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燕子矶
“小雪,你帮我挑的都是商业片,以后多留意下文艺片,独立电影也行,”周瑾特意叮嘱道。
陈小雪回过头来,“你这是商业片拍够了,要走文艺片路线了?”
“嗯,”周瑾伸个懒腰,双手垫在脑后,靠在沙发背上,“我已经快三十岁了,不能再这样荒废人生了。”
再不刷个影帝回来,结婚还得往后挪。
有时候他都想着,要不把《绣春刀》送长春国际电影节算了,那儿难度低。
就是不知道那帮孙子认不认。
陈小雪夹着一颗黑红色的车厘子,舌头一卷,吸进嘴里,两排小牙一用力,嚼出汁水来,含糊道:“我帮你留意留意吧,呸……”
她吐出核,“那些文艺导演你不是熟嘛,问问他们啊,你现在这个片酬,他们可不敢找你。”
这两年的功夫,演员片酬蹭蹭往上涨。
一年多以前,周瑾最多报个两百万,到了今年就能过千万了,不是大制作还真不敢找。
这钱赚得太容易,难免就不珍惜。
于是周瑾整个人都懒散下来。
不过陈小雪一提醒,他觉得挺有道理,摸出手机翻翻通讯录,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文艺片边缘游走。
宁皓以前是拍文艺片的,现在在类型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管胡倒是挺有文艺情怀,可能是《厨戏痞》争着钱了,又琢磨着拍一部京城老炮儿的回忆录。
周瑾对这戏不大感兴趣,不过咨询一下倒是可以。
他朋友圈里,也没别的文艺片导演了。
第381章
预热
老炮儿,原名老泡儿,专指那些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老混混儿,学名社会闲散人员。
这帮家伙讲究,局气,有外面儿,但终究被时代甩在了后面,还抱着老一套不放,于是只剩下了满肚子的不合时宜。
管胡去年用不到一千万的小成本拍了《厨戏痞》,刷下了3亿多的票房,可以说是大赚了一笔。
于是动心起念,想要拍这么一部看起来不合时宜的电影。
正好周瑾找他,俩人在电话里一阵对喷,随后这家伙就直接带着剧本杀进绣春刀了。
“你这小地方不错啊,”小酒吧白天没营业,管胡一米九的大个,戳在大堂里,周瑾觉得连屋顶都矮了几分。
由于是明星店,专门留了一面墙出来放剧照,只要看看那面墙,大概就能知道他们俩拍了些什么戏。
最新挂上去的是周瑾和李民启的照片,一边粉,一边黄,两人穿得格外时尚,露出大大的笑容,丝毫看不出背后的故事。
管胡在那看了一会,回过头来,“你小子可以下,居然把这老太太请出山了。”
周瑾给他倒了杯散装白酒,“是题材好,老太太被剧本给打动了。”
说着又摇摇头,“不过戏都在她那,我反倒没处发挥去。”
管胡道:“要不你试试我这个?”
他从包里摸出份皱巴巴的剧本扔桌上,周瑾捡起一看,正是《老炮儿》。
其实周瑾上辈子就看过这部电影,剧情能记个大概。
大致就是六爷他儿子在外面惹了一官二代,六爷借钱过去平事儿,却发现这已经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时代了。
最后六爷一个人举着刀,死在了和官二代茬架的路上。
很多人说这电影三观不正,六爷就是个老流氓,有什么好拍的。
其实艺术本身是不负责三观的,能刻画正面人物,也能刻画反面人物,就跟水浒传和金瓶梅似的。
而天朝电影荧幕上,还真比较缺六爷这种亦正亦邪的边缘小人物。
“怎么着,你打算让我演六爷,还是他儿子晓波啊。”
“屁话,让你演六爷,你丫演得了吗?”
“那你打算找谁演?”
“没想好呢,再寻摸看看。”
周瑾知道最后找的人是冯裤子,也猜到管胡估计是想让他演晓波。
每到这时候,就体现出周瑾的优越性了。
年轻一辈里,论演技、论人气,论票房号召力,他都是佼佼者。
和那些老戏骨对戏,不仅不落下风,还能相得益彰。
有他在,管胡自然用不着再去找李一峰。
不过问题也恰恰就在这里,就如同《我能说》一样,电影里的重头戏几乎都在老戏骨身上,他只能做个陪衬。
所以周瑾就不大愿意接下晓波。
当然,除了上面的原因,还因为那股京片子加混不吝,他确实不擅长,而他又恰好知道有个更合适的人选。
“我给你推荐个人,张一水知道不?”
“知不道。”
“就《家有儿女》里面那刘星,现在长大了,我觉得这小子特符合晓波。”
管胡想了下,“回头再看吧,怎么着,你这真是一门心思地想拼一把?”
“嗯呐,有介绍的没有?”
“我告儿你吧,国内有能力的文艺片导演就那么几个,贾科长,王晓帅,楼烨,对了,刁亦男也算一个,你觉得他们的风格哪个适合你。”
好嘛,只是听名字就知道他们根本不是一挂的。
管胡还怕周瑾不死心,将这几个人正在筹备的电影大概给介绍了下:
13年,王晓帅在拍《闯入者》,楼烨在折腾《推拿》,刁亦男带着剧组在零下三十度的大东北,已经拍完了《白日焰火》。
最靠谱的是贾科长的《山河故人》。
他之前拍的那部《天注定》还是没能拿到龙标,只能在国外上映,老贾心有不甘,打算鼓捣一部能在国内上映的电影。
看起来周瑾挺有希望,但这些个文艺片导演往往都有着自己熟悉的演员,如郭晓冬、郝蕾、黄璐、秦昊等人。
演技好,便宜,而且在国外基本都刷了个脸熟。
向周瑾这种的,根本不会被他们纳入考虑范围。
“哎~”周瑾悠悠吐了口气,“照你这么说,我是没戏了。”
对面那家伙翘起二郎腿,身下那张可怜的木头椅子,被他压得吱呀作响。
“也不能说没戏,你可以去勾引勾引老贾,指不定他为了票房,就把你给收了。”
“借你吉言,”周瑾端起散装白酒跟他碰了一下,叹口气,“我再试试吧。”
这也是大牌明星的悲催之处,想演个商业片那是手到擒来,可要是想转型去刷奖,那可就难了。
自降片酬、带资进组都不一定能搞定。
……
八月,骄阳似火。
刘思思在横店拍戏内心如汤煮,周瑾在酒吧美滋滋地吹空调。
《绣春刀》此时正好上映,但这种武侠片搞路演意义不大,发行方选择了将宣传阵地放在了网络上。
周瑾和刘思思的再度合作算是个噱头,片方专门将他们俩的镜头剪辑出来当预告片,引得粉丝们纷纷转发。
热度算是炒上来了,但最终票房如何还不好说。
因为流量的意义就在于自带一群粉丝,可以帮片方省下大笔的宣传费用。
可只靠粉丝,是万万撑不起一部大电影的票房的。
那些大IP加流量明星取得高票房的电影,更多靠的是IP,而非流量明星,《魔都堡垒》和《诛仙》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