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青史尽成灰
当阅舰式刚刚结束的时候,柳淳终于发话了。
“将士们,我大明海军,是横行四海的无敌舰队。我们要维护的不只是沿海航路的安全,更肩负着维护世界秩序的任务。”
“就在刚刚,有人居然敢轻慢大明天子,不参加阅舰式。他们想干什么?无非是想抓紧跑回去,告诉他们的主子,要想办法应付大明。”
“说白了,他们还不愿意臣服!你们说,遇到这样的东西,该怎么办?”
“打!”
有人喊了出来。
紧跟着无数士兵挥舞拳头,大声怒吼。
“打!打到他们臣服为止!”
“敢不臣服,就把他们抹掉!”
海军将士都憋着一股气。
哪怕朱棣把海军的地位提得很高,可海军这边还有非常大的失落……纵观整个军方,皇家武学是勋贵把持的,所有的公侯贵胄,没一个是海军出身的!
凭什么我们的海军就不能有个侯爷?甚至有个国公?
过去大明的重心都在陆地上,即便在海上立了功劳,也没有人关注。
现在不一样了,太师在,太上皇也在!
该是我们的,就谁也拿不走!
“出战!出战!”
“讨伐不臣!”
……
喊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大海都跟着沸腾起来。
柳淳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表示很满意。
其实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强大的陆家多是自保的武器,唯有海军,才是真正向外拓展的神器。
尤其是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后,海军的强大与否,直接和国家的雄心壮志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到了大明海军横扫天下了。
“既然如此,我就在这里等候你们凯旋而归的消息!”
“将士们,出发!”
柳淳一声令下,一共五十三艘各类船只,两万七千名将士,浩浩荡荡,直接南下。
这些舰船劈波斩浪,声势浩大,完全是泰山压顶……在场那些使者全都脸色煞白,肝胆碎裂。
那几个提前离开的使者,正如柳淳预料的那样,他们是抓紧去向国内报告。
另外呢,他们也对朱高炽逼着他们签的协议不满。
不就是一纸空文吗?
想约束我们,没门!
柳淳笑呵呵瞧着这些使者,“我知道,你们当中不少人跟着那几位的心思差不多。只不过你们没有他们的胆子,还不敢公然跳出来和大明做对。这或许是对的,咱们不妨打个赌,朱和将军他们南下之后,能灭掉几个国家,抓捕几个国王回来?”
这些使臣脸都绿了!
还有打这种赌的吗?
输赢都不好说!
这时候终于有一名暹罗使臣站了出来,他怒视着柳淳,悲愤质问:“您的作为和万世师表四个字,也太不相称了!”
柳淳忍不住扬天大笑,“很好!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就是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希望你好好学习!”
第945章
横扫南洋列弱
“大明就算再强,也没法为所欲为,只要咱们抱成团,就不怕大明!不用怕的!”暹罗使臣不断鼓劲儿。
“大明久居北方,气候寒冷,他们的兵到了南洋,森林密布,瘴气弥漫,到处都是毒蛇毒虫……这些明人活不下去的,老天会收了他们!”
当你憎恨一个人,又没法干掉他的时候,通常都会盼着老天爷显灵。
只是他们忘了一件事,老天爷也是欺软怕硬的,这一次,老天爷站在了大明这边!
对付南洋诸国,绝对不能用陆军硬碰硬。
君不见蒙古铁骑攻击安南,头破血流,大明几次征讨,也是损失惨重,得不偿失……说到底,这里地形和气候都太不利于北方士兵了。
不是将士不能打,也不是这帮猴子有天助,实在是非战斗减员太严重。
十万人南下,还没到战场,因为疾病瘟疫,就损失了超过一半。从古至今,人类最大的敌人,都是那些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这些小东西可比刀枪厉害多了。
柳淳也不觉得大明的兵力能够碾压一切。
所以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事实上张辅和李景隆都已经反复试验过了,确实有效。
“太上皇,陛下,你们请看……这些南洋诸国,有什么共同之处没有?”
李景隆也参加了登基大典,他此刻手里拿着一根棍子,面对着沙盘,指指点点,颇有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骄傲劲儿。
朱棣都不拿正眼看他,这个废物也敢跟自己谈用兵之道,真是活久见啊!
李景隆发觉自己被无视了,他只能转向柳淳。
“海国公,你在海上这么多年,见识比起很多旱鸭子要强多了,就别卖关子,赶快说吧!”
李景隆一听这话,高兴了。
没错,自己跟一个旱鸭子置什么气?
他咳嗽了两声,开始滔滔不绝,讲述起来……“南洋地形破碎,岛屿众多,即便是陆地,也相对狭小,而且因为河流山川相隔,造成版图分割,小国众多!可以说是多如牛毛!”
旱鸭子朱棣微微哼了一声,没什么稀奇的,早都知道。
李景隆清了清嗓子,继续又道:“南洋诸国的农业生产普遍集中在河口三角洲,还有近海平原地带,毕竟这里水热条件最好,产量也大……他们开发内陆的能力是非常弱的。”
“农业集中区,就是人口集中区,人口集中区,又是城市集中区……故此南洋诸国的核心城市,都在邻近海洋的区域,有的干脆就是港口城市!”
说到这里,朱棣的眼皮微微上挑,而朱高炽已经在搜寻沙盘,验证李景隆所说。
当他仔细对比,还真别说,十之七八都符合这个规律。
即便没有濒临海洋,距离也差不太多。
这个道理李景隆已经讲透了,近海农业发达,同时海上交通便利,方便集中物资,供应城市需求。这个规律也适用中原王朝,只不过中原面积太大,不能放在沿海,所以只有修建运河,才能解决京城海量人口的需要。
“弄清楚了南洋国家的条件之后,征服土地,设置州府,派遣官员……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而且后患无穷。”
“最好的办法!”
李景隆清了清嗓子,把声音提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海上出击,攻破都城,破坏这些国家的中枢。然后我们在沿海设立据点,依靠据点,向内陆辐射。”
“南洋诸国的内陆,普遍掌握在部落土司手里,只要摆平了他么,就基本上控制了一个国家。所以经略南洋的核心不在土地,而在商业。”
李景隆侃侃而谈,当他说到这里,包括朱棣都瞪大了眼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家伙的确有点东西啊!
原来过去经营南洋的思路都错了,怪不得迟迟不能把这些地方纳入版图呢?
李景隆越说越高兴,他从来没有如此满足过。
“想要掌控南洋,还要把握一个关键!”
“就是我们试图用商品征服这些国家,他们本国的力量会反对吗?”
这一次朱棣也开始思索起来。
能不反对吗?
谁愿意自己的财富流失,任人鱼肉呢?
李景隆终于笑了,“那些土司大族,坐拥大片土地的人,他们不会反对,这帮人需要用相对实惠的价格,获得精美的工业品,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至于是不是本国的,根本无所谓!”
听李景隆讲到了这里,柳淳突然抚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