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丹尼尔秦
    “国产史诗神话电影的标准器。”


    “国内领先三十年。”


    “一夜赶英超美。”


    “好莱坞真的算个球了。”


    “果然还是这样,当中国人开始做好中国的事,老外就可以稍息了,好莱坞也没能例外。”


    “我梦里国产商业大片最好的模样,都不及季铭真正做出来的作品——什么叫牛哔?就是做出别人想都不敢想,想都想不出的事情。”


    “在我们的想象力无法触及的地方,季铭捏土造人,创世了。”


    “天不生季铭,我就干了天。”


    所有人心落地的时候,竟也没有太多狂喜——虽然每个人都提心吊胆,但真正迎来成功的时候,似乎一切顺理成章。他们都看向窗外,看着某个方向,看着那个不在跟前的人。


    那是残暴的季铭啊,但:


    残暴的季铭,也曾泪洒片场,一天不说一句话。


    残暴的季铭,也曾连CUT百条,被人架着送走。


    残暴的季铭,也曾登门踏户,求吃白眼嘲讽。


    残暴的季铭,也曾茫然四顾,不知为何坚持。


    残暴的季铭,也曾自轻自贱,说戏子一个登鼻上脸。


    ……


    五味杂陈。


    连发一个微信说“恭喜”,手指尖都尤为沉重。


    ……


    “就这一次了,”季铭听完杨如意汇报,把材料放在桌子上,往后一靠:“拍电影本来是个挺自我的事儿,现在搞成举国工程了,也是莫名其妙。”


    杨如意笑了一阵,也觉得这两年压力太大,大到不正常。


    怎么变成这样的呢,跟季铭这个人有关,也跟这个题材有关,还跟《默》在海外的莫名成功有关,当然,也跟某些大人物的想法有关……总之,七搞八搞,就搞成这样一盘大杂烩。季铭其实思考过,拒绝掉一部分,当然可以更纯粹一些,但能够调动的资源,就少的多了,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电影项目,在电影工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基础上,想要做到今天这么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


    再来条锦鲤也不行。


    所以他接受了。


    但是大势已成,他就要过河拆桥了,当然不是不给人投资,而是不给人插手了——《山海》系列也好,其他电影项目也好,都要重新回到天成旗下来,而不是背后带着许多央字头中字头的爷爷。


    成与不成,墙内墙外,不好意思,随缘。


    其实从体量上来说,一部电影真算不上大的,人家买一块地就好几百亿了,不还是包工头拉农民工师傅砌砖灌水泥么。


    跟随票房数字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新闻——互联网时代就是信息最廉价,于是泛滥。


    首周45.6亿之后,国内最终票房飚过105亿大关,15亿美金。


    欧洲超5亿美金,北美3亿,亚洲大洋洲和其他地区2亿——海外票房将将超过10亿美元。


    《山海》第一部《大荒行纪》,全球总票房超25亿美金!挤下两度上映的《泰坦尼克号》,位列第三,仅次于好莱坞超英巅峰《复联4》和特效里程碑《阿凡达》。


    “……在全球影史票房排行榜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名字,它不属于好莱坞,不属于美国。是的,就像科技企业市值排行榜,独角兽估值排行榜,乃至GDP,消费市场体量,国际影响力……等等各个维度一样,它们来自中国。这是中国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全新例证,而尤为不同的是,这一次来自于通常我们称之为软实力的文化领域。


    一部讲述中国传统神话传统故事的国产特效电影,在北美、欧洲、日韩都收获了创纪录的票房数字,超越了肤色和文化的隔阂——在全球化主义者眼里,这一切完美的不能再完美。而在怀疑论者那里,这就不太美妙了,事实上,很多言论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不论如何,《山和海》系列已经获得成功,并且可能继续成功下去。季铭,这位来自中国的全球偶像和巨星,也将告诉所有怀抱明星梦的少年少女,除了好莱坞,一个新的造梦地出现了。”——《时代》。


    如它所说,《大荒行纪》最早依赖于季铭的海外知名度,但很快就反哺到他的身上——从这部电影之后,这位年轻到过分的威尼斯影帝,开始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偶像,就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布拉德·皮特,约翰尼·德普,汤姆·克鲁斯他们做到过的一样,不同的是,他不是来自于,也没去过好莱坞。


    甚至,终其整个职业生涯,也没有去过。


    一年半之后的《山海:青丘狐国》,将九尾狐这一东方异兽形象变成全球最知名的异兽之一,胜过金刚、哥斯拉等等。


    又一年之后的《山海:中央之国》,创造了新的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将单片票房体量推到三十亿美金以上,高达35亿,也首次出现了海外票房高于国内票房的情况。


    两年后,位于中部某省的《山海》系列拍摄地,建成山海乐园开放,很快成为吸引国际游客最多的境内景点之一,与沪上迪士尼相映成辉,一东一西,兼容并蓄,海纳百川。


    而季铭,他也越来越有钱了。


    番外5


    有凤来仪


    《山海:大荒行纪》掀起的狂潮,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感受了一把五十年前那种观影热情——动辄亿万人次的量级,万人空巷的场面,街知巷闻的议论,茶余饭后的话题。


    百亿票房,更是一剂全方位的刺激。


    投资制片方单单从全球票房中,就能收获近50亿人民币,再加上全球范围内视频网站、流媒体、周边版权、电视、DVD、电影音乐授权……作为周边开发最为完整和成熟的国产电影,预计把制片方收入推高一倍并不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后面的这部分收入,是不用和院线、宣发来分成的,因此天成文化领衔的投资和制片方,能够从《大荒纪事》获取的毛利很可能高达百亿以上。


    投入?


    三部分摊下来,《大荒行纪》占到一半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20亿左右。


    一部电影,20亿成本,当然已经高到了没边没际,堪称国产电影第一,而且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友情片酬,以及从各大剧院团请来的并不贵的老师们,以及不取酬的季铭本人——他的演员片酬、编剧片酬、制片片酬、监制片酬全都合入权益股份计算,譬如光线投2亿,按照40亿总成本,应该占5%,实际上仅有3.5%,这里头复杂的价差,很大一部分就是属于季铭的。


    所以各方实打实投进来了40个亿,天成却能以15亿直接投入占据54%的权益,其它各方投入25亿只占46%——这里面来去就是十来个亿的价差,除了稀缺项目的高溢价之外,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季铭的。


    如果按照市面上那种大嘴巴的宣传方式,《山海》系列算到50个亿投入,天成自己喊到25个亿,都是不过分的。


    财经媒体这么随意算一算,在寒冬腊月的影视行业,以及整个下陷的经济大局下,这种规模的“暴利”项目,简直万中无一。而且《山海》是个系列片,后面的收入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季铭不可能让这个系列一轮游,更不可能让它虎头蛇尾,辜负加诸其上的那么多名头和声誉。


    “……然后我们应该注意到,《遇仙降》《默》等仍然在持续为天成文化获得可观现金流,譬如《大荒行纪》大爆之后,《默》就传以2000万美金价格再出售非独家流媒体版权给予AppleTV。《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商业片,同样不遑多让,更何况,两者的后续系列,也都备受期待。再考虑到《山海》系列三部曲尚有两部握于天成文化之手,以及中国版漫威即将诞生的浪漫狂想。


    天成旗下的寂静湖音乐剧团虽然看似并不起眼,但稳定破亿,甚至破两亿的年度票房收入,同样是一只令同行艳羡的现金小牛。


    这家由季铭个人拥有的影视文化公司,已经是一家彻头彻尾的独角兽了,而且是有稳定成熟的盈利模式,几乎无负债,收入结构非常健康,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拥有良好,甚至称得上优秀的盈利预期的独角兽。


    当然,它也具有自己的缺陷,就是过于依赖季铭本人,倘若季铭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对于天成文化的打击都是致命的。不过目前来看,《山海》世界的构造,肯定有其它主角,譬如刘然的鲛人,巩俊的九尾狐,都有很大可能做单人电影,假如果真成行,那天成文化的格局就彻底一变了。


    但即便还是有那样的担心,将现在天成文化的估值叫到500亿以上,都在绝对合理空间。甚至以传媒文化版本动辄七八十,上百的市盈率来算,市况乐观的时候,摸高到千亿也并非不可能。


    四舍五入一下,季铭离千亿身价,只差一个上市了。”


    《山海》系列的成功对于国产电影是一座丰碑,对于天成文化更是一座里程碑——打开了传统神话宝库的天成,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山海宇宙,看看对标者漫威吧,迄今,它的数十部超英电影里,也只有《复联4》比《山海:大荒行纪》高三个亿美金。


    而且季铭做不做,做不做得出来,只要市场和投资人相信,估值就可以叫上去。特别地,相对于担心季铭出意外,仅仅25岁的他持续做出更多优质IP的可能性显然更大——看看他过往的履历吧,有什么理由不信任他呢。


    作为《山海》余韵热潮的一部分,季铭究竟有多少钱,值多少钱,讨论的也是蔚然成风。


    天成本身是没有投融资部门的,都是按照项目雇佣专业机构来负责——他们常常合作的机构,其实也变向承担了一些职能。


    “陈总那边,跟我说了好多好多次了,”杨如意也有点屏住呼吸的样子,作为元老中的元老,公司的CEO,季铭如果真的开始走上资本操作之路,她以及天成三巨头另外两位,是必然会有期权激励,那个时候,可能就是以亿计的了,很难不动心啊:“太多资本有意往咱们这里投钱了。”


    季铭从新音乐剧的本子里抬起头来,饶有兴味:“什么价码?”


    “各种各样的,有些靠近官方的资本,就低一些,从200亿到500亿的都有,”杨如意说这话的时候,有点不屑,单单《山海》三部曲,给天成带来的利润,就可能高达百亿以上,甚至更高,这样的一个预期,给200亿估值,那是纯粹想来骗钱了:“大部分给的基本上在800亿到1200亿之间,也就是150亿美金左右。”


    “哇塞,那我岂不是真成千亿富翁了嘛?”


    “您以为呢?”杨如意有点好笑,她是真的知道季铭对这些并不上心,早年他要担心买房结婚的时候,还比较喜欢钱,后面钱越来越多,多到花不出去以后,每年光坐在家里,就几千万上亿的进账,一出去干点啥,那就没个上限了,《默》是几十亿,《山海》就是几百亿,参投的山海乐园项目,也算是几十上百亿的大项目——而且项目驱动模式的运营成本,又会被项目支出覆盖掉的,本身天成文化自己的固有成本是非常少。


    钱只进不出,真是烦恼。


    “这么搞下去,我是不是都要超过两位马老板了?”季铭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他们好像也就两三千亿的身家吧?等我们再搞两个系列起来,分分钟超了他们。”


    “哎,”杨如意把脑袋搁在桌子上,特诡异:“你是不是要分点儿给我们呀?打算分多少?如果要融资的话。”


    “啊?今天天气不错?”


    “……抠吧。”


    季铭笑的不行,因为他对公司的绝对贡献,所以期权这回事其实一直没有人提过。因为明摆着的,天成有了季铭,其他人只能处于一个服务的角色,而不是领导公司前进——包括杨如意,也就无所谓要求期权激励了。


    杨如意其实也看得开,虽然很期待,但心里也明白,才能这么直接问出来。


    “别想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应该都不会考虑这个事情,给你们,你们也换不了钱。”


    “唉,就知道。”


    不过两个人还有挺有兴致地开始查各大传媒文化类,尤其是制片厂的市值排名——在国内,天成影视没有敌手,这也是很诡异的,那些资历深厚的老牌公司,包括光线,华艺之类的,财报都不是那么好看的,投十部也就成个一两部,爆款更是靠天。国际上来说,他们难免看向巨无霸迪士尼,讲起来,迪士尼这种文娱综合体,可比性也不是很大,天成没有自己的电视频道,没有自己的流媒体,没有自己的乐园,哦,山海乐园也在做,但是跟迪士尼乐园比还需要想象力……迪士尼是3000亿美金。


    “唉,”越比越亚历山大,季铭摇摇头,叹了一声:“天成还是老老实实当我背后的公司吧,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也不一定啊,说不定什么时候来个金融危机,我们把奇异果给收购了,不就有平台了?”杨如意畅想起来,从事文化影视行业,觉得自己有一天,能当迪士尼CEO,这种吸引力会让人疯掉的。


    “……金融危机,对你有什么好处。”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