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最终永恒
    与此同时,学习的年限也被大幅缩短,基本上每个成年人,都能够两三年的时间里,轻轻松松学到比较前沿的知识!


    没有……任何障碍!


    这种学习速度实在是有些夸张,但却是真正的事实!


    学生们再也不用纠结数学太抽象,物理太深奥;工程师们也不用担心设计一个东西,还要考虑各种方程式等等,脑子微微一转,各种傅里叶拟合函数、贝塞尔曲线轻而易举就出来了;程序员一天码十万行程序,完全不再话下,而且基本上没有BUG。


    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全部……


    因为指数级别的智力迭代已经悄悄开始,人们进步的“加速度”也在与日俱增!


    自从外星人“黑”那里,获得大脑芯片技术开始,新人类就一直想要完成辅助大脑的研究。但做出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辅脑,用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特别是后边的四百年,几乎卯足了整个文明的力气,竭尽了每一滴智慧,只是勉强将其完成。


    但是,第二代更强的,功能更加完善的辅助大脑,三万名科学家,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


    第三代更、更强的辅助大脑,竟然只用了区区十年的时间!


    第四代还在开发当中,预计五年内,就能完成!


    当然了,为了安全稳定,目前大规模推广的,还只是第二代……后边的第三代,也仅仅只是处于测试阶段。也就是说,人们理论实践的速度,竟然远远比不上开发的速度!


    人机结合的巨大威力,让新人类公民变成了一个个天然的“强人工智能”。无穷的智力迭代,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永远不会知道这种无限拔高的巨大威力……


    这一天,程序员王志远正在电脑前面,兴致勃勃地调试着即将完成的新项目:虚拟网络空间的测试。


    按照预想,这是一个利用脑波构成的互联网络。


    而王志远本人,原先是一名矿机方面的工程师,结果却跑来开发互联网……还别说,他非常完美地胜任了这部分工作。


    自从硅基化改造起,几乎每个人都变成了全能型的天才,原先的程序员随便学一会,就能变成生物学家;原先的生物学家,说不定正在啃某些前沿物理书……


    如此一来,从原来的精细化社会分工,重新变成了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分工。


    这种自由分工,是30年来整个社会的第一大变化。


    但这种分工并没有使得社会生产力下降,反而让生产力如同指数般大幅上升。


    个人能力的全能化,也让整个新人类社会中出现了更多的超级科学家。所有的学科都是触类旁通的,相互之间的联通,就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使得各种奇思妙想如同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紧接着的第二大变化,是“脑波”的大量使用。


    脑波,让整个社会的交流更加畅通、更加方便,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在第二次辅助大脑升级改造的时候,科学家们已经将人脑本身发出的生物电波规范化、标准化,然后在脖子靠后的地方,安装了小功率的电磁信号发射装置。


    这样一来,使用脑波的相互交流,已经成为真正的现实。


    人说话的时候,正常的语速是一分钟一百五十个字,这种信息量实在太少了。就算身体能够改造,也不可能将喉咙说话的速度改造成……每分钟一万个字。


    因为语速过慢的缘故,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够忍受这种慢速交流……


    平时慢一点倒也不要紧,就算是在享受生活乐趣,回归原始习惯。大脑细胞本身也需要休息,这种慢速交流,当做平时的休息倒也不错。


    但慢速交流在工作上的限制,实在是太大了的点……不,已经大到难以忍受!新人类高速发展到现在,几百万字的论文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近几年的时间,几千万,上亿字的文献都已经出来了……


    在这种高度复杂的情况下,如果学术论文还通过“对话”慢吞吞的交流,光光解释一篇论文,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实在太耽搁了……


    也因为论文复杂度的直线提高,说话速度太慢,各种学术交流会也越来越少,大家都喜欢自顾自地看文献,各自理解。至少,阅读文字的速度就快得多了。


    为了增加人际交往,避免一系列不好的社会效应,再加上大量科学家的呼吁,政府部门考虑再三,还是放开了“脑波直接交流”技术。


    使用脑波直接面对面交流,沟通起来将会省力得多。目前比较普通的传输速度,几个PB的资料传输,1秒钟也就够了。


    人体内的大容量存储装置,接受完这些信息后,可以让大脑慢慢读取、消化。


    当然了,平时的脑波对话不需要传输这么快,一分钟交流几十万个字,差不多也就够了。


    一些大胆的年轻人,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就习惯使用脑波相互对话……


    在脑波交流这方面,外星人“黑”可以说是权威专家,他以前所在的美达莫斯文明,是天然利用脑波交流的生物。虽然美达莫斯文明,并没有破解大脑的最终奥秘,但天生的本领以及行为模式,依旧可以被新人类借鉴。


    由此,新人类在短短十年时间,就制定了脑波使用的不少安全标准,还有各种防沉迷设施等等……


    脑波的开发使用,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变化。其影响以及挖掘深度还远远没有结束,新人类以前根本就不是使用脑波交流的生物,增添了这一功能,有许多条条框框需要制定。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正在开发的脑波互联网。


    王志远所在的团队足足有三千人,他们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在盘古号上安装了各种大大小小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电子眼睛。安装这些设备,目的就是为了完成脑波互联网!


    “既然人和电脑都结合在了一起,原先的互联网也渐渐过时了,我们可以开发一个使用脑波直接进入的新型网络,抛弃原先的电脑中介。”


    “如此一来,直接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将目前的短程对话,发散到长距离对话。”


    这种想法,随着时代的推进,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们更不可能因为安全等因素因噎废食。脑波互联网的开发也不算什么难事,两年的时间,这个项目基本上就开发完毕了。


    第一百九十章


    脑波互联网


    整个脑波互联网程序的功能模块,足足有几百万个,饶是他们几千人,好几年的开发下来,也是累的够呛。


    随着各种数据的校对完毕,第一次的脑波互联网测试工作也正式开始,第一次的测试总归有三百多人。


    “我这边准备好好了,你监控一下我的脑波数据,发现是否有异常。”


    “没问题,开始吧。”


    王志远和同事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入了测试阶段。


    在激活大脑中某一指令的一瞬间,他闭上眼睛,产生了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突然间,整个人从身体里飞了出来!


    当然了,飞出来的并不是“灵魂”,只不过是脑袋里产生的一种幻觉而已。


    王志远在空中眺望自己的“肉体”,好像睡着了一样,就这么呆呆地失去了魂魄,再加上自己这个精神体脱离了肉体,心中感到有点诡异。只有不停起伏的呼吸,代表着这一具肉体还活着。


    他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自己在修仙,修到能够灵魂出窍了……


    “哈哈,修到了元婴境界……”他心中自嘲了一下。


    这就是科学带来的奇迹!


    本质上,他现在看到的,是生物电流直接刺激脑细胞产生的幻觉,当然了,这种幻觉和真实看到的并没什么两样。另外,只要他心念一动,就能够挣脱这种幻境。


    “这就是虚拟网络啊,看上去还不错。只不过分辨率看上去比较有限,比不上自己亲眼看到的。空气中的细菌、灰尘倒是看不到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房间里,另外几个同样正在测试的“同事”,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虚拟镜像。几个人在半空中打了个招呼,相互对话了一番,然后各自飞向各自的测试区域。


    “隔空对话看样子不成问题。”


    王志远心念再次变换,他脑海中想起了一个坐标,就在这一刹那,他的整个身体一下子就飘出了数十公里的距离,好像突然跑到了另外一个敌方。


    这简直就是瞬移!


    瞬间的移动,让他反应不及,差点撞上一辆飞奔的反重力汽车!


    “真是危险!”他拍了拍胸口,不确定自己的肉体是否出了一身冷汗,却真真切切地产生了这种心惊肉跳感觉。


    刚刚的那一幕景象,当然是真实的。在那一刻,确实有一辆反重力汽车急速开过。


    不过他这个漂浮的人却是虚假的,就算被撞到,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汽车只会穿透他的身体,继续行驶。而他本人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即便如此,也必须要增加安全标识系统,禁止一系列的危险行为。”


    王志远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万一某些人,作死般喜欢在虚拟世界体验“出车祸”的感觉,习惯成自然以后,说不定到现实中也去撞车,然后一下子就被车撞死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干脆用技术手段禁止这种行为。虚拟世界也不行。”


    想到这里,他又随意地再次飘荡了一会,真真切切感到一阵满意:“这个虚拟网络还是非常方便的……如此一来,自己不用亲自出门,就可以通过电子眼看到外边的世界。感受到的环境可是货真价实的,比什么VR真实的多。”


    “如果有必要的话,加上一些触感以及嗅觉感知也不算什么难事……”王志远心中感叹道。


    他依旧在不停地飞行,看到了各种不同的景象。上到盘古号上方一百公里,也就是金字塔引擎的顶端,下到整个新人类居住区。


    大街上的人很少,所有的公民都陶醉于自己的事业,有的在搞生物,有的在搞建筑,还有的在搞高能武器……只有还有各种来来往往的机器人川流不息地工作着。


    盘古号天上、地下这么多的空间,目前还有足够的地盘给人们挥霍。


    这种快速发展的感觉,实在是太棒了,几乎想到什么,就能去做什么,还能够快速实现……


    “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啊!”


    而且,随着硅基化改造的深入,每个人的勤奋程度也与日俱增,懒惰情绪被大幅压制。每个人都有着几乎用不完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偷窥了一会,王志远又想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