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青史尽成灰
    “小子,咱们快着点,去古北口过夜!”


    两个人不顾疲劳,快步向前!


    依照史书记载,明长城是从永乐年间开始修的,不过当刘淳赶到古北口的时候,就发现有许多施工的民夫忙碌着,依照山势,修建城墙,在关口要塞,建造墩堡烽火台,对小股的骑兵能起到防御作用,当大股敌袭的时候,又能发出警报,站在这里,才能体会到烽火连天是什么样的场景!


    “这都是北元鞑子,贼心不死,时时入寇抢掠,全都怪他们,老百姓才不得安宁!”


    柳三怒气喷张,他记得是元鞑子害死了全家,不光是他的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的乡亲,柳三为数不多的童年记忆里,最多的就是一个字:饿!


    饿到发慌!


    没有粮食,吃野菜,挖泥鳅,等到这些也没了,就吃草根,树皮,啃观音土……柳三亲眼见到过,有人吃过观音土之后,肚子涨得像个大球,比怀了三胞胎还严重,可四肢却枯萎如麻杆,怪异的身形,好像传说中的小鬼,哪怕饿死了,也满脸痛苦的狰狞!


    血仇不能不报!


    “元鞑子该死!好在他们猖狂不了多久了!”


    柳三信心十足,他这次拿到了关键的情报,只要交给朝廷,运筹帷幄,一定能重创鞑子。没准还能深入大漠,痛击北元,铲除心腹大患!


    相比起柳三的踌躇满志,刘淳则是更关心周围的环境,他能很明显感觉到,守城士兵的认真严谨,哪怕柳三拿出了锦衣卫的腰牌,他们也要确认之后,才肯放行。


    在古北口休息了一晚上恢复体力,柳三生怕耽误了军情,第二天早上就急急出发。考虑到刘淳年纪还小,还雇了一架马车,向北平而来。


    上车之前,柳三把一个包袱扔给了刘淳。


    “随便买的,你先换上吧!”


    他嘴上这么说,可衣服的料子极好,大小也合适,显然是花了心思!咱柳三爷,还能亏待自己的宝贝儿子!


    真别说,刘淳这小子长得就是俊俏,换上了合适的衣服,越发显得挺拔英俊,细皮嫩肉,唇红齿白。


    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头发,好在三爷准备了一个头巾,把光秃秃的脑袋完美笼罩。


    “嘿,光是这卖相,都能混个状元郎!”


    三爷抚掌大笑,什么不愉快都不翼而飞了,这次可赚大了,不但立了大功,还捡了个儿子,真是苍天有眼!


    三爷翘着腿,斜靠在车厢里,情不自禁地哼着小曲,开心到飞起……刘淳的心情也挺好的,他不时询问情况,柳三耐心解答,让刘淳对这个时代增加了许多了解。


    从古北口,到北平,用了两天多的时间……终于高耸的北平城,赫然出现在面前。


    作为昔日的元大都,北平格局宏大,城高池深,非比寻常。


    只不过往来的客商,无暇欣赏北平的雄伟,他们全都聚集在城门口,看着上面的一张告示。


    有识字的读书人摇头晃脑念了出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勾结奸佞,败坏朝典,外通倭寇,内结权臣,罪行累累,罄竹难书……按律问斩,夷其三族!”


    什么?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被杀了?


    臭名昭著的刽子手也有今天?


    真是老天爷开了眼,这就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杀,杀得太好了!”那个读书人高举双臂,兴奋大吼,状若癫狂!


    围在城门口数以千计的百姓,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毛骧是怎么回事的。那个年轻的读书人就主动讲解起来。


    他脸涨得通红,“你们听着啊……这些锦衣卫狗贼,简直坏透了。”他一张嘴,就开始骂起了锦衣卫。


    “这些杀人的恶鬼,专门杀害忠臣,陷害好人,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这么多年了,光是死在这个毛骧手里的人,就有十几万之多!他不光杀人,还抄家灭族……想不到啊,这个贼也有今天!怎么样?老天爷有眼睛,凡是干了坏事的,都没有好下场!”


    年轻的读书人眉飞色舞,高兴坏了,老百姓并不清楚内情,只觉得杀了一个恶人,自然是好事。上了年纪的,干脆跪在地上,高呼陛下圣明,感动地热泪盈眶。


    正在这时候有个少年在人群当中探出头,“那位书生,说的可真有道理!老天爷看得清清楚楚,要不土地庙前面,怎么挂了那么多人皮枕头啊!”


    朱元璋痛恨贪官,凡是贪污六十两以上,就给扒了皮,填上草,挂在衙门或者土地庙外面。刘淳从古北口入关,路上就看到了好几个。


    那可都是文官,而且多半还栽在锦衣卫的手里。


    书生当然能听出话里的刺儿,他恶狠狠盯着刘淳。


    “小子,你也敢胡说八道?”


    刘淳才不怕他,老子也是准锦衣卫,可不能你们这么糟蹋!


    “告诉你,锦衣卫是奉旨办案!你敢说杀的人是忠良,就是要推翻钦案!是什么居心?”


    嚯!


    瞬间一口大黑锅就飞了过去,把年轻书生结结实实扣住了,他涨红的面孔开始失去血色,嘴唇哆嗦着,“小子,你诬陷好人!”


    “你说我诬陷,那你把锦衣卫上上下下,都给诬陷了,你算什么?”


    “我,我没诬陷,锦衣卫无恶不作,人尽皆知,这,这不是把毛骧给杀了!”书生努力争辩。


    刘淳仰天大笑道:“毛骧是毛骧,锦衣卫是锦衣卫,连这点都分不清,还敢愚弄百姓,挑唆事端,小心尔的狗头!”


    别看刘淳年纪小,但声音清朗,义正词严,那个书生竟然被吓得连连后退,失声道:“你,你是什么人,敢替锦衣卫说话?”


    刘淳把肩膀一抱,冷笑道:“打抱不平的人!我可提醒你,锦衣卫手眼通天,你可要小心啊!”


    刘淳轻蔑笑着,书生只觉得后背冒凉气,没准这小子真和锦衣卫有关系,“你,你吓唬不到我的!”


    这家伙嘴上这么说,可是却不停往后退,落荒而逃了……老百姓看得哈哈大笑,那么大的人,被个少年给吓跑了,真是丢人!


    百姓大笑,一哄而散。


    刘淳趁乱回到了柳三的身旁,却发现柳三的脸色铁青,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腻的冷汗。


    “没,没事吧?”


    柳三突然摇头,凄然道:“怎么会杀了指挥使大人,不应该啊!”柳三真替毛骧鸣不平!


    毛骧是第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他忠心耿耿,给朱元璋办了许多的大案。像早年的郭恒案,空印案,他都参与过,而胡惟庸案更是他在后面策动,靠着办胡惟庸案得力,才使得拱卫司变成了锦衣卫,毛骧也顺利成为锦衣卫的首任指挥使!


    这样的一个人,堪称左膀右臂,怎么会被杀了?


    尤其是罪名,更加荒唐!


    明明是毛骧告发的胡惟庸案,他怎么会变成胡惟庸的同党?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柳三简直不敢相信,他心里有种预感,似乎毛骧之死绝不会这么简单,会不会牵连到其他人?


    真是要命了!


    “走,跟我去千户所,我要问问朱千户!”三爷低声道。


    他们快步向驻北平的锦衣卫千户衙门赶来,就在他们刚刚赶到的时候,又一队士兵抢在了前面,把锦衣卫衙门给封了。


    为首一位穿着红袍的官员,对着里面的人,得意洋洋道:“奉天子旨意,废除锦衣卫!我等前来接管衙门,请里面的人出来!”


    第5章


    燕王驾到


    什么,杀了毛骧还不够,居然要废除锦衣卫!


    刘淳很尴尬……本以为认了干爹,抱上了大腿,从此之后,走上人生巅峰呢!哪知道这条大腿说断就断了。


    好比被某顶尖儿的网络公司录取,欣欣然装备上班,结果还没等报道,就关门大吉了!刘淳内伤到吐血!


    堂堂锦衣卫,莫非就这么完了?


    柳三死死握紧拳头,瞳仁充血,恶狠狠盯着那些围了千户衙门的官兵,恨不得生吞了他们!


    看这个架势,不是假的,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皇帝会自断臂膀,这不可能啊!


    刘淳瞧了半天,终于想了起来……原来自从锦衣卫成立以来,办了许多大案子,在前几年的时候,又掀起了胡惟庸案的第二波,许多朝臣受到牵连。


    这一次人们对锦衣卫的非议远超之前,道理很简单,胡惟庸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现在旧事重提,也没有多少证据,诬陷了不少无辜的人,反弹声浪极大。


    尤其是以仁厚著称的太子朱标,几次跑去谏言,冒着被老爹痛打的危险,请求废除锦衣卫。停止残害朝臣,不要兴起大狱。


    就在朱标的一再要求之下,朱元璋终于降旨,废掉了锦衣卫,并且将人犯交给了刑部!内外刑狱交给三法司!


    莫非是锦衣卫就此完蛋了?


    刘淳又立刻摇了摇头,按照史书的记载,锦衣卫的确是在洪武二十年被废,直到朱棣登基,才重新恢复,并且增添了东厂。形成了厂卫的制度。


    不过谁都知道,在朱标死后,蓝玉一案,锦衣卫可是出了大力气的,总不会是诈尸吧?


    刘淳稍作思索,就明白了,多半是朱元璋明面上废掉了锦衣卫,可暗中还保留了很大的权力。


    设身处地想想,谁又舍得把最忠心的狗给炖了呢!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