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青史尽成灰
    “朕自冲龄,追随先生,读书学习……几十年来,承蒙先生指点提携,学业大进,先生教训之德,担心不敢忘怀。”


    “吾师学究天人,当世无人能及,开创科学一脉,大兴教化,天下学子,承蒙恩典,世间才俊,无不仰之如北斗。”


    “朕何其有幸,能得到先生教诲,先生所传,有学业知识,更有治国之道,为政之心。朕承蒙父祖恩典,继承皇位,理当开创新局,光大祖业!”


    朱大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他这番表态,让不少人都懵了。


    作为一个即将登基的天子,他需要感念的,无非是老爹朱棣,毕竟是朱棣把他立为太子,又提前把皇位传给他。


    感谢父皇,是理所当然。


    可是朱高炽的这番话里,竟然把师父柳淳放在了第一位。


    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你师父帮你弄到的皇位?


    这也太离谱了吧?


    许多人都把目光落在了柳淳身上。


    此刻柳淳正坐在朱棣的旁边,他一身蟒袍,眼睛低垂,一语不发,好像入定的老僧似的。


    他知道自己打了一辈子雁,结果被雁啄了眼睛。


    朱高炽这个混账,绝对没憋着好屁!


    早知道就不该答应他的要求。


    柳淳暗暗腹诽,朱高炽却不管这些,自顾自道:“吾师之功,又岂在教化朕一人而已!吾师早年辅佐太祖高皇帝,推行变法,改革币值,厉行均田,使我大明国祚昌隆,根据稳固。又扫平奸邪,开疆拓土,富国裕民……出将入相三十载!我大明盛世,远迈汉唐,吾师之功,功在天下,功盖万古!”


    朱高炽挥动粗壮的手臂,面对着所有的外藩使者,面对着朝中的文武大员,面对着那些参加大典的将士,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


    “吾师开启科学一脉,著书无数,世间万类,无不囊括其中,文治武功,冠绝天下。世人谁不读柳氏之书,谁不学柳氏之学?”


    “吾师之名,胜过孔孟夫子,吾师之功,超过历代名臣贤相,为古往今来第一人!”


    这家伙越说越过,彩虹屁吹得,柳淳都能立地飞升,直接上天当神仙了。


    旁边的朱棣紧绷着老脸,内心里都骂翻了天。


    虽然他清楚儿子的打算,但是在登基大典上,把柳淳抬得这么高,弄得跟柳淳要当皇帝似的,这算什么啊?


    朱棣竟然有那么一点嫉妒。


    谁知道,朱高炽竟然玩起了语不惊人死不休。


    “吾师论功绩,论德行,论对天下的贡献,都是当世圣贤,冠绝古今,千古一人……所以朕替恩师准备了一座金人塑像!”


    伴随着朱高炽的手指,红色的绸子扯开,一座赤金雕像,出现在对面。在金人的底座上,还赫然有四个字:万世师表!


    第943章


    新君登基


    朱高炽卖力宣扬柳淳的功绩,还给弄出了一尊赤金雕像,这一手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玩得有点大了吧?


    哪知道,更大的还在后面呢!


    “恩师,弟子承蒙教诲,不敢居恩师之先,故此恳请父皇,先行封赏恩师!然后再举行登基大典。”


    说完,朱高炽主动退到了一边,躬着身躯,极为老实,和刚刚的侃侃而谈全然不同。


    他退到了一边,所有人的目光就落在了朱棣手里。


    而咱们的永乐大帝手里正攥着一份圣旨,这是朱瞻基刚刚递给他的,在事先,朱棣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好小子!


    真是好小子!


    敢架空朕的权柄了,朱棣气得太阳穴突突的跳。


    可是在这个众目睽睽之下,他总不能破坏仪式吧!


    等过了今天,一起算账!


    朱棣气哼哼翻开了圣旨,等他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就不只是头疼了,简直想要喷血。傻儿子,你把姓柳的抬得也太高了!


    朱棣咬牙切齿,用尽全力,这才压住他的怒火。


    “太师柳淳辅佐大明,功盖寰宇,德过先贤。功成身退,本是上天之道,奈何朕一日不可离先生,大明一日不可无太师,古之仁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故此,朕特晋位太师为商王,上柱国,仍兼任太师太傅,加都督中外诸军事,行御史大夫事,监察中外,赐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等朱棣咬着牙,把这份旨意念完,所有人都沉默了,包括负责整个登基礼仪的杨士奇,他脸色惨白,浑身战栗。


    简直想说一句,老子不干了!


    什么事情能把这位大明首辅吓成这个样子?


    看看给柳淳封的官职,或许就有些眉目了。


    前面的商王,上柱国,太师兼太傅……这些还好理解,毕竟都是大明现有的官职。可后面这些就吓人了,而且还是吓死人不偿命的那种!


    首先说赐九锡,这东西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是权臣的标配,尤其是经过曹老板的发扬光大,九锡变成了称帝的前奏序曲,接下来差不多就是群臣上书,逼退旧主,拥立新君了。


    接下来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也是从魏晋开始设置的一个位置,许多猛士都担任过,比如和司马家共天下的王导,比如三次北伐的桓温,还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刘寄奴,在称帝之前,也是都督中外。


    至于“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十二个字,则是代表臣子能得到的最高殊荣,作为建立大汉的第一功臣,萧何得到恩准,上殿的时候,能佩戴一柄宝剑,这已经是臣子能达到的巅峰了。


    总而言之吧,这几项里面,有一项落到头上,就表示要篡位夺权了。


    柳淳厉害了,一下子把各种成就都收集全了。


    朱大胖莫非要逼着他师父造反不成?


    杨士奇的脑袋,在一瞬间,转了三百六十圈,渐渐的,他冷静下来了。


    如果柳淳没有出海,有一项落到头上,那就是篡位的标志,可是柳淳已经出海就藩,这些位置或许就该做其他解释……他略微迟疑,瞧了瞧朱高炽。


    发现这位皇帝满脸笑容,透着得意。


    其实没有这么复杂,完全就是字面意思罢了。


    前面的不用说,所谓都督中外诸军事,就是表明柳淳能调动海外和大明的军队,如果遇到了事情,他可以直接发兵平叛,讨伐不臣。


    至于行御史大夫事,则是代表柳淳能监督各国。


    其实这么安排,也是常理。


    比如金幼孜,他的官职就是大学士,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北等省军务……


    以柳淳的身份,当然不能和金幼孜一个级别。


    所以朱高炽就遍览史册,挖空心思,挑选了“都督中外诸军事”这个名号,这个中,自然是指大明,外就是外藩四夷。


    总督军务,监察天下。


    这就是柳淳的权柄!


    至于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这些都是朱高炽给师父的礼遇,不过说起来,柳淳去了海外,回朝的机会也不多了。


    或许有一天,朱高炽也会向老爹一眼,把皇位交出来,然后自己出海,巡视天下,没准到了那时候,师徒还有团圆的时候。


    “师父,弟子对您老的拳拳之心,还望师父能体会啊!”


    朱大胖恨不得对柳淳跪下了。


    此刻出于万众瞩目之下的柳淳,老脸微红,他既不是害怕,也不是高兴,而是愤怒!


    堂堂老油条,竟然被小油条给算计了,真是气死人了!


    光是从那个拼装起来的官职,柳淳就能猜到,保证有于谦的手笔!


    那个兔崽子在不久之前,就成天抱着职官表研究。


    能把魏晋南北朝的官职拉过来,弄到一起,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其实相比什么篡位的担忧,柳淳更加生气的是没法安稳过日子了。他去海外,就是想躲开大明的风雨争执。


    可该死的朱大胖子用“中外”两个字,就把柳淳给拴住了。弄得他想置身事外都不行了,这不是坑师父吗?


    相比起这些人各样心思,在群臣当中,朱能,朱勇,还有刘政,汤怀,甚至包括继任锦衣卫指挥使洛枫……


    他们就只剩下俩字:高兴!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