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要离刺荆轲
    但在私底下,更大的暗流,悄然涌动。


    不过,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风暴,从来没有波及到现实正坛。


    所以,执政会议,依然是有条不紊的召开着。


    每五天一次,讨论和商议条款。


    同时,天下州郡的列侯、两千石们,也陆陆续续的在这段时间,或亲自进京,或派了代表进京,参与商议。


    只不过,大多数人,只有列席旁听执政会议的资格。


    想要提意见,那就只能私底下去找执政汇报。


    再经由某位执政同意,引荐到张越面前,他才有发言的机会。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越不会傻到,在现在这么一个时候,就让其他人有权对国家大事指手画脚。


    更不会轻易的将权力下放给外人。


    所谓执政大夫,现在都只是一个假象,何况其他呢?


    于是,在外界特别是地方上的百姓和士子眼中,长安城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三王五帝之后就绝迹天下的诽谤之木。


    许多老学究,都兴奋的和自己的门徒弟子介绍起来。


    这诽谤之木啊,就是尧舜两位先王的华表啊。


    上古时,先王立诽谤之木,让百姓可以自由的在其上书写自己的困难、问题和对治理天下的看法。


    圣王乘着法驾,巡游天下,遇到有华表的地方就停下来,仔细审读上面的文字。


    对百姓的问题和麻烦,当场解决。


    所以,先王们是真正的民主啊!


    这民主一词,是现在汉室天下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热词。


    不拘儒法黄老墨,乃至官员贵族都在用。


    时髦的紧,当然,解释也各有不同。


    大率在儒生看来,这民主就是尚书里说的: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其实就是万民之主的意思。


    只不过,如今因为张越的影响,解释和释义,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因为,如今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


    所谓上帝、上苍,乃是百姓的诉求和集群化身。


    所以这民主一词,儒家各派,大体都是解释成‘天子之所以是天下王,万民主,是因为天下和万民,需要天子来保护百姓、治理天下,谐和阴阳,梳理五行,而丞相有监于君,防止天子做出伤害百姓与天下的行为’。


    所以所谓民主,被儒家解释为一种制衡。


    皇权与丞相,互相平衡,互不干涉。


    皇帝垂拱而治,丞相与执政大夫们协理万邦,梳理阴阳五行,广泛采纳天下万民的意见就是民主。


    反之,就是独夫民贼,人人得而诛之!


    到了法家和黄老、墨家那边,解释又有些不同。


    譬如,黄老学者,大体会加上一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法家则以为,这民主须得用制度来规范,至于墨家则表示,这民主不能不包括鬼神先祖之灵的参与。


    反正,民主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于是,在很多地方看来,这长安的丞相和执政们,真真是周公在世,伊尹附体,傅说重生。


    天子有福啦!


    可惜,如今的天子真真是不识好歹。


    丞相这样的贤能圣人的话也不听,居然听信一群小人奸贼,差点坏了天下的大好局面。


    难怪当年,伊尹他老人家要放太甲于桐宫了!


    这等忤逆之君,确实需要好好教育!


    总之,年轻的学子们,飘飘自然,都深深的感觉,自己真是遇到了一个好时候!


    参政议政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许多人甚至开始向长安的丞相府写信,提出自己的意见。


    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丞相居然给他们回信了!


    从五月份开始,从长安向东,及至交趾、日南、朝鲜、扶桑,向北到鲜虞、归宁,向西到英县、大宛。


    一个个年轻人,都陆陆续续的收到了一封由地方官亲自送到手中,来自丞相府,加盖了丞相印玺的书信。


    信中,大汉丞相对汉家士子,大加赞许,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天下、为汉室读书。


    更提出了一个让这些人热泪盈眶的概念:天下是吾等的,也是诸君的,但归根结底,是诸君的!


    君等,乃是黎明晨曦时,冉冉升起的朝阳。


    终将,升至日中,照耀天下,温暖四海。


    而吾等,也终将日暮西山,将天下交托于君等之手。


    此先王谓之:薪火相传,而乡中三老称之:延绵不绝是也。


    于是,便创造了一个新的热词:接班人。


    一时间,收到回信的年轻人,激动万分,拿着信件到处奔走相告。


    告诉他们的父兄、师长、乡邻:看看,丞相给我回信了,丞相还说,这天下未来肯定要交托到我这样的年轻俊杰手里,从他手中接过振兴天下,匡扶社稷的旗帜。


    由之,数不清的年轻人,都开始有了接班天下,继承丞相之志的念头和想法。


    于是,当年,武苑报考人数激增!


    可惜的是,这些年轻人中的绝大部分,准确的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最终都未能接班,进入长安,晋升执政。


    第1316章


    精绝之谋(1)


    到五月中旬时,长安那边还在忙着打嘴炮。


    但西域地区,却已经秣兵历马,杀气腾腾。


    数万头骡、驴,已经集结到了位于疏勒河西岸,旧大宛王国的重镇贰师城。


    就连西域都护府都护的行辕,也转移到了这里。


    乌孙、精绝、楼兰等三国派来专门给汉军护送辎重的骑兵,也都就位了。


    楼兰王安循,甚至亲自抵达了贰师城。


    他来这里,当然不是因为真的心系汉家西征大业。


    而是因为他的王后,大汉天子之姑祖母,永始四年被加封为夷安公主的女人怀孕了。


    孩子是谁的?


    安循是不敢问,也是不敢说。


    只好趁机找了个理由,跑到这贰师城来散心。


    当然了,他也不是一个人来的。


    这位楼兰王,带来了他的‘爱人’,一个来自邯郸名叫许辉的汉朝士大夫。


    想当年,这位楼兰王还在长安为质子时,就已经与许辉相交莫逆。


    待得这位质子被割掉小勾勾后,两人感情就突飞猛进起来。


    以至于前些年,安循甚至萌生了退位为王后,以许辉为国王的念头。


    只不过,他也就只敢想想。


    那位夷安公主殿下,可不是吃素的!


    这十几年来,这位大汉公主,在楼兰国中早已经威福自用。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