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叫天
沙贾汗听到信使回来的禀告,对奥斯曼帝国的事情感到奇怪之余,也没有多想,反正他要的已经达到了,便连忙下令大军回撤。
然而,他却没注意一点,大军连年在北方和波斯征战,一直为打下坎大哈而努力。谁想到,到头来却是莫卧儿帝国首先求和,并灰溜溜地离开了北方。这不但让波斯坎大哈总督为之振奋,也让莫卧儿王朝的军队黯然失神,士气不可避免地被打击了一回。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还不清楚。不过就算清楚,他也不会有多在意。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你莫卧儿帝国就算用倾国之力来攻,那也是在意料中的事情。平时你们在印度半岛上吹牛,说自己天下无敌之类,也随你们的便,可如今想要对上如日中天的大明,那就来试试好了。
要是换成大明在波斯帝国周边的,就凭萨菲的所作所为,不理朝政,还把所有王室的男性杀光,把有威望和能耐的大臣和将军杀光,就只冲这个,大明都能分分钟把波斯灭了!哪能像莫卧儿帝国一般,打了那么多年,连个坎大哈都没有打下来!
那莫卧儿帝国的大汗也好意思称“沙贾汗”(“沙贾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是“世界的统治者”),还真是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了!
再说回大明这边,此时,大明已经还都南京。深秋时分,南京其实也冷。
但是,此时的南京,却格外的热闹,无数的百姓都出了屋子,一如当年的气球试验一般,各处房顶上,全是人。他们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点心,一边聊着天,顺便就当晒晒太阳了。
“不知道皇上所说的飞艇,到底是什么样的?该不会还是和孔明灯那样的吧?”
“那肯定不会了,当初我亲耳听皇上说过,那叫热气球,确实类似孔明灯,可如今这个飞艇,却完全不一的。”
“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说说?”
“我怎么知道?要不,我干嘛那么早占了位置,还不就是想见识下这飞艇到底是什么样子!”
“……”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不时注目皇城下已经戒严的那片地方。之前的时候,一辆辆地马车从城外过来,就停留在那里,不少人都在忙碌。不过他们这些人看过去,还看不出什么东西,就只能在瞎猜了。
正在讨论的时候,忽然有人喊着,御驾来了,御驾出来了。顿时,所有议论声,一下都没了,皇城前面的广场,立刻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转头看向皇城。
只见皇城的城门洞开,一队队地文武官员,鱼贯而出,就立在皇城下面。而在城门楼上,华盖之下,站着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另外连太子、后宫妃子也都上了城头,只一会的功夫,城头上就站满了人,很显然,宫里的人也都出来看热闹了。
“咚咚咚”地鼓声,忽然从皇城传来,缓慢而有力,回荡在皇城的上空。
皇城下面的那一片广场上,在那马车围着的中间,可以看到那里的人,听到强劲有力的鼓声响起之后,就开始有了动静。外面围观的百姓一见,一个个全神贯注地盯着那里,恨不得把哪里的所有情况都看在眼里。
过了好一会后,慢慢地,就有东西能看见了。那些上一次看到过热气球试验的人,在慢慢地看清楚出现的东西之后,不由得惊呼起来道:“这……这不是还是热气球么?”
“不对,这和热气球可不一样!”其他人立刻有人反驳,“你眼瞎么?那么明显的区别都看不到?”
确实,他们所看到的飞艇,还真和热气球差不多,只不过和热气球有些不同。没有烧火装置,形状也不再是球形,而是长扁的形状,尾巴上还有东西。
脑子灵活一些的,看了一会后,都恍然大悟起来,纷纷点评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这就是飞艇!”
“本公子怎么没想到呢!真是!热气球既然能升空,那接下来自然要考虑怎么样能人为控制热气球的飞行方向,还有要是没有风的时候,它怎么样才会动起来,这些问题一解决,可不就是这飞艇了么!”
“……”
他们想得都没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崇祯皇帝才让徐正明先做出热气球,有了经验之后,在这个热气球的基础上,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地琢磨飞艇了。
当然,说是琢磨飞艇,可有崇祯皇帝在,自然就少了很多琢磨的环节,把后世的想法说出来,也就加快了飞艇出现的进程。
如今这个飞艇,不再是现场燃烧来充气这种方式,而是直接充氢气了。
氢气的产生,早在十六世纪就已经有了,不过是将金属置于强酸中获得的。但崇祯皇帝已经发明了电,虽然对于存储电和输送电这几个环节,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可用电来电解蒸馏水,收集氢气还是可以的。
当然了,如今一切都是草创,要求也就不高,反正能用来升空飞艇就可以了。
飞艇一点点地升空,一点点地升空,速度很慢。
看着看着,忽然有人恍然大悟道:“本公子知道了,为什么会选择今天这个无风的日子,原来是这飞艇怕风!”
确实,要是风大的话,这世界上的第一个飞艇,根本没有能力抗衡大风吹。
终于,飞艇到了一定高度之后,就停住了。
那飞艇肚子下的操作人员,正是崇祯皇帝的唯一徒弟徐正明,就见他向崇祯皇帝方向大声喊道:“陛下,微臣请求开始飞艇的飞行试验!”
崇祯皇帝仰望着头,脸上带着微笑道:“准了!”
于是,所有人都仰头盯着徐正明,好奇地看着这飞艇接下来到底会不会按照人的意志飞行。
对于那些看过热气球飞行的人来说,这飞艇对他们已经不是那么震撼了。可上一次没看过的那些,就比如说新来南京的人,还有大部分文武百官,他们原本是在京师,没见过的,此时看到徐正明在空中,就已经是很震撼了,如今要看到徐正明按照自己的意思开始飞,哪怕学问再高,见识再广,也没见过这一幕,都是仰着头,一动不动地看着。
等了好久,就在他们感觉脖子都要酸了的时候,忽然有一名官员惊喜地叫了起来:“看,飞艇前进了,真得动了,动了……”
他们算是第一次见识了人在空中,借助工具,还真得能飞。兴奋之情,自然溢于言表。不过也有遗憾地一点,就是这飞艇飞得很慢。
那些有经验的百姓,特别是在房顶磕瓜子,吃点心观看的百姓,都把瓜子磕完了,点心吃完了,才看到飞艇移动了一段距离而已。
不过不管如何,这可是不借助风力,由人能控制的,想飞到那里去就飞到那里去。这样的事情,还是相当兴奋的。
一直快到中午的时候,试验成功结束,崇祯皇帝看着城上城下的“嗡嗡”议论声,咳嗽一声,鼓声停止,他便开始讲话了:“朕之前说过,热定升天,人能够在天上飞。之前时候,热气球升空,如今,飞艇也能飞行了。不过诸卿应该都看到了,飞艇的飞行速度有点慢,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
说到这里,他声音提高了一些道:“有科技在手,飞艇的速度慢,那就改进这个缺点,让速度快起来。朕告诉卿等,终有一天,这速度会快得无以加复,一眨眼,就飞得不见了。诸卿,信否?”
第1323章
农科伯
这话要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可崇祯皇帝不但是金口玉言的天子,而且他以前所说,那个时候听着虽然也觉得匪夷所思,但最终还是一一实现了。可以说,崇祯皇帝的权威,就算眼前是一只鹿,他说会变成马,估计都会有很多人相信了。
因此,他这话一说出口之后,顿时就引来了一片附和声。
崇祯皇帝对此并没有多少情绪波动,伸出手去示意安静,而后继续大声说道:“科技改变世界,朕相信卿等应该越来越能认识到这点了。不过朕对大明如今的科技水平,还是不满意,还需要努力。任何人,如果在科技上有重大突破的,朕绝对不会亏待。朕已在考虑,会专门为科技方面有杰出贡献的子民设立相应爵位,一如在医学上所获得的爵位一样。”
他这话一出,顿时,文官群中,不少人的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一直以来,文官封爵的,基本上不会有。王阳明算一个,可王阳明是什么成就?文能开宗立派,武能弹指间平定藩王叛乱。其他文官,能有几个人会有王阳明的高度!
而大明的爵位,在以前的时候,武将立下滔天军功可以受封,皇亲国戚可以受封,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了。不过在之前开始,崇祯皇帝因为有人在医学上的成就而封出了两个爵位。如今,又当众许诺,说科技上有杰出贡献,那也可以封爵了。
封爵途径这么一放开,文官自然高兴了。
要知道,文官其实一个个都是能人,当然,死读书的除外。一般读书出身的,本身又会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医术,很多文官多少都懂一些。有名的医师,或者其他方面的名人,其实至少都有秀才或者举人功名。
如今皇上当众许诺,很多在仕途上觉得前景不大的,很可能就会转去研究科技,从而搏个封爵的前途!
而这,也是崇祯皇帝当众许诺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大明的风气,不去追求奢靡,而是追求做出杰出贡献,有一个光宗耀祖的封爵机会。为此,就连千金市骨的事情,他都已经想好了,回头就会颁布。
当然了,这些爵位,都不是世袭的。
飞艇试验结束之后,崇祯皇帝便微服私访,前往南京城内御赐给徐光启的徐府。
这时候的徐光启,病情加重,已经下不了床了。不过此时的他,正靠在床上,听着自己儿子的几个孙子在床前,七嘴八舌地兴奋地说飞艇的事情。
“太爷爷,那飞艇真得飞很高啊,让它东就能东,让它西就能西,好厉害哦!”
“太爷爷,太爷爷,我以后也要开飞艇,我想要去天上看看,肯定很好看!”
“……”
徐光启慈爱地看着这些小家伙,一脸的欣慰。倒是站在外侧的几个孙子,看着徐光启,眼神中隐含着晶莹。
忽然,房门推开,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匆匆入内,立刻开始赶人,同时对徐光启说道:“父亲,皇上来看您了。”
徐光启一听,连忙想下床,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门外就进来了两人。
如今徐府的主要几个人,都已经认识崇祯皇帝,一见之下,连忙也想跪下迎接。
“朕此乃微服探访,无须施礼!”崇祯皇帝连忙说了一句,快步走到徐光启床前,把他按在床上,让他别动,而后询问情况。
徐光启不得不继续靠在床上,带着感激,满脸满足之色地说道:“老臣能活到现在,已经是老天开恩了。也幸亏老臣能看到陛下中兴大明,远超汉唐,老臣死也瞑目,到了地下,见到了历代先帝,也能好好地说一说咱们大明的强盛了!”
“那可不行!”崇祯皇帝一听,微笑着摇头说道:“朕还没有把整个地球占下来,爱卿可要坚持住!还有,爱卿所希望看到的科技,朕也还有好多点子,还没有付之实施,朕还想着让爱卿大吃一惊,再打开眼界一番的呢!”
大明的科技,可以说是徐光启用了半辈子精力在推动的。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上超越大明,也只有徐光启认识到了,学习之,并推广之,是真正当之无愧地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他此时听崇祯皇帝这么说,那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似乎很是振奋。不过很快,又有点黯然,对崇祯皇帝说道:“老臣只恨早生了那么多年!老臣是真想看着陛下把匪夷所思的想法一件件地变为现实!”
说完之后,竟然有点失态,在皇帝面前叹了口气。
对于生老病死,崇祯皇帝也没有办法,便只有安慰一番。临走之时,徐光启正色对他说道:“陛下的心意,老臣感激万分!可陛下日理万机,老臣行将就木,就不要花时间到老臣身上了,否则,老臣心不安!”
“呵呵,爱卿不用操心这个!”崇祯皇帝一听,便笑着说道,“你为大明操了一辈子的心,为大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老了,朕来探望探望,这也是朕要做的事情,朕心中有数!”
说完之后,他就准备走了,临到门口时,崇祯皇帝忽然又转身,带着微笑对徐光启说道:“爱卿对大明的贡献,朕随后便会公告天下的!”
说完之后,就真走了,留着徐光启犯了迷糊,公告天下?怎么公告天下?
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告老还乡的时候,表彰一番,死了后,追赠一番,如此而已。这种也算不上公告天下吧?
虽然想不明白,可徐光启心中还是隐隐有点盼望的。毕竟谁不想流芳百世?皇帝说要公告天下,那也是文臣最为荣耀的事情了!
他只猜了一天时间,在第二天的时候,谜底就揭开了。
崇祯皇帝下旨,列徐光启的为官成就,着重在农事、科技两方面,特封徐光启为农科伯,以彰其事!
结合崇祯皇帝之前在城门楼上所说的,温体仁等人立刻就明白,皇帝这是在实践诺言,或者说是抛出了榜样,千金买了马骨。他们不由得都感慨徐光启是真得好运气,遇上了这么一个慷慨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