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2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要离刺荆轲
“朝堂之上,市井之中,谁敢让我不在呢?”
这是事实,若张越不在丞相府中,那些家伙,那里敢轻易发动?
就不怕天明之后,这位丞相登高一呼,鹰扬精锐立刻左袒而响应,将所有人统统杀死?
“那……”吕温慌了:“子重既然知道,为何……”
“为何安坐是吧?”张越笑了。
他丢下手里的棋子,站了起来,看着吕温,道:“子惠兄啊……”
“如今天下,早已经不是过去之天下了……”
“从前,弓马箭弩强盛者,方能称雄天下!”
“而如今……”
“则是火器之天下也!”
他拍拍手,整个丞相府的所有灯笼全面点燃。
鲸脂的光芒,照亮整个府邸。
而在丞相府的厢房、院落、回廊中,一队队穿着皮甲,背着火枪的士兵,沉默的走出来。
同时,所有大门全部敞开,一门门有着轮子,可以被人力拖行的火炮,从这些大门中被人推了出来。
“彼辈想要斩首……一击毙命……”
张越笑着看向已经呆滞的吕温:“而吾则想中心开花,一劳永逸!”
第1306章
只缘妖雾又重来(2)
未央宫,北阙广场。
黎明的黑暗中,忽然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
举着长戟的重步兵们,在数名北军将官的率领下,紧张不已的靠近这座新修的广场。
“百年前,吾等的祖辈,左袒为刘氏,诛吕氏,平乱臣,定天下,迎太宗皇帝入祀大统,为社稷功臣!”提着长剑,北军左都尉灌长卿兴奋不已:“今,吾承祖志,将再造大汉!”
但在心中,灌长卿却是另外一个想法。
他回头远望黑暗中的戚里方向,那丞相府所在,心中暗想:“丞相,您可怪不得我……”
“当初,说好了,鼎立新朝,袍泽共富贵!”
“然而,您却迟迟不肯废黜小皇帝,建国称祖!”
“甚至,连废帝另立也不肯!”
“现在更是又要搞什么两千石六十致仕。执政六十五致仕的制度!”
“俺今年都五十八岁了!”
“照您的制度,俺哪里等得到开国之日?”
“所以,您可怪不得俺呀!”
一念及此,贯长卿便抽出腰间的长剑,大声下令:“扶保天子,再兴汉室,就在今日!”
“诸君,随我杀!”
于是,两千多名北军士卒,立刻列着长队,冲向了那黑暗中,仅有几盏鲸油灯在照亮着的北阙广场。
然而,当他们冲到半路时,所有人忽地停了下来,一切喊杀声都消失了,整个世界安静无比。
因为,就在此时,整个北阙城楼,忽然亮了起来。
数不清的篝火点燃,一个个穿着玄甲的士兵,出现在了城楼上。
而从北阙广场四面的街巷里,冲出了无数举着火把的士兵,一面战旗,出现在篝火下的广场。
丞相长史兼尚书左仆射胡建的身影,出现在了灌长卿眼前。
“胡公!”灌长卿瞪大了眼睛:“您不是去了西域的英县吗?”
鹰扬军中有三巨头。
丞相、太尉、大将军张毅,自是绝对的领袖和支柱。
但自那位丞相之下,还有两位存在,绝对不容人忽视。
胡建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鹰扬军护军系统与武苑集训机制,就是这位旧日的文官,一手建立起来的。
除此之外,现行的鹰扬军军规军法军纪,也是出自这位之手。
本来,去年坊间都有传闻,这位丞相长史将可能得到那位丞相的推荐,从而出任执金吾,为武臣执政。
哪成想,最终这个差事落到了护羌校尉兼河湟都督范明友之手。
而胡建则被调任为西域总护军兼任都护府长史,负责协助西域都护丙吉,但依旧保留丞相长史与尚书左仆射的职位。
而胡建走时,带走了鹰扬军的三个火枪校尉与对那位丞相忠心耿耿,在北军中战斗力第一的长水校尉部。
如今,胡建出现在这里。
那么,毫无疑问,长水校尉与那三个被带走的鹰扬火枪校尉,也在这里了。
灌长卿看着胡建的身影,心中悲愤莫名。
他那里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瓮中,必死无疑。
“大丈夫生则五鼎食,死亦五鼎烹!”他大喊一声:“诸君,还不随我杀?尔等忘了,当朝丞相的别名?”
那可是张蚩尤!
杀人无算,沾满鲜血的张蚩尤!
比白起更恐怕,比项羽更霸道的权臣!
当年,延和之变,这长安血流长河,齐鲁吴楚的旧地主、旧贵族被连根拔起。
光是流放朝鲜和西域的罪官与罪人,就多达二十万!
既然已经举起刀来,要砍向那位丞相,那里能寄望于投降后被宽恕?
但可惜,能和灌长卿一样想明白的人,没有多少。
两千余的北军士卒,也就三五百人,跟着灌长卿冲了上去。
……
胡建看着那些冲来的士兵,他有些不忍心的闭上眼睛。
“我痛恨萧墙之争……”
“奈何,总有些人,想要为了名利而内耗……”
于是,他举起手,手上戴着的狐裘手套,在黑暗中格外显眼。
“预备!”胡建衔起一个铜哨,用力的吹响。
“滴!”尖锐的哨声,刺破黑暗。
在他身前,两千多名鹰扬火枪兵,同时平举手中的火绳枪,打燃随身携带的火石,点燃用硝水浸泡过的火绳。
顿时硫磺燃烧的味道,弥漫着整个北阙广场。
而前方,举起长戟,列队而来的北军士兵,开始了最后的奔跑。
长长的长戟,锋利无比,他们身上穿着的重甲在火光下无比耀眼。
“瞄准!”胡建在敌人抵近三十步时,猛然下令,同时再次吹响铜哨。
哔……哔……哔……
三声长长的哨声,几乎掩盖了对面之敌的呐喊。
同时,十余名举着红旗的鹰扬军官,在同时将举着红旗的手用力下挥,大声下令:“瞄准!”
当敌人逼近到十步时,几乎能感受北军士兵们的长戟上的寒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