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火烧
3个月前 作者: 暗黑狙击手
乌林水寨。
袁尚也在跟一众文武商议部署防务。蔡瑁小心奕奕地汇报水寨跟水军的情况。上次若不是袁尚派有另一支船队策应。蔡瑁必定败得很惨。而且有了甘宁的巴蜀水军。蔡瑁张允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报!南岸有人来归降。自称是郭军师和刘军师的旧识。”传令官禀报道。
“哦!”袁尚好奇起来。立即让兵卒将人带上。
过了一阵。一个三十年纪的青年文士被带上。在众人目光下他显得神情自若。一派潇洒淡定。
“颍川人徐庶。见过大将军!”那个青年文士行礼道。
“徐庶!”袁尚一阵惊
徐庶又看向了一旁的郭嘉跟刘晔。“奉孝兄。子扬兄。经年未见。两位如今官居显赫则笑了起来:“元直兄这些年去了哪里?你不早来找我。否则早将你举荐给大将军。”
徐庶摇摇头。“君之才更胜我百倍。而且在座的诸位也都是才智高绝之士。庶一介寒门子弟怎敢贪图高位。”
“那你这番北上所谓何事?”郭嘉问道。
“庶之母在襄阳被大将军俘获。我又见孙刘两家气数已尽。于是面见大将军。请求让在下带老母还乡。好侍奉她终”徐庶答道。
“徐元直不仅深明大义辨别是非。还是个孝子。”袁尚对旁边的众人说道。
有了袁尚发话。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如今是重振社稷之时。正需要像元直这样忠孝的贤才。你回乡耕作就是埋没了。我岂能让国家损失如此人才!”袁尚说道。
“大将军不计较我错投叛逆已经是宽仁。何敢再有奢求。”徐庶答道。
袁尚摆摆手。“你就在做我府中舍人。等征讨完南方。回到东都洛阳再行安排!”
“这个……”徐庶一阵迟疑。
“元直兄。大将军一番好意。你莫要推辞!”郭嘉劝道。
“在下只求得到一份俸禄赡养老母。并非贪图官位。”徐庶半推半就道。
袁尚笑了笑。让人给他赐座。就在这时。近卫将随军到达乌林的张仲景带到大营。
“仲景先生快请坐。军中兵卒没有异常吧?”袁尚招呼道。
张仲景没有坐下。而是答道:“没有出现伤寒疫情。只是个别兵卒染上风寒。不过需要囤积大量的药物。否则今后两个月隆冬到来。就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疫疾。”
“我已经让田丰、吕旷吕翔他们。将药材当做急需的军尚答道。
张机点点头。不无担忧道:“军中青州军和冀州军兵卒不习惯江水气候。他们又在船上操练。晕船等症状多有发生。我怕疫疾会从这部分兵卒中间发生。”
“主意将染病地兵卒隔离就是。操练不能停止!”袁尚吩咐道。
“大将军。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徐庶说道。
“先生尽管讲来。我最乐于大伙各抒己见。”袁尚说道。
徐庶站起身。拱手道:“北人多不习乘舟船。如此大军在江水作战发挥不出战力。如果能克服这种缺陷。那么区区江水就阻挡不了大将军的兵他们一下适应呀。不如也不用日夜不停地操练。以期让他们尽早习惯。”袁尚说道。
“徐某倒有个方法能让大军立即适应颠簸。”徐庶说着走到大帐中央。比划道:“如果是一支舟船。当然容易被波浪颠簸。但是只要十艘、二十艘甚至更多的战船用锁链连在一起。上面再铺上木板。那样舟船就会变成巨大的江上浮桥。不仅兵卒可以在上面行走如平地。还可以通行战也可以开上去了。如果一下开到南岸。岂不是能让大批兵卒一众文武各自思考了一阵。都纷纷称赞。
“如此将战船连起来。是如履平地。但是也难以一下分开。变得十分不灵活!”甘宁说道。他也精于水战。一下就看出这种方法地利弊。
徐庶摇摇头。“大将军的兵马人多。将优势兵马集结起来。东吴水军的艨艟斗舰甚至楼船都难以抗衡。而艨艟虽然灵活。但在这么个庞然大物面前。犹如蝼蚁撼树。不值一提。”
“如果东吴军用火攻怎么办。那么多舟船可不能一下散开呀!”贾诩问道。
徐庶笑了笑。“如今正值初冬。吹的尽是西北风。要用火攻也是大将军火烧赤壁。”
“好。好一个火烧赤壁!”袁尚笑着点头。“元直先生当真是上天派来助我破敌的。”
“可是这……”贾诩想反驳。又一时找不出理由。因为他也是北方人。对于江水地区气候地理一知半解。
“就那么定了。兴霸还有蔡瑁将军。你们立即着手准备。一月之内将所有战船联结起来。一月之后我要攻下赤壁!”袁尚吩咐道。
“喏!”众人纷纷领命。
“元直先生献策有功。我该好好奖赏你呀。”袁尚笑道。
“不求奖赏。只是大战将至。想请大将军先派人送往老老人家阔别故土多年。总是念叨着要回去。”徐庶说道。
“不急。先将她安置在襄阳。等大军得胜之后跟元直你一起到洛阳享清福。”郭嘉笑道。
徐庶还想再说。但袁尚摆摆手。让人带徐庶下去歇息。
一时间。冀州军除了打造战船外。还开始忙碌着将战船用锁链连成大片地浮桥。一众兵将也是操练不辍。
袁尚带着典韦等近卫回到水寨后地大营。张辽、徐晃等将领也正在加固营垒工事。袁尚就带着典韦等人将岸上营垒又巡视一番。并做指点安排。
一股西北风刮过。带来阵阵的寒意。袁尚不禁打个哆嗦。冬季还是到来了!
袁尚回到了营帐中。掀开了帐门。里面燃起的炉火。夹杂着幽香带来暖意。
“这么早就生火取暖了。怎么熬得过隆冬。”袁尚说道。
营帐中。两名身穿华美锦缎袍裙的女子正端坐一旁。样貌倒有五分相似。而且姿色秀丽绝美。经过贴身袍裙地衬托。身段更是凹凸曼妙。是难得一见地人间美色。正是有“二乔”之称地乔薇、乔倩。
见袁尚走进营帐。二乔都是站起起身。
“方才在帐外就听到你们说话。在说些什么趣事?”“哪有什么趣事。整日闷在营中。”乔倩不无埋怨道。
“这都怪我军务多。不过好在已经布置妥当。下面又有那些文武去处理。”袁尚牵过乔倩的柔荑。“现在好了。明日就带你们出游。”
“妹妹!”乔薇嗔怪了乔倩一眼。说道:“将军还是以军务为重。妾身跟妹妹待在营中就可。等战事结束在让将军带我两回庐江老家。”
“不碍事。反正已经布置妥当。开战也是一月之后地事。”袁尚笑着又牵过乔薇的玉手。
二乔虽然因被当做财货送人而哀怨。但有过夫妻之事后。身为这个时代地女子。她们也只能认命。相比起那些在战祸中遭受苦难的女子。她们已经算是好运。
“将军为何想要带我两姐妹出来。要知道妍姐姐可是颇有说法的。”乔薇问道。
袁尚当然不能说出心底的想法。作为后来人。对手又是孙策周瑜两兄弟。他当然想来个揽二乔灭强敌。若放在别个将领。或是汉代之后。这种携带女眷的做法当然会引来别人诟病。但是这时有西楚霸王跟本朝高皇帝开先例。贾诩等人虽然有颇有说法。但也阻止不了。而且这或许是袁尚最后一次领兵出征。
一夜无话。第二天袁尚带一干近卫骑马出游。说是出游。其实也是巡视乌林附近地形地势。还有水寨中地兵卒和船只。作陪地少不了同样不喜约束的郭嘉。
看着滔滔江水。袁尚心中有种慷慨澎湃的感觉。就是这条被称作天堑的江水见证了历史上多少兴衰。一个个朝代末期地南迁。然后偏居一隅。再到另一个政权地强盛崛起。直至南下一统江山。可以说。滔滔江水见证了一个时代地衰落。然后又见证着另一个时代的兴起。周而复始往复循现。滚滚长江东逝水。虽然对于漫长历史来说是非成败就像转瞬。但能在这历史地长河一瞬中。留下磨灭不去的足迹。那一生还有和遗憾。
“区区江水阻挡不了我的步伐!”袁尚大声道。
“应当说区区孙刘阻挡不了公子的步伐。”郭嘉笑道。
袁尚看向对岸隐约可见的水寨。再看向身旁骑在马上的二乔。他微微一笑。
“这几天大军封锁江面。附近的渔民不能打渔。否则可以买来几尾鲜鱼来做羹汤。”郭嘉不无遗憾地说道。
“呀。不能打渔。那他们怎么过活?”乔倩问道。
郭嘉笑了下。“夫人不必担忧。他们自然储备了过冬的粮食。而且大将军宅心仁厚。了他们一些粮食。喏。就是我亲自带人去发给他们的。还换回好些鲜鱼。”
郭嘉笑得诡异。这其中的深意也只有他自己晓得。
孙策、周瑜、庞统。还有刘备曹操一干人等都在水寨边视察。兵卒们忙碌着将船只准备好。帐幕、干草、油脂等物品也都安置妥当。
“降书可写好了?”孙策问道。
跟着后面的鲁肃取出一份布帛。念道:“呈大将军袁公明鉴。天下之势袁氏兴隆。江东六郡抗拒将军。无异螳臂当车。今日归降。志在择明主而事……”
“好了。好了!”孙策喝止了鲁肃。笑道:“这次是黄盖将军投降。他一介武夫写的直白一些不就得了。”
众人大笑。跟随水军前来的黄盖也讪讪一笑。
“就是不知袁尚会不会相信。”黄盖担忧道。
“有元直先生帮衬。应当会让袁尚消除疑虑吧。”庞统答道。
“我等要担心的是能否起东南风。”曹操说道。
诸葛亮抬头看了看天际。自信道:“明后两日会起大雾。三日后就会转为东南
“那就将归降定在大后天晚上。”孙策说道。
“不知草船可准备好。明就能派上用场了。”诸葛亮问道。
“两百艘草船早已准备妥当。就等孔明你说的大雾了。”鲁肃答道。
如果稍懂一些气象就会知道。天气突变之前都会发生一些特殊气象。冷冽的西北风渐渐减弱了势头。长江沿岸升起阵阵浓雾。双方地兵卒战船都在严加戒备。预防地方利用这个天气突袭。
袁尚手上拿着一份帛布写的信函。一封归降信。
“报。江面发现东吴船只!”传令官禀报道。
袁尚神情一凛。带着一众文武来到水寨蔑缆后。蔑缆附近兵卒都严谨地戒备。泊位上的战船也开到水寨前。
“咚咚咚!”江中响起了战鼓声。
“可能是东吴军趁着大雾前来引诱我军出击。不能追击进去呀。”旁边的蔡瑁说道。
“大将军。可放弩箭射杀贼兵!”张允也建议道。
袁尚不置可否。抬手示意他们两人指挥。
“射!”蔡瑁对传令兵发令道。
“嗖嗖嗖!”水寨前的战船上。弩箭一阵地齐射。打到浓雾中去。
“咚咚!”东吴军战鼓声时大时小。飘忽不定。
“再射!”蔡瑁喝令道、
“嗖嗖嗖!”战船上又一射过去。但是好像没有太大的声息。
“大将军。如今大雾正浓。东吴战船可能只是虚张声势。如此射箭岂不浪费箭支。可派轻舟小船进去查探。”跟着文武中间的徐庶建议道。
“停止射箭。派轻舟进去查探!”袁尚吩咐道。
蔡瑁无奈。只好让传令官发信号派出小船。
“咚咚!”江中又响起战鼓声。
过了一刻钟。兵卒终于传回消息。
“大将军。派去的人说江中尽是堆满干草的船支。”蔡瑁脸色尴尬道。
“草船借箭?”袁尚笑了笑。说道:“还真多亏元直先生提醒。否则平白让他们占去便宜。”
徐庶一拱手。看着袁尚那带着笑意地眸子。他心中没来由地一突。
“你们怎么看这封归降信?”袁尚问道。
“大将军兵锋强劲。南岸像徐某一样意图归降的将领不少。”徐庶说道。
袁尚点点头。“希望他们都像元直先生这么深明大义呀。如果黄盖真愿降。当授高爵。”
“这大雾端的诡异。”郭嘉说道。
袁尚微微一笑。“等黄盖归降后。就该咱们进兵了!”
大雾散去。虽然正值满月。但夜空中的浓云却将银光冬季里难得出现这么回暖地日子。虽然可能只有短短一两天。但也会让人觉得舒适。好像春季到来一样。
赤壁岸边。孙策、曹操、刘备还有一众文武都站立水寨边上。他们焦急地看着立在旁边地旌旗。
“呼呼!”一阵清风吹拂过。卷起了旌旗。而且越吹越急。
“飘向西北。是东南风呀!”鲁肃惊呼道。
“东南风!”众人都是一阵欢呼。
“战船准备妥当了吗?”孙策急问道。
“早已准备妥当。末将这就去!”黄盖答道。
“老将军不必亲自前去地。”周瑜劝道。
“哈哈!”黄盖一阵爽朗大笑。“我怎么能输与你们这些小辈!”
说完。黄盖上了一艘斗舰。
此时岸边停泊着五艘艨艟五艘斗舰。每艘舰船上满载浇上油脂的干草和硫磺。外面则用帐幕包捆起来。再插上旌旗以为伪装。在大船后面。还栓着小船以备逃生。
孙策、刘备、曹操等人都是神情凝重。胜败在此一举。能否奇袭成功就看这十艘火船
十艘战船向北岸急速驶去。东南风劲吹。船只行进十分之快。
黄盖手心渗出汗水。他一声经历大战不计其数。但从没有这样紧张。因为他手中掌控是三家联军的命运。
“将军。发现冀州军战船。”兵卒禀报道。
“跟他们说是归降的。”黄盖吩咐道。
“黄盖将军前来归降!”船上的兵卒齐声喊道。
出来巡查的两艘斗舰分左右两边开去。让出了水道。
“黄将军。还有五百步。是否放火?”兵卒问道。
黄盖定眼看去。只见黑夜中北岸水寨樯桅林立。声势十分浩大。
“散开。放火!”黄盖喝令道。
十艘战船顿时火光冲天。而且东南风正猛。十艘战船就像十艘火龙。直向北岸冲去。而黄盖等人换乘小船掉头往江南逃去。
“轰隆!”火船撞上了水寨跟泊位上的舟船。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天助人愿。只见烟火冲天。江面上一片通红。冀州军水寨立即陷入火海之中。
火势越来越猛烈。迅速蔓延到岸边的营寨。营帐也跟着起火。
赤壁水寨。联军兵将都看着这一场大火蔓延江面。他们看到的是一片红光。整个冀州军水寨都被吞没。
“着啦!”张飞兴奋地大叫。
“烧起来啦!”一众将领都是兴奋起来。
火势稍稍减小。直至剪灭了一半。道。
一众兵将早已等不及。纷纷登上战船。三百多战船顺风向乌林两侧开去。誓要将冀州军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