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鹿门客
    祝道士说:凡间的许多"神",都是来自人们的供奉。


    因为人心的供奉而所成的地神,也大都受人心的制约。


    瑶姬身化神女峰,无知无觉。


    而人们感念她的恩德,为她立了神像,香火不绝。


    虽然瑶姬受不到这香火了,但是由人心的信仰香火与巫山中的灵气而生的缕缕神念却四处飘荡在巫山里。


    这儒生因为偶尔在巫山游荡,沾染了一丝神念。回家夜中就梦到了好奇的神念化作人形与他沟通。


    李函心里念念无望、印象深刻的是香艳的巫山**。淫亵念头生。


    于是原来因为瑶姬功德、人们感激供奉而生的纯澈神念,就被他心里的香艳淫邪污染了,困在李函心里无法出去。


    李函又雕了神像日日供奉他心里的那个"风流女神",人心的信念越发改变了神念最初的模样,巫山神念虽然因李函的供奉而日渐成形,却也因为李函心里的淫亵念头参杂在香火里,而渐渐要沦为淫神一流。


    幸而李函去了神女庙一趟,那神念得到了巫山灵气的补充,清醒了一刹,有了一些力量,便决心与李函共死,也不愿沦为淫神。


    真正被人类的淫亵念头所囚禁的,是那个所谓的"淫神"


    。


    "到底谁是淫神?依贫道看来,李郎君心里的邪念才是。"祝道士这样说。


    他烧了那木像,正是要阻断李函的心继续污染那无辜的神念。


    此时已经是黄昏了。他们离开李家,到了神女峰脚下。


    兔子呆呆望着云霞里的神女峰方向,突然说:"世人到处杜撰巫山**的香艳,并使之广为流传。却少有人提及并记得当年神女的慈悲。"


    祝道士沉吟片刻,却道:"人心若此罢。一个在高崖之上清洁傲岸了千年的神人,人们总爱试着叫她沾染些凡俗的艳情,才觉离她近了些。"


    而盛沐在旁听他们对话,只是若有所思模样,那样子,好像在听他们交谈,又好像在听别的什么声音。


    盛沐要离开巫山了,打算自三峡水道过。祝道士正好与他们同行。


    三峡水流湍急,白浪拍岸,两岸猿啼声声。


    祝道士走过来的时候,忽然发现盛沐正在船舷上对着神女峰无声流泪。


    他有些意外。这一件事里,盛沐一直都是默默看着,既无言语也无表示,也不似兔子愤怒异常。现在却突然落泪,不知缘何。


    盛沐望着飘渺的朝云又缠在神女裙畔,泪水静静流下,声调平静而饱含叹息:"夫人,它们终于到了。"


    她在同谁说话?


    祝道士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才发现澄澈的天上,自云间飞来了几只身形优美婉转的青鸟,在神女峰前盘旋。


    那是西王母的信使。


    青鸟飞了一会,其中一只突然向下飞向船只,停在盛沐面前。盛沐摸了摸它美丽的羽毛,给它绑上了一封信。


    盛沐脑海中不断盘旋的女声含笑终带悲,她说:"谢谢你,功德者。"最后渐渐弱下去了。


    祝道士似有所觉,忽然惊而喜地问她:"云华夫人还有真灵在?!"


    盛沐没有回答祝道士。


    船上的人忽然惊叫起来,原来神女峰上竟然有一股窄窄的、断断续续的清泉淌下,好似神女落泪。


    而青鸟的叫声中,巫山的大雾开始弥漫。


    昆仑的云端上,有着无上尊荣的女神捂着脸嚎啕大哭,就好像是任何一个失去了孩子的凡间母亲。


    "瑶儿......瑶儿......"


    瑶儿啊,我年复年遣青鸟,你为何从不回片语支言?


    听呐,凡间又在传唱新的歌谣,说着你与楚王巫山**的传说。


    我多么希望青鸟带回的音讯是假,凡间的歌谣是真。


    我宁愿你真的是如凡人所说的那个风流的神女,能活生生与楚王调笑。那至少证明你神魂尚在。


    也不愿你真如青鸟所说,是一尊无知无觉、不会再让我责难顽劣的山峰石像。


    岁月悠长的宫殿里,泪水点滴打在玉石的台阶上。


    点滴到天明。


    青鸾年年飞到。


    它们在她肩头哀鸣。她为数不多的真灵从冰冷的山峰深处醒转,把冰冷坚硬的石头作为眼珠,注视着它们。


    又是一年了啊。


    这些美丽的鸟儿展着青光晕染的羽翼,穿过层层阻隔的云雾,来到她的身边。年复年,从来没有一次间断。


    它们带来的,是母亲哀切的呼唤:瑶儿,瑶儿,你为何经年不归?


    何年归,何年归。母亲,你为何如此固执地相信你顽劣不孝的女儿尚在人世?


    传说,瑶姬真灵未泯,每逢青鸟飞至,她思念母亲而落泪,巫山一带就大雾弥天。


    三峡风光瑰丽,盛沐听到的,却只是一个母亲凄厉的哭声。


    祝道士感慨:"云华夫人这等贞烈高洁之神,九重天上却不予理会。也不知现在的天庭如今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若不是西王母这等古神出不了封地,只怕得打上天庭去。


    幸而.....不远处,神女峰下,有几个山民背着柴拿着香烛上山去了。


    虽然世人都在传**香艳,虽然独自站立千年。但是这绵延千年的岁月里,那些自滔滔洪水中幸存下来的生灵的后代,终究没有忘记她。


    她虽然现在连这点香火都无法接收,只得任由其飘荡,甚至其中一丝神念险些被李函所祸害。


    但在三峡之民这样的供奉与虔诚里日后,她千年香火不绝,必有重塑真灵的一日。


    愿他年,神女安好。


    船随江而去,渐渐离开了巫山的范围。


    作者有话要说:这两天手机停机了......用爪机更新的我伤不起啊。


    双更作为补偿!每章分量都很足~~l3l4


    第98章仙侠卷十七


    盛沐顺流而下渡过长江的时候,距离辞别殷浅,也约莫有半年了。


    而殷浅到了天庭,也有一些时候了。


    她在天君的指挥下,被兵士带到万里云中,成了九重天上太子宣琅的妾侍,连侧妃都算不上。而此时的宣琅,早就有了个侧妃,唤做云湖。


    宣琅以无奈而极力忍耐的神色接受了天君,既然瞧得上,不如带回来。,的言论。


    他知道,这是天君在警告他,所以把殷浅带回来置于天庭的操控与监视下。


    其实,殷浅并不明白什么叫妾侍。她自小长在山中,祖父教她读书识字,教她敬畏天地自然,也曾提及凡间的夫妻之礼,却决口不肯提及世俗礼教中的所谓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只说,世俗多可笑,你活得端正与堂堂即可,不必理会流俗礼教。


    殷浅的几个朋友,大都是山下的村姑,又是出身疾苦,又是黄花闺女,和殷浅相处的那段时间,她们还都是十岁左右的孩童,自然一派天真,却对小妾这种富贵人家的玩物丝毫无知。


    而她的祖父去世得又急,根本来不及给殷浅定下人家。接着殷浅就遇到了宣琅。


    所以,当宣琅出征的时候,懵懂的殷浅还以为她居住的侧殿里,那些宫娥所谈论的"妾侍",大约是天庭里对"妻子"的别称。


    她与宣琅,在岭南的山中,已经拜过天地,就是夫妻了。


    杯酒告天地,连理你我意。自此影成双,柴米油盐酱醋茶。殷浅是这样理解夫妻的。


    宣琅也深情款款说:我们拜过天地,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妻。


    只是男子的这句"在我心里",却大都是最最信不得的东西。


    反正除了直面殷浅时,在外他从不否认殷浅的妾侍地位。


    九重天上都说殷浅原来是他的外室,被天君发现,惜悯太子往来辛苦,才破格把这外室带到天庭给了个名分。


    不管外界如何说,反正宣琅坚持说这样才能保护殷浅。


    殷浅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宫殿深处,身边只有宣琅挑选的几个老实寡言的仙娥。


    她闲得浑身发荒,忍不住想起盛沐,想起凡界的生活。每当她想出去的时候,仙蛾就会恭敬而又暗含鄙夷地拦住她,软硬兼施,把她阻在宫殿内。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