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炮怎么制作

3个月前 作者: 钢城小草人
    中国古代小型火炮多用打造法制造,打造法也叫锻造法。


    打造法的第一步是把生铁精炼成熟铁。精炼生铁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原料和燃料。然后将选好的生铁原料放在炉内精炼,并且将稻草截细,掺上黄土,不断洒入火中,令铁屎自出。这样炼五六火,再用黄土和作浆,加入稻草,浸一两晚上,然后把铁放入浆内,过半天取出再炼。每一炉要炼到十火以上,把5-7斤的生铁,炼得只剩下1斤,才算炼熟了。


    第二步是制板。把精炼的熟铁打制成铁块,然后把铁板分作8块,再将小铁板打成瓦样,每一块铁瓦长1尺4寸,宽1尺1寸,中间厚,边上薄。


    第三步是卷筒。将铁瓦4块,用胎杆卷成一个铁筒,8块铁瓦共卷宗成两个铁筒。


    第四步是接合。将两个铁筒的筒端切整齐,用几个铁钉,将两个铁筒接合成一体。


    第五步是加厚炮身的炮腹、装药、发火处。用30斤铁分作两块,打成铁瓦,把它围在炮腹和装药、发火的地方,加厚这些地方,使其坚固。


    第六步是制成炮的粗坯后,吊装上架。上架后,要用墨线吊准,不能有分毫偏差。然后用钢钻把膛内铣得又光又圆,连膛内的灰渣都要用药水清除得干干净净。


    第七步是安装火门,在炮身上锉出照门和护门。


    这样,一门火炮就打制成功了。


    除了打制的方法之外,中国古代还大量采用了铸造法。中国古代的大中型火炮,多是用铸造法制造的。


    铸造法的第一步是制模。用非常干的楠木或杉木,按照炮体样式,制成炮模。炮模的两头要长出一尺多,做成轴头,轴头上加铁转棍,然后将炮模安置于旋架之上,以便旋转上泥。炮模做成以后,再将炮耳、炮箍、花头字样的模子安装上去,并且用细罗过了的煤灰把炮模均匀地涂刷一层,干了以后再用上好的胶黄泥和筛过的细沙,二八相掺,调合成泥,并把羊毛抖开,掺到泥里,和匀后作“经”。泥调好以后,把它涂糊在炮模上,然后将转棍转动,用圆口木荡板,蘸水荡平候干。待干后,照前法再上泥。待上泥到一定厚度后,用粗条铁线,从炮模的头部密缠至尾部,缠完后照刚才的办法再上泥。等上到快达到要求的厚度后,就用指头大的铁条,比照炮模的长短,长的多用,短的少用,均匀地摆放在炮模上作骨架。随后用1寸宽、5分厚的铁箍,从炮模头部至尾部,均匀地箍在铁条之外。然后再上泥,上完荡匀。等彻底干透后,再将木芯取出,把炭火放进泥模内,一方面是为了烧干泥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炮耳、炮箍及花头字样等件烧化成灰。等冷却后,扫出灰渣,把木模底安放好,再安尾珠。然后再上泥,干了以后,取出木炮模底,再用炭火烧化尾珠,完全冷却后,等着下窑铸造。


    与此同时,用铁打制成模心,长短和火炮的内径长度相等,大小是火炮内径的一半,也同样上好泥,干了以后好用。


    第二步是安放炮模和模心。炮模轻的有几千斤,重的有几万斤,炮心也十分笨重。要靠简单机械的帮助,先放好炮模,然后再把模心安装在炮模里,将下口塞紧,四周用干土垫好。


    第三步是炼料配料。不管是用生铁还是用铜,都要先进行提炼,然后浇铸成三五斤一块的薄片,等着浇入大炉内铸造用。


    第四步是化铜(铁)浇注。将精炼的铜(铁)放入预先用砖砌好的灶池形化铜浇注炉内,然后用大火将铜(铁)催化成汁,再逐渐添铜(铁)。等到铜(铁)汁全部化清,如油如水,上面冒起金花绿焰之时,便引出铜(铁)汁,渐渐放入模内,等注满木模,就算浇铸完毕。


    第五步是起心。待炮铸成3天内,将模心摇松;到第5天,把模心取出;第8天将土挖开,把炮放倒,两头垫起2尺来高,把模子上的泥打去,扫干净,炮身就铸好了。


    第六步是看膛。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检查膛内是否光润,膛内光洁才是好炮。


    第七步是齐口。炮铸好后,炮口凹凸不平,必须齐口,使炮口齐整光滑。


    第八步是鋐膛。将镟刀扦入炮口,把火炮内膛镟得极为光滑。


    第九步是钻火门。大炮的位置是否适当,关系到火炮的使用。所以要比照内膛尺寸,紧挨炮底,用纯钢粗钻,蘸油钻好火门,火门必须与炮底平行,才算合适。


    火炮炮身全部加工完毕了,最后把安装在炮车上,就可以推出去参加战斗,驰聘疆场了。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