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犒军衣

3个月前 作者: 小皮瓜
    徐宁对于鸭绒的重量与分量把握不准,拎了四袋鸭绒,原以为只能做三件上衣,结果,在玉妍的巧手下,依据三人的尺寸,竟做出包括上衣与裤子的一整套衣物,乐得徐宁沾沾自喜。


    仅仅经过一刻钟的试穿,坚定的棉衣拥护者玉妍,便飞快地转投了鸭绒衣阵营。


    “小姐!好热!”玉妍满头大汗地抱怨道,脸上却笑得合不拢嘴,更加舍不得脱下。“这衣物可真是轻快。就象穿了件小衣一般。小姐,穿上这鸭绒衣,比两件大棉衣都暖和!”


    玉妍很是奇怪,自己先前怎么就没想着用鸭绒来做一件衣物?


    “暖和就好!”徐宁笑眯眯地看着玉妍热却不愿脱下鸭绒衣,“若不是为了义父他们远赴漠北打战,穿得累赘不便行动,我原也没想到做这鸭绒衣,毕竟咱们南京也不怎么冷。”


    “谁说不怎么冷了!”玉妍登时叫道,“前年乡下还冻坏了不少屋舍呢!”


    玉妍见徐宁一脸不可置信,又补充道:“再说了,就算南京城里没有漠北冷,穿着这轻便的绒衣,也比穿着大棉衣象只肥猪好吧!”


    “噗哧!”徐宁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吧!稍后咱们把给鸭绒杀毒消菌的法子,写个方子,送给衣锦阁,让他们把仓库里的那些鸭绒都给处理了。”


    “小姐,咱们也做一件吧。”玉妍恋恋不舍地摸着脱下了的鸭绒衣。


    “到了冬天再说吧。现在咱们先将那些鸭绒做成将士们的衣物。”徐宁笑着说道。


    “先做将士们的衣物?小姐,您要捐冬衣?”玉妍睁大了眼睛问道。


    “嗯。这一次,义父领兵。咱们不能让他老人家冻着了。让那些将士们穿得暖些,早日大败残元,也能早些回来。”徐宁说道。她在心里默默地补充了一句:这一次也是朱棣头一次领兵。捐赠一点冬衣,应该也能给朱棣增加一点向心力。毕竟在这拿饷吃饭的年代里。士兵只看得见到手的实际好处。


    “嗯!小姐的孝心,老爷知道了一定很高兴!”玉妍笑着赞道。


    晚膳后,徐宁借着送去养生汤水的时候,将为徐达制作的鸭绒衣物带了给他。结果。徐宁尚未说话,却被谢氏先拿了去细细查看,拍拍摸摸感受着不一样的绵实。


    “老夫看看。”徐达忍不住伸手将衣物拿了过来,脸上藏不住的得意。“这是宁儿给老夫做的。”


    “你就高兴吧!宁儿还常常亲手做了面膜送我呢!”谢氏拉过徐宁的手,高兴地说道。


    “义父义母喜欢就好。”徐宁眯着笑眼,把两个老人家哄得很开心。


    徐达试了试上衣,正好合身,登时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赞徐宁心灵手巧。“宁儿。这衣物可真是轻巧。便象是只穿了件薄衫一般。里面是什么料子?”


    “是鸭绒。”徐宁实话实说。


    “鸭绒?”谢氏惊讶地说道。“难怪摸起来绵软轻巧,没想到竟是羽绒。”


    徐达穿上身走了两步,只觉得很是轻便。不由得大喜,低头认真看了看手工。他担心若没缝制好。鸭绒会四处纷扬。可是,这衣物缝制得很是细密,使得鸭绒无处探头。


    “真是好手艺。”徐达禁不住夸赞道。


    “这缝纫可是玉妍的功劳。”徐宁颇不好意思地表明了玉妍的功劳,然后扭扭捏捏地指着袖口处说道,“这才是宁儿的手艺。”


    徐达和谢氏有些愕然地看着那行歪歪扭扭的针脚,愣了好一会,方又一起笑道:“宁儿有这份孝心就好!这女工,慢慢学。以后让妙锦教教你。”


    徐宁羞得想找个地洞钻下去。毕竟在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工是衡量一个女子才艺的重要指标。


    只穿了一会,徐达便觉得热不堪言,很快便将衣物脱下。但他却喜出望外,高兴地说道:“宁儿,这衣物竟然如此热力,一会便令人汗流浃背。若是穿了往漠北行军,却是最方便不过。”


    徐宁笑着说道:“义父,这鸭绒衣,便是为了义父征元准备的。宁儿觉得,出征的将士们,要披上数十斤的锁子甲,已是繁重。而那漠北苦寒之地,又必穿大棉衣御寒,一件大棉衣,亦不下十数斤,这两处相加,对于将士们定是苦不堪言。若是改成了鸭绒衣,御寒堪比两件大棉衣,又轻便些,定能给将士们减些负担。”


    “好!好!宁儿你说得甚是!原来你早有考虑!哈哈!不亏是老夫的好孩子!”徐达听了徐宁的一番话,觉得很是高兴。徐达带兵几十年,也曾往蒙古扫边,那里的严寒,他曾经深有体会。但明军除了装备棉衣外,亦无其它良策,所以这些年来,虽然明军对残元的一些骚扰恨得牙痒痒,但也下不了深入追剿的决心。


    “义父,我已吩咐衣锦阁的师傅们,将前些时日收上来的鸭绒进行消毒,很快便能成衣了。就是不知此次征元大军人数?”徐宁试探地问道。对于军队数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军事密,徐宁因为要计算这些鸭绒衣的数量,便有此一问。


    “宁儿,照皇上的意思,此次大概有十万人左右。”徐达知她口风甚密,也不避讳。


    “十万!”徐宁吃惊地说道。她飞快计算了一下仓库里的鸭绒,很悲剧地发现,充其量只能做个几百件左右。


    徐达见她面现难色,便问道:“怎么了?”


    徐宁苦着脸表示,库存不够。徐达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徐宁的肩膀,说道:“无妨!你只需拿了方子,其它的,让大都督府来办。”


    徐宁有些失望,原本她还想着拿这些衣物犒军来着,哪知道给人家塞牙缝也不够。


    谢氏见徐宁闷闷不乐,便安慰道:“宁儿,你能献出这鸭绒衣的制作方子,便是最大的好处了。你没见以前他们打战时,有多艰难,如今有了你这绒衣,他们该不知多高兴了!”


    徐宁拍了拍谢氏的手,表示没关系。


    忽然,徐宁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义父,大军何时出发?”


    徐达估摸着说道:“大概要九月上旬吧。”


    徐宁摇了摇头,皱眉道:“那么大都督府便来不及制这鸭绒衣了。”


    “为何?”徐达疑惑地问道。


    只穿了一会,徐达便觉得热不堪言,很快便将衣物脱下。但他却喜出望外,高兴地说道:“宁儿,这衣物竟然如此热力,一会便令人汗流浃背。若是穿了往漠北行军,却是最方便不过。”


    徐宁笑着说道:“义父,这鸭绒衣,便是为了义父征元准备的。宁儿觉得,出征的将士们,要披上数十斤的锁子甲,已是繁重。而那漠北苦寒之地,又必穿大棉衣御寒,一件大棉衣,亦不下十数斤,这两处相加,对于将士们定是苦不堪言。若是改成了鸭绒衣,御寒堪比两件大棉衣,又轻便些,定能给将士们减些负担。”


    “好!好!宁儿你说得甚是!原来你早有考虑!哈哈!不亏是老夫的好孩子!”徐达听了徐宁的一番话,觉得很是高兴。徐达带兵几十年,也曾往蒙古扫边,那里的严寒,他曾经深有体会。但明军除了装备棉衣外,亦无其它良策,所以这些年来,虽然明军对残元的一些骚扰恨得牙痒痒,但也下不了深入追剿的决心。


    “义父,我已吩咐衣锦阁的师傅们,将前些时日收上来的鸭绒进行消毒,很快便能成衣了。就是不知此次征元大军人数?”徐宁试探地问道。对于军队数量,在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军事密,徐宁因为要计算这些鸭绒衣的数量,便有此一问。


    “宁儿,照皇上的意思,此次大概有十万人左右。”徐达知她口风甚密,也不避讳。


    “十万!”徐宁吃惊地说道。她飞快计算了一下仓库里的鸭绒,很悲剧地发现,充其量只能做个几百件左右。


    徐达见她面现难色,便问道:“怎么了?”


    徐宁苦着脸表示,库存不够。徐达哈哈大笑起来,拍着徐宁的肩膀,说道:“无妨!你只需拿了方子,其它的,让大都督府来办。”


    徐宁有些失望,原本她还想着拿这些衣物犒军来着,哪知道给人家塞牙缝也不够。


    谢氏见徐宁闷闷不乐,便安慰道:“宁儿,你能献出这鸭绒衣的制作方子,便是最大的好处了。你没见以前他们打战时,有多艰难,如今有了你这绒衣,他们该不知多高兴了!”


    徐宁拍了拍谢氏的手,表示没关系。


    忽然,徐宁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义父,大军何时出发?”


    徐达估摸着说道:“大概要九月上旬吧。”


    徐宁摇了摇头,皱眉道:“那么大都督府便来不及制这鸭绒衣了。”


    “为何?”徐达疑惑地问道。


    徐宁拍了拍谢氏的手,表示没关系。


    忽然,徐宁想起了什么,连忙说道:“义父,大军何时出发?”


    徐达估摸着说道:“大概要九月上旬吧。”


    徐宁摇了摇头,皱眉道:“那么大都督府便来不及制这鸭绒衣了。”


    “为何?”徐达疑惑地问道。
关闭
最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