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行者寒寒
等到了午门场面就更加壮观了,能从午门出来的大多品级比较大的官员,而且年纪也都比较大,刘鸿渐大老远就看到已经满头银发的李邦华颤颤巍巍的走来。
刘鸿渐轻叹了一口气下了马,而后缓步走到李邦华跟前,与李邦华同行的施邦昭随即对他怒目而视。
“老大人,何至于此呢?您就对本王如此信不过吗?”刘鸿渐十分歉疚的道。
满朝文武能让刘鸿渐心生尊敬的人屈指可数,李邦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他在怨恨着自己。
李邦华命途多舛,入仕途四十载,屡次因为得罪人而被贬谪,四十年中竟然有二十年在家赋闲,究其原因没有人比刘鸿渐更明白。
想中兴大明必须革除弊政,然这所谓的弊政何尝不是某些人的摇钱树,你动哪儿一块就得罪哪一个集团,也就是刘鸿渐这样的狠人才勉强搞定。
但李邦华的所作所为仍旧值得人尊敬,历史并不只属于成功者,为理想而不懈努力、头破血流也绝不后悔的人同样值得铭记,这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事已至此,王爷又何出此言呢?”李邦华声音嘶哑而低沉,看的出来他已经极为疲惫了。
“唉,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昨日下午本王去宫里本来就是提出卸任摄政王等职的,只是皇上他不同意。
不过他同不同意不重要,本王不在乎,只是目下还有件紧要事需要去办,此事若办好,本王了无牵挂,自会归隐封地。”
若是一般人,刘鸿渐才懒得解释这些,李邦华不贪不腐仗义执言,也算是为朝廷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他值得这个解释。
“老夫老了,唯愿王爷谨记今日之言,还大明一分长治久安吧!”李邦华闻言脸色似乎缓和了一点,说完背着手便向长安街走去。
今日之事李邦华本来就是论事不论人,他承认如果没有刘鸿渐就不会有大明如今的太平生活,是以刘鸿渐的话让李邦华很受用,
“老大人,珍重!”刘鸿渐对着李邦华的身影挥了挥手,而后向着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内朱慈烺焦躁的坐在桌案边,一杯一杯的喝着酒,庞大海不见了影子,边上侍候着的是刘鸿渐的老相好王二喜。
看样子朱慈烺喝了不少酒了,脸颊已经泛起了红,早朝时那一声准奏是他继位以来最霸气的一次。
只是霸气是霸气,冷静下来之后心里也有点后怕起来,六部九卿以及所有重要的衙门同时陷入瘫痪,这局面必须尽快的处理。
还有就是必须下一道旨意安抚民心,尤其是天下举子,还有些什么呢?朱慈烺皱了皱眉头。
“皇爷,秦王殿下来了。”王二喜轻声提醒道。
“哦?快宣!”
朱慈烺额头不自觉的舒展了不少,若是往常出了大事,朱慈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刘鸿渐商量,但今天他还真没好意思。
刘鸿渐不请自来,他就如同有了后盾般。
“哟呵?竟然还有心思喝酒,可以啊皇上,想来今日之事是皇上早已有了打算。”刘鸿渐撩开帘子笑眯眯道。
“还不是因为刘兄你,他们……他们竟然想置你于死地!”朱慈烺每一想到这个就来气,同时仅有的愧疚感也烟消云散。
“这天下间想置我于死地的人可太多了,难道都要去处置吗?本王可没那么闲。
二喜,去通知尚膳监再多整几个菜过来。”刘鸿渐自顾自的坐下,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顺便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二喜道。
天底下敢这么对王二喜说话的估摸着除了朱慈烺,也就是刘鸿渐了,刘鸿渐对王二喜向来不客套。
王二喜闻言也不懊恼,径直出暖阁张罗好菜去了,暖阁内瞬间只剩下了他和朱慈烺。
“说说吧,接下来打算如何应对?”
刘鸿渐并未劝说朱慈烺收回成命,君子一言还驷马难追呢,更别说帝王,朝令夕改只会令朝臣们更加不尊重权威。
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刘鸿渐倒是觉得罢免百官或许朝廷一时会动荡,但对于他接下来的计划倒是颇有裨益,至少会少一半的阻力。
不破不立,正应了如今的局面。
“朕将庞大海打发去凤阳守陵了。”朱慈烺道。
“嗯,皇上还挺仁义。”刘鸿渐戏谑道。
庞大海这人刘鸿渐印象一直都不太好,典型的笑面虎,笑里藏刀之辈,经历了这件事,就算朱慈烺不处置他,刘鸿渐也会想法子把他整下来。
“毕竟是跟了朕十几年,不过,朕在宫里又成了孤家寡人了。”朱慈烺叹了口气道。
第932章
最后一件大事
庞大海虽然是个阉人,但在宫里无聊时总还是有个人说说话,如今却是没有了,他不能容忍一个太监敢瞒着他对刘鸿渐下手。
“得了吧,还孤家寡人,这是人说的话吗?你儿子都十个了,妃嫔有多少个你自己数过吗?”刘鸿渐酸溜溜的道。
这才几年时间,刘鸿渐在播种大业上彻底完败于朱慈烺。
“没事就多陪陪孩子,你是皇帝,但皇帝不是你唯一的身份,我可从来不认为帝王就必须无情,倒是很期待你成为一个与先帝以及你先祖不一样的帝王。
等处置完朝中的事儿,如果皇上愿意,可以多带孩子们出宫走走,这天下之大,谁说帝王就得永远关在紫禁城里?”
刘鸿渐开导道,一个合格的老板不需要事必躬亲,首先要有眼光,选对了值得信任的人,照样将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史官们只会将功劳记在皇帝头上,这特么简直太爽了。
而想要拥有独到的眼光做到知人善任,除了读万卷书之外,行万里路也一样重要。
“这话中听,朕倒是挺想去看看大海,朕还没见过大海呢!”朱慈烺憧憬道。
“少废话!在没有将朝政处理完前,你哪儿都去不了,赶紧说说吧,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刘鸿渐皱眉对朱慈烺泼了一盆冷水。
“刘兄慌什么,你不是老给朕说,遇到大事要冷静吗?朕记得你还说过,只要老百姓有得饭吃,这天下就乱不起来,今日咱们就喝喝酒聊聊天,其他的明日再说,明日再说!”朱慈烺难得的一边说一边还给刘鸿渐倒了一杯酒。
“得,既然你这么冷静,看来是用不着臣了,臣刚想起来家里还煮着一锅茶鸡蛋,臣得回去瞧瞧,别给煮糊了。”刘鸿渐作势就要起身走人。
心说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啊呸!这话怎么不对味儿?
“开玩笑!开玩笑呢刘兄,这么大的事儿怎么能少了你。”朱慈烺闻言赶紧拉住了刘鸿渐,并赔笑道。
见刘鸿渐这才不爽的又坐了回去,朱慈烺这才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实这次罢免百官也不全是为了给刘兄出气,这些朝臣暗地里分成了好几个派系,他们以为朕不知道。
这些结党的官员在内事上各自为政,在外事上却又一致对外,屡屡在早朝时发生争执甚至忤逆,这其实也不是最重要的。
刘卿怕是得有一年多没去过讲武堂和工学院了吧?”朱慈烺瞅了一眼刘鸿渐道。
“你瞅个球,说你的!”刘鸿渐示意朱慈烺继续说,他这两年要么是在北极征战要么是在赤道晃悠,哪里有空管朝里的事儿。
“就以工学院为例吧,工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毕业三年。
你可知道,这三年来大明建造了多少条路?多少座桥?开采了多少矿山?又提炼出了几种稀有金属甚至合金?
这些匠人啊各方各面都在为刘兄你所言的工业化做着努力,然而,天下百官仍旧看不起匠人,认为他们是低贱的行业。
还有工科得榜的进士,从前年开始到如今已经举行两次科举,共选出工科进士一百二十六人,但这批进士到如今却并未安排实职。
朝中各派系官员对工科、匠人都十分排斥,并因此还统一了口径,专门想糊弄朕,他们还当是朕好欺负。
今日之事,除了为刘兄出气外,就是为了破局,不能拧成一股绳的朝廷,终究无法将船驶往同一个方向,哦,这句话也是刘兄说的。”朱慈烺一口气说了好些话,而后才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小酒。
刘鸿渐闻言眼睛一亮,心说这小伙子可以啊,都学会一石二鸟了,连他都差点被绕进去。
同时他的心里也深感欣慰,高墙中的小伙子终于可以独自处理一切了,就是不知大叔如果还在的话会作何感想。
“重要官职的任用不可掉以轻心,工科乃新设学科,其产出进士长于理工,暂不得任主官,经此一事,内阁之权也当略作收拢。
除此之外兵部需要趁此机会改革,下设参谋总部,直接对兵马元帅负责,而这兵马元帅以后就是你。
陆战将领以及水师将领的任命权也要从吏部收回,交由兵部之参谋总部负责举荐,由兵马元帅,也就是你来最终确认。
另外,趁此机会要定下大明之国旗,写入大明律,仍旧以日月为珠,以龙称之,底色改为朱红。
还有水师之战舰应按照火炮数量、威力、排水量来分级,具体分级规格这两天我会整理好交给你,由你来负责。”
军队和内政本来就应该分开,内政官员与军队系统职能不同,不应该互相干涉,谁也别想压谁一头,这样有利于避免文武相争的局面。
朝臣的事儿肯定用不着他来操心,但既然大明接下来的几年要大力发展海洋贸易,这国旗就显得格外重要。
至于战舰分级也是理所应当的事,随着天津船厂、龙江船厂技术的不断纯熟,大明的战舰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并根据职能不同分为战列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而战列舰又细分为三级到一级战列舰,这也是后世简略的划分方法,刘鸿渐打算直接拿来套用。
见朱慈烺眉头越皱越紧,刘鸿渐敲了敲桌子道:“看啥?你没听错,这兵马元帅的担子必须交给你了,没有商量的余地。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顿吏治,三个月时间完成军队系统与内政系统的分离,这期间没紧要事不要前来烦我。
四个月之后,你将正式就任兵马大元帅,参谋总部就是军队系统的小内阁,好好张罗吧。”刘鸿渐解释道。
“朕付出那般大的代价,正是为了将刘兄你留在那个位子,刘兄你为何……”朱慈烺感觉一阵头痛。
这次风波过后,民间百姓不知道要如何评论他,可以相见的是天下举子定是要对他口诛笔伐了,可结局却并未改变分毫,这让他感觉心里如堵了一块石头般难受。
“早晚的事儿,臣可不想以后让百姓戳我刘家的脊梁骨,好好干,臣看好你!”刘鸿渐噗呲呲的喝下一杯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