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行者寒寒
“啊?”刘鸿渐傻眼了,早知道就不把吴家刮那么干净了!挺萌的,现在那座宅子估计只剩一个空壳子了吧!
老子穿越以来抄的第一次家竟然是自己家?找谁说理去?
第30章
重整锦衣卫
对于崇祯的封赏,刘鸿渐真是欲哭无泪,打碎了牙齿吞到肚子里,还能怪谁?
有便宜不占就是王八蛋,笑纳了崇祯的赏赐,刘鸿渐又建议去山海关宣慰劳军时,一定要派个靠得住的人,要保证银子发放到每一个士兵手中。
他可是见识了各路封疆大吏克扣军饷的手段,真要是送到就走人,从总兵到底下的各级官员层层盘剥,估计最后苦哈哈的士兵们连一半都拿不到。
并且他还计划从锦衣卫中挑出几个机灵点的,专门负责九边形势的侦查,以及顺便监视吴三桂的动向,崇祯也都点头同意。
接着刘鸿渐就盯着崇祯,嘿嘿嘿的笑了三声,直把崇祯看的发毛。
“皇上,锦衣卫兵力严重不足,为了成就那件大事,微臣建议……建议召回宫中所属锦衣卫的五千多位‘大汉将军’……”
崇祯好面子,而这些大汉将军就是大明的脸面,现在刘鸿渐要召回这些台柱子,无异于打崇祯的脸。
崇祯并没有像刘鸿渐想的那样大怒,只是叹了口气,微微的说。
“爱卿,我知你一心为国,大明成了如今模样,朕早已无脸去拜祭先祖,朕还有什么资格谈这些排场上的东西,爱卿尽管召回吧,朕的宫里有三千营和五军营护持,已经足够了。”
先前的兴奋由于想起时下的局面,马上被冲淡了,是啊,帝国仍然是内忧外患,一点点银两又能抵得上什么用?
面前的这位‘老人’,一身明黄色皇袍,皇袍下摆居然打了两个补丁,头发灰黑相间,额头也早已有了皱纹,内陷的眼眸中深沉而威严,威严中又流露着疲惫,他才只有三十四岁呀!
谁说皇上寡恩?谁说皇上爱面子,都是无稽之谈,定是哪位史官对崇祯不满故意诽谤。
刘鸿渐弯腰对着崇祯行了一个晚辈礼,是啊!在他看来,这时的皇上只不过是一个可怜人。
但该说的事还必须要说,该做的事也必须要做,现在的他虽然身为锦衣卫的指挥使,但对于锦衣卫下的众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领导而已。
论资历、论威严他甚至不如梁阳和常钰,如果不能为底下的人谋到点福利,怎么能让众多锦衣卫心甘情愿的为其卖命?
刘鸿渐委婉的向崇祯解释着自己的难处,崇祯也理解,大手一挥,直接让其把从吴府抄出来的珠宝玉器,瓷器书画拉走,通通拉走!
刘鸿渐大喜,虽然不知道那些个东西具体值多少钱,但他记得好像有不少!金银首饰两车,珠宝玉器三车,瓷器书画十车,怎么也得值个十几万两吧!
在京锦衣卫的全部人马,加上那五千位大汉将军,差不多得有七千了,如果训练得宜,过段时间的肯定能派得上大用场。
得到崇祯的准许,刘鸿渐行礼告退后直接去了锦衣卫衙门,让常钰派人把昨晚拉回去的东西再拉回来。
之后便召集所有百户及以上人员到锦衣卫衙门集合,谈论改制问题。
原有的锦衣卫下辖十四个千户所,经过慎重考虑,刘鸿渐准备裁撤掉部分老弱,目前外地的锦衣卫人员约有四千,加上在京的七千人,裁撤掉一千多老弱,组成十个完整的千户所,暂时四个对外,六个留京。
原南镇抚司镇抚使升指挥同知,一同晋升的还有指挥同知张顺,新任指挥佥事王平、李为先,新任南镇抚司镇抚使蒋大通,北镇抚司镇抚使常钰。
余者千户、百户升迁、调任,皆以新任指挥同知梁阳指派为准。
刘鸿渐得了崇祯便宜行事的权力,自是不客气的对锦衣卫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变,而韬光养晦多年的梁阳,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的干劲。
刘鸿渐又宣布了崇祯的赏赐,不管是金银首饰,还是珠宝玉器,归根结底都是钱,价值十几万两的东西,就是分到每个人身上,也有至少十两。
底下众多锦衣卫官员顿时大喜,锦衣卫被搁置了好几年,朝廷用银本就短缺,发放薪俸自然轮不到锦衣卫,朝廷重要官员都已经欠发了半年,锦衣卫的缇骑们更是捉襟见肘,过的十分凄惨。
而刘鸿渐刚上任,一下子就每个人能拿到至少十两银子,足以让所有锦衣卫弹冠相庆了,许多官员甚至喊起了‘指挥使威武’的口号。
十两是什么概念,举个栗子,明朝时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就算是明末动乱外加自然灾害,一两银子仍然可以购买一石,明朝时一石约等于一百八十斤,足够一户人家生活一个月了。
有赏就有罚,给众人描绘了光辉的前景,又给了银子,接下来就是对违规行为的惩处。
除了杖则外,对于欺辱百姓者,贪污受贿者,不论金额大小,一律从锦衣卫除名,关进诏狱,锦衣卫诏狱的刑罚之恐怖众人没有一个不知道,身为锦衣卫的各千户百户一个个对刘鸿渐的禁令噤若寒蝉。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再明白不过的条律,只要好好干,有银子拿,有官升,不少官员甚至都忘记了刚说过的刑罚,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干一番。
散会后,刘鸿渐又同梁阳、张顺等商讨了一番大汉将军们如何安置,一直到下午时分,才安排完毕。
之后刘鸿渐做东,去了京城有名的香满楼吃了一顿大餐,酒桌上几位新任的同知、佥事、镇抚使轮番向刘鸿渐敬酒,表示以后定竭忠尽智,报效指挥使,报效大明。
刘鸿渐本就不胜酒力,一直喝的酩酊大醉,才由常钰、梁阳搀扶着出了酒楼。
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人刚出了酒楼,酒楼老板赶忙喊过来一个小厮,随口耳语几句,小厮随即跑了出去……
到了家里,秀秀赶紧扶刘鸿渐上了床,刘鸿渐醉眼朦胧中拉着孙秀秀的手,自言自语道,
“秀秀来,陪为夫再喝一杯!满上……”
正待秀秀倒了一杯醒酒茶,还没递过去,刘鸿渐已经躺倒在床,呼呼大睡起来。
第31章
歪脖子树
第二天吃过饭,刘鸿渐就带着牛大棒槌去了皇宫,每人身后还背着一把AKM,接下了训导宫中侍卫练习枪法的任务就得出力呀。
锦衣卫那边有梁老头忙活,老梁头老成持重,办事稳妥,刘鸿渐也乐得清闲,就当去皇宫旅游了。
牛大棒槌可是见识过AKM的厉害,一路上不住的拿在手中把玩。
到了乾清宫,已经下了早朝的崇祯给了刘鸿渐一块腰牌,有了这块腰牌,以后可以自由出入皇宫,而不用每次都让侍卫来回通报。
崇祯十分勤勉,下了朝还要处理各地递上来的奏折,在他之前的几位皇帝中,所有的奏折都由内阁处理,然后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披红,最后才挑选几个重要的交给皇上。
到了崇祯一朝,什么披红通通不要,所有的事务全部自己一个人全包,努力程度简直与其祖工作狂人朱重八不相上下。
教授打枪这样的事崇祯当然没空去,于是就指派了三千营的把总指挥曹文泰。
由于AKM枪声太大,训练场地定在皇城北边的万岁山上,崇祯说万岁山时,刘鸿渐愣了一下,好熟悉的名字,哦想起来了,这万岁山不就是煤山?嗯!一会得去找找那棵歪脖子树。
刘鸿渐身高175,在明朝已经算‘高大挺拔’了,曹文泰身高与牛壮齐平,都比刘鸿渐还高了半头,刘鸿渐估计了一下至少得有个185,这在明朝已属异类。
但曹文泰与牛壮站一起却极为不协调,原因是曹文泰太瘦了,瘦的像一根细长的竹竿,据说还是个暗器高手。
其为人寡言少语,一路上刘鸿渐不断的鼓捣着让曹文泰露一手,曹文泰最后不堪其蛊惑,从腰中摸出一枚飞到,右手闪电般的一挥。
只见不远处树枝上的一只鹧鸪,应声落地,还扑闪着翅膀,把刘鸿渐看的目瞪口呆。
曹文泰只是笑笑,示意这只是小意思。
走了好一会儿,刘鸿渐终于找到了一颗歪脖子树,虽然不知这棵是不是崇祯大帝找到的那颗,正好这棵树周围有一块平地,那就是你了。
刘鸿渐变戏法似的从腰中掏出一盒子弹,又掏出一盒子弹,把曹文泰看的一愣一愣的。
一盒子弹六十发,刘鸿渐能做的只有教他们俩简单的压子弹,上弹夹,以及怎么打开保险,怎么拉枪栓,怎么切单发、连发,怎么端枪以减小后坐力。
至于其他的,对不起,刘鸿渐也是门外汉,打枪基本靠运气,他也很无奈呀。
本来以为曹文泰作为暗器高手、武学世家学个打枪应该很容易,但事实上却恰好相反,反而是性格粗狂的牛大棒槌,在京营时用过火铳,只摆弄了一会就突突的朝着歪脖子树打了起来。
曹文泰平时使惯了刀剑,对火器什么的嗤之以鼻,以至于摆弄了半天,也没搞明白什么名堂。
明朝的火铳不仅攻击距离短、准头差,且装填子弹非常麻烦,有那个时间,曹文泰自信自己的飞刀早已把敌人干掉。
但直到看到牛大棒槌连着突突了好几枪,把厚实的歪脖子树,打的都是枪眼儿,还冒着青烟,不曹文泰才禁呆立当场。
接着曹文泰反而兴致比牛壮还大,腆着脸让牛壮教他,刘鸿渐见二人渐入佳境,便嘱咐二人,一永远不要把枪口指向自己人,二不可一口气把一梭子子弹打光。
AK系列的枪是很耐操,但所有的枪都怕持续不间断的射击,枪口过热会极速降低枪支使用寿命,不到万不得已,刘鸿渐严禁他们开连射模式。
毕竟他只有这一百二十支枪,坏一支就少一支,而且以明朝的工业水平,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看着二人你一枪我一枪的打的不亦乐乎,百无聊赖的刘鸿渐坐在边上的草地上,开始研究起自己的戒指来。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他只能从戒指里收放原有的东西,比如他可以轻松的从里面取出一支枪,也可以轻松的放进去。
但是却无法把外界哪怕一片树叶放进戒指空间,然后就是他发现这个戒指里的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前几天他拆开的半包卫龙,现在还扔在角落,不仅没有霉变,甚至连气味都散发不出来。
他的那台华为手机,在戒指里更是连机都开不了,然而拿到外面后开启,日期竟然还是指向他刚穿越来的日期,他把开机的手机扔进戒指,手机立马黑屏。
手机在这个世界果然无法搜索到任何的信号,看来只能当个照相机聊胜于无了,嗯,晚上也许还能当个手电筒,没钱了可以靠给人照相赚点小钱。
里面好像还存了不好羞羞的小视频,他偷偷点进去,手机马上传出啊啊的声音,得亏牛壮二人专心打手枪,没注意,心虚的刘鸿渐赶忙关掉。
为了节省电量,他干脆关闭了数据、WIFI、蓝牙,虽然有太阳能充电宝,但这玩意都是有寿命的呀,鬼知道他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去。
然后就是那一对对讲机了,这玩意也许比手机的作用更大,两军交战,有了这玩意,命令上行下效,排兵布阵,如臂使指,简直是神器啊有木有。
反倒是那堆书,现在看来没什么卵用,就外面这局势,乱的一批,自己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支持。
现在二者皆无,好在大明还没有亡,有了接下来的计划,大明至少不会缺钱了,有了钱,再鼓捣皇上多练点兵,早日把内部的农民军解决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