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西子湖畔讨论十景 偶感吟...
3个月前 作者: 半句真言
魏和秋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那个服务生端着两杯热腾腾的牛奶,走到了魏和秋与卫子兴面前,将牛奶小心的放在两人面前的桌子上。
魏和秋照着价目表掏出了两杯牛奶的钱递给服务生,卫子兴见状白了魏和秋一眼,不知从哪又掏出了点零钱,递给服务生,待服务生向卫子兴恭敬的道了一声谢,离开重新站到车厢口时,卫子兴才笑着对魏和秋道:“真不长记性。”
魏和秋这才想起来,这有钱人消费,是要打赏小费的。
到了杭州,出了杭州车站,魏和秋对卫子兴道:“我们怎么玩?是先去找个住处还是?”
卫子兴笑道:“你傻啊,在这里有什么住的,这里又贵又热又无趣的。”
“我又没来过杭州。”魏和秋低声嘟哝了一句。
“你说什么?”卫子兴挑起眉毛,一只手叉在腰上,另一只手拢了拢在耳边的短鬓。
“没什么,我说你想去哪里?我跟着你?你在这比我熟悉。”魏和秋想起卫子兴生气时的模样,内心不由有些惧怕,改口说道。
卫子兴哼了一声,显然是不相信魏和秋的说辞,不过还是被魏和秋最后那句“你在这比我熟悉”说的有些得意,扬起了脑袋,道:“杭州最有名的景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魏和秋闻言,想也不想,答道:“杭州有十景:一曰苏堤春晓,是纪念北宋苏轼命名之堤岸,春柳怡然;二曰曲院风荷,是南宋酒酿之处,夏遇荷花,令人不饮而醉;三曰平湖秋月,是元明两朝文人墨客观秋景,吟诗作对之地;四曰断桥残雪,每逢冬雪而来,远观桥似断,因此称之为断桥;五曰柳浪闻莺,是历朝皇家之御花园,绿柳成荫;六曰花港观鱼,乃南宋内侍官允升所建,花港之中,各色赏鱼品种齐全;七曰雷峰夕照,乃吴越时所建之雷峰塔所在,《白蛇传》中也有所提及,但凡夕阳晚照,秀丽无比;八曰插云,远观近观景皆不同;九曰南屏晚钟,是因北宋《清明上河图》画者张择端的《南屏晚钟图》成名;十曰三潭印月,乃是一小岛,但凡夜月高挂,此岛与月遥相呼应,似乎此岛在天又似乎月在湖中,令人心旷神怡。杭州十景,皆于西子湖上。”魏和秋说到这里,见卫子兴露出得意神色,猜到什么,问道:“你是要带我住在西子湖畔?”
“喲,背的倒挺是齐全,没错,本姑娘就是要带着你在西子湖畔玩一玩,然后寻一处景观住下来。”卫子兴点了点头,说道。
“你带路?还是找两个车夫吧,车钱小费均是我出。”魏和秋想起昨日在上海,卫子兴带着自己仿佛无头苍蝇一般绕着“杏花酒楼”转了好几圈,就是一阵子的后怕。
“别瞧不起我!”卫子兴跺了跺脚,道:“那上海我就去过一次,这杭州,我在女校读书时,可是经常来。”
魏和秋听卫子兴这样说,心中总算是放心了不少,待卫子兴轻车熟路的带着魏和秋来到西子湖畔时,魏和秋心中的怀疑终是变成了信任。
“看,那就是断桥残雪了,可惜没有下雪,只当它是一座普通的桥吧。”卫子兴似乎也很是害怕自己带错路,终于见到熟悉的景象,不由自主的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季节,若是下了雪,那肯定有天大的冤情。”魏和秋没有注意到卫子兴的叹气,只以为其是太过劳累,笑着打趣道。
“哈哈,就你能说,赚咱过断桥。”说着卫子兴便走在了前面。
魏和秋跟着卫子兴过了断桥,漫步白堤之上,看那西子湖畔,暖风徐徐,吹着湖畔的柳与湖中涟漪同时舞动,恰如一副美画。
卫子兴呢,则是一如既往的,将西湖所有听过的典故都是说了出来,比起刚才魏和秋所说要详细百倍,这让魏和秋有了一种相形见绌之感。
白堤到头,南走曲院观荷,后走苏堤,待到卫子兴终于把话顿住,魏和秋才终于觉得卫子兴也是会口干舌燥,忙是递来刚才在路边买的油桃,卫子兴接过油桃,倒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吃掉一颗,看了看湖边的花朵,接着道:“对了,我想起了英国华兹华斯的一句诗,挺符合此情此景: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你觉得怎么样?”
魏和秋闻言,却是撇了撇嘴,摇了,道:“我觉得不怎么样。”
卫子兴闻言,有些扫兴道:“忘了你不喜欢洋人诗歌。”随即卫子兴的双眼在眸中流转了一下,又笑道:“那你觉得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如何?什么——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还有什么——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哪知魏和秋仍是摇了,道:“还是不怎么样。”
卫子兴闻言,又见魏和秋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觉得魏和秋是在故意拆自己的台,有些生气的双手叉腰,挡在魏和秋面前,道:“你什么意思,洋诗古诗都不合你意思?”
魏和秋见自己无意间又引得面前这个女子的不满,不由的有些无奈,苦笑着摇了,道:“我们自己玩自己的西子湖,看到的景象和别人不同,因为遭遇不同心情不同想的也肯定不同,既如此,为何要去吟别人的诗?我觉得,还是自己作诗是最好的,读并吹捧别人的诗歌,在我看来就是俗不可耐。”
卫子兴觉得魏和秋的话有些道理,但又觉得魏和秋此时的模样太过于傲气,不愿意自己就这般简单的同意魏和秋的话,所以撇了撇嘴道:“说的倒是好听,有本事你来一首?”
魏和秋闻言笑道:“何难?”而后环顾四周西子湖畔的景象,思索了一会,道:“春过断桥染西湖,水仙倒影比雷峰。漫步游人轻摘柳,舟上何人唱哪出。”
魏和秋吟完此诗,觉得对于自己的水平还算不赖,便有些洋洋得意道:“怎么样?卫大才女,你觉得民国诗人魏乐谷这一首古风《伴春风游西子湖》如何?”
卫子兴没想到魏和秋还真的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来,所以不知道说什么好,哪知就在此时,路边的草丛中,传来了一个俊朗清秀的男声:“挺好的,不过若是改上几个字就更好了。第一句的“过”改成“逢”,能多一些仙气;第二句的“倒影”改成“映水”读起来舒服些,与前面一句对应一些;第四局的“舟上”改作“闲舟”是不是更有古风的潇洒?哦,这是我个人看法。”
魏和秋闻言,下意识的将刚才自己所作的诗歌照着那人的说法改了改,念了出来:“春逢断桥染西湖,水仙映水比雷峰。漫步游人轻摘柳,闲舟何人唱哪出?”魏和秋本来是极其厌恶诗歌被别人修改的,魏和秋觉得这是对诗人的一种不尊重,因为诗歌巧藏诗人心境,不知人家心境的时候贸然改人家的诗,那是很不礼貌的。
但是那人帮魏和秋改了几个字,并未破坏魏和秋藏在诗中的心境,反而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这让魏和秋也是不住的点了点头,说:“改的好。”
卫子兴了解魏和秋性格,见魏和秋都有说人文章比自己好的时候,不禁是有些好奇,想要一睹那人的“庐山真面目”,便是双手背在身后,踮着脚尖悄悄上前走了两步,走到草丛跟前向下望去,下一刻,只见卫子兴“哎呀”了一声,遂又退了回来。
魏和秋见状吓了一跳,连忙是向前一步,扶住卫子兴问道:“怎么了?”
卫子兴指了指草丛道:“原本以为你们咬文嚼字的都是风流倜傥,却没想到是一个乞儿。”
“乞儿?”魏和秋被卫子兴的话说的一愣,随即松开卫子兴,向前走了两步,低头看向草丛里的人。
只见草丛中躺着一个衣着破烂如拖把布,满脸淤泥的十五六岁少年,他此时正是惬意的用双手抱着后脑勺,翘着二郎腿躺在草地上,浑身上下就布鞋能干净一些,鞋底却也全是泥土,少年虽然浑身污泥,却是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似乎只能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才贴切的一双眼睛。
“额……打扰一下,刚才说话的是你吗?改诗的。”魏和秋想了想,还是很恭敬的问道。
少年抬眼看了魏和秋一眼,笑道:“是我。”
“哦,我叫魏和秋,不知你怎么称呼?”魏和秋语气恭谦,似乎并未因为对方看起来年纪比自己小上许多,或是给自己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而感到什么不快。
“我?我姓沈,名乃熙。”少年依旧是魏和秋问什么自己回答什么,不多说一个字,能精练就精练,仿佛是在练习“惜字如金”。
“哦,沈,不知道你文采这般好,为何要在这杂草之中,扮个乞丐?”魏和秋终于问出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