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历史系之狼
太史慈沉默了片刻,方才感慨着说道:“的确如此,太子之骁勇,有吕将军之风采,不可力敌啊!”,方才的那八人,都是兵学里骑术最为精湛的几个,一拥而上,却都不是太子的一合之敌,太史慈越看越是心惊,只怕自己年轻的时候,都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击倒这些人。
黄门此时方才凑到了太子的身边,附身大拜,笑着说道:“太子殿下,皇后有令,要您迅速回到宫里……”,虎儿有些不悦的瞥了他一眼,方才问道:“有什么事?”,黄门笑着说道:“皇后未曾告知……”,虎儿长叹了一声,不舍得放下了长矛,与太史慈告别之后,方才急匆匆得离去。
目送太子消失在远方,太史慈摇了摇头,“可惜啊……”
……
“阿母!怎么就这么急啊?不是说好了是在下个月么?怎么就要今天去?”,太子面色赤红,格外的烦躁,皇后坐在一旁,微笑着说道:“又不是让你今日成亲,你今日过去,是要去拜见你的岳丈……以后啊,他们也就是你的长辈了,不许对他们无礼,明白了么?”
“唉……麻烦,凭白就要给我多几个长辈……怎么就这么多事啊!”,虎儿皱着眉头,无奈的说着,“你这孩子,说的什么混账话,这话莫要在你阿父面前说,不然,他又要生气了,你就听我的话,乖乖的去拜见他们,元姬那孩子,与你也是般配,何况,你们不是从小便在一起长大的么?”
“孩儿的确是与她从小一起长大,可是,孩儿从不曾把她看作……哎……算了,算了,我去,我去不就行了?!”,虎儿说着,皇后这才笑了起来,又是令宫女帮着太子打扮了许久,这才派了人,领着太子出了皇宫,穿着一身太子冕服,虎儿只觉得甚是不适,却也无可奈何,犹如木偶一般,被众人拉着前往了王府。
王府早已做好了准备,前来迎接。
王肃亦是穿着崭新的儒袍,有些无奈的站在门口,看了看远处,太子还是未曾赶来,他就搞不懂了,为何就是有这么多的事情呢,嫁女儿嘛,嫁了不就好了,何必又要去见那太子呢,在家里看自己的儒学经典不好么?阿父与那泼妇非要让自己出来迎接女婿,唉,真是凭白多了一个晚辈!
正在抱怨着呢,便看到了那诺大的太子仪仗,朝着自己这边浩浩荡荡的前来,王肃领着人走了上去,在名义上,王肃乃是虎儿的长辈,可如今没有完婚,故而王肃还是要以臣礼来拜见,太子随后再以弟子礼回拜,其中过程繁琐,实在令人烦心。
虎儿与王肃,就是如此浑浑噩噩的完成了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又拜见了王朗等长辈,两人方才进了书房,这也是有讲究的,这是为父者要将女儿托付与太子,自然就是要以长辈的身份指点一番,虎儿与王肃面无表情的坐在书房内,一时间,气氛竟有些沉默。
“唉……”,两人同时叹息了一声,又猛地抬起了头。
王朗带着人,在客房内等候着,他心里还是有些焦急,他的独子王肃,性格怪异,从小便痴迷于儒家经典,当时王郎也没有觉得这是个坏事,可是渐渐的,事情就有些不对了,他总是逃出去,去太学里厮混,一天一天的待在太学里,什么事都不愿意做,就是爱读书!
王朗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无论如何,也都没能改变这孩子对儒家经典的痴迷,在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他对于儒学经典的理解,便超过了他的父亲,到如今,王朗都不愿意与他谈论经典,生怕在儿子面前折了面子,而此刻,这呆子与太子在书房里,该不会搞砸了这婚事罢?
王朗显得有些担忧,他虽不在乎什么名望财富,可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他还是非常在意的,如今他还活着,倒是不会出什么问题,可若是自己不在了,王肃这个傻儿子该如何活啊,他心里只有诗书,却没有半点的谋略,就这个性子去混庙堂,唉……王朗想一想便是头痛。
故而,对于这个婚事,他也很是在乎,若是孙女能成为太子妃,那自己也就能安心的离去,不必再担心王肃的问题了,起码,未来身为国丈,天子还是能保得住他的,可如今啊,这厮不会真的把这婚事给搞砸罢?想起王肃今日那敷衍抗拒的模样,王朗就忍不住的揪着自己的胡须。
“哈哈哈~~~”,随着一阵大笑,王朗急忙看了过去,只见太子笑着与王肃走了出来,两人有说有笑,极为的开心,甚至都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王朗擦了擦双眼,王肃已经是走到了他的面前,朝着王朗附身一拜,太子亦是如此,太子这才说道:“那我就告辞了,岳丈,婚日再见!”
“好,贤婿!就这么说定了!”,王肃亦然是喜气洋洋的说道,很快,太子便急匆匆的离开了此处,王朗急忙询问道:“你们这是聊了什么,聊的如此开心??”,王肃感慨道:“这位太子啊,也是个妙人啊,能够一心追逐自己之所爱,我与他,乃是相见恨晚啊!”
听着儿子的感慨,王朗瞪大了双眼,他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如此急忙的定这个婚事了。
虎儿也未曾再回皇宫,直接便赶往了兵学,皇后是从陪行的黄门那里得知了太子与岳丈相谈甚欢的事情,当皇后极为欣喜的将此事告知了天子的时候,刘熙却是压根不信,这世上还有人能跟那个混蛋聊的情投意合??这王肃该不会也是有些不大正常罢??
无论双方心里有了什么样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再做出改变了,延康二十五年的年末,婚日还是到来了,整个天下都沉浸在了这欢乐之中,除却虎儿与王肃之外,所有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婚礼排场很大,三令诸仆射,全部赶到,天子坐在上位,与王朗聊的甚是开心。
只是,天子也会时不时的偷偷打量远处的王肃,而王朗,也是时不时的便看一看远处的太子殿下。
唉……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长叹了一声。
第0930章
殿中议事
延康二十六年二月,东莱黄县井现黄龙,兵学祭酒太史将军逝世,天子以赵云为兵学祭酒。
厚德殿内,诸葛亮则是与庞统陷入了激烈的争吵,在度过了几个月的磨合期之后,终于,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就是爆发在了乡野那些余丁的身上,按着诸葛瑾的奏表,在延康二十六年,游侠犯事的案件频频发生,而根据仲长统的说法,司隶地区有超过十万人没有自己的耕地。
他们被迫论为了工户,商户,或者选择了去求学,可生计还是有些难以维持,只因庙堂对于商户,工户的限制太大,所征收的税也是很多,如此一来,便会有很多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这些无业人群,是非常危险的,且不可掌控的。
对于这些人,诸葛亮与庞统的想法截然不同。
“耕地,耕地,耕地!!天下的土地可是你诸葛孔明能凭空变出来的??你还能造土不成?!”,庞统气的跳起来,这一跳起来,却是险些撞上了诸葛亮的胸口,而诸葛亮也是怒目以视,他待人宽和不假,可是在政见之争上,他却从来都不会让步。
“怎么不能变出来?贵霜那里没有耕地么?塞外没有耕地么??你为何就那么痴迷与放开工商之限制?你可知,农桑乃大汉之根本,你想要百姓富裕起来,首先不能让他们饿死!只有足够的粮食产出,才能抽出手来操办其他事,你这是要断了大汉的根!”
“胡扯!我何时说废除农耕了?难道降低对工商的限制,便会使得农耕被废除么?难不成你还要一直不断的发动战事?大汉疆域越大,便越是难以治理,从雒阳发出的命令,多久才会到达贵霜,贵霜若是出了事,雒阳要多久才能知道,你还要继续往周围扩张?你这才是要断大汉的根!”
两人争的面红耳赤,好在两人都克制住了自己,并没有直接辱骂,也没有动手,夹在中间最为痛苦的便是刘懿,刘懿无奈的看着他们两人争吵,挺着大肚子,很怕他们将自己也牵连到这场辩论之中,果然,他正怕着呢,庞统忽然看向了他,问道:“刘令公,你以为如何?”
庞统曾与刘懿一同出使倭岛,故而有些交情,刘懿听到他的询问,清了清嗓子,方才说道:“两位说的都有道理,不如降低一些工商之限制,再送一些余丁前往塞外,同时施行,如何啊?”,他刚一问,诸葛亮最先摇着头,说道:“大汉的农桑,尚未来到可以分心他处的地步……”
“呵,延康稻,延康诸多机械,莫非还不够么?有这些东西,大汉的百姓便饿不死!为何就不能让那些余丁们有事可做呢??大汉光是向外出售手工之物,便能占领几郡之地,都不必动用武力!!”,庞统认真的说道:“大汉需要棉!需要更多的棉!”
“可大汉的土地精贵,你说是占领他国再种植棉划算,还是强迫他人为我们种植棉更划算呢?只需要一些纸,我们就能以棉杀人,茶杀人……”
两人说的越来越激动,刘懿忍不住的看向了一旁的天子。
天子微眯着双眼,随着年纪的增加,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疲惫,整个人耷拉着脑袋,今年,天子四十有五,正直壮……壮年的最后一段时日,在最近的一段时日,负责户籍的仲长统,带着众人进行了严格的运算,最后得出了结论。
这个结论,吓坏了庙堂众人,没有什么人愿意相信,他们将仲长统的运算结果视为是骇人听闻的,其用心是险恶的,甚至上奏天子,要求天子将仲长统处死,很快,在朝议之中,仲长统超过了庞统,成为了众人第一个想要烹死的对象。
他运算的,便是大汉之年龄,不对,是大汉百姓之年龄,他计算了无数的户籍,据说是统计了一番那些已经逝世的大汉百姓们的寿命,最后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大汉的百姓们,均寿乃是二十四岁,庙堂大臣们顿时便骂开了,这不是胡说八道么?
无论是在庙堂之内,还是在乡野民间,大多都是些壮年男子,花甲老人也是数不胜数,怎么会这么低呢??你这成心的,危言耸听,想要对天子不轨,否定天子之功德!这些帽子扣下来,却也没能吓住仲长统,对于这些质问,仲长统很是认真的给出了回答。
你们在庙堂乡野看到了壮年男子和花甲老人,那你们可曾去看过坟堆?大汉每年出生多少的孩子,可最后能长到壮年的又有多少?仲长统又分别列出各地的均寿,从他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凉州,并州等这些地区的均寿,竟然是最低的,只有十八岁左右……这是让人揪心的。
最高的便是司隶地区,足足有二十八岁。
刘懿虽不喜仲长统这个人,但是对于他的计算还是相当信任的,这个人大抵是不会胡说的,如此看来,天子还是超过了他说的那什么均龄,刘懿坐在自己的位置,便是思索着诸多事情,心思完全就不在面前的争执之上,反正,自己也给不出什么建议。
这两人的辩论,大抵是没有几个人可以参与下去的,就连听都听不懂,何谈参与?
终于,不知吵了多久,当刘懿开始思索起自己明天该吃什么饭的时候,有人摇醒了他,刘懿连忙惊醒,坐在他身边的,乃是太子刘衢,刘懿大吃一惊,他甚至都不知太子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刘衢低声问道:“叔父啊,这辩论什么时候结束啊?”
“我怎么知道啊,你什么时候来的我都不知道!”
“唉,我在东宫待得好好的,阿父非要让我进来旁听……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啊?”,刘衢有些焦躁的问道,刘懿眯着双眼笑了笑,方才低声说道:“后生,照顾好身体,别总是待在东宫不出门,不然上了年纪,可就要后悔了啊……”
“砰!!”,一声巨响,顿时打断了诸葛亮与庞统的辩论,那是一本书,砸在了刘懿的头上,刘懿痛的叫了起来,抬头看去,正是坐在上位的刘熙,刘熙愤怒的看着他们两人,问道:“你们两个,不用心听着辩论,在说什么呢?来,让朕也听听?”
“是虎儿他拉着我说话的!”,刘懿委屈的说道。
“叔父方才都睡着了!!”,虎儿亦是大叫道。
“给朕闭嘴!混账玩意……”,刘熙指着他们两人,“刘懿你这个当叔父的,就是这样给虎儿做典范的??朝议睡觉??还有你刘衢,少给我偷乐,你们俩给我滚去扫琼苑去!不许他人帮忙!稍后朕要是看到琼苑里还有一丝灰尘,朕就拿你们做笤帚!”
“虎儿倒还行,我这体格,怎么做笤帚?”
“出去!!!”
叔侄两人,夺门而逃,诸葛亮与庞统也是有些无奈看着他们两个人,连话也说不下去了,刘熙这才看向了他们,有些疲倦的挥了挥手,方才说道:“朕有些疲乏了,明日再议罢。”两人也没有继续再论,告别了天子,这才走出了厚德殿。
“孔明啊……看来,天子对于你的策略,还是不大看重啊,天子已经拖延了很长一段时日了……”,庞统笑着说道,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天子是看你刚刚进入庙堂,不想折了你的颜面,方才拖延,你干脆还是放弃罢,我们一同来处置迁徙民众的事情。”
“放心吧,天子定然是会用我的策略……工府已经证明,匠人之能并不逊色于耕农,而海外府那源源不断的收入,也能证明贸易之大利,当今陛下乃是名君,定然能摆脱那些传统……”,庞统自信的说着。
诸葛亮却没有再与他争执,平静的说道:“那我们且先找一处地方用膳罢?这些事情,明日再论罢……”,庞统大笑,欣然同意,两人便急匆匆的离开了皇宫,有说有笑的走在道路上,怎么也看不出是两个政敌,他们就是如此,哪怕政见有再大的差异,可平日里,关系却格外的融洽,双方都很尊敬对方。
……
虎儿手持笤帚,正在琼苑里慢悠悠的扫着地,而刘懿只是忙了片刻,便气喘吁吁的坐在了一旁,虎儿白了他一眼,方才说道:“叔父啊,可不能休歇啊,琼苑大着呢,你这个速度,明日都未必能扫完……”,刘懿摇着头,喘着气,“我实在扫不动了,要不就这样,你替我扫了,如何啊?”
“凭什么啊?!”
“凭我是你的叔父,尊敬长辈,这是理所应当的,不要跟我顶嘴,老老实实的把琼苑扫了,身为未来的天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天子必须要重孝,你得要牢记!”,刘懿急忙拿出了长辈的风范,板着脸训斥道。
“那叔父你还是三令呢?堂堂三令啊,在朝议睡觉??”
“嘿,你小子是欠揍了??”
当刘熙赶到琼苑的时候,便是看到刘懿正在拿着笤帚追打虎儿,两人玩的是不亦说乎,甚至还将笤帚当作长剑来对刺,琼苑里的灰尘似乎又多了不少,当刘熙黑着脸出现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两人方才尴尬的放下了笤帚,刘懿笑嘻嘻的走上前,说道:“兄长,你来早了,琼苑我们还没有打扫干净呢!”
看着宗室里的俩混账东西,刘熙只觉得心口有些刺痛。
第0931章
三代之治
“朕本来是想,为你挑选一些能人,来成为你的东宫属吏……名单,朕也列好了好几份……”,琼苑里,刘家三人惬意的吃着茶,聊着天,听到刘熙的言语,虎儿有些不解的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还不安排,如今东宫属吏只有伯约他一人……”
“实在不够用啊,很多事情,事情全部都要靠他一个人办,儿臣自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虎儿抱怨着,刘熙看着他,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朕原先也是如此想的,可是啊,朕又想起了一个事情,朕年轻的时候啊,阿父给朕找来了很多的能才……”
虎儿撇了撇嘴,说道:“可不是么?能臣几乎都给你凑齐了……”,刘熙瞪了他一眼,虎儿方才没有继续言语,刘熙又说道:“可惜,因为他一直都在东宫,并没有在地方上经历过磨砺,也没有在其他地方任过职,使得在朕担任要位之后的很长时日里,他们都无法取缔庙堂原先的大臣们。”
“故而,你的大臣,朕都替你丢到了各地去磨砺,等你上任的那一日,这些人也就足以担当大任了……”,刘熙说着,虎儿恍然大悟,点着头,刘熙又问道:“虎儿啊,你觉得袁子如何啊?”
“袁子乃是名臣,大将,又是阿父您的师君……”
“嗯,你明白就好。”刘熙说了一句,便没有多说,虎儿忽然好似意识道了什么,皱起了眉头,刘懿却是完全不知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茫然的看着他们,看到他那模样,刘熙笑了笑,说道:“你是不是在想饭菜怎么还不来?”
刘懿点了点头,又急忙摇了摇头。
“少吃一些,你啊……唉……”,刘熙摇了摇头,很快,齐悦便送来了饭菜,三人吃着饭,聊起了家常,刘懿谈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乃是一同出生的,相貌都是一模一样,今年刚四岁,还没有正式名字,只有小名,一个唤作粥,一个唤作葵,这名字取得,让刘熙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刘懿说起自家孩子的时候,满脸的自信,他说道:“长子粥啊,等他长大了一些,我就给他取名唤作武,然后就让他去兵学,将来带兵打仗,次子葵啊,我准备等他八岁了,就把他送到太学去,让他好好读书,将来接替我的位置!”
“哈哈哈,八岁??叔父,这些话你可曾与婶母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