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丹尼尔秦
    第1105章


    待到子孙满堂时


    王鹏,接着是唐城,然后……


    这么一想,在座的这些老家伙突然意识到,如果林海文培养学生的功力,能够一直维持在他脸皮的厚度,那以后这个比赛,岂不是都要被他恶人谷一家给包圆了?如果真是那样,都不管他们自己的私心了,这个比赛的公信力,都是要受影响的呀。


    那就比较严重了。


    蒋和胜和华国美术馆的江涛对视一眼,其他人也是互相看看,一时间都没了声音。


    常硕笑着摇摇头,这个情况他们当然不会是今天才知道的,毕竟上一届王鹏等人横扫奖项,就引发了一场波澜,这一次再度参赛,无可避免会引发一些声音的,倒也不是林海文发个火,耍个横的事情,毕竟他也是追求这个比赛的公信力的,否则谁拿也就没了意义——市场不认可,艺术届不认可,收藏界不认可,第一名也不过就是简历上的一行字。


    不过他们想想之后,也不是很担心。


    “海文这个人是比较懒的,带出来唐城他们这一波,后面的学生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说不定之后就没有徒弟,只有徒孙了,王鹏他们的弟子,大家总不至于担心了吧?”常硕作为组委会主席,这番话他也是早有准备,林海文自己是懒得说。


    没出息。


    要是这帮人还能搞个什么人才培养计划,来竞争一下,林海文还真是佩服一下了要。


    听了常硕的话,这些人还有点不相信呢,使劲儿瞅林海文,想要从他这里拿个保证什么的。林海文就只是笑眯眯的:“怎么了,各位是不是又要给我加担子了?说得倒也是,我自己成功,不代表咱们国家成功了,我就是一世不输人,也不能保证我后继有人。各位年纪都比较大了,会担心传承这一点,也是很正常的,是我之前考虑不周了。虽然我这个人是比较懒,但是如果你们都执意要我为画坛多做贡献,多培养人才,我也不是听不见意见的人啊,不过就是辛苦一点,这点承担,我还是有的。”


    有那么好几个人,差点笑出声来。


    不过这里的人对林海文,也算是比较了解了,知道他嘴上不饶人——当然,如果这会儿有谁敢接一句,那就要“梦想成真”了,林海文就真要为画坛做更大贡献了。


    “呵呵,王鹏、唐城他们,都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人才了。”陈卓扬出来和稀泥:“不过说来,他们跟海文的年纪差的也不是很多啊,王鹏就比你小一两岁吧?你们倒不能说是两代人呢。”


    这么一想,等王鹏他们有了弟子,弟子又有弟子的时候,林海文说不定还在创作期呢,那时候还真是活着的老祖宗了,到时候以林海文的脾气,不知道那些徒子徒孙又是什么表情了。


    陈卓扬想了想,都差点笑出来。


    蒋和胜就顺嘴一问,这么就把话题给转走了——至于林海文要不要为祖国花朵做贡献,还是算了吧。


    被问起,陈卓扬也没有搪塞,就把自己想的给说了:“三五十年之后,等海文跟我一个年纪,到时候满华国都是海文的徒子徒孙,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对你这个老祖宗。”


    恶人谷门下就不说了,有王鹏唐城这一批,几十年繁荣是定了的。


    黄帝杯如今的声势,说是把青年画家一网成擒也不为过——今天这些三十岁不到的,包括往后几十年的青年画家们,可不就是华国画坛以后的人物了么。这都算得上是林海文的门生。画坛这种传统领域,师徒弟子的约束,还是很大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林海文自己,他今天不到三十岁,就已经问鼎在世画家拍卖榜,接下来这么三五十年,他只有可能往上走的,哪怕从今天开始熬资历,那也能熬到举世无敌,寰宇无双的地步——那就是真正的全球油画第一人。


    这么几点加一起,还真就会出现陈卓扬说的那个局面,徒子徒孙,遍布世界。


    大家畅想了一下,有点好奇,也有点遗憾,在场的人里头,除了个别极长寿的,肯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不过陈卓扬这么一个脑洞,倒是让气氛好了不少——争什么呢,等到林海文真的走到哪一步,哪怕年年他的学生拿奖,也算不上什么大事儿了。接下来的审核工作倒也更顺利了,大家有商有量的,大体都能按照实际水准来分等级。


    有林海文坐镇,大的猫腻本来就是做不出来的,现在大家收了心,倒是让第二届黄帝杯的结果,成为几十年来华国最公正的一次评比。


    六月中旬。


    第二届黄帝杯颁奖仪式,在京城人民大会堂召开,来的主管领导坐了一排,原中河省一把手,原中河省宣传部一把手,以及主管文教卫的政院副总,文化部的,教育部的,文联的,美协的,剩下各省市的,更不必说了,人头攒头,济济一堂。


    颁奖礼大升格,一个是因为挪到了京城来办,京城这地方,一个花盆下来,能砸到六个厅级,三个部级,剩下一个国级,官儿太多,请来也容易。但要是想让他们下凡到中河省去,那就难了。另一个则是因为这场比赛,受到的关注度确实前所未有,尤其在海内外都是如此,这中间,好多位国际油画大咖,接连访问华国,整个黄帝杯期间,这种高水准的大咖对话会,几乎比平常年份一年都多。更还有欧洲、拉美的一些高级别交流团,也来共襄盛举。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华国在海外大学设立了很多华文学院,用以教授华文、华国文化,当然也有经营软实力的考虑。这次比赛影响力出来之后,很意外的,通过华文学院来接洽艺术交流的案例,多了几十上百倍——能够一步将华文学院的影响力扩展到主流艺术的交流上,这当然让很多人喜出望外。


    所以这个颁奖典礼,最后就升格了。


    不过领导们全程在底下鼓掌,一个也没上台,颁奖典礼照旧先是地主致辞,这次换成了京城的市长,接着是组委会主席常硕发言,然后是评委会专家代表、国美的罗院长发言,最后林海文总结——接着就开始颁奖了,颁奖的也是评委会的专家们,蒋和胜啊、程逸飞啊、陈卓扬的等等。


    最后大合影的时候,领导们集体上了一次台。


    惊掉一地下巴,要知道在华国这个地方,从来都是级别论英雄,权力比高低的,把大领导晾着这种事,想都不敢想。


    这是林海文要求的——要升格颁奖礼也不是一声令下就可以的,各方面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就集中在林海文这里,他松口就可以,他不松口就不行。就是这么牛哔。因为选出来的这些人,还要去巴黎比决赛,到时候这帮领导可没有什么用处,林海文的性子,随着他地位飙升,也是越来越广为人知,需要考虑他性子的人,级别也随之越来越高。到了今天,他隐隐然成为国内艺术领域第一人,全球艺术权威当中唯一的华国人,以至于哪怕是政院的副总,也都认可保持颁奖礼“艺术性”“专业性”“纯粹性”这些标准。


    这也足以在很多层面,让林海文的名字绕梁三日,绵绵不绝了。


    ……


    王鹏、楼均、芮明月,这三位包揽了第二届黄帝杯的三甲,居然也没有特别大的异议,只有楼均跟芮明月谁第三谁第四,有了点小小争执,后来还是俞妃说既然水准差不多,那就照顾一下女同志,才定了芮明月的季军,楼均就退居殿军。


    但是都有去巴黎的机会。


    “……我想出去两个星期采风,回头再准备参赛作品。”唐城手里一边涂着,一边跟林海文报备:“时间应该差不多。”


    “你去哪?”


    “天马河大瀑布吧。”


    林海文点点头,一般去这种有冲击性的地方采风,往往说明画家有了突破的冲动,如果唐城能够更进一步,倒不是说不能跟王鹏争一争的。


    王鹏现在处于一个平稳上升期,需要多画多思考多积累,短期内想要再有什么大的突破,不是那么容易。


    “行吧。”林海文站起身来:“这次老鹿,吕骋,王鹏,还有唐城你们五个,再加上思寒,拢共九个人,下面就是准备去巴黎。国内呢,我是有数的,我们的美术教育有一些呆板,你们这个年纪想要出什么特别好的人才,那是不容易的。但是呢,欧洲不一样,油画是洋画,人家几百年的气氛,不是咱们能比的,我在欧洲的时候,看到一些隐居小山村,效法梵高、米勒的年轻画家,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水准是真不错,主要是灵性十足。”


    “是啊,佩姬也获得了名额呢。”芮明月说的是林海文的洋弟子,意大利妞佩内洛普,她也是离开天美回国去参赛了。不过欧洲的选拔赛只出名额,不评选一二三名,他们的青年培养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再多一个比赛出来,以他们的财力和容量,有点得不偿失了,主要还是瞄准国际赛。


    “所以啊,还是要上心,你们的老师还没输过,什么荷兰鹦鹉,什么美国昆虫,都不是我一合之敌。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全力以赴,别让我太难看。”


    “知道了。”


    当林海文的弟子,也是有压力的。


    第1106章


    《花样年华》


    黄帝杯谢幕之后,林海文在国内行走,更加顺畅了不少。


    连带着祁卉的电影在筹备的时候,也都顺利的不得了,经过三个月的准备,主要是在海城要搭一个大街景,时间比较长。到六月底,也都基本上完成了。


    6月的最后一天,剧组在海城烧香祭神开机。


    女主角祁卉,男主角徐牧,导演田呈宗,一众大牌配角,齐齐现身开机仪式,现场挤进了差不多二百家大小媒体,各种神器满天飞,平台直播的,手机举的老高。当然最前头的还是长枪短炮,都是各大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的人。


    这部电影自从田呈宗宣布,就吸引了无数关注,各种讨论层出不穷。女主角是头一个曝光的,然后就是男主角,徐牧并不是特别顶级的男演员,这几年也出产比较少,但是他本身就是海城人,而且在那么多候选演员当中,跟祁卉的荧幕感是最好的。


    林海文也看过这个人,对于这个在电影里要跟祁卉情感纠缠的男人,他觉得很奇妙的是——徐牧还挺有梁朝伟那股忧郁男神气质的,话不多,眼神深邃,当然,虽然徐牧十年前就拿过华语电影权威奖项金龙奖的影帝,演技上他跟梁影帝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田呈宗也是一位很会调教演员的大导演,不少一线演员都经过他培养。他既然能选中徐牧出演周慕云这个角色,想必还是看好他的。这一点,林海文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也没必要去插手。


    除掉这些主创人员之外,所有媒体最希望看到的,当然还有《花样年华》背后的大老板——首度创作电影剧本的林海文。


    这位大文娱领域的权威巨擘,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都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影响力,这在整个华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他首度触电文艺电影,让媒体们都期待爆棚,以至于跟林海文关系不错的《新文化报》,都忧心忡忡地站出来为他泼凉水:


    “林海文在传统文学,以及歌词、电视剧本等方面的文字创作,自是一代宗师,然而我们必须知道,一部电影,剧本很重要,但绝非是可以左右电影质量的唯一因素,导演、演员、剪辑等等,每一个部分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成片质量。这也是为什么编剧们常说——好的剧本不代表好的电影,好的电影必然有一个好的剧本。因此林海文迈步进入电影编剧的行列,当然值得电影爱好者捧杯庆祝,但对《花样年华》这部电影的成片有过高的不合理期待,就未免有些不理智了。”


    但绝大部分的娱乐媒体、电影刊物,还是对这部新片相当追捧的。


    海城的《电影画报》就给了花样年华的开机仪式一个封面——作为华国比较权威的一个电影专业刊物,这个待遇是非常罕见的,在《电影画报》接近百年的历史上,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花样年华》开机”


    “林海文+田呈宗+祁卉+徐牧”


    “大文学家+大导演+敦煌前董座+金龙影帝”


    “华语影坛十年最受瞩目作品”


    一行一行的大小标题,或者加粗,或者变色,将一个一个的符号、关键词突兀出来,映入读者的眼帘——其中最为巨大的字体,最显眼的颜色,不是田呈宗大导演,而是“林海文”三个字。


    在内册中,《电影画报》使用了更加惊人的措辞:《花样年华》将是国产电影的新起点?


    国产电影的发展是很有趣的,在上世纪末全面市场化之前,那些主旋律片子就不说了,只说开放之后,文艺片和商业片两条路走的都是磕磕绊绊。文艺片一直游走在审查的边缘,导演们似乎永远在关注伤痕——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而广电则永远在担心这些电影否定掉政府的成就,双方拉锯不休,你退我就进,跟游击战一样,至今没有改变。而商业片就更加诡异,叫好又叫座的商业片简直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国内电影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怎么做一部有诚意的商业片——要么干脆粗制滥造,要么就用力用错地方,或者用力太猛。


    当然,面对好莱坞的巨大领先,对比之下,国内商业片不讨人喜欢也不让人意外。


    “从备案消息看,《花样年华》是一部讲述爱情与家庭,出轨和忠诚的时代人像,它吊诡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非常剧烈。而在老海城纸醉金迷的时代背景下,又被蒙上一层欲壑的霓虹灯光。纵然林海文的笔触特点是极其多变和丰富的,但我们还是能够想象这部电影必然是极其华丽的——不仅止于画面,还在于它的层次、衔接、讲述。它也必然是诗性十足的,充满了文人骚客的风流韵致。


    一个理论上是华国能拿出来的最好的编剧,一个是作品等身的传奇导演,还有一对儿风流标致的主演,再加上这么一个老海城的别样故事,所有准备好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这将为今天的国产文艺电影树立一个新的标杆——怎么讲好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你我身边生灭的题材和故事。”


    《电影画报》之外,更为大众一点的媒体,关注点的就比较寻常了。


    “分手礼物?林海文破戒为祁卉创作电影剧本——一个关于身心出轨的老海城故事”


    “剑指年度最佳,为您盘点《花样年华》的豪华班底。”


    “林海文的电影,还是田呈宗的电影?《花样年华》将染上谁的风采”


    “祁卉的处女作——论一个电影公司董事长的自我修养”


    “开疆拓土,林海文传奇人生的最新故事”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