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问路需买冰糖葫芦 十里洋...

3个月前 作者: 半句真言
    “哦,外滩啊,看见对面这条街了吗,沿着街一直东赚就是一直走不拐弯子,走到头就是了。不要拐弯子啊,不然就瓦塌咧。我也不知道你要去外滩什么地方,走到最东爆从北向南都被称作外滩,记住,路走到头,看到黄浦江再转弯。”卖冰糖葫芦的老人似乎很怕魏和秋不直赚再三叮嘱道。


    魏和秋谢过老人,拿着两串冰糖葫芦走到了卫子兴面前,很是得意得道:“就是咱刚才走过的那条街,必须一直直走才行。”


    “问路还花钱,傻啊你。”卫子兴不满的说道。


    “不花钱,人家给咱胡乱说咋办?收了咱钱,十个人里有九个人都不好意思随便乱说,良心过不去。”魏和秋笑道。


    “得了吧,你把谁都想的和你一样坏。”卫子兴算是认识魏和秋的厚脸皮,毫不顾忌魏和秋的面子,继续道:“我看你是觉得什么都不买,去问路被人家白眼,所以说不出口,就像你刚才说的不愿路过大窗户的饭店一样,这叫什么,死要面子!”


    魏和秋见自己被拆穿,讪讪一笑,也不在争辩,把手上的冰糖葫芦递给卫子兴。


    卫子兴拿过一串冰糖葫芦,说了声“谢谢”,魏和秋笑道:“两串你都拿着,都是给你买的。”


    卫子兴疑惑道:“怎么,你不吃吗?”


    魏和秋摇了,道:“我不爱吃。”


    “不爱吃就买一串好了,干嘛买两串。”卫子兴嘟哝道,把另一串冰糖葫芦也接了过来。


    “这不是怕你不够吃吗。”魏和秋笑道,说着又提起了卫子兴的行李箱,道:“再说我也拿不下,走吧,抬头挺胸咱向外滩出发!”


    卫子兴点了点头,随即魏和秋与卫子兴两人便沿着卖冰糖葫芦的老人指引的街道,向东直赚这次是魏和秋走在前面,而卫子兴一边吃着手上的冰糖葫芦,一边跟在魏和秋身后。[.超多好看小说]


    走了一会,卫子兴把手上的一串冰糖葫芦吃完了。她正欲吃另一串冰糖葫芦,想到魏和秋之前的话,抬起头来看着魏和秋提着自己行李箱的背影,随即有看了看手上的冰糖葫芦,连忙小跑两步跑到了魏和秋面前,把冰糖葫芦递在了魏和秋面前。


    魏和秋一愣,止住了脚步,笑道:“我不吃。”


    “你不吃我就扔了啊。”卫子兴道。


    “我拿不下。”魏和秋又道。


    “我喂你吃啊!吃吧,酸酸甜甜挺好吃的。”卫子兴说道。


    “这样不好吧?”魏和秋笑道。


    “含那我就扔了!”卫子兴作势就要把手上的冰糖葫芦扔了。


    “别,我吃。”魏和秋没有白白浪费的习宫何况对于冰糖葫芦也挺喜欢吃,听到卫子兴的话,连忙开口求饶似的说道。


    “这还差不多。”卫子兴脸上洋溢出了奸计得逞的笑容来,又把手上那一串冰糖葫芦递到魏和秋面前。


    魏和秋咬下一块冰糖葫芦,吃入口中,当牙咬碎冰糖葫芦的糖衣,山楂的酸立即与口中唾液融为一体,魏和秋不禁用另一只手捂住嘴巴,一面满满咀嚼,一面说:“嚯,还真是酸啊。”


    卫子兴被魏和秋的神态逗的是“咯咯”直笑,魏和秋见状,道:“这样吧,这串冰糖葫芦我吃一颗你吃一颗。”


    于是,魏和秋与卫子兴一人一颗把这冰糖葫芦吃完了,两人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是走到了这条街道的尽头,看到了宽大的黄浦江,以及江上来往的大小不一的轮船,外滩,到了。


    “到了,漂亮吧?”卫子兴笑着跑到了魏和秋前面,转过身来看着魏和秋,道:“这里啊,上海人称为“十里洋场”,听说,就算是西洋的大国家,也鲜有这样繁华的地方呢。”


    魏和秋放下行李箱环顾四周,之间黄浦江畔,各种洋楼林立,伴随着江面密集过往的游轮,过往的各色汽车,打着洋伞的行人还有坐在黄包车上身着各色洋装的洋人……的确有一种很是热闹非凡的感觉。


    魏和秋撇了撇嘴,道:“就算是最热闹的,也不是咱自己的功劳,那是洋人太多,用从咱老祖宗那里抢来的钱堆出来的。”


    “行啦。”卫子兴笑着摇摇手:“这事你不说我也知道,这大街上的人都知道,既然这是咱的地盘,咱索性就当洋人是咱的苦工,建立这些就是为了给咱享受的。”


    魏和秋闻言,反过来一想觉得也是,这样一想心中也算是舒服了一些,便点了点头。


    “上次我来,有一个在上海当洋文老师的洋人带我在这玩了一圈,他的中文说的可溜了,我问他什么他都能回答出来。”


    看到卫子兴一脸洋洋得意的表情,魏和秋心中突然有些不是滋味,遂小声嘟哝道:“洋人的中文说的再好也肯定没我说得好,有本事跟我比背《诗三百》。”


    卫子兴显然没有听到魏和秋的嘟囔,继续说道:“瞧见那个最高的白色大楼了吗?它叫“亚细亚”大楼。这个是有利大楼,去年才建成。这个是“大北电报公司大楼”,还有这个,应该是什么“轮船招商总局”大楼。”魏和秋提着行李箱跟在卫子兴身后,头总是随着卫子兴所指去转向,卫子兴喋喋不休,滔滔不绝这让魏和秋觉得应该是刚才那一串半冰糖葫芦的功劳。


    魏和秋趁着卫子兴说话的空隙,插了嘴进来,指了指路边路灯对江面的长椅,对卫子兴道:“欣儿,咱坐下来歇歇吧?”


    卫子兴点了点头,便与魏和秋坐在了那个长椅上。


    “欣儿,这么多洋楼的名字,你还都记得下来?”魏和秋半打趣的,问除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哈哈,你也佩服我吧?”卫子兴得意的哈哈笑了两声,惊飞了在电线上嬉戏的一对鸟儿。


    魏和秋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不敢不佩服,若是只记一遍,我是记不下这么多这么长的名字的。”


    卫子兴闻言,又是毫无顾忌的大笑了几声,这才解释道:“那个洋老师,他说每个大楼名字的时候,调都很怪,我现在看到这些大楼,就想到他那个奇怪的腔调,不知不觉就记下来了。”


    魏和秋一听又是“洋老师”,便又没了话。


    没了话,两人就东张西望了起来,似乎是想从周围找到一些话题。


    就在这时,两人的目光同时对向了南边江上的一个地方。


    只见一个装满货物的货轮在缓缓的前行,然而货轮并没有发出机械运转的声音,只因为这货轮是由几十个上身赤膊的汉子,拽着一条长长的铁链,一步一步向前拉着的。他们迈出每一步,都是显得那般的困难,他们每迈出一步,都会从口中发出整齐“嘿……呼呼……哈”的声音。


    看到此情此景,魏和秋不禁开口问道:“欣儿,你在读女子学堂的时候,美术老师有没有给你们教过一副北洋油画,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卫子兴闻言,茫然的摇了:“没学过,什么课本上的?”


    “课本上没有,是我们美术老师,在北洋留过学,临摹过的一幅画。我没想到,我铭家的纤夫比北洋的人更多,拉的船更大。”魏和秋叹了口气,又道:“物理总学过吧?你说这么大的船,阻力铁定不小,为什么开船的人,不去用船机,而是用人力呢?”


    “或许,是这样比较省钱吧。”卫子兴摇了,说道。


    就在这时,最前面的纤夫摔倒了,接着,他又绊倒了身后的几个纤夫。


    魏和秋与卫子兴还未反应过来,却见纤夫队伍的另一面,突然蹦出了一个小个子的男人来,这个男人或许个子不算小,至少和魏和秋差不多,只是和那些粗壮的纤夫比起来,才显得很是弱小,小个子男子一看就不是纤夫,因为他身上是有穿衣服的,上身土黄色下身也是土黄色,衣服紧身有些像是军装,黑色的皮带仿佛不是绑在小个子男人的腰上,更像室在他的膝盖上,因为他的腿实在是太短了。皮带底下没多长,就看到了靴子,黑色皮靴,擦得老亮,似乎相隔那么远,魏和秋与卫子兴都能被那小个子男人那不成比例的皮靴的反光给照到眼睛。


    小个子男子,可以说站在纤夫中,穿着算是最体面的了,不过,他接下来做的事情,则显得不再这么体面了。


    只见他二话不说,从腰间是掏出一支小皮鞭,对着摔倒在地上的几人就是一顿狠抽,那倒在地上的纤夫只好用胳膊去挡,而其余那些纤夫呢,则是仍如雕像一般站在原地,神态各异的看着那几个倒在地上的纤夫挨鞭子。


    那小个子男子的鞭子越抽越响,“啪”的响声似乎连黄浦江对面也能听得到,小个子男子嘴巴还不断的唧唧哇哇说着什么,魏和秋隐隐听到是什么“八嘎”?


    鞭子抽打的声音与小个子男子的叫骂声不仅吸引了魏和秋和卫子兴两人,还吸引了外滩上的路人。


    魏和秋听到,椅子背后不远处有一个西洋老太太用英语说道:“噢!夹啪尼斯!”


    卫子兴也听到了西洋老太太的话,显然也是听懂了,两人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东洋倭寇!”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