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玉带绕汴京 三个多字累大宋
3个月前 作者: 楚人
三条玉带绕汴京三个多字累大宋
北宋的都城开封(当时叫做东京汴梁),坐落在河南省中东部,黄河的南岸,开封与洛阳相比,洛阳的地势险要,有山河之险,还有悠久的历史,洛阳作为千年帝都,残留了很多高大辉煌的宫殿,宋太祖曾经数次到洛阳实地考察,初步下决心将都城迁到洛阳。(.好看的小说)
北宋的都城在建国之初是在开封,开封的四面都无天险可以依赖,坐落在大平原上的开封城全靠着开封城高大的城墙来护卫,宋代的开封城常年驻守禁军十几万,禁军加上家属,总数经常在数十万以上,也就是说,东京汴梁实际上就是军人的城市。
要养活这数十万军人及其家属,费用大得惊人,赵匡胤说过:“如果东京汴梁一直做首都的话,会把整个国家拖垮的”。
如此庞大的军人及其家属,所耗费的众多钱粮从何而来呢?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加速南移,国家的财政收入越来越依靠江淮一带的税收。
联系着东京汴梁(消费群体)与东南财赋产地的纽带是三条河流,被宋太祖赵匡胤称为皇帝的“三条玉带”。
第一条玉带叫做汴河,这条河就是隋唐时期的通济渠,汴河联接黄河与淮河,是一条黄金通道,江南的财赋通过汴河,源源不断地被运送到东京汴梁,每年的清明时节,第一批运粮的船队会按时来到东京,东京城的市民们翘首以盼,大家纷纷来到汴河两岸,很多人站在彩虹桥上,望着南方的方向,等看到大船隐隐约约地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后,人们会禁不住发出欢呼声,这就是东京城清明上河的来历。
第二条玉带叫做惠民河,它起自河南新郑,往南经过寿春(安徽寿县),连接淮河,惠民河还连接着汴河,间接与东京相通,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运输线。
第三条玉带叫做五丈河,这条河以五丈宽而得名,五丈河起于开封,经过河南东部的兰考县,经过山东的定陶,往东经过梁山泊,进入山东济水,这是宋朝东部地区的财赋运转到东京汴梁的主要通道。(.无弹窗广告)
这三条河道,是北宋王朝的经济运输线,可谓生命线。
北宋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军队、财赋都集中在中央,如此一来,运输量很大,消耗也很大,赵匡胤想迁都洛阳,就是考虑到迁都洛阳后,可以裁剪北宋的军队数量,依靠洛阳险要的地形来维护首都的安全,但是,这一想法遭到了弟弟赵匡义(宋太宗)的坚决反对,因为宋太宗担任开封府尹多年,开封是他的地盘与力量集中所在,一旦迁都洛阳,赵匡义的实力必定大大减弱,赵匡胤看到弟弟的势力很大,无法轻易撼动,只得放弃自己的如意打算。
宋朝有三多,兵多、官多、费用多,这是造成宋朝国力不盛的关键。
宋太祖时期,中央禁军不足二十万人,到了宋仁宗时期,禁军一度达到八十万人,加上厢军、乡军、蕃军,总兵力达到一百万以上。
宋朝实行募兵制,招募士卒时,要经过严格筛选的,到了灾荒时节,政府经常从灾民中招募一些人当兵,一方面可以减少灾民做强盗的几率,也可以变相起到赈灾的作用。
为什么军队这么多,打起仗来却不行呢?西夏的人口不到宋朝的十分之一,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却能屡次打败北宋。根源在于宋朝为了防止军事政变,将发兵之权交给枢密使掌握,而宋朝的枢密使按照惯例,通常是由文官担任的,这些文官要看皇帝的意思来发命令的。
兵部招募来的士兵,交给三司来训练,负责训练士兵的将军们没有发兵权,无法与士兵形成牢固的利益依从关系;到了用兵时,皇帝从官员中挑选自己信得过的将军来统兵,这些将军几乎不认识自己的任何属下,到了前线作战,要按照皇帝事先交待的阵法来交兵,还有皇帝派来的监军严格监督着,这种军队,将领在士兵心中没有任何恩威,也不熟悉自己的手下;士兵们也根本不认识自己的主将,如此一来,军队的战斗效率必然不高,对外战争经常失利。
宋代重视文官,文官地位高于武官,经常用文官来统御武将,以文驭武的政策压制了武将机动灵活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宋军人数虽多,但是,统帅宋军的皇帝与大臣往往是不懂军事的家伙,更加缺少战略思想,战术也是僵硬死板的,很难打胜仗的。
宋朝的科举制发达,可以拉拢知识分子的,虽然可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但是,科举考试的规模过大,每年都要扩大官僚队伍的规模,给国家增加了越来越重的负担。宋朝采取分权政策,很多权力被重复设置的官僚机构所分割,虽然因此避免了某个机构权力过重或者某些大臣权力过分集中,威胁皇权,但是,各个部门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不高,统治机器运转不畅,互相扯皮的结果是,国家事务无人负责,也没有那个人有那个权力可以担责的,虽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出了事情却无人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这些官僚们没有能力处理国政,每天大都挖空心思结党营私,互相攻击,这样一来,皇帝便于操纵群臣,避免自己被大臣们架空,相互制衡的党派之间互相消耗能量,一旦内部出现巨大危机或者面临巨大外部威胁,被党争内讧耗尽精力的国家机器无法正常应对各种较大威胁。
宋朝是经济发达的时代,由于内部较为稳定,对外战争较少,所以,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尤其是对外贸易,远远超过前代,由于指南针技术的广泛应用,宋代的大商船航行于海洋之上,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宋朝的人口一度超过一亿人,是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的二倍以上,宋代的财政收入超过一亿白银,比大清朝多出几成,是明朝财政收入的十倍以上,而宋代统治下的疆域却不是最大的。
但是,由于宋朝养兵过多,费用巨大,官僚机构过于臃肿,官僚人数过多,所以造成宋朝财政开支越来越大,巨大的财政收入竟然不能维持正常的政府开支,甚至出现国家过量发行纸币的现象。
兵过多、官过多、开支过多,这三个“过多”,造成宋朝一直给世人一种“积贫积弱”的假象。
兵多、官多,开支大,是赵匡胤开创的制度的后遗症,弱归弱,宋朝靠着这些套路,仍然能够成为一个较为长寿的王朝,任何制度皆是有利有弊的,针对制度的弊端,宋代人也是有深刻认识的,于是,宋神宗时期,才会出现大规模的?新政?,其目的就是力图改变宋王朝的种种弊端,挽救王朝走向颓废,这一变革的主角叫做宋神宗与王安石。一更。