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日日生
    杨资谦已经把北方政权,压缩的只有一日的马程。


    主将大帐内,杨资谦气急,脸色涨红,双眼圆瞪。


    他一改往日里对夏使唯唯诺诺之风,怒喷大夏使者,将他们赶了回去。


    他已经看的十分清楚,只要自己有半点让步,大夏就会顺着杆子而上。


    自己只能是一步步被逼死,重蹈跤趾覆辙。


    杨资谦干脆一咬牙,准备和大夏来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挺过来了就是一个王朝。


    不日之后,龙城的杨霖,龙案上摆着一封高丽国书。


    殿内,白时中、宋江、高柄、韩世忠四人都在,规规矩矩坐在下面。


    杨霖近来在龙城,为段妙贞重建妙心小院,玩了几天有些太过火了,精神萎靡。


    指着这封国书,让身边伺候的内侍来念。


    小太监清了清嗓,大声道:


    “大夏皇帝亲启,孤朝鲜国王杨资谦,向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皇,岂藩属而无王。


    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尔作大夏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昔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炀帝好战,三征高丽,以隋之强,不免败亡。


    孤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尔选股肱之将,起精锐之师,来侵孤境。水泽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备,岂肯跪途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相逢鸭绿江畔,聊以博戏,孤何惧哉。倘尔胜孤负,且满上国之意。设孤胜尔负,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特遣使臣,望上国撤兵,勿做恃强凌弱之举,为万世子孙所不齿也。”


    杨霖听完,长叹了一口气,默然不语。


    韩世忠愤愤不平,“这高丽小国,竟敢如此忤逆!”


    杨霖摆了摆手,道:“强征高丽,未必是上策,杨资谦所言也有道理。若是朕兴兵前往,平定高丽不知道要损失多少的将士。本想让他们和跤趾一般,谁知道高丽人,又比跤趾人奸猾百倍……”


    白时中也说道:“若是征讨,师出无名,而且此时乃是沈阳府垦荒的关键时候,最好是不要横生枝节。”


    宋江不以为然,起身道:“官家,高丽地势险要,三面出海,若是能拿下,乃万世之福祉。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若非要死人,何不自我辈始,而留子孙以安逸。”


    杨霖长舒一口气,“朕不是怕高丽,朕是忌惮杨资谦呐,这个人,没有你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韩世忠站起身来,神色肃然,沉声道:“官家,微臣愿亲自挂帅,为陛下收伏高丽!”


    韩世忠主掌五军都督府,已经很久不领兵作战了,但是没有人怀疑他的带兵能力。


    杨霖沉思半天,思考着得失利弊,久久不能下决心。


    自己惯用的分裂手段,已经在蒙古、西域、吐蕃、大理、跤趾都大获成功,到了高丽却行不通了。


    高丽人虽然杀起同胞来,丝毫不比上述几个国家逊色,但是他们有一个好处,就是打赢的一方,可以迅速地收服敌对势力的百姓,而不是将他们全部杀戮。


    就这一点文明之光,却已经领先跤趾不知道多少倍。


    这就是民族意识……看不见,摸不着,却力比万钧。


    若是没有始皇帝,若是没有书同文车同轨,便是煌煌华夏,也未必会有这样的宝贵意识。


    而高丽和东瀛,也因为千年的模仿学习,拥有了点点之火,这就是他们后世可以屹立民族之林,最根本的原因。


    宋江眼看官家犹疑不决,扯着脖子道:“官家雄才大略,不可有妇人之仁。秦王若是一味顾忌手下将士,哪还有如今的大夏?”


    一语点醒梦中人,杨霖拍板道:“杨资谦如此猖狂,朕岂能容他,韩五!”


    韩世忠起身出列,抱拳道:“臣在!”


    “许你五万新军,再加上吴玠十万人马,朕要你在高丽,斩下杨资谦的人头。”


    ……


    朝廷已经五年没打仗了,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一直没有削弱。


    因为从将军到士卒,他们如今都是职业军人,朝廷供养之下,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可以专心操练。


    每日风雨无阻,文武相济,让他们气势如虹,闻战而喜。


    一听说朝廷出兵高丽,很多人都有些兴奋,涌上街头看大军出征。


    杨霖站在城楼上,看着御街上的人马,笑着对身边的宋江说道:“公明,朕的这支虎贲,是不需要名将,就能百战百胜的精锐。”


    宋江含笑点头,眼中也十分赞赏。


    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气势。


    他们并非盲目拿着兵刃作战的大头兵,人人都知道些军伍常识,可以轻易做到败而不溃,胜而不骄。


    一行人在韩世忠的带领下,摆一字长蛇阵,次第出城。


    甚至不需要准备,高效的朝廷,可以在一天之内,集结军队,运输物资,出兵作战。


    如今大夏的国力,可见一斑。


    这也是为什么,一代枭雄耶律大石,也不敢再提东进的原因。


    杨霖背着手,看着将士们逐渐出城,足足站了两个时辰。


    他的腿并不酸,身子骨依然是十分强壮,这在一个无女不欢的君王身上是很罕见的。


    主要就是他比较自律,会管理时间,即使日理万机,早上也会按时打拳,风雨不辍。


    宋江比他还过分,根本就是十分轻松,这黑厮天天打磨身体,要命的是不近女色,更加健壮。


    杨霖看了他一眼,似乎是想到了些什么,“公明,澄海水师,也要参战。”


    宋江扶额道:“差点忘了,官家英明,若有澄海水师参战,定可事半功倍。”


    第798章


    打你跟打球似得


    杨资谦是了解杨霖的,比很多大夏人都要了解。


    他在发出国书的时候,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一战势必艰苦。


    不过他不认为自己会败亡覆灭,面对大夏,若是不反抗,那才叫败亡。


    败的没有踪迹,败的轻描淡写,甚至败的十分安乐。


    高丽这个民族,都会慢慢消失,融入到长城那边的王朝中。


    大理、跤趾、回鹘、吐蕃就是例子,现在的契丹和悉人、渤海人、室韦人,正在走这条老路。


    杨资谦不想当张伯玉,他想建立一个朝鲜王朝,永世延续下去。


    杨资谦整顿兵马,修缮武器,约束刚刚被打败的民夫军。


    他甚至废除了很多高丽国的苛捐杂税,废除了贵族的特权,将门阀的土地丈量后分给农民。


    健忘的高丽人,已经忘记了以前的仇隙,他们现在跪在地上,高呼杨资谦为万岁。


    若是给他们一段时间,真的就会做大也说不定,幸亏宋江、韩世忠等人,力主出兵。


    韩世忠的大军,走平卢锦州一带,行军只用了半个月,就从龙城抵达鸭绿江。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经过这几年发展的大夏,在它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是没有打仗的。


    相反,前些年,却战火不断,所以这也是一次检验。


    都知道我们很强,我们强到什么地步了?


    作为三军主帅,韩世忠还没到鸭绿江,就命令吴玠渡江,接管崔洪旭残部最后的地盘。


    这些民夫巴不得夏军赶紧来,免得被杨资谦打进来,将他们全部杀了。


    吴玠在大宁江驻扎,澄海水师则把山东兵马,运到了安义镇。


    杨资谦试探性地进攻了一下,还没到大寨前,就被各式火炮炸的丢盔弃甲。


    然后大夏轻骑出寨追击,追到妙香山,杨资谦埋伏的兵马尽出。


    吴玠一看,索性一挥手,下令将援兵和逃兵一块歼灭。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