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

3个月前 作者: 司马白衫
    “不是我提携你,是彭总。”电话那边的董晴声音依然柔和,“我们都看好你,加油。”


    电话这边的郭得钢眉开眼笑,可惜他不看报纸,这次为了他,《澎渤财经》,这份财经类报纸都开始推荐他。


    《澎渤财经》刊发了《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得钢访谈》,开篇第一句就是“郭得钢是中国相声界的奇人”:“他在普通老百姓中间名气很小,却赢得了资深相声迷的狂热追捧。”……


    这篇报道一出,立马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于是纷纷跑去采访郭得钢,郭得钢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火了,终于火了。


    郭得钢自已也感觉出来了,以前台下没人,现在连过道里也是人,就在他乐呵呵地去隔壁借板凳时,隔壁老板也意味深长说了一句,“你终于红了。”


    由于这个时候不流行网上购票,相声迷们为了听一场郭得钢的相声,凌晨4点就开始在售票口排队,最火爆的时候,能容纳300人的小园子,卖出了700张票,就差没有卖吊票了!


    人们表示就是站在那里听相声,人也愿意花钱买票进去,因为太喜欢郭得钢了!


    由于买票的人实在太多了,黄牛都开始自发维持起现场的秩序,“大家都多让一让啊,都坐好。”


    黄牛票贩子借几身保安的衣服,现场维持起得云社演出的秩序。甚至还印发了票号,票号不是演出门票,而是有了票号才有这个资格买票。


    “彭总,我红了。”


    彭渤下榻的酒店里,郭得钢与妻子还有于前一进门,就喜笑颜开。


    “这是你应得的。”彭渤笑着坐在沙发上,于前赶紧亲自泡了一杯茶,“彭总不喝茶,喝咖啡。”郭得钢赶紧纠正他。


    “你只吃大蒜。”彭渤笑道。


    几人立马都笑了,“彭总的这台风,您要是说相声,哪还有我们这口饭吃。”于前笑着捧道。


    “有啊,您是相声皇后啊。”彭渤笑着一指于前,“捧哏之王,相声皇后。”


    “得,承蒙您夸奖,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于前一拱手,房间里一时气氛融洽。


    “彭总,得云社能有今天,离不开您的提携,我能有今天,更离不开您高看,说句过头的话,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得云社。”


    感激是真心的,可是性情也是真的。


    人的性子啊,还真难改。


    生活打磨了他,没磨圆,反而磨尖了。


    算了,祸福由他,得意与失落也由他吧,“得云社,现在兵强马壮,没有后备人才不成,你还是收几个徒弟吧。”


    “您说。”郭得钢收敛笑容,说相声他是行家,可是经营非他所长。


    “收徒,但是也要公司化管理,嗯,就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八字科名,先收第一辈徒弟。“彭渤一锤定音。


    “那我听您的,彭总,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真好……”郭得钢看看妻子,“您赠我房产,又提携我拜师,给我攒人脉,得云社既然是一家公司,那肯定要给您股份,彭总,我知道您看不上,可是这是我的心意,您别推辞,我一定要给……”


    郭得钢还在表着诚心,彭渤一摆手,“你要给,我也不能硬推,得云社的股份记在东方之星名下,算作公司给你的投资。”


    “那新的园子,彭总,您给提个辞?”于前笑道。


    “我哪会提什么辞啊,”这个彭渤可真干不了,他毛笔字写得真不好,“你让侯先生提嘛。”


    “师傅要提,你也要提。”郭得钢还在坚持。


    “那算了,我说段话吧,”彭渤说着,却提起笔,郭得钢从22岁到31岁,一步步走来的相声之路,风霜雨雪,坎坷荆棘。“1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什么,但对一帮说相声的来说,太不容易了。”


    “是,太不容易了。”于前也委朋感触,郭得钢咬紧了牙关。


    “你以一己之力,带领着一群年轻人,从基本功到表现力,从随意到仪式感,延续了相声一脉的韵味和风骨。让一门本来行将就木的传统曲艺,再续一缕烟火。无论真实也好,作秀也罢,纵观你一路走来到今日的言行表现,可称得上一句……”


    “哪一句?”于前赶紧问道。


    “少年时敢为人先,中年时堪当师表。”彭渤提起铅笔,在纸上写下“人先师表”四字。


    第四百六十八章 你就说是榜爷介绍的


    京城,一家炸酱面馆。


    “来了您呐,几位里边儿请!”


    “彭总,炸酱面,我的手艺也不错,您想吃,我给您做啊。”郭得钢早已不是就是大葱吃面糊糊的时候了。


    “随便吃点。”彭渤闪身避开一个小伙子,“小心点,再这亲,面就撒出来了。”


    “这都是学徒,”郭得钢赶紧上前,替彭渤开道。这面馆档次挺高的,员工穿着对襟开衫、圆口布鞋,还说得一口滴滑溜脆的京片子。


    “哎,彭总,您是行家,这味道还真行。”于前挑一口面放进嘴里,挑起了大拇指。


    “我对京城还是熟悉的。”彭渤也不怕露怯,还要了一碗面汤,他打量着这些穿堂过道的服务员,都生着一张青涩的面孔,终于,他毫不费力地在人群中找到了那张大饼脸。


    “小伙子,过来一下。”他招招手。


    小伙子立马笑着过来,“先生,您叫我?”这声音还成,就是京普中带着那么几丝抹不去的豫南口音。


    “嗯,就叫你,刚才你喊那几嗓子,我看你嗓子挺不错的,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你跟他学相声吧。”


    “学相声?”大饼脸笑了,小眼睛眯到一起,“现在谁还听相声啊,都看小品了。”


    彭渤看看郭得钢,郭得钢小眼睛瞪得溜圆,彭渤示意他稍安勿躁,“你不想学?你姓岳?”


    “嚯,您怎么什么都知道,你也是豫南的?”


    “俺不是豫南的,俺是山海的。”彭渤也用家乡话跟他开着玩笑。


    “噢,山海的,你让我跟谁学相声?”好嘛,这下京味全没了,改成豫南话了。


    “他。”彭渤指指郭得钢,可是郭得钢正眼都不瞧岳云朋一眼。


    虽然不知郭得钢是哪路大仙,可是看着彭渤的样子,岳云朋倒是动了心,“你是说相声的?”


    “俺是说相声的。”郭得钢有心逗他,“听过相声吗?”


    “听过,春晚上看过。”


    “会说吗?”


    “不会。”


    这实在孩子,彭渤不禁笑着摇摇头,郭得钢也笑了,他朝彭渤摊摊手,这意思真没法教。


    “试试。”彭渤只说了两个字。


    “那就试试。”郭得钢马上应承,“那下午你来找我,也别耽误你跑堂。”


    “不耽误。”岳云朋马上道,“那……这顿饭我请吧,算是一点心意。”


    郭得钢立马笑了,“这孩子,还挺仁义。”


    彭渤意味深长道,“诸吕作乱,他是周勃。”


    郭得钢此时却不明白彭渤的话。不过,不明白也没关系,每天下午2点到5点,是服务员的休息时间。于是每天吃过午饭,岳云朋就往得云社赶,听相声听到4点半,再一路小跑赶回店里。


    听了一段时间相声后,岳云朋觉得郭得钢挺不错的,于是就给家里打电话说:“我想去学个技术,不想做服务员了,给我两年时间吧。这两年我就不往家里寄钱了,如果学不出来我就回家种地。”


    看着这对师徒在柜台前为一碗面推来推去,彭渤恍然一动,他突然意识到:人生这场戏的最终结局,其实就是一个个选择和坚持叠加起来的总和。


    如果每个人都能回到2003年,估计他们都会看清是事,也会看清自已当时的幼稚,他们大概其会对那时的自己说四句话:


    每位爷都是从孙子过来的。


    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


    没有人能依靠天赋成功,只有勤奋才能将天赋变为天才。


    你能看到多少美,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努力生活过。


    就象《喜剧之王》中的一个场景:张柏芝说:“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周星驰说:“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非典终于过去了。


    静地耸立在霞静地耸立在霞光中,几十年不变地守望着楼里的居民。


    这里是彭渤租住的房子,据说,这座英国人设计的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是公共租界巡捕房。解放后,则成为职“张家姆妈,你今天买点啥菜?”李家姆妈手里拿着刚在弄堂口的饮食店里买好,装着豆浆的锅子,锅子上放着几根油条和几只大饼。


    “今天是我家老头子的生日,买了点大排,晚上准备烧大排面……


    第四百六十九章 天空电视台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