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折桂蟾宫
3个月前 作者: 青玉案上泥丸
天淡云闲看睛空一行秋雁。
重阳之后的长安一片秋意好在晴空万里白云历历令李玄感到说不出的舒爽。
今天是殿试的日子剑南的指南道院一下子派出了一百多名省试的贡生在前天集贤院的秋闱之中竟然有二十名高中。其中当然有李玄还有鲜于瑾瑜。
这殿试可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设在大明宫崇德殿内。一百名高中进士的道员一起来做命题作文。
这道题却事先被妙常偷偷地泄露了出来至于她如何得知这考题的李玄追问不已但那小道姑只是笑却死活不肯说。
这可是作弊事件啊!李玄心头暗笑都穿越了管他作不作弊最重要的是能进入前几名这要才有话语权。否则再牛逼也没用的。
李玄从来就不是个好孩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何况这可是妙常可人儿弄来的题目怎么也不能负了她的一片好心吧。
考题是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论无为之旨。这一章如何跟朝政相结合对李玄来说实在是大可挥。
至于鲜于瑾瑜李玄也偷偷地将题目透露了给他可这书呆子说什么也不肯信有人能将廷试的题目猜得准准的那不是神仙了吗?要真那样那些个神仙为何不来参加道举啊怎么说也能弄个官儿当当的。
廷试是一个时辰李玄等人将卷子交上去等待结果。
这道举跟儒生的科举考试只是考期不同其形式却是处处仿效春天的科举的。因为这道举只是开元年间才正式开始的经过十年左右的应试考生在渐渐减少今年指南道院别出心裁地派出了百余名举生实在是天宝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了。李隆基闻言也是龙颜大悦。
唐朝的科举并不糊名考官可以知道考生地名字同时也可以参考考生以前的诗文。这样李玄可就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李玄的《造化指南》早已在大唐广为流传谁都知道剑南李玄。是个熟读道家经典的饱学之士这毫无疑问为李玄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李玄的这篇应试文章写得也着实是花团锦簇。虽然他知道了考题但昨晚也还是先预写了一篇将无为而治地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今日只是润色了一遍便早早地交了卷。
明德殿内李隆基的案头正放着李玄的试卷先这一笔字让李隆基感觉很舒服。李玄写的是二王体楷中带有点行书的味道。因为是殿试文章。那字也算是中规中矩。
李隆基一口气读完高兴地叫了一个“好”字。殿下的陈希烈花白胡子一抖一颗石头算是落了地。这卷子是他选的他是今科的主试官。皇帝如今叫了个好说明自己的眼光还是没错的。
谁知李隆基回过头来又看了一遍。这回却是仔细得多一边看。还一边凝神思这又让陈希烈地一颗心吊了起来。
李玄的这份卷子讲的是治国之道。第一段解题将《老子》无为二字做了极为新颖的解释。重点揭示了“无为”的真义是不妄为不乱为必须顺应自然观察自然找出自然之道。然后才能做到有为从无为到无不为。
这种道理虽然对于李玄来说不过是千百年后世注家的见解但对大唐的君臣而言却不无新意。
陈希烈在朝中已经十余载历经姚崇张说李林甫各位宰相而能嵬然不倒就是因为他跟一般地儒生不同他号称是儒生之中的道家。信奉的便是这无为而治的大道。所以皇帝命他兼掌天下道门之事。其职位隐隐还在道教威仪使之上。
集贤院大学士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在朝中如今的地位也仅次于李林甫了。眼下李林甫已经卧病在床。这宰相的位置。已是咫尺之遥了。
他一心希望这次的道举能够多出几个门生。安插在中枢六部以后的庙堂之上也好有个援手。这些年来信奉无为而治之道虽然韦妃案太子案都没有牵涉到他但朝中讲究的还是朋党之治一味的中立倒底不能执掌权柄。何况深谙制衡之道地圣天子就是要用他为相也得考虑到朝中派系的力量。
陈希烈这一腔心思都在这李玄身上。李玄虽然年轻但他出身剑南而今剑南的势力正日渐看涨。杨贵妃的剑南堂兄杨钊如今被皇上赐名为杨国忠眼看就要拜相了。而章仇兼琼执掌着户部还有那西南重镇的节度使鲜于仲通无论是庙堂还是台省都是举足轻重的势力他陈希烈要坐稳宰相之位必然要引为奥援。李玄据说跟鲜于仲通关系亲密如果能让他当个状元自然就能够跟剑南派拉上关系了。所以他才把李玄的试卷放在了第一位。
李隆基看完了第二遍独自沉吟了一会一双龙目含威不露地扫了一下殿下的众位主试官问道:“这剑南李玄的文章众卿以为如何?”
陈希烈连忙出班奏道:“臣以为李玄之文言之有据考论精详而又能独抒新意阐大道之玄旨实在是难得的好文章!李隆基嗯了一声点点头又道:“哈哈朕以为李玄这篇应试文章何止是独出新意简直是千古奇论!”说罢朱笔一挥便将李玄地文章点了个圈。
“朕就点这李玄为今科道举的头名状元!”李隆基言罢哈哈大笑。
殿下众臣连忙山呼万岁口称“皇上圣明!”
陈希烈一捋那花白的美髯无声地笑了。
片刻之后传旨太监便高声唱道:“圣上钦点今科状元李玄榜眼钟无期探花鲜于瑾瑜上殿!”
跪在殿外的几十个举子一时轰动起来李玄三人在小黄门的引领下。来到了明德殿。
终于见到传说中地风流皇帝了。这李隆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是千古一帝了。倒不是他地功绩有多辉煌在李玄的眼里这个皇帝地综合指数最高。
论政绩他开创了开元之治。其功劳不亚于唐初地贞观之治若论综合国力开元年间显然比贞观年间要强多了。在政治上他信用姚崇张说可谓是一片清明。在武功上开元年间所拓西域疆土也足可称道。在经济上他让民间百姓休养生息以至于藏富于民的国策。推行了几十年。
但这些都不是令他出名的地方。这李隆基不仅是个艺术大家还是个千古大情圣。
其实无论如何多才多艺的皇帝历史上并不多见只有宋徽宗擅画李后主擅词。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跟李隆基相比。亡国之君何以言艺?
但李隆基并没有亡国天宝年间杨玉环入宫让这位六旬天子享尽人间温柔。李玄心中一直好奇这“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绝唱究竟是出自白居易的意淫呢还是历史上真实生过地爱情故事?
好了终于可以见到这故事的主人公李三郎了。李玄心头多少有些激动。
按例。新科状元三人必须面圣当廷奏对。
山呼万岁之后李玄终于抬起头来这才看清了这千古闻名的唐明皇。
李隆基生得的确是一幅龙颜比起后世电视剧里的那些皇帝实在是要威风得不知以道里计。
他身材颀长虽然是年近七旬却不见一丝老态。端坐龙案之上腰板儿挺挺的。浓眉虎目鼻挺口方。面容清瘦却不显病容倒是红润光洁只有颌下几缕短须才让人感觉到这皇帝毕竟是个老皇帝。
李玄忽然想到。也许是爱情这个东西在这老皇帝身上。好像是滋补养颜的灵丹妙药令他焕了第二春“剑南李玄听宣!”小黄门扯着尖尖的噪子喊道。
“臣李玄叩领圣意。”李玄上前一步。再次跪倒。
这大殿之上全是青石铺就的地面石头与膝盖直接的碰触让李玄心头暗骂一声这古代地礼节实在是太变态了。这当官的天天跪在这寒冷的石头上不得关节炎才怪呢。呵呵古时做官何其难这第一关便是要炼跪功啊。
“李玄朕看了你的试卷想再试你一试!”李隆基见下面跪着个年纪甚轻的小道士不由得心下有几分诧异。这小小年纪如何能说出这头头是道的治国道理来?
“臣谨听圣裁!”李玄朗声道。
“好你说这无为之治乃是汉初之国策。正因这无为之治才有大汉之强盛此说倒是新鲜可有凭据吗?”李隆基对李玄试卷中的无为之治却是十分地感兴趣便想听听李玄这新科状元究竟如何分说。
“圣上容禀。臣以为汉之所以强非儒非法而是黄老无为之功。汉初暴秦之政犹自令人胆寒。故汉高祖归甲于田唯以养民生息为务。至于文景之治非以苛政以扰民非以儒学以教民实是以黄老之道无为二字以治国。至汉武帝而强汉崛起若无董仲舒鼓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汉武穷兵滋扰百姓而汉之强盛岂区区数十年哉?治国之道以臣观之唯以无为二字足矣。无为非不为而是不妄为。圣君若守无为之旨而天下百姓生息滋养民富而国强千秋万世江山永固矣!”
李玄这番话却是很对李隆基地胃口。李隆基自以为是可以跟太宗比肩的雄主。可是满朝的文武越来越让他感到肘只有道家无为的理念才符合他当前的心态。他亲手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此时应该天下共享太平何必再孜孜汲汲效那圣人模样。相比圣人道家的神仙对他更有吸引力。
“哈哈好个无为而治此言正合圣意。三日后大朝朕拟让文武百官与新科道举状元李玄当廷共辨以定我大唐立国之策!”
什么?要当庭论辨?李玄一下子蒙了。不小心放出一段言论这会这动静却闹大了。这个风流皇帝唱得是哪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