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油炸大金
    游戏、影视、搜索、办公、云计算甚至车联网都在尝试,字节跳动进入一个急速扩张期。


    ……


    饭桌,张亦鸣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吕潇然提醒他:“国家现在鼓励青年创业,咱俩又是创业者的标杆……”


    “那是不是意味着,字节跳动从此以后就一帆风顺了?”


    吕潇然翻了翻白眼:“想多了,建国四十年十大电影明星,刘小庆、姜闻也入选了……然后呢?”


    “……真的吗?”


    “你自己去看资料呗……一定要坚持正走正能量路线,国家有需要,就配合,挺简单的!”


    “……知道了。”


    吕潇然看得很开……


    当然,这是他最近几天才看开的,刚开始时候也觉得自己牛逼了,要赶紧推动电影产业升级,最好推动分级制度啥的……


    行使一下自己作为电影产业代表的作用——名留影史!


    然后,阿谋的《一秒钟》被那啥了……


    其实,《一秒钟》这个题材不好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谁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阿谋执意要排,他说《一秒钟》是他关于电影的梦想……


    那就拍呗,而且他胸有成足!


    颇有当年拍《活着》时候的风采——还记得当时张一谋时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审查,对他十分钦佩。可是张一谋拍摄完成电影后审查还是没有通过。我不再钦佩张一谋,我钦佩审查制度。


    这个事,给吕潇然造成很大影响,彻底焉了。


    幸亏《新世界》没有触及到政治,说的是上世纪香港的事……


    他就一个拍电影的,少操心那些有的没的!


    第十一章


    海外战略


    吕潇然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丫就是个拍电影的,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否认自己的电影就是为了取悦观众!


    每卖出一部电影就是在为电影市场化做贡献!


    我们的电影市场化进程其实很短,从《英雄》开始算,那还是2002年底的事,满打满算也就是16年前的事。


    在此之前,我们当然也有电影,但那时候的电影是一种工具,拍电影是一种特权。


    市场化时间短,相对于122年的电影史,中国电影的物理时间也有了112年。但生理年龄成熟,而心理年龄低幼,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尴尬。


    这种尴尬需要更加快速的学习和更加开放的市场去锤炼。


    但不幸的是,中国电影又赶上了一个电影的复杂期。


    这个复杂从艺术上来说,我们的电影艺术被最大程度地困厄在一个不影响商业的大前提里。


    脱胎于苏联的艺术和工具唯二论,把技术推搡到了墙角,从业者对技术、商业是脱敏的,甚至是轻视的。


    第二就是好莱坞大举进攻,好莱坞电影剧组动辄几百人,各种新机器、新特效,直接把观众带走了,顺便培养了好莱坞叙事审美!


    你不按这个叙事做,就叫不会讲故事!


    再后来,烂片袭来、流量抢钱……


    这都是一个必经过程,市场拥有是最敏感的体质,当发现投机无法实现目的的时候,它就可能回到事物本源上来,用电影质量和类型化去取悦观众……


    11月上映的《狗十三》、《无名之辈》包括《东欧囧不囧》,三部电影,最后那部豆瓣评分最低,6.8分,但是,票房最高,拿下19亿票房……


    比去年的《印囧》高了四亿……


    但这事没多少关注度——大家对《囧》系列大卖已成习惯……


    固定主演沈藤,加一个男二号,来一段公知、五毛的争议,然后再让主角亲自体验一下……


    大体框架不变,剩下的就是往里塞包袱的事。


    大家比较会关注的是《无名之辈》。


    这电影除了万芊——演那个肇红霞,有点知名度,陈建兵的知名度主要在圈内……


    说个小插曲,陈建兵在圈内的人脉很强大,当初拍《乔家大院》,他相当于半个导演,后来的《甄嬛传》,他也算半个导演,按照郑小龙导演的原话:“当时隔壁在拍《新还珠格格》,我跟建兵每天拍完自己的戏,就去看别人拍戏,边看边自我鼓励,咱们绝对不能比它差。”


    包括《无名之辈》的导演饶小志,那也是陈建兵的小迷弟……


    但还是那句话,煎饼叔是公认的电视咖……


    所以,首日只给了18%的排片——跟《毒液》同期上映……


    再之后,就是一路逆袭了,次周末上映的《神奇动物》直接被吊打!


    《无名之辈》赶在《东欧囧不囧》上映前,拿下8亿票房……


    最终止步8.8亿,没到十亿。


    但已经称得上爆款了——这电影总投资没到4000万诶!


    ……


    “前年推了张新成;去年是潘月明、雷家音;今年是章宇……橙子一年打造一两个电影明星,而且很稳健!”


    “我想问谁知道《毒液》,藤逊投了多少?”


    “好像是30%!”


    “啧啧,藤逊、阿狸、橙子,中国电影公司完全占领好莱坞了!”


    吕潇然电影聊天群,几个人闲聊……


    《长城2》,橙子官方显示投资、出品占到25%的份额,按版权分享收益,预计收益不低于1.5亿美元——《长城2》内地票房接近21亿,全球票房破8亿美元,比第一部《长城》多了接近一亿美元,主要是北美市场的票房增量,上一部北美票房那个1.3亿美元,第二部直接变成了1.8亿美元……


    本来以为《长城2》,橙子是今年出海的最大赢家。


    《毒液》来了,全球票房反超《长城2》,8.56亿美元!


    《毒液》这个电影完全符合左翼路线:两个吊丝,主角是地球吊丝,毒液是外星吊丝,两只败犬联合起来战胜了高富帅大反派,顺手拯救地球……


    看惯了高富帅们打外星人,《毒液》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中国电影与好莱坞联姻,前期主要是合拍——打包投资项目——直接买下公司。


    在早期,合拍片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的一条通路,但是吕克·贝松执导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让人失望!


    投资单一项目风险太高,那就一揽子承包。


    比如奥飞娱乐曾与美国新摄政娱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先后投资了该公司制作的三部好莱坞影片《荒野猎人》《刺客信条》《细胞分裂》;


    电广传媒与美国狮门影业达成了三年内合作五十部电影的协议;


    完美影视5亿美元牵手环球影业,当时的说法是5年参与出品环球旗下不少于50部电影作品,并享有影片的全球收益分配。


    但实际上真正全球卖座的电影,好莱坞公司往往并未彻底开发投资权益。


    《毒液》、《长城2》包括之后的《海王》则标志着由被动合拍走向主动开放。


    当然,最主要,索尼影业最开始看不上《毒液》,就跟华纳不是很看得上《海王》一个吊样……


    所以,他们才会允许藤逊介入,允许橙子介入!


    《勇敢者游戏》、《蜘蛛侠》系列,藤逊就被拒绝参与开发,同样,华纳的《神奇动物》、《正义联盟》、《乐高》大电影系列,也不会让橙子参与……


    至于阿狸影业,他们广散网,《一条狗的回家之路》、《绿皮书》都是今年的爆款,也都是阿狸参与的作品。


    ……


    “海外战略,大项目我们自己主导,能自己发行尽量自己发行……”


    “但我们现在的发行辐射最多只能做到全球五十几个国家同步上映!”


    “……够了,先稳固住五十几个国家,前五年,海外可以不赚钱……”


    钟丽芳:“那也太亏了!”


    吕潇然摆了摆手:“亏不了多少,而且现在就是好莱坞的天下,前期做好亏损准备!前几年以输出为主,可以向上面反映一下嘛情况,反正国家政策鼓励走出去,总会在别的方面补贴我们的!”


    “那倒是,我们上半年的补贴三十几亿呢!”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