收成。
这些都是好消息啊,大汉的赋税,农桑,商业,手工,医学,海外,军事,在所有以知的方面,都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所有的一切塑造了一个帝国的伟大,周围的那些外邦,在大汉面前,就犹如一个个未开化的部落一般,大汉人,是完全看不起他们的,大汉拥有最为先进的一切东西,在所有的方面,大汉都是最为强大的。
听闻在贵霜之外,有个唤作安息的国家,北军只是在安息边境外转悠了一圈,那边刚刚成立的新国,便立刻派了一群使节前来拜见东方的伟大帝王,东方的伟大帝国,而这个帝国在一年之内覆灭贵霜的消息,更是让这些同样身为大国的蛮夷们胆战心惊,他们自认要比贵霜强,可也不觉得自己会比贵霜要强上多少。
而在那些外邦前来大汉,看到大汉的道路,看到大汉的房屋,城池,百姓,各个领域之后,全然都是震撼的,这些年里,太学内的外邦学子们越来越多,对于那些成器的外邦学子,大汉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来留下他们,无论他们来自于哪里,如此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能人,这让那些得知大汉境内情况的外邦是连怒都不敢怒。
他们很羡慕,可是他们学不来。
听闻安息也想弄几个学府,搞到最后,这些学府却变成了贵族们辩论决斗的场所,完全没有培养出像样的学子们,而在贵霜之南,与交州相连的几个小国邦,为了修建跟大汉一样的道路,弄得整个家国都崩溃了,国王灰溜溜的找交州牧借钱借粮,让大汉群臣们啼笑皆非,以汉军入驻的条件,借给了他们一些钱财。
在孝康皇帝的开扩奠基,在孝宪皇帝的继承发扬,在当今天子的全力开拓之下,如今的大汉,终于是真正的强盛了起来,三代天子,无数贤才们,以他们的血滋润了大汉的土壤,以他们的身躯为大汉撑起了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