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十虎上将及李典】
3个月前 作者: 檀弓虎
本书中的曹营十虎上将脱胎于“曹八将”。
曹八将是因为京剧中曹操身后总站八员上将所以叫“曹八将”或“八虎上将”分别是八虎上将:痴虎将许褚、二虎将张辽、三虎将乐进、四虎将李典、五虎将曹仁、六虎将曹洪、七虎将夏侯渊、八虎将夏侯惇。因典韦早死徐晃又另称“无敌将”故不在其列。
在本书中此十人并称“曹营十虎上将”。但是如果加上早挂了的典韦和那个无敌的徐晃号称“十虎上将”的话这个排名就是个问题所以先不公布结果到时候看老虎分析的是不是有道理。
唉呀对于三国武将的排名历来争议不休横向纵向比较众说纷纭很是热闹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生机缘不一样掺杂的因素很多比如武器比如战马比如铠甲(关羽二爷如果穿着全套的硬铠甲眼睛都不露估计黄忠也拿他没办法)比如年龄比如士气……如果一样的话还是真难说谁更胜谁一筹所以对于三国武将排名这个问题俺也就不说什么了但是对这个曹营十虎上将的排名老虎还是能看清楚的当然大家更是一目了然。
以前老虎看三国史料和小说的时候对“曹八将”中的李典印象不是那么深刻老虎有时候也票上几回京剧一直纳闷李典这家伙怎么成上将了?还排在曹营大将二曹二夏侯前面?在老虎的印象里在一些游戏中他的数据设置倾向于文官。
后来一查资料不打紧老虎立马现李典确实是个人才文韬武略一样不少。老虎感觉他像个文官也没错这家伙内政方面是有那么两把刷子的。这样这家伙不就成了文武全才了?于是老虎崇拜之情泛滥。
仅对此君历史年表和经典之战稍作整理部分材料来源网上详情请关注本书(又得拉票拉收藏了)。
【历史年表】:
李典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
[194年]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招降李乾李乾不肯被杀。曹操让李乾子李整统领李乾兵跟从曹操平兖州诸县有功迁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离颍阴令为中郎将统领李整的部队迁离狐太守。
[2oo年]曹操与袁绍相拒官渡李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袁绍破用李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2o2年]曹操击袁谭、袁尚于黎阳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曹操对李典、程昱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
[2o3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李典从夏侯敦拒之。刘备烧屯假意逃走夏侯敦率诸军追击之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敦不听与于禁追之李典留守。夏侯敦等果入贼伏里与战不利李典往救刘备望见救至乃退。
[2o4年]李典跟从曹操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215年]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张辽欲出战。乐进、李典、张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张辽破走权。增邑百户并前三百户。
李典好学品行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官拜破虏将军。年三十六薨子李祯嗣。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邑百户赐典一子爵关内侯邑百户;谥李典曰愍侯。
【经典战例】:
【大破薛李】
李典年少好学博览群书有才华。从父亲李乾早期跟随曹操破黄巾、击袁术。吕布突袭兖州的时候曹操派李乾回老家乘氏安抚民众。
李乾手下有几千家宾客当然是吕布拉拢的对象。就派出薛兰、李封试图招降李乾李乾不从遂为薛李二人所杀。当时的兵马是父死子继李乾死后李典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其父所率领的数千部曲的领袖。曹操也许在当时就已经看出了李典的才华令李典整理军队和曹操一起攻击薛兰李封。大破薛李的军队并击退吕布的援军。
后因跟随曹操平定兖州有功任中郎将离狐太守。当时李典最多只有十六岁(杀薛李时是195年逍遥津战役是215年李典死时36岁即使逍遥津战役后马上就死他当中郎将的时候也最多只有16岁)。年龄如此之小能得此高位可以推断出所立功并不小。
【进击高干】
后曹操攻击袁谭、袁尚李典和程昱负责运军粮当时走的是水路。
袁尚既派高干率军驻守在河上断绝水道。运输队不得过曹操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李典水路走不通就走陆路。高干大概是看到对面的只是曹军的运输队没有放在眼里又有地利防备比较松懈。
李典由此看出了敌军有可乘之机认为敌军自峙地利防守松懈装备少攻之必破。说服程昱及其他将领渡河进击高干大破之打通了通往曹军主力的水路。
按年份算当时李典也就是二十出头一点有此胆色有此敏锐的观察力可以说已是良将之才。
【博望坡战役】
在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博望坡战役而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么一场作为原型的战役不过主角并非诸葛亮而是刘备这场战役里面获胜的是刘备军。
但可以说如果领兵的是李典而不是夏侯淳获胜的也许是曹军。刘备北侵李典跟随夏侯淳对付刘备。刘备见大军到遂把军营烧掉退兵。夏侯惇领兵追袭李典看出其中有诈劝道:“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夏侯淳以及曹营里著名的另一位智将于禁却都看不出如此浅显的道理想是恃着兵多以为可以用大石压死蟹的方式把刘备军打垮傻乎乎的就猛追了下去。
于是毫无悬念的就中了埋伏最后还是李典带着兵去把夏侯淳救出来。
【平定高干之乱】
其实讲到李典我想大家一定会想起另一个人——乐进。因为无论是在《三国演义》里面还是《三国志》里面有很多战役他们都是并肩子上的。相对来说乐进以勇猛闻名李典以智谋见长这一对搭档可以说是相当完美的。
在曹操军攻击乌丸的时候高干叛变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这对搭档第一次有记载的合作曹操派李乐二人攻击高干二人包围壶关城直至十一月曹操亲自出阵。
【东征海贼】
第二年八月这对搭档再度出击东征海贼管承大破之管承逃入海岛。
由于数次立功李典升迁为捕虏将军后迁破虏将军。(ps:这里大有文章可作。)
【逍遥津之战】
到后期李典被曹操派到合肥与张辽乐进一起率七千多人镇守合肥防御孙权曹操自己就跑去了打张鲁。
老实说这七千多人实在是少了点也太看不起东吴的实力了以这三人的身价和东吴的威胁少说也得给个三五万的。大概曹操是想着自己刚刚攻打完孙权孙权不敢妄动的原因吧。
可惜曹操前脚刚走孙权后面立马拉了十万人就把合肥给围了。面对此危机张辽认为等得援军到合肥也守不住了应该主动出击。虽然李乐张从来就不和(还有个于禁张于乐三人互相都看对方不顺眼)但李典却没有拘泥于私仇慷慨激昂的说:“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他这样说看来仇还是挺深的)遂与张辽精选八百人攻击吴军一度逼退东吴军。
这就是著名的逍遥津之战这一战打乱了吴军的阵脚大长了魏军士气。吴军围城十余日见没有破城的机会只有撤走。当然这场仗功应归在战斗中勇猛无匹的张辽但同样不计前嫌出战的李典也同样功不可没。
【评价】
很可惜的是这样的将才却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死了。否则他的成就必不低于他的好搭档乐进。他的功绩也受到了领导者的肯定曹芳做皇帝的时候在曹操的宗庙里面留了一个位置给李典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三国志是这样评价他的“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
这就是李典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十六岁就被部下称为长者他的品德和为人是可想而知了。而且他不与诸将争功这也许就是他一直职位都不算太高的原因但这有什么呢他的智谋可以看出并不逊色于曹魏的大部分将领而且如果他不是早死必定可以获得更高的成就。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身在“曹营十虎上将”之列可谓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